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獎簡介| 丘成桐中學數學獎 - 台大數學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丘成桐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是世界知名的數學泰斗,並為第一位獲得費爾茲獎的華裔數學家。

他在過去近二十年對於臺灣數學界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他的奮鬥與成就是臺灣 ... 搜索 丘成桐中學數學獎 Shing-TungYauHighSchoolMathematicsAward   數學獎簡介 緣起 數學科學在現今國際科技和人才競爭力方面,具有突出的重要地位。

在與人類日常生活有關的科學技術中的應用也日趨廣泛。

我們相信,為了適應未來社會的挑戰,青少年學子應該擁有良好的數學教育。

國際上很早就宣導應當及早培養學生的科學研究創新能力,並為此設立獎項鼓勵更多的年輕學子參與。

比如在美國,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英特爾科學獎」(IntelScienceTalentSearch前身為西屋科學獎)這個獎項不同於普通的數學競賽,而是注重創新與實踐。

它促進了美國高中、大學生的科學研究熱情,許多獲獎者後來都成為著名的科學家。

據統計,該比賽獎項得主中有八位後來成為諾貝爾科學獎獲得者,二十七人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

有鑑於此,臺大數學系已從去年(2009年)起在臺灣成立丘成桐中學數學獎以積極發掘並培養青少年數學人才。

並邀請臺灣數學界研究傑出學者為評審,通過專題研究,培養新一代中學生的數學素養,引發青年人探索知識的興趣及提升他們的學術水準。

丘成桐院士(哈佛大學講座教授)是世界知名的數學泰斗,並為第一位獲得費爾茲獎的華裔數學家。

他在過去近二十年對於臺灣數學界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

他的奮鬥與成就是臺灣青少年有志於數學科學研究者的最佳楷模,故以其名設立本數學獎。

丘成桐簡介 丘成桐先生,1949年4月4日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

師事數學大師陳省身先生,為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博士。

曾任教於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現任哈佛大學講座教授。

曾獲卡迪獎、威伯倫獎、數學界最高榮譽之費爾茲獎、麥克阿瑟獎、瑞典皇家學院頒發之克瑞福特獎,及美國總統親頒國家科學獎等重要獎項。

為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海外院士、俄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以及義大利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同時榮獲多所知名大學的榮譽博士及榮譽教授,2005年獲頒國立臺灣大學名譽博士學位。

發表三百二十餘篇學術論文及著作,解決許多著名的難題,開創許多新的研究方向及領域。

他的研究工作主導了微分幾何及其它幾個重要數學領域過去三十年的主要發展。

他的工作改變並擴展了人們對偏微分方程在微分幾何中的作用和理解,並影響了拓撲學、代數幾何、表示理論、廣義相對論等領域。

1976年解決了Calabiconjecture,其結論被應用在超弦理論中,對統一場論有重要影響,證明Monge-Ampere方程解的存在。

1978年、1979年與R.Schoen合作解決了廣義相對論中的正質量猜想;與KarenUhlenbeck合作解決了Hitchin-Kobayashi猜想的高維形式。

Minkowski,Severiconjecture,Frankelconjecture(與蕭蔭堂合作)三維流形的拓撲學與極小曲面和Smithconjecture等方面。

榮譽 威伯倫獎(VeblenPrize) 本獎由美國數學學會頒授,1961年因紀念普林斯頓大學知名的幾何、拓樸學家OswaldVeblen而設,專門鼓勵幾何學和拓樸學方面的研究。

1981年該獎由丘先生和M.Gromov獲得。

費爾茲獎(FieldsMedal) 本獎地位相當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由國際數學家聯盟(IMU)之執行委員會遴選,在每四年舉行一次的國際數學家大會(ICM)中頒發。

每屆得獎人二至四人,最特殊的規定是只頒發給年齡小於四十歲的數學家。

1982年的費爾茲獎由丘先生,A.Connes,W.Thurston獲得。

丘先生目前仍然是唯一獲得費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

麥克阿瑟獎(MacArthurFellows) 麥克阿瑟獎由麥克阿瑟基金會頒贈,獎金高達美金五十萬元,對象遍及人文、科學、藝術界。

此獎一向有天才獎之稱,因為評選的標準既不計過往成就,也不自限於某固定領域,一切以個人非凡的創造力、未來進步成就之可能為準,完全著眼於個人的原創力、洞察力與潛力。

得主可以自由運用這筆獎金,沒有任何繳交作品或報告的義務。

丘先生於1985年獲獎。

本系系友姚鴻澤教授(哈佛大學)則於2000年獲獎。

克瑞福特獎(CrafoordPrize) 負責評選諾貝爾科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另外約每六年頒發一次Crafoord獎給數學領域,以表揚促進數學進展的數學家。

丘先生與S.Donaldson在1994合得該獎。

美國國家科學獎(ThePresident’sNationalMedalofScience) 美國國家科學獎於1959年設立,由美國總統頒發這項最高成就獎,獎勵在科學領域中有卓絕貢獻的科學家。

丘先生1997年因他在數學與物理的基本貢獻獲獎,由柯林頓總統頒授。

美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中華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 俄羅斯科學院外籍院士 義大利科學院外籍院士 重要著作選 丘先生目前發表三百二十餘篇學術論文及著作,解決許多著名難題,並開創許多新的研究方向及領域。

以下謹依年代順序,列出部分具關鍵性的重要文章與後續發展著作。

S.T.Yau,Onthefundamentalgroupofmanifoldsofnon-positivecurvature.Ann.ofMath.(2)93(1971)579-585. R.Schoen,L.SimonandS.T.Yau,Curvatureestimatesforminimalhypersurfaces.ActaMath.134(1975)no.3-4,275-288. S.T.Yau,HarmonicfunctionsoncompleteRiemannianmanifolds.Comm.PureAppl.Math.28(1975),201-228. S.Y.ChengandS.T.Yau,Maximalspace-likehypersurfacesintheLorentz-Minkowskispaces.Ann.ofMath.(2)104(1976),no.3,407-419. S.Y.ChengandS.T.Yau,Ontheregularityofthesolutionofthen-dimensionalMinkowskiproblem.Comm.PureAppl.Math29(1976),no.5,495-516. Y.T.SiuandS.T.Yau,CompleteKahlermanifoldswithnonpositivecurvatureoffasterthanquadraticdecay.Ann.ofMath.(2)105(1977),no.2,225-264. S.T.Yau,Calabi’sconjectureandsomenewresultsinalgebraicgeometry.Proc.Nat.Acad.Sci.U.S.A.74(1977),1798-1799. S.T.Yau,OntheRiccicurvatureofacompactKahlermanifoldandthecomplexMonge-Ampereequation.I.Comm.PureAppl.Math.31(1978),no.3,339-411. S.T.Yau,AgeneralSchwarzlemmaforKahlermanifolds.Amer.J.Math.100(1978),no.1,197-203. P.LiandS.T.Yau,EstimatesofeigenvaluesofacompactRiemannianmanifold.GeometryoftheLaplaceoperator(Proc.Sympos.PureMath.,Univ.Hawaii,Honolulu,Hawaii,1979),pp.205-239,Proc.Sympos.PureMath.,XXXVI,Amer.Math.Soc.,Providence,R.I.,1980. W.H.MeeksIIIandS.T.Yau,Theequivariantlooptheoremforthree-dimensionalmanifoldsandareviewoftheexistencetheoremsforminimalsurfaces.TheSmithconjecture(NewYork,1979),153-163. W.H.MeeksIIIandS.T.Yau,GroupactionsonR3.TheSmithconjecture(NewYork,1979),167-179. R.SchoenandS.T.Yau,Onthestructureofmanifoldswithpositivescalarcurvature.ManuscriptaMath.28(1979),no.1-3,159-183. R.SchoenandS.T.Yau,Existenceofincompressibleminimalsurfacesandthetopologyofthree-dimensionalmanifoldswithnonnegativescalarcurvature.Ann.ofMath.(2)110(1979),no.1,127-142. R.SchoenandS.T.Yau,OntheproofofthepositivemassconjectureingeneralrelativityI&II.Comm.Math.Phys.65(1979),45-76;Comm.Math.Phys.79(1981),231-260. S.Y.ChengandS.T.Yau,OntheexistenceofacompleteKahlermetriconnoncompactcomplexmanifoldsandtheregularityofFefferman’sequation.Comm.PureAppl.Math.33(1980),no.4,507-544. W.H.MeeksIIIandS.T.Yau,Topologyofthree-dimensionalmanifoldsandtheembeddingproblemsinminimalsurfacetheory.Ann.ofMath.(2)112(1980),no3,441-484. Y.T.SiuandS.T.Yau,CompactKahlermanifoldsofpositivebisectionalcurvature.Invent.math.59(1980),189-204. S.Y.Cheng,P.LiandS.T.Yau,OntheupperestimateoftheheatkernelofacompleteRiemannianmanifold.Amer.J.Math.103(1981),no.5,1021-1063. W.H.MeeksIII,L.SimonandS.T.Yau,Embeddedminimalsurfaces,exoticspheres,andmanifoldswithpositiveRiccicurvature.Ann.ofMath.(2)116(1982),no.3,621-659. W.H.MeeksIIIandS.T.Yau,Theexistenceofembeddedminimalsurfacesandtheproblemofuniqueness.Math.Z.179(1982),151-168. R.SchoenandS.T.Yau,Completethree-dimensionalmanifoldswithpositiveRiccicurvatureandscalarcurvature.SeminaronDifferentialGeometry,pp.209-228,Ann.ofMath.Stud.,102,PrincetonUniv.Press,Princeton,N.J.,1982. R.SchoenandS.T.Yau,Theexistenceofablackholeduetocondensationofmatter.Comm.Math.Phys.90(1983),no.4,575-579. S.Y.Cheng,P.LiandS.T.Yau,Heatequationsonminimalsubmanifoldsandtheirapplications.Amer.J.Math.106(1984)no.5.1033-1065. S.Y.ChengandS.T.Yau,Completeaffinehypersurfaces.I.Thecompletenessofaffinemetrics.Comm.PureAppl.Math.39(1986),no.6,839-866. P.LiandS.T.Yau,OntheparabolickerneloftheSchrodingeroperator.ActaMath.156(1986),no.3-4,153-201. S.T.YauandK.Uhlenbeck,OntheexistenceofHermitian-Yang-Millsconnectionsinstablevectorbundles.Comm.PureAppl.Math.39(1986),257-293. R.SchoenandS.T.Yau,Conformallyflatmanifolds,Kleiniangroupsandscalarcurvature.Invent.Math.92(1988),no.1,47-71. G.Tian,andS.T.Yau,CompleteKahlermanifoldswithzeroRiccicurvature.I&II.J.Amer.Math.Soc.3(1990),no.3,579-609;Invent.Math.106(1991),no.1,27-60. S.Hosono,A.Klemm,S.TheisenandS.T.Yau,Mirrorsymmetry,mirrormapandapplicationstoCalabi-Yauhypersurfaces.Comm.Math.Phys.167(1995),301-350. G.HuiskenandS.T.Yau,Definitionofcenterofmassforisolatedphysicalsystemsanduniquefoliationsbystablesphereswithconstantmeancurvature.Invent.Math.124(1996),no.1-3,281-311. A.Strominger,S.T.Yau,E.Zaslow,MirrorsymmetryisT-duality.NuclearPhysicsB.479(1996),243-259. B.H.Lian,K.LiuandS.T.Yau,Mirrorprinciple.I-IVSurv.DifferGeom.5(1999),405-454;Surv.DifferGeom.5(1999),455-509;Surv.Differ.Geom.,7(2000),433-474;.Surv.DifferGeom.7(2000)475-496. E.WittenandS.T.Yau,ConnectednessoftheboundaryintheAdS/CFTcorrespondence.Adv.Theor.Math.Phys.3(1999),no.6,1635-1655(2000). C.MelissaLiuandS.T.Yau,PositivityofquasilocalmassI&II.Phys.Rev.Lett.90(2003),no.23,231102,4pp.;arXiv:math.DG/0412292. 九月2022 S M T W T F S «Sep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彙整 2021年九月 (1) 2021年七月 (8) 2021年六月 (1) 2021年五月 (1) 2020年十二月 (1) 2020年七月 (2) 2020年五月 (1) 2019年十二月 (1) 2019年七月 (1) 2019年六月 (1) 2019年五月 (1) 2018年十二月 (1) 2018年七月 (1) 2018年六月 (1) 2018年五月 (1) 2018年一月 (1) 2017年八月 (1) 2017年五月 (1) 2017年一月 (1) 2016年七月 (2) 2016年六月 (1) 2016年五月 (1) 2016年一月 (1) 2015年十月 (1) 2015年七月 (2) 2015年五月 (1) 2015年四月 (1) 2015年三月 (1) 2015年一月 (1) 2014年七月 (2) 2014年五月 (1) 2014年三月 (1) 2014年一月 (1) 2013年九月 (1) 2013年七月 (1) 2013年五月 (1) 2013年三月 (1) 2013年一月 (1) 2012年八月 (1) 2012年一月 (1) RSS及管理 登入 文章RSS訂閱 迴響RSS訂閱 WordPress.org 數學獎聯絡方式 臺灣大學數學系 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電話:02-33662820 VoIP:926-62816 傳真:02-23914439 電郵:[email protected] 回到頂部 PoweredbyWordPress和Graphene佈景主題選項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