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便當的由來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時期,由於當時居民大多聚集居住在大坡池之上,所以改名「池上」。
早期池上的居民多以阿美族、卑南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為主;以狩獵、捕魚 ...
還記的右圖的畫面嗎?沒錯,這就是有名的池上便當在火車站裡販賣的情形。
池上便當聞名全省,是許多民眾搭乘北迴鐵路時,美好的回憶。
許多的民眾,搭乘北迴鐵路時,總是習慣在池上站購買有名的池上便當。
但是,您知道池上便當是怎麼來的嗎?池上便當是如何一代一代的改變呢?就讓我們帶領大家一同來品味這令人印象深刻的「池上御便當」吧!
池上於清光緒年間稱為「新開園」,意思就是「新開闢的田園」。
在日本統治台灣的時期,由於當時居民大多聚集居住在大坡池之上,所以改名「池上」。
早期池上的居民多以阿美族、卑南族、平埔族、閩南人、客家人為主;以狩獵、捕魚、畜牧、農耕為主。
日據時期,池上鄉所種植的稻米品種主要是旱稻的品種(再來米),後來才從日本山形縣引
進「蓬萊米」種植。
由於池上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稻米生長,所以「池上米」因而成為進貢日本天皇所使用的稻米。
昭和初期,陸續有移民從台灣各地遷入池上開墾。
池上便當的始祖李約典、林來富夫婦,也由台北三重埔來到池上,居住在池上火車站前,並且於昭和十五年開始以販賣「番薯餅」為生。
光復之後,因為當時貫穿花東縱谷的東線鐵路是窄軌,從花蓮到台東一趟就要跑七、八個小時,火車一靠站,常有饑腸碌碌的旅人下車找東西吃,所以,他們覺得這些旅人出去到外面,還要餓肚子很可憐,所以他們以同情之心,改賣竹葉包飯糰,也就是第一代的御便當。
後來李約典夫婦生了李丁保先生,李丁保先生長大後,在車站擔任驛夫的工作,於是李約典夫婦就把便當帶到車上賣。
之後,李丁保先生就和陳雲女士結婚(而陳雲女士冠上夫姓變成李陳雲女士,就是我們現在說的阿嬤),李陳雲女士便繼承家業繼續從事賣便當的工作。
當時生活條件很艱苦,製作飯包相當不易。
阿嬤每天必須在破曉前挑水、打柴、準備飯包的材料,在以土灶炊煮,為的是要趕在火車到站之前,做好飯包送到月台。
初期的飯包是以竹葉包裝,配菜有卜肉、黃菜頭、烤肉乾、豬肝、瘦肉片、一小塊蛋餅及當地大坡池所捕獲的小蝦和麵粉油炸成的蝦仔炸(炸蝦餅)及梅子,售價一元五角。
後來,李丁保先生建議飯包可以用「竹片盒子」,因為用竹片盒子不但方便,而且竹片盒裝的飯,吃起來還有一股香味,所以池上便當便由原來的竹葉包飯團轉變成用竹片盒來裝飯,演變成我們現在所吃的池上便當。
池上飯包的前身「蕃薯餅」
竹葉、麻繩、竹筷子(第一代的包裝材料)
第一代池上便當
第二代池上便當
現代池上便當
照片版權說明:
本照片取自於池上鄉誌,由於鄉誌內並未載明原攝影者,因此無法將原作者列出。
此照片的版權歸屬於原攝影者所擁有。
感謝池上鄉誌著作群收錄此一珍貴照片,本網頁使用此一照片僅於呈現當時池上便當於月台販售之情形。
[註:]本頁有關池上便當之演變歷程照片,攝影自於「池上便當博物館」內,經池上便當博物館同意攝影後,應用於本網頁上。
延伸文章資訊
- 1【地球咬一口】肚子餓不能沒有它便當的歷史知多少?
不過,這時人們還沒有便當的概念,也不會把這樣的行為稱為「帶便當」。一直到「便當」二字從南宋時代(1127-1279)的中國傳到日本,人們才把這種食物稱 ...
- 2台灣美食故事》鐵路便當的由來 - AUTOCLEAN
說文解字時間:便當就是「帶著走的餐點」,這種外帶食物的文化風行全球,日本人將便當發揚光大,如果要追溯到最早的外帶飲食文化,考古學家在日本公元前 ...
- 3便當便當的演變| 便當圖書館 - Plenus 米食文化研究所
並非只有日本人喜愛便當文化,日式便當最近在紐約和巴黎都掀起了一股熱潮,日本的便當文化正在蔓延到世界各地。 如今『便當』的日文發音「Bento」一詞甚至達到世界共通的 ...
- 4便當_百度百科
便當一詞最早源於中國南宋時期的俗語“便當”,本意是“便利的東西、方便、順利”,一詞傳入日本後,曾以“便道”、“辨道”、“辨當”等表記,後反傳入中國是源於日語“弁當”(音: ...
- 5吃飯最大! 知道便當怎麼來的嗎? - 歷史- 網推
說到便當一定會想到日本這個「便當大國」,據說便當最早出現在西元六到八世紀的京都,當時農夫、獵人外出工作,都會打包午餐出門,不過這時還沒有便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