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科學」的自然發生說,與它其實蠻科學的起源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如果再詳細分類,可以把自然發生說分為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生命可以從有機物中產生,所謂有機物就是指在生物體,生物殘骸或者生物代謝產物中存在的 ... 000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00地球脈動文明足跡生命奧祕「不科學」的自然發生說,與它其實蠻科學的起源——自然發生說簡史(一)活躍星系核・2017/12/21・5468字・閱讀時間約11分鐘・SR值544・八年級+追蹤作者/何邊書,自然史與科學史的研究者與科普作者。

關於生命如何起源的問題,本質上有兩類不同的意見。

第一類意見認為,生命由一個或者幾個超自然的力量所創造。

另一類意見是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這種起源是可以用自然的定律解釋。

如果要仔細考量,那麼除此之外還有第三類意見,就是生命古以有之,根本不存在起源的問題。

第一類意見我們姑且稱之為創世說,它屬於非科學的範疇。

所謂非科學,就是不能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去驗證其是非真偽,也不可以用科學的理論去分析。

有鑒於此,筆者基本上不會對這種意見加以詳細分析和評價。

第二類意見屬於科學領域,這是我們要重點探討的。

第三類意見叫做生命連續說,在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初期曾經興盛一時。

簡單說來,它認為生命與非生命有明確的界限,生命只能來源於生命,因此不存在生物起源的問題。

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是,當時科學界已經意識到地球有著一個起始點,那麼在地球起始之前,生命從何而來?這一派學者的提出一個解決方案,即生命從宇宙中來。

生命起源的問題,至今仍無解,圖/byWuZheng926@pixabay。

這種信念在20世紀早期引發了對外星生命探索的熱潮。

當時科學界相信宇宙的無邊無際,無始無終。

即便偉大如愛因斯坦,也要給自己的廣義相對論加上一個宇宙常數項,以維持宇宙的穩定。

因此,生命在宇宙範圍內無始無終確實也是一個可能的選項。

可是在1927年哈伯發現宇宙在擴張之後,科學界越來越認識到原來宇宙也有自己的起點。

那麼即便地球上的生命來源於宇宙,宇宙中的生命也必然有一個起點。

生命的起源終究還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

所以第三種意見已經基本上被科學界否定了。

生命起源的科學理論生命起源的科學理論,認為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而這種起源可以用自然的定律解釋。

這類理論又可以分為兩類。

第一類理論認為生命的出現是一件容易而普遍的事,流行於20世紀前的自然發生說(SpontaneousGeneration),認為生命在現今的自然條件下可以經常性地出現;其後的一些理論認為生命並不能在現今的自然條件下出現,但是在其他一些條件下可以出現,而那些條件,在宇宙中是廣泛存在的,所以生命在宇宙中是一個普遍的現象。

第二類理論認為生命能在地球上出現是中了頭彩。

生命的出現即便在宇宙的大尺度範圍內也是很難發生的,而地球上能夠出現生命是因為各種機緣巧合,各種必要的要素恰好同一時間能相聚於地球。

生命現像在宇宙中極其罕見,地球即便不是宇宙內唯一的擁有生命的星球,也必定是屈指可數。

當時科學界相信宇宙的無邊無際,無始無終,圖/byhyperkkf@flickr。

我們所要探討的第一種理論就是自然發生說這是流行於西方20世紀之前的一種學說,其主要觀點就是生命可以在自然條件下經常性地從無生命的物質中產生。

如果再詳細分類,可以把自然發生說分為兩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生命可以從有機物中產生,所謂有機物就是指在生物體,生物殘骸或者生物代謝產物中存在的物質。

這種理論又稱為異質發生論(heterogenesis)。

第二種意見認為生命可以從無機物中產生,這種理論又叫無機發生論(abiogenesis)。

如果用現代的標準來看,或許自然發生說可謂一無是處。

但是筆者倒認為自然發生說在科學歷史上的地位值得大書特書,因為它的興衰見證了20世紀前人類認識生命現象的種種進步以及科學實驗方法應用於生物學領域的從無到有的過程。

自然發生說是歷史上第一個提出生命起源於自然的理論,它的歷史之長幾乎可以和創世神話相提並論。

在中國,戰國時代的《禮記·月令》篇中就有「腐草為熒」的記載。

在希臘,亞里斯多德就對自然發生說做了系統的描述。

可以想像,人們對自然發生說的模糊認識遠在這些記載與論述之前。

自然發生說的興衰印記了20世紀前人類認識生命現像的種種進步以及科學實驗方法應用於生物學領域的從無到有的過程,圖/byOwnwork,TillNiermann,6June2008@wikipediacommons。

與創世神話不同,自然發生說的來源並不是空想,而是來源於觀測。

它的出現並不難理解,因為在自然界中,生物「自然而然」出現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泥土裡會突然出現蟲子,水塘裡會突然出現小魚,身體上會突然出現跳蚤,草堆裡會突然出現老鼠。

這些現象都讓人感覺到這些動物是自然而然地從沒有生命的物質中產生出來。

亞里斯多德與自然發生說的系統性發展在群星璀璨的古希臘,哲學家們早就注意到這個現象,自然發生說被他們作為創世神話之外對生命起源的另一種解釋。

公元前7世紀,一群已經不甘於用神話解釋世界的哲學家聚集在小亞細亞的小城米利都(Miletus)。

他們中以泰勒斯(Thales)為首,拋開了天神,開創了以物質解釋宇宙的學說。

這就是史上最早的唯物主義哲學流派——米利都學派(Milesianschool)。

泰勒斯主張世界萬物起源於水;他的弟子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進一步發展了其理論,主張世界起源於一種他稱為Apeiron的無限小的物質。

阿那克西曼德的弟子阿娜克希曼尼斯(Anaximanes)主張世界起源於空氣。

在這些米利都學派理論的基礎上,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首先提出宇宙的四元素說:宇宙由土、火、空氣和水四種元素組成,並且進一步地給出了四種元素幻化成萬物的路線圖。

這些唯物主義的觀點都包含了生命來源於非生命物質的推論。

宇宙由土、火、空氣和水四種元素組成,圖/byClker-Free-Vector-Images@pixabay。

最早系統闡述自然發生說當屬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亞里斯多德是位不世出的大牛,他和老師柏拉圖(Plato)(或許還得算上柏拉圖的老師蘇格拉底(Socrates))奠定了西方哲學的基石。

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學生,但是他的學說和柏拉圖的基本是截然不同甚至是針鋒相對的。

與柏拉圖相比,亞里斯多德在自然科學上的成就尤為重要,可以說是第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

他的研究涉及了當時自然科學的幾乎所有領域,包括天文、物理、化學以及生物等等。

亞里斯多德雕像,圖/byJastrow(2006)@wikipediacommons。

亞里斯多德在生物學上用功尤多,是第一個系統記錄下自己的生物學觀察與研究的科學家(至少是現在有據可查的第一個)。

他仔細觀察了多種動物的形態和生命史,包括章魚、鯰魚、鯊魚等等,有的觀察對像直到19世紀才再次被科學家「發現」。

他也是第一次對動物進行了分類的科學家。

亞里斯多德對生物起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動物史》(OntheHistoryofAnimals)一書。

在這本書中,他把詳細描述了各種生物的生命史,有卵生的、胎生的,還有自然發生的。

比如在第6章第15節,他提到「大部分的魚都是由卵孵化的,但是有一些魚卻並非如此⋯⋯它們是從淤泥、沙土以及腐殖質中產生⋯⋯在原本已經干旱的池塘中,一旦有水到來,那麼就有小魚出現。

這些魚大概是鯔科(mullet)的一種,這些魚既不產卵,也沒有奶⋯⋯」。

在第16節,他又提到鰻魚(eel)。

「有人說,鰻魚是從自己的同類中產生,因為他們觀察到了一些鰻魚的幼蟲。

但是這些論點都是沒有事實根據的。

鰻魚產自一種叫做『土地之源(earth’sgut)』的東西,這些東西是從淤泥和潮濕的土地中產生的。

」美洲鰻的幼苗。

圖/Kils,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3.0,wikimediacommons.在另一本書《動物的產生》(Generationofanimals)中,亞里斯多德又提到一些昆蟲也通過自然發生的方式產生,而植物也可以通過類似方式吸取土地裡的營養而自然產生。

可以說在亞里斯多德的生命誕生體系中,生命的誕生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來源於另外的生命(比如卵生和胎生),第二種就是自然發生。

無論哪種情況,他都認為不需要有超自然力量的干預。

亞里斯多德的學生泰奧弗拉斯托斯(Theophrastus)把興趣轉向了他的老師較少關注的植物方面。

他在《植物史》(HistoryofPlant)中說,植物的產生也可以分為兩類,比較大的木本植物通過種子而產生,而比較小的草本植物則可以自然產生。

這樣,兩師徒就奠定了自然發生說的理論基礎。

《植物史》中說,植物的產生分為兩類,比較大的木本植物通過種子而產生,而比較小的草本植物則可以自然產生,圖/byBuntysmum@pixabay。

在往後的古典歲月中,自然發生說被廣泛地接受,不斷有科學家為之添磚加瓦。

羅馬科學家兼作家老普林尼(Plinytheelder)在《自然史》(NarualisHistoria)中提到,青蛙在淤泥中產生,活了幾個月後又重新變為泥土,循環不息。

羅馬地理學家梅拉(PomponiusMela)在介紹尼羅河的時候指出尼羅河的水是河裡所有生命之源,小至小魚、大至鱷魚,都是從水裡產生的。

這些論斷根深蒂固,深入民心,許多文學家在其作品內都有這些自然發生說的描述,比如奧維德的《變形記》(OvidMetamorphoses)就描述青蛙在泥裏產生。

基督教與自然發生說公元313年是歐洲歷史上關鍵性的一年。

這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頒發了米蘭敕令(EdictofMilan),宣布羅馬帝國承認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從此,基督教的發展一日千里,迅速成為羅馬帝國的主流宗教。

基督教奉行上帝的創世說,從根本上看來,與亞里斯多德所堅持唯物主義範疇的自然發生說並不兼容。

可是,生命能夠從非生命的物質中變出來的觀念已經流行了幾百年,而且自然發生是很多人都能夠「觀察」到的現象,成為「常識」,僅僅是上帝的權威並不足以否定自然發生說。

另一方面,亞里斯多德在學術界的權威已經建立了幾百年,基督教的學者也把他的著作奉為經典,他的地球中心說在托勒密(Ptolemy)的完善下成為基督教不可動搖的核心理論之一。

於是基督教不得不尋求一種中間道路去處理這個問題。

基督教奉行上帝的創世說,從根本上看來,與亞里斯多德所堅持唯物主義範疇的自然發生說並不兼容,圖/byGoranH@pixabay。

被基督教稱為神學之父的聖奧古斯丁(SaintAugustine,354-430)首先注意到了這個不兼容。

他的解決方案是從聖經中尋找相關線索。

奧古斯丁身為神學權威當然不是浪得虛名,他果然找到了證據:在創世紀1:11是「地要產生青草」(Letthelandproducevegetation);創世紀1:20是「水要滋生活物」(Letthewaterteemwithlivingcreatures);創世紀1:24為「地要生出活物,各從其類」(Letthelandproducelivingcreaturesaccordingtotheirkinds)。

這不就是自然發生說的鐵證嗎?奧古斯丁向來主張不能機械地閱讀聖經,比如創世紀中說上帝在6天內創造了萬物,他就認為這個6天並不是一個時間概念,而是在邏輯上的先後概念等等。

在上帝創世方面,他認為上帝在創造生物的時候,並不是直接創造了生物,而是播下了生物的「種子」。

這些種子在合適的條件下,就能根據上帝定下的原則,變為各種生物。

這下,上帝創造論和自然發生說就變得兼容了。

在西羅馬帝國被滅之後,西歐進入了黑暗時代,希腊羅馬的璀璨文化全盤覆沒,基督教成為了西歐的壟斷性宗教。

亞里斯多德的書籍也大量流失,在西歐,只剩下少數幾本拉丁文譯本。

奧古斯丁對於自然發生說的解讀成為之後流傳8個世紀的關於生命起源的標準答案。

聖奧古斯丁畫像,圖/byLosAngelesCountyMuseumofArt:onlinedatabase:entry171584@wikipediacommons。

直到13世紀,亞里斯多德的著作才從阿拉伯流回西歐,並翻譯成為拉丁文。

西歐的學者才再次有機會閱讀了亞里斯多德的著作。

黑暗時代的終結再次帶出宗教界的殿堂級學者——意大利的聖阿奎那(SaintThomasAquinas1225-1274)。

阿奎那仔細閱讀了亞里斯多德的生物學著作之後,發現亞里斯多德列舉了兩種生物產生的模式,除了自然發生說之外,還有一種是由另外的生命所產生,強調生命的無始無終。

而這種模式,與奧古斯丁的理論是不兼容的。

於是阿奎那給出了生命誕生的另一種解釋。

上帝在創世的時候,確實是創造了萬物(而不僅僅是種子)。

從那個時刻開始,萬物代代相傳。

而且上帝還不時顯示他的神跡,不斷創造出新的生命,這就是自然發生。

在阿奎那的詮釋下,上帝變成了無所不在,而不僅僅是「第一推動力」。

這一說法當然更能迎合基督教對於上帝的膜拜。

於是阿奎那的解釋取代奧古斯丁的解釋,成為基督教關於生命起源的標准答案。

阿奎那的解釋,貌似調和了亞裡斯多德和基督教的矛盾,事實上卻是偷偷地把亞里斯多德的唯物論轉頭換臉成為上帝的功績,實在是與亞里斯多德的原意大相徑庭。

黑暗時代的終結再次帶出宗教界的大牛人——意大利的聖阿奎那,圖/fromTheDemidoffAltarpiece。

不管怎樣,從奧古斯丁到阿奎那,絕大部分基督教學者並不質疑過自然發生說。

反而在阿奎那之後,為了顯示神跡,對於自然發生的描述更是有增無減。

這與更後來的基督教學者反對自然發生說的態度可謂兩個極端(以後的文章會有更詳盡的討論)。

不過隨著近兩千年的觀測,自然發生的範圍對比亞里斯多德時代早已慢慢縮窄了。

大動物的自然發生被認為是不可能或者極為罕見的,只有小動物如昆蟲和老鼠才能經常被觀察到「自然發生」。

畢竟神跡不可能輕易被發覺,如果隨處可見也就不配稱為神跡了。

就這樣,時間流淌進入了17世紀。

由於幾個科學巨人的出現,自然發生說才面臨真正的挑戰。

參考資料:Thingscometolife:spontaneousgenerationrevisited2002,HenryHarrisSparksoflife:DarwinismandtheVictoriandebatesoverspontaneousgeneration2000,JamesEdgar Strick.日常隨手的物品,看起來像是海底世界!?德國紅點大獎—兩顆球對準,讓磁鐵相互吸引,觸發開關點亮燈!帶你看見看不見的世界,科學實驗室EP.4—史上最小顯微鏡!25的16%是多少?帶你一起更靈活思考!FinTech持續發燒,玩出Baas金融生態圈!夢想覺醒!探索自我潛能、打造夢想藍圖!相關標籤:創世說柏拉圖無機發生論生命起源生命連續說異質發生論相對論自然發生說熱門標籤:量子電腦BNT疫苗珊瑚諾貝爾獎前列腺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活躍星系核756篇文章・ 73位粉絲+追蹤活躍星系核(activegalacticnucleus,AGN)是一類中央核區活動性很強的河外星系。

這些星系比普通星系活躍,在從無線電波到伽瑪射線的全波段裡都發出很強的電磁輻射。

本帳號發表來自各方的投稿。

附有資料出處的科學好文,都歡迎你來投稿喔。

Email:[email protected]相關文章什麼是「生命親緣樹」?古菌啟發人類對火星生命的想像——《穿越4.7億公里的拜訪》大堡礁——蘊藏無限奧秘的珊瑚礁│環球科學札記(54)利用震波幫大屯火山拍「X光照」!找出埋在地下8公里的「岩漿牛奶罐」精準預測氣象的「掩星技術」,讓你知道颱風放不放假!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貓的寄生蟲可以奴役人類?如果「弓漿蟲」寄生人腦會怎樣?——《傳染病的世界史》16小時前為何智齒這麼晚才長出來?——關鍵是「人臉比黑猩猩扁平」16小時前被子的保暖原理知多少?——能放出遠紅外線的石墨烯,不插電能發熱417小時前1900萬年前,鯊鯊神秘大滅絕事件?!520小時前那些搞錯用途的毒物:第二屆泛泛泛科學Podcast主題票選222021/11/22如何漫遊元宇宙?Metaverse專文3選1:第二屆「泛糰策題高峰會」文章票選162021/11/12為什麼大家聽到臉書改名都笑了?綜觀科學界的一個Meta各自表述!82021/11/14大坑9號步道有泰國眼鏡蛇?——並沒有!是台灣本土的「舟山眼鏡蛇」73天前0115文字分享友善列印0115人體解析生命奧祕醫療健康揭開人體的基因密碼!——「基因定序」是實現精準醫療的關鍵工具科技魅癮・2021/11/16・1998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追蹤為什麼有些人吃不胖,有些人沒抽菸卻得肺癌,有些人只是吃個感冒藥就全身皮膚紅腫發癢?這一切都跟我們的基因有關!無論是想探究生命的起源、物種間的差異,乃至於罹患疾病、用藥的風險,都必須從了解基因密碼著手,而揭開基因密碼的關鍵工具就是「基因定序」技術。

揭開基因密碼的關鍵工具就是「基因定序」技術。

圖/科技魅癮提供基因定序對人類生命健康的意義在歷史上,DNA解碼從1953年的華生(JamesWatson)與克里克(FrancisCrick)兩位科學家確立DNA的雙螺旋結構,闡述DNA是以4個鹼基(A、T、C、G)的配對方式來傳遞遺傳訊息,並逐步發展出許多新的研究工具;1990年,美國政府推動人類基因體計畫,接著英國、日本、法國、德國、中國、印度等陸續加入,到了2003年,人體基因體密碼全數解碼完成,不僅是人類探索生命的重大里程碑,也成為推動醫學、生命科學領域大躍進的關鍵。

原本這項計畫預計在2005年才能完成,卻因為基因定序技術的突飛猛進,使得科學家得以提前完成這項壯舉。

提到基因定序技術的發展,早期科學家只能測量DNA跟RNA的結構單位,但無法排序;直到1977年,科學家桑格(FrederickSanger)發明了第一代的基因定序技術,以生物化學的方式,讓DNA形成不同長度的片段,以判讀測量物的基因序列,成為日後定序技術的基礎。

為了因應更快速、資料量更大的基因定序需求,出現了次世代定序技術(NGS),將DNA打成碎片,並擴增碎片到可偵測的濃度,再透過電腦大量讀取資料並拼裝序列。

不僅更快速,且成本更低,讓科學家得以在短時間內讀取數百萬個鹼基對,解碼許多物種的基因序列、追蹤病毒的變化行蹤,也能用於疾病的檢測、預防及個人化醫療等等。

在疾病檢測方面,儘管目前NGS並不能找出全部遺傳性疾病的原因,但對於改善個體健康仍有積極的意義,例如:若透過基因檢測,得知將來罹患糖尿病機率比別人高,就可以透過健康諮詢,改變飲食習慣、生活型態等,降低發病機率。

又如癌症基因檢測,可分為遺傳性的癌症檢測及癌症組織檢測:前者可偵測是否有單一基因的變異,導致罹癌風險增加;後者則針對是否有藥物易感性的基因變異,做為臨床用藥的參考,也是目前精準醫療的重要應用項目之一。

再者,基因檢測後續的生物資訊分析,包含基因序列的註解、變異位點的篩選及人工智慧評估變異點與疾病之間的關聯性等,對臨床醫療工作都有極大的助益。

基因定序有助於精準醫療的實現。

圖/科技魅癮提供建立屬於臺灣華人的基因庫每個人的基因背景都不同,而不同族群之間更存在著基因差異,使得歐美國家基因庫的資料,幾乎不能直接應用於亞洲人身上,這也是我國自2012年發起「臺灣人體生物資料庫」(Taiwanbiobank),希望建立臺灣人乃至亞洲人的基因資料庫的主因。

而2018年起,中央研究院與全臺各大醫院共同發起的「臺灣精準醫療計畫」(TPMI),希望建立臺灣華人專屬的基因數據庫,促進臺灣民眾常見疾病的研究,並開發專屬華人的基因型鑑定晶片,促進我國精準醫療及生醫產業的發展。

目前招募了20萬名臺灣人,這些民眾在入組時沒有被診斷為癌症患者,超過99%是來自中國不同省分的漢族移民人口,其中少數是臺灣原住民。

這是東亞血統個體最大且可公開獲得的遺傳數據庫,其中,漢族的全部遺傳變異中,有21.2%的人攜帶遺傳疾病的隱性基因;3.1%的人有癌症易感基因,比一般人罹癌風險更高;87.3%的人有藥物過敏的基因標誌。

這些訊息對臨床診斷與治療都相當具實用性,例如:若患者具有某些藥物不良反應的特殊基因型,醫生在開藥時就能使用替代藥物,避免病人服藥後產生嚴重的不良反應。

基因時代大挑戰:個資保護與遺傳諮詢雖然高科技與大數據分析的應用在生醫領域相當熱門,但有醫師對於研究結果能否運用在臨床上,存在著道德倫理的考量,例如:研究用途的資料是否能放在病歷中?個人資料是否受到法規保護?而且技術上各醫院之間的資料如何串流?這些都需要資通訊科技(ICT)產業的協助,而醫師本身相關知識的訓練也需與時俱進。

對醫院端而言,建議患者做基因檢測是因為出現症狀,希望找到原因,但是如何解釋以及病歷上如何註解,則是另一項重要議題。

從人性觀點來看,在技術更迭演進的同時,對於受測者及其家人的心理支持及社會資源是否相應產生?回到了解病因的初衷,在知道自己體內可能有遺傳疾病的基因變異時,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衝擊如何解決、是否有對應的治療方式等,都是值得深思的議題,也是目前遺傳諮詢門診中會詳細解說的部分。

科技的初衷是為了讓人類的生活變得更好,因此,基因檢測如何搭配專業的遺傳諮詢系統,以及法規如何在科學發展與個資保護之間取得平衡,將是下一個基因時代的挑戰。

更多內容,請見「科技魅癮」:https://charmingscitech.pse.is/3q66cw日常隨手的物品,看起來像是海底世界!?德國紅點大獎—兩顆球對準,讓磁鐵相互吸引,觸發開關點亮燈!帶你看見看不見的世界,科學實驗室EP.4—史上最小顯微鏡!25的16%是多少?帶你一起更靈活思考!FinTech持續發燒,玩出Baas金融生態圈!夢想覺醒!探索自我潛能、打造夢想藍圖!相關標籤:DNA基因定序生物醫學疾病檢測精準醫療醫療倫理熱門標籤:量子電腦BNT疫苗珊瑚諾貝爾獎前列腺文章難易度剛好太難所有討論 0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科技魅癮1篇文章・ 2位粉絲+追蹤《科技魅癮》的前身為1973年初登場的《科學發展》月刊,每期都精選1個國際關注的科技議題,邀請1位國內資深學者擔任客座編輯,並訪談多位來自相關領域的科研菁英,探討該領域在臺灣及全球的研發現況及未來發展,盼可藉此增進國內研發能量。

擋不住的魅力,戒不了的讀癮,盡在《科技魅癮》!RELATED相關文章孟德爾與他的豌豆,開創「遺傳學」先河!——《生命之鑰:一場對生命奧祕的美麗探索》推拿師的手如何治療心理的傷?——解析《四樓的天堂》劇中的4大心理防衛機制睪丸,左邊大還是右邊大?請選擇!——2002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死亡人數遠超新冠肺炎!多數人卻不認識的肺部病變——肺阻塞TRENDING熱門討論即時熱門貓的寄生蟲可以奴役人類?如果「弓漿蟲」寄生人腦會怎樣?——《傳染病的世界史》16小時前為何智齒這麼晚才長出來?——關鍵是「人臉比黑猩猩扁平」16小時前被子的保暖原理知多少?——能放出遠紅外線的石墨烯,不插電能發熱417小時前1900萬年前,鯊鯊神秘大滅絕事件?!520小時前那些搞錯用途的毒物:第二屆泛泛泛科學Podcast主題票選222021/11/22如何漫遊元宇宙?Metaverse專文3選1:第二屆「泛糰策題高峰會」文章票選162021/11/12為什麼大家聽到臉書改名都笑了?綜觀科學界的一個Meta各自表述!82021/11/14大坑9號步道有泰國眼鏡蛇?——並沒有!是台灣本土的「舟山眼鏡蛇」73天前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