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狀激活系統 - A+醫學百科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網狀激活系統(reticular activating system),腦幹腹側中心部分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相混雜的結構。

其狀如網,解剖學上稱其為「網狀結構」。

此結構從脊髓上端伸延至間 ... 網狀激活系統 跳轉到:導航, 搜索 A+醫學百科>>網狀激活系統 網狀激活系統(reticularactivatingsystem),腦幹腹側中心部分神經細胞和神經纖維相混雜的結構。

其狀如網,解剖學上稱其為「網狀結構」。

此結構從脊髓上端伸延至間腦,實際上是許多神經核和上行及下行纖維組成的複雜混合體。

其神經核和纖維束有兩個特點:①沒有特異的感覺或運動功能;②各個核中發出的纖維散漫地投射到前腦(包括大腦皮層)、腦幹和脊髓的許多部分。

投射至大腦皮層者又稱上行網狀激活系統。

  1935年比利時神經生理學家F.布勒梅發現,在上丘和下丘之間切斷前腦和下面的連接,排除除嗅覺和視覺以外所有通往前腦的感覺輸入,大腦皮層的腦電圖就變為永久性的睡眠模式,即一直呈現高電位慢波。

若切斷的部位是在脊髓前端,保留著腦神經傳入大腦的感覺輸入,皮層上則仍然可以呈現清醒時的低電位快波。

當時認為,感覺輸入是維持清醒狀態所必須的,大腦皮層像肌肉一樣,也需要有不斷的刺激才能保持一定的緊張度。

但是當時只知道這種刺激是由傳入神經供給的,不清楚網狀結構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義大利生理學家G.莫魯齊和美國解剖學家H.W.馬古恩於1949年發表了他們關於網狀結構的電生理學研究。

他們發現通常在麻醉狀態下,貓的腦電圖模式類似睡眠時的樣子(高伏慢波),當用電刺激貓的網狀結構時,其腦電圖就變為清醒時的模式(低電位快波)。

他們由此提出,網狀結構是控制睡眠和覺醒的一個激活系統。

1950年,D.B.林斯利等人又發現,破壞了腦幹內的感覺通路並不產生睡眠,而損傷網狀結構,則產生昏迷不醒的後果。

從此,網狀激活系統便被普遍地看作是一個維持「一般的清醒」或「意識」狀態的系統。

新的研究發現,這個系統並不單純地控制睡眠和覺醒,其各種神經核還參與許多不同的功能。

諸如複雜的運動模式的組織、情緒反應的完成、注意力的加強、感覺閾限的調節和學習、記憶的促進與鞏固等。

所以,有人認為不能籠統地說它只是一個激活系統。

出自A+醫學百科「網狀激活系統」條目http://cht.a-hospital.com/w/%E7%BD%91%E7%8A%B6%E6%BF%80%E6%B4%BB%E7%B3%BB%E7%BB%9F轉載請保留此連結 關於「網狀激活系統」的留言: 訂閱討論RSS 目前暫無留言 添加留言 更多醫學百科條目 2個分類:人體結構|大腦 個人工具 登入/建立新賬號 名字空間 頁面 討論 檢視 閱讀 简体中文 編輯修改 修訂歷史 動作 搜索   導航 首頁 大醫精誠 人體穴位圖 中藥圖典 醫學電子書 藥品百科 中醫百科 疾病診斷 急救常識 疾病查詢 中藥百科 中醫方劑大全 怎樣看化驗單 醫事漫談 醫學下載 醫學視頻 功能菜單 志願者招募中 關於廣告 網站事務 最近更改 工具箱 鏈入頁面 鏈出更改 所有特殊頁面 可列印版 此頁由A+醫學百科用戶医者於2012年10月14日(星期日)00:15的最後更改。

在A+醫學百科用戶行医的工作基礎上。

本站內容由網友添加和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

站內信息不一定準確、全面或最新。

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

A+醫學百科提醒網友,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本站的全部文本內容在知識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3.0協議之條款下提供。

隱私政策 關於A+醫學百科 免責聲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