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具有非常密且發育良好的葉理狀岩理,稱為劈理。

葉理片甚薄,礦物顆粒極細,用肉眼難以分辨,大部分是由黏土質或粉砂質的頁岩或泥岩等細粒岩石經低度變質而成,少部分為 ... 板岩易剝落成薄板的深色細粒變質岩。

板岩屬最低度的區域變質岩,顏色多為灰色、黑色或灰黑色,少部分帶有淺綠色。

具有非常密且發育良好的葉理狀岩理,稱為劈理。

葉理片甚薄,礦物顆粒極細,用肉眼難以分辨,大部分是由黏土質或粉砂質的頁岩或泥岩等細粒岩石經低度變質而成,少部分為中酸性凝灰岩。

板岩在變質過程中沒有明顯再結晶現象,新生礦物很少,即使有也以隱晶質為主,常有原生組織殘留,且很容易順著葉理方向裂開。

板面上常有少量絹雲母分布,微呈絹絲光澤。

主要礦物組成有石英、絹雲母、綠泥石及黏土礦物,且大部分的礦物晶體非常細小,肉眼難以分辨。

板岩容易劈開成板狀,故可做為建材。

臺灣原住民的石板屋便是以板岩為材料。

魯凱人將板岩撬開成薄片狀,較堅硬的石板稱為「公石板」,用來作為房屋的牆面或屋頂等主要房屋支架;質地脆弱的稱為「母石板」,敲成較小的石片堆疊牆面。

石板屋也是排灣族建築一大特色,夏涼冬暖又堅固防颱的建屋方式,便是利用板岩建造。

臺灣史前石器時代狩獵用的石鏃,亦大多利用板岩做為材料。

臺灣板岩分布相當廣闊,主要在中央山脈西側及雪山山脈地區,大多數3,000公尺以上的山嶺均為板岩層。

雪山山脈北起臺灣東北部三貂角,南至南投巒大山和郡大山,在這些山脈中的板岩層東西寬達30公里,南北長達200公里,主要出露的地層是始新世梵梵統、漸新世坪林統岩層、四稜砂岩層及水長流層中。

梵梵統分布於南勢溪上游及雪山山脈主脊巴博庫斯山及紅柴山之間,坪林統則分布於臺北縣(註1)烏來鄉(註2)境內大部分區域。

中央山脈板岩分布北起宜蘭蘇澳經三星山,南至臺東卑南主山、太武山及大樹林山等地,覆蓋的地區東西寬達20至30公里,南北長達300公里,主要出露的地層為始新世新高層與中新世廬山層。

新高層分布於中央山脈山脊兩側,廬山層則分布於中央山脈之西斜坡及南端,如宜蘭太平山、南投合歡山和奧萬大、屏東三地門等地。

撰稿者:宋聖榮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Blatt,HarveyandErnestG.Ehlers.1982.Petrology:igneous,sedimentary,andmetamorphic.SanFrancisco:Freeman.2Winter,JohnD.2001.Anintroductiontoigneousandmetamorphicpetrology.UpperSaddleRiver,NJ:PrenticeHall.3林朝棨、周瑞燉。

1978。

《臺灣地質》。

臺北:茂昌圖書4陳汝勤、莊文星。

1992。

《岩石學》。

「大學科學叢書」13。

臺北:聯經。

5陳肇夏。

1998。

《臺灣的變質岩》。

「臺灣地質」11。

臺北: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6余炳盛等。

1999。

《花東礦物岩石圖鑑》。

臺北:臺灣博物館。

7吳文雄、楊燦堯、劉聰桂。

2005。

《臺灣的岩石》。

「臺灣地理百科」65。

臺北:遠足文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