借代修辭 - 潮和榮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一) 定義:. 在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來代替。
(二)說明:.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借代的使用極其悠久與普遍。
例如:以「 ...
選單列
首頁
相冊
2013年9月22日星期日
借代修辭
借代修辭簡介
(一) 定義:
在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來代替。
(二)說明: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借代的使用極其悠久與普遍。
例如:以「陛下」代「皇帝」;以「杜康」代「美酒」;以「布衣」代「平民」。
(三)分類:
1、以事物的特徵或標誌代替事物:
A、怕嗎?小嫩皮。
(借「小嫩皮」代「年輕人」)
B、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借「黃髮」代「老人」,借「垂髫」代「小孩」)
2、以事物的所在所屬代替事物:
A、
再來一杯,再來一杯,再來一杯也不會醉。
(借「一杯」代「一杯酒」)
B、卒以此死東市。
(借「東市」代「刑場」)
3、以事物的資料或工具代替事物:
A、
要握莎士比亞的筆,不舞拿破崙的劍。
(借「莎士比亞」代「文學」,借「拿破崙」代「軍事」)
B、
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
(借「刀鋸鼎鑊」代「刑罰」)
4、部分和全體相代:
A、
我為了明天的麵包及昨日的債務辛勞地工作。
(借「麵包」代「生活」)
B、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借「鱗」代「魚」)
5、以事物的作者或產地代替事物:
A、
我的怒中有燧人氏,淚中有大禹。
(借「燧人氏」代「火」,借「大禹」代「水」)
B、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
(借「九原」代「墳墓」)
6、特定和普通相代:
A、
不是沒有人才,是沒有識人才的眼睛。
不是沒有良馬,而是一些根本未見過馬的人,自欺為伯樂而已。
(借「伯樂」代「識千里馬之人」)
B、妝成每被秋娘妒。
(借「秋娘」代「美女」)
7、具體和抽象相代:
A、
窗外就是銀白,皚皚的銀白,沁寒的銀白。
(借「銀白」代「雪」)
B、毛血日益衰。
(借「毛血」代「身體」)
8、原因和結果相代:
A、
既然怕鉛字為禍,為什麼不好好整理一下。
(借「鉛字」代「印出的文章」)
B、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借「丹青」代「史書」)
借代修辭練習
(一)一般借代例子
1.伯樂借代...(識才之人)
2.殿下借代...(皇帝)
3.山南水北借代...(陽)
4.山北水南借代...(陰)
5.陛下借代...(皇帝)
以皇帝階下的臣子來稱皇帝,避直指
6.西席借代...(老師)
7.絲竹借代...(音樂)
8.殺青借代...(事情已完成)
9.案牘借代...(公文公事)
10.北面借代...(稱臣)
11.梨園子弟借代...(演戲的人)
12.椿堂借代...(父親)
萱堂借代...(母親)
椿萱並茂(指父母健在)
13.布衣借代...(平民百姓)
14.秋娘借代...(美女)
15.社稷借代...(國土)
16.紅顏借代...(女子)
坐愁「紅顏」老:(青春年華)
17.魚雁.鯉魚借代...(書信)
18.樹紅旗借代...(宣戰)
19.揭白旗借代...(投降)
20.東風.楊柳風借代...(春天)
21.丹心借代...(忠心)
22.汗青借代...(史冊)
23.西風.金風借代...(秋天)
24.南風.薰風借代...(夏天)
25.阿Q 借代...(迷糊)
(諷諭「言行不一致」的性格,譏刺那些上了當的、吃了虧的人,不知奮發向上,只知道說大話,藉以自我陶醉的劣根性。
)
26.丹鳥借代...(鳳凰)
27.墨客借代...(文人)
28.陶朱借代...(商人)
29.梁上君子借代...(小偷)
30.松喬借代...(隱士)
31.阿堵物借代...(錢)
32.三寸管借代...(筆)
33.泰山借代...(丈人)
34.下里巴人借代...(俚俗歌曲/自己作品)
35.優孟借代...(弄臣/小丑)
36.月旦借代...(每月初一/朔)
37.請纓借代...(自請從軍)
38.尺牘借代...(信)
39.東君借代...(春神或太陽)
40.西都借代...(長安)
41.拆穿「西洋鏡」借代...(計謀)
42.杏林借代...(醫界)
43.青衿借代...(讀書人)
44.青樓借代...(類似妓院、陪酒的場所)
45.桑梓借代...(故鄉)
46.執牛耳借代...(居領導地位者)
47.九洲借代...(中國)
48.烏紗帽借代...(官職)
49.干戈借代...(戰爭)
50.布衣白丁借代...(平民、百姓)
51.爬格子借代...(寫稿子)
52.二腳書櫥借代...(書呆子)
53孔方兄借代...(錢)
(二)文句中借代例子
1.終歲不聞「絲竹」聲—借代「音樂」。
2.公閱畢,即解「貂」覆生—借代「貂皮大衣」。
3.「兵馬」倥傯—借代「戰爭」。
4.「烽火」連三月—借代「戰爭」。
5.棄「黔首」以資敵國—借代「平民、百姓」
6.「松柏」不翦—借代「墳墓」。
7.身送「東市」—借代「刑場」。
8.「黃髮垂髫」—借代「老人、小孩」。
9.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借代「酒」。
10.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借代「火災」。
11.居「廟堂」之高—借代「朝廷」。
12.處「江湖」之遠—借代「在野」。
13.孺人不憂「米鹽」—借代「生活」。
14.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借代「中進士」。
15.「漏鼓」移,則番代—借代「時辰」。
16.執「干戈」—借代「武器」。
17.余自「束髮」讀書軒中—借代「成童」。
18.迨諸父「異爨」—借代「分家」。
19.「羅紈」之盛,多於堤畔之草
—借代「穿著光鮮的遊客」。
20.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
—借代「盛裝之仕女」。
21.猥以微賤,當侍「東宮」—借代「太子」。
22.生當隕首,死當「結草」—借代「冥報」。
23.待臣而「舉火」者三百餘人—借代「炊飯」。
24.晉代「衣冠」成古坵—借代「顯貴者」。
25.「紈子弟」—借代「富貴人家的子弟」。
26.「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借代「富貴人家」
27.「五陵年少」爭纏頭—借代「富貴人家子弟」
28.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借代「借鏡」。
29.風雨名山之業—借代「亂世不朽之作」。
30.以「刀鋸鼎鑊」待天下之士
—借代「刑具;酷刑」。
31.縈「青」繚「白」—借代「青山」、「白雲」。
32.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借代「文章」。
33.不託「飛馳」之勢—借代「權貴」。
34.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借代「史冊」。
35.「楚囚」纓其冠—借代「囚犯」。
36.「舳艫」千里—借代「船」。
37.人君當「神器」之重—借代「帝位」。
38.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借代「獵取功名利祿的工具」。
39.「廩稍」之充,奉養之厚—借代「官吏俸祿」
40.骨肉為「行路」—借代「漠不相關的人」。
41.「遠道」不可思—借代「遠方之人」。
42.「佩紫懷黃」,讚帷幄之謀—借代「為官者」。
43.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借代「心」。
81.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借代「書信」。
82.妝成每被「秋娘」妒—借代「美女」。
83.「桃李」滿天下—借代「學生」
84.「浮雲」蔽日—借代「小人」
85.傲物則骨肉為「行路」—借代「借代路人」
86.可以養「松喬」之壽—借代「借代神仙」
87舉酒欲飲無「管絃」—借代「音樂」
張貼者:
hosialay
於
晚上11:44
以電子郵件傳送這篇文章BlogThis!分享至Twitter分享至Facebook分享到Pinterest
標籤:
國語,
教學,
課程學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張貼留言(Atom)
網路資源
點數銀行
總網頁瀏覽量
標籤
成語課
(16)
免費軟體
(2)
校內競賽
(10)
班級比賽
(5)
班級活動
(8)
班級雜事
(1)
做人處事
(2)
國語
(6)
教育
(2)
教學
(8)
鄉土
(2)
電腦
(8)
榮譽
(2)
獎勵
(2)
課程學習
(17)
網誌存檔
▼
2013
(23)
►
十月
(2)
▼
九月
(6)
翠玉白菜網上看
借代修辭
雙關修辭的範例
102學年度游泳課
蕭孋珠-晚霞滿漁船
102上國語第一課補充資料
►
六月
(3)
►
四月
(2)
►
三月
(10)
►
2012
(54)
►
十二月
(6)
►
十一月
(6)
►
十月
(3)
►
九月
(8)
►
七月
(1)
►
六月
(3)
►
四月
(11)
►
三月
(11)
►
二月
(2)
►
一月
(3)
►
2011
(23)
►
十二月
(9)
►
十一月
(5)
►
十月
(4)
►
九月
(3)
►
七月
(1)
►
三月
(1)
推薦聯結
舊班網
關於我自己
hosialay
檢視我的完整簡介
追蹤者
留言板
延伸文章資訊
- 1109太空基地 - Loxa 教育網
「烽火」連三月 借代 --- 「戰爭」。 臣本「布衣」 借代 --- 「平民、百姓」。 1 ...
- 2伯樂借代、社稷借代、杏壇借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伯樂借代---識才之人. 殿下借代---皇帝山南水北借代--- 陽. 山北水南借代--- 陰. 西席借代--- 老師陛下借代---以皇帝階下的臣子來稱皇帝,避直指 ...
- 3借代修辭舉例@ 禕祺的網路日誌 - 隨意窩
冬天:梅花、雪、山茶花。借代修辭(補充)1.伯樂借代...( 識才之人) 東軍借代... 殿下借代... (皇帝) 山南水北借代...( 陽) 陛下借代... ( @ @ yosieci.
- 4借代1 借事物的特徵或標幟代事物本身
5特定與普通互相借代; 6具體與抽象互相借代; 7部分與全體互相借代 ... 借代2. 借事物的所在或所屬代事物本身. cynthiakao ... 伯樂; 曾參; 王孫; 椿庭; 萱堂.
- 5借代修辭 - 潮和榮華
(一) 定義:. 在行文中放棄通常使用的本名不用,而另找其他名稱來代替。 (二)說明:. 在我國古典文學作品中,借代的使用極其悠久與普遍。例如: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