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第一季史上第二熱全年溫度預測、海面上升趨勢一次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據國際知名氣候媒體Carbon Brief報導,2020年很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數一數二熱的年份。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很可能是在沒有聖嬰現象提高氣溫的情況下 ... 移至主內容 首頁»內容 2020第一季史上第二熱全年溫度預測、海面上升趨勢一次看 2020年05月07日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編譯;林大利審校 環境資訊中心綜合外電;姜唯編譯;林大利審校據國際知名氣候媒體CarbonBrief報導,2020年很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數一數二熱的年份。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很可能是在沒有聖嬰現象提高氣溫的情況下發生。

2020年第一季是有紀錄以來第二熱的第一季,僅次於發生超級聖嬰的2016年。

過去的12個月也幾乎是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2個月。

南半球的夏季,近乎破紀錄的海面溫度導致珊瑚大面積白化。

2020年很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數一數二熱的年份。

照片來源:RiccardoMariaMantero(CCBY-NC-ND2.0) 目前,全球溫度正處於或高於2013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AR5)中氣候模型預測的標準。

2020年由於冰川和冰蓋融化以及水變熱膨脹,全球海平面將繼續上升。

繼2019年北極海冰面積來到並列倒數第二低的紀錄後,目前北極海冰量仍處於歷史低位,南極海冰則較接近每年此時的正常水準。

若2020年前三個月能代表整年 2020將會是史上最熱的一年 2020年前三個月非常熱。

如果這三個月能代表整年,那2020年將會是史上最熱的一年。

但是今年剩下的時間全球氣溫可能不會太溫暖,部分原因是聖嬰現象冬天達到高峰,全球溫度在10月至3月期間會比4月至9月間變化大。

儘管前三個月特別熱,但仍落後於2016年。

2016年的冬季特別熱,比NASAGISTEMP資料庫的1981-2010年平均值高0.89°C。

相較之下,2020年的前三個月的溫度變異為0.78°C,穩居第二。

然而,2016年初的溫度是超級聖嬰現象影響的結果,但2019年底和2020年初的太平洋海面溫度處於正常狀態。

大多數針對聖嬰現象和反聖嬰現象的預測顯示,這樣的正常狀態將延續至2020年底,熱帶太平洋的海水表面溫度在近期平均值的-0.5°C至+0.5°C。

預測2020年的氣溫今年年均溫將低於第一季的平均溫度 透過研究前三個月與自1950年以來每年年均溫之間的關係,CarbonBrief預測了2020年最終全球平均氣溫。

下圖顯示CarbonBrief運用NASAGISTemp資料庫的分析結果。

黃點表示前三個月的2020年平均溫度,而紅色方塊表示最可能的2020年全年溫度估計值。

周圍的誤差線表示95%的信賴區間,即2020年全球平均溫度有95%的可能性落在該範圍內。

圖說:NASA 1981-2010年基線資料繪製的年度全球地表平均溫度異常圖。

截至目前為止的2020年值包括1月至3月。

2020年年溫值根據1月至3月溫度與1950年以來的年溫度之間的關係估算。

(橫欄:1970-2019,2020至今與年溫度預測。

直欄:相對於1981-2010平均溫度。

) 分析顯示,2020年全年溫度可能明顯低於年初至今的溫度,但仍極有可能成為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四年之一,而且很有可能超過2016年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2020年初所做的大多數預測(例如NASAGISTEMP和英國氣象局的預測)都指出,今年將是僅次於2016年第二熱的年份。

海平面繼續上升 1900年至今上升了約20公分 由於冰川和冰蓋等陸地冰融化加上水變熱時的熱膨脹,現代海平面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上升至新高。

下圖顯示自1990年代初首次使用衛星測量以來全球海平面的上升情況。

不同的彩色線表示多年來不同的衛星任務。

較早的海平面資料來自潮汐儀,可以追溯到1800年代後期。

圖說:根據NOAA1993年1月至今衛星資料繪製的全球平均海平面。

已加入全球平均後冰期回彈的0.3mm/年的校正。

CarbonBrief使用Highcharts繪製。

(橫欄:來自衛星高度計的海平面高度資料。

直欄:1993年至今上升公分數。

) 海平面的上升對全球地表溫度相當敏感;與反聖嬰年份相比,溫度略高的聖嬰年海平面上升往往更快,如2014年到2016年海平面迅速上升。

但是相較於長期趨勢,這些波動不算大。

自1990年代初以來,整體海平面上升了約90公釐,而從1900年至今上升了約200公釐。

由於冰川和冰蓋等陸地冰融化,海平面在2019年底和2020年初上升至新高。

照片來源:NASA/KathrynHansen(CCBY2.0) 北極海冰偏低 在2020年前三個月,北極海冰量大多處於1979至2010年範圍間的低位,但高於2019年初的最低點。

南極海冰量接近長期平均水準。

1970年代末發射極地觀測衛星後才有海冰面積資料可用。

海冰覆蓋程度只能透露部分訊息。

除冰量下降外,殘留的海冰往往比過去覆蓋該地區的冰更年輕也更薄。

下圖使用了來自泛北極冰海模型與模擬系統(PIOMAS)的資料,顯示了1979年至2020年之間每年的北極海冰厚度。

2019年的海冰量非常低,但在2020年初稍微恢復,長期來說趨勢仍是下降。

參考資料 CarbonBrief(2020年04月20日),Stateoftheclimate:Firstquarterof2020issecondwarmestonrecord 延伸閱讀 研究:氣候危機若失控野生動植物恐跳水式崩潰海洋生態系首當其衝 升溫惹的禍歐盟首次以地圖示警世紀末英、法、荷等多處城市將泡水 升溫也列車禍原因!研究:美國事故死亡人數隨暖化提高且以年輕人、男性居多 如果全球升溫2°C科學家:下個世代可能就看不到珊瑚礁 相關文章 台灣銀行界第二國泰金控宣布撤資燃煤電廠 2020/08/04 運用國際投資關鍵字ESG國泰與北大攜手發布台灣企業永續表現 2020/07/22 六輕「整年沒爆炸才是新聞」環團怒批政府監督、通報系統失靈 2020/07/16 工業轉型與綠色振興聲明就政策、技術、金融三個領域提出建言 2020/07/14 百萬物種怎麼了?一分鐘看懂受脅物種與牠們的滅絕威脅 2020/07/06 225401 [nothing_1] 南極30年來暖化速度是全球平均3倍 2020/07/01 全球變遷氣候變遷國際新聞全球暖化記錄高溫歷史高溫聖嬰現象深度低碳新聞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林大利 於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服務,小鳥和棲地是主要的研究對象。

是龜毛的讀者,認為龜毛是探索世界的美德。

搜尋 搜尋 訂閱電子報 Email信箱* 姓* 名*     看熱門討論/留下您的意見 目前累計總共有個綠行動 dpm('alpha');?>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