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部門也要創新!桃園青年事務局長顏蔚慈給青年更多機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問:的確,目前媒體對青年事務多聚焦在就業跟創業,常寫政府蓋了幾棟青創基地、進駐幾個團隊、雇用多少人或產生多少商機等。

答:我們現在也投入三個青創 ... #泰國#自行車#台北#文化#高宜凡#香港最新專題科技智慧城市產業趨勢人文地方美學旅遊治理競爭力政策永續國際城市talk人物觀點投書大咖說縣巿開箱首頁人物台灣地方政府第一個青年專責單位公部門也要創新!桃園青年事務局長顏蔚慈給青年更多機會作者:高宜凡、毛凱恩攝影:賴永祥日期:2019-08-19夏日午後,來到桃園環北路上的中壢區公所,一旁的紅磚色建築有許多年輕男女正有說有笑地談天,有些還穿著學校制服、背著書包。

這棟建築是中壢市民代表會的舊址,如今成為全台第一個青年專責單位—編制40人的桃園市「青年事務局」,平時除了當公務員的辦公空間,還是當地第一個結合共用空間(Co-workingSpace)和創客(Maker)的青年創業基地!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桃園市,不但是六都裡最年輕的城市,更在剛升格後不久的2015年4月,成立台灣地方政府第一個「青年事務局」,當天揭牌典禮上,新科市長鄭文燦打趣地說:「想逃離台北,請到桃園來;想築巢築夢,請到桃園來。

」目前為這個前瞻單位掌舵的,是東吳政治系畢業、年僅33歲的顏蔚慈,她在市府歷練過祕書處、觀光局、經濟發展局等職務,去年初成為第二任青年事務局長,帶我們走訪局裡各種創意空間時,沿路遇到許多學生和創業團隊跟她熱情地打招呼、甚至要求合影,就像大家再熟悉不過的鄰家大姐。

身為全台首發的青年局處長,顏蔚慈有哪些推動心得?又如何看待時下青年遭遇的問題?以下是《城市學》的專訪精華:桃園率全國之先,在2015年4月成立地方政府第一個青年專責單位。

(圖片來源:桃園市政府)《城市學》問(以下簡稱問):桃園是第一個成立青年專責單位的地方政府,這四年來有什麼樣的成績?顏蔚慈答(以下簡稱答):我們才成立第四年,很多人常問:青年事務局在做什麼?或大部分人對我們的印象,都停留在做「青年創業」,其實除了青創,我們還有兩個很重要的核心業務,一個是「公共參與」;另一塊是「多元發展」,這三項都並重、密不可分。

我覺得青年需要的是:更多的機會!他們不見得一畢業就創業,也不會在畢業前兩個月才上1111或104(人力銀行)找工作。

當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逐漸了解,「創新」這件事可以在每個角落發展,人生就會多很多經驗。

我們希望給他們更多機會跟可能性,讓青年知道這世界很大,你該有更多想像。

所以我們不會強調,說有多少學生或年輕人成立了多少公司。

現實來講,創業這件事不是直線性的發展,很多公司可能一開始失敗了,他(青年)會回到就業市場,等再摸索個幾年、有更多心得後再出來創業。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確認送出問:的確,目前媒體對青年事務多聚焦在就業跟創業,常寫政府蓋了幾棟青創基地、進駐幾個團隊、雇用多少人或產生多少商機等。

答:我們現在也投入三個青創基地(青創指揮部、安東、新明),成效都不錯。

但我認為除了這個,還可以做得更多。

比方,這幾年我們努力跟大專院校對接,支持校內創新跟創業、培養數位人才,桃園境內有17所大專院校,我們現在都有密切整合,除了學校,也跟企業合作,希望打造一個創新「生態圈」。

你從在學校就可以參加一些競賽,發現創新是可以被鼓舞跟欣賞、而且有趣的。

其實我之前在經濟發展局的時候,就常思考這些問題,台灣的企業無論傳產或科技,現在都面臨轉型的挑戰,可以看到創新是每個角落都需要的。

這也是為什麼青年事務局希望做創新創業,幫助帶動更多產業的活絡跟升級。

Advertisement另外兩塊多元發展跟公共參與,我們也有許多深入的成效可以展現。

像我們在新屋有一個「青年體驗學習園區」,大概有近50種高低空運動體驗設施,許多共識營可以在這邊舉行,讓青年朋友從自我挑戰和實踐當中來學習。

桃園市青年局拍攝的興光堡壘宣傳片〈媽媽,我撿到房子了〉,內容走得是輕鬆、詼諧的kuso風。

除了新屋體驗園區,我們還有一個今年開幕的「興光堡壘」(桃園青年創藝聚落),高中或大學社團完全免費使用,裡面有練團室、教室、影音室,可以在這邊辦任何你想要的活動,無論上課、幹部訓練或成果發表會,市區還有一個「G10GO!貨櫃創意市集」。

總之,我們鼓勵年輕學子多方面嘗試,從場地提供、經費挹注到活動發表,我們都可以幫忙。

問:很多時下年輕人熱衷的活動,青年事務局似乎都顧到了。

答:因為多元的發展,是現在講「全人教育」非常重要的。

我們提供很多場地,也支持年輕人有更多參與機會,像去國外比賽或參加會議,我們都樂意支持,有幾個同學今年畢業,想去參加聯合國一個會議,我們除了鼓勵他去,也希望回來後可以跟更多同學分享。

問:城市學七月專題曾探討「青年返鄉」,政府最近也在這方面端出許多政策(如地方創生)。

可是,這波青年返鄉回去想做的事,好像跟以前的補助資源有點落差。

桃園青年事務局對這有什麼看法?答:我相信國發會推這件事有他們的高度。

我的理解是,國發會希望用人口帶動產業,而桃園的人口都是成長的,所以人口對我們不算最重要議題,我們希望從青年的角度來看,他如何跟社區、跟土地連結,讓他們可以在這紮根、成家立業,所以無論要做社區再造、文化保存、或地方產業升級,我們都非常鼓勵。

位於桃園市區的「G10GO!貨櫃創意市集」,已經是當地年輕族群最愛的拍照打卡景點之一。

問:局長上任一年多了,去議會被質詢的時候,會不會遇到地方議員一些尖銳的提問?答:這是理所當然,因為你就是第一個(青年局處)。

剛開始成立的時候,很多議員質疑青年局會不會有政黨色彩?或特定的政策方向?事實勝於雄辯,大概半年、一年後,這樣的質疑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Advertisement也有人不理解,青年局的重點業務在哪?覺得我們辦了非常多活動,到底成效在什麼地方?也有議員直接問:「公共參與是啥?」當我們辦了幾次志工活動,新聞露出也很多,更邀請議員到現場來看,他們也被這些小朋友和學生的熱情感染,知道是在做社區回饋這麼有意義的事,的確有實質效益存在。

問:創業這塊,大家會不會要求青年局趕快養出一隻獨角獸?答:確實會啊!民意代表希望我們既然投入青創,就要有明確的KPI(關鍵績效指標),這也是需要去說明跟溝通的。

但我要特別強調,我們應該要回歸到人才培養,而不是只看創業的家數,你要短時間內從零培養出一家獨角獸,不要講在台灣,放眼全世界也是很稀有的。

更重要的是,我們投入的資源跟服務有沒有收到效果?例如進駐的團隊是不是有成長?經過我們安排的業師輔導後,他們是不是對法規、會計準則和公司治理更有概念?有沒有因為青年局的幫忙,讓他們的品牌被更多人認識?問:妳剛接手的時候,市長(鄭文燦)有沒有說對青年事務的期許是什麼?答:市長沒有明確告訴我要怎樣怎樣,但他非常重視多元的文化跟價值,希望青年有更多社會參與。

像我後面這幅海報,就是有故事的,它叫《消失的故事書》,是17所高中動漫社自己集結、組成的「MONA桃園高中職校漫研聯盟會」,早在青年局加入之前,他們就自己分享、辦了15屆交流會,今年6月以《消失的故事書》為主題。

因為這幾年的推廣,青年局跟他們有些接觸,問他們有什麼需要協助的?才促成這次合作。

第15屆桃園高中職漫研聯盟MONA盛會的影片紀實〈聽你的,挺你的〉,帶你直擊時下的青年次文化現象。

問:這批學生會不會認為,以前是見不得光的(宅男腐女),這次竟然有官員來幫忙?答:沒錯,溝通的時候,他們內部也非常謹慎,透過兩三輪投票才決定跟我們合作,他們後來也很驚訝,因為我們(青年局)沒有干涉他們任何活動,而且連市長也來了,真的有感受到被支持的力量。

問:相較於其他局處的業務,推動青年事務的困難是什麼?答:對公部門來講,我們自己也要創新,要嘗試打破既有框架,思考如何更貼近青年的需求。

所以我一直很感謝同仁,願意做這麼多嘗試,其實這不是那麼容易,尤其對公家機關來說。

我們才成立四年,當然一路上很辛苦,不過我相信我們會越來越有自信,只要是桃園的高中或大學的學生,遇到任何問題,就會想到有青年事務局可以幫忙。

桃園青年局的特色,不僅是因為我們是第一個專職單位;而是我們真的把青年當成「公民」在對待。

關鍵字:人物延伸閱讀苗栗勞工及青年發展處長彭德俊:傾聽青年聲音,幫他們留在家鄉高雄首位青年局長林鼎超:從公務員做起,把北漂子弟找回來!青年最想漂台中,離島遊子想回家為什麼對年輕人來說,返鄉成了最遠的一條路?高宜凡遠見雜誌編輯部數位主編,負責數位新頻道「城市學」,沈浸傳統產業、經營管理丶環保、能源、氣候、CSR(企業社會責任)等路線超過10年,多次執行國際報導及越洋專題,採訪足跡遍及兩岸、日本、東南亞、德國、英國、法國、瑞士、丹麥、馬拉威等地,並於2009~2016年擔任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大調查」專案負責人,目前處於傳統平面雜誌和網路社群平台之間的迷離空間,尋求媒體數位轉型過程的一線曙光。

更多文章推薦文章Advertisement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