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鄒族和桃園龍潭武漢部落的泰雅族,都有荷蘭血統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台灣人荷蘭血統-台灣人約有100萬人有歐州白種人基因-屏東魯凱族、排灣族、阿里山鄒族和桃園龍潭武漢部落的泰雅族,都有荷蘭血統-荷蘭血統的最大外表特徵,是紅髮、捲髮、白 ...
姜朝鳳宗族
跳到主文
大家好,歡迎來信[email protected],本Blog作者為「姜朝鳳宗族」、姜勝智派下、19世、禮字輩、姜先生0952-095331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公告欄
facebook姜太公廟
Mar08Mon202110:31
台灣人荷蘭血統-台灣人約有100萬人有歐州白種人基因-屏東魯凱族、排灣族、阿里山鄒族和桃園龍潭武漢部落的泰雅族,都有荷蘭血統-荷蘭血統的最大外表特徵,是紅髮、捲髮、白皮膚、高鼻子。
一般泛稱荷蘭或歐洲白種人的金髮、紅毛,荷蘭血統的特徵,最常在南部福佬人的身上看到。
發現在台灣有荷蘭人和原住民的後裔鄒族和魯凱族還有荷蘭人與原住民所生的後裔,鄒族最多,胡浩德說,鄒族人告訴他,約有一半的鄒族人是荷蘭人後裔/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上屏東霧台「認親」,因山上魯凱族大頭目家有荷蘭血統。
其實全台各地都有,因荷據時在歐洲各國僱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上屏東霧台「認親」,因山上魯凱族大頭目家有荷蘭血統。
其實全台各地都有,因荷據時在歐洲各國僱傭兵來台,條件是須娶台灣女子--新港(今新市)居民說男祖先很多是荷蘭士兵,女祖先則是西拉雅平埔族,安定、善化、佳里、麻豆、新化等,都是同胞
基因、DNA。
陳耀昌醫師分析,台灣人約有100萬人有歐州白種人基因。
媒體報導,屏東魯凱族、排灣族、阿里山鄒族和桃園龍潭武漢部落的泰雅族,都有荷蘭血統。
【詩寫台灣】不知天涯何處是血統原鄉的白髮女郎|民報TaiwanPeopleNewshttps://bit.ly/3upBuvO
荷蘭血統的最大外表特徵,是紅髮、捲髮、白皮膚、高鼻子。
一般泛稱荷蘭或歐洲白種人的金髮、紅毛,看起來有的是金色、紅色,有的是棕色、咖啡色,顏色深淺不一。
荷蘭血統的特徵,最常在南部福佬人的身上看到。
作者曾記寫屏東山地門的金髮女郎包小姐,父母都是排灣族,天生金髮,是最明顯荷蘭血統的遺傳。
高雄邱小姐,父親是嘉義中埔客家人,家族男子有少年白髮遺傳。
外祖母是台南東山的平埔大家族,身材高大,白皮膚,170多公分,招贅福佬人。
邱小姐也是白皮膚,160多公分,小時黑頭髮,髮色較淡。
25歲之後,開始新長出半灰白半咖啡色的頭髮,大家都說她長白頭毛,是白髮女郎。
實際上秀髮披肩,看起來是帶有較多灰白色的咖啡或棕色髮,等於是有明顯深淺色的紅髮,沒山地門包小姐的金髮那麼紅。
屏東山地門排灣族的包小姐,天生金髮。
圖/包小姐提供
邱小姐身高160多公分,白皮膚,說她到澳洲旅遊,她的長髮看起來,就像澳洲,白種人的頭髮。
邱小姐自己認為應有泛稱荷蘭的歐洲白種人血統。
可是歐州土地那麼大,國家那麼多,看著圖書館牆壁上的世界大地圖,茫茫海角、茫茫天涯,卻不知汪洋幾千萬里外的歐洲,何處才是此身紅髮血統的原鄉。
【詩寫台灣】不知天涯何處是血統原鄉的白髮女郎|民報TaiwanPeopleNewshttps://bit.ly/3upBuvO
【荷蘭一家親】魯凱當家大頭目祖先有荷蘭血統已傳承到第六代〔2009-03-10〕
【荷蘭一家親】魯凱當家大頭目祖先有荷蘭血統已傳承到第六代〔2009-03-10〕https://bit.ly/3H8y6uh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
圖片來源/世界出攝影團作者:naluwanking 2010-4-17
【荷蘭一家親】魯凱當家大頭目祖先有荷蘭血統已傳承到第六代
台灣原住民族與平埔族群--鄒族、魯凱、排灣、泰雅、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道卡斯、巴宰、巴布薩、阿立昆及羅亞族都流傳著荷蘭人後裔的故事(北部的巴賽族或宜蘭噶瑪蘭族人甚至有西班牙人的血統)
〔2009-02-10記者吳江泉/屏東報導〕
「我們都是一家人…」,屏東縣霧台鄉吉露村魯凱族人哼歌,歡迎荷蘭駐台商務辦事處代表胡浩德率領廿多名荷蘭商人考究歷史「認親」,從一百多年前的舊照片及族人傳承故事中,發現魯凱族最大頭目都瑪拉拉特的祖先混過荷蘭血統,目前已經傳到第六代後裔。
胡浩德三年前在原住民文化園區舉辦的「十七世紀荷蘭人在台灣與原住民互動生活教育展」中,發現原住民與荷蘭人互動密切,並聽說有大頭目的祖先有荷蘭血統,經過考究,但很多故事都不完整。
祖先有荷蘭血統已傳承到第六代
三個月前,胡浩德找到魯凱族第十二代「娥冷公主」顏美桂,她拿出祖先留下來的百年照片,表示族人傳承的歷史記憶中,由她往前推五代的祖先來台布道,與魯凱族第一美女相戀結婚,後來這名荷蘭祖先被鄭成功趕回荷蘭,留下混血第二代一直傳承,成為今日魯凱族最大頭目。
魯凱族公主、魯荷混血後裔(顏美桂)是為第五代的傳人
荷蘭駐台代表認親吉露村當貴賓
就讀大四的荷蘭後裔第六代徐弼盈說,以前聽人家說過家族有荷蘭血緣,但因原住民老人家比較重視原住民血統,大家不太願意提及,直到最近才知道自己祖先有荷蘭血統,有機會的話想到荷蘭去尋親。
胡浩德為了把擁有荷蘭血統的魯凱族在海拔一千一百公尺的霧台鄉山上生活狀況,介紹給荷蘭人知道,前往深度旅遊,七日帶領廿多名荷蘭商人上山。
魯凱族吉露村當家大頭目羅明財以貴賓方式迎接胡浩德一行人,還跳迎賓舞、貴族才有的摸甕認祖、殺山豬款待,把荷蘭代表當作一家人,也希望荷蘭人把魯凱族的地方作自己家,經常前來觀光旅遊。
【荷蘭一家親】魯凱當家大頭目祖先有荷蘭血統已傳承到第六代〔2009-03-10〕https://bit.ly/3H8y6uh
【有荷蘭血統的原住民家族】1/16荷蘭⾎統泰雅少年碧眼棕髮⽩膚〔2011-03-29〕
【有荷蘭血統的原住民家族】1/16荷蘭⾎統泰雅少年碧眼棕髮⽩膚〔2011-03-29〕https://bit.ly/3ncJj62
年代約1933-1937年的泰雅夫妻(圖片來源: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有荷蘭血統的原住民家族】1/16荷蘭⾎統泰雅少年碧眼棕髮⽩膚
台灣原住民族與平埔族群--鄒族、魯凱、排灣、泰雅、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道卡斯、巴宰、巴布薩及羅亞族都流傳著荷蘭人後裔的故事(北部的巴賽族或宜蘭噶瑪蘭族人甚至有西班牙人的血統)
聯合報/記者王慧瑛/新⽵縣報導〔2011-03-29〕
黃劭傑有1/16荷蘭⾎統,⼀出⽣就是⾦頭髮、⽩⽪膚,但⽗⺟都是道地泰雅族⼈;如今他讀國⼀,和妹妹黃⼼潔站在⼀起,他的髮⾊及膚⾊都較淡。
新⽵縣尖⽯鄉國⼀⽣黃劭傑是泰雅族⼈,但⾦髮、碧眼、⽩⽪膚,老是被問「你是外國⼈嗎?」
出⽣時曾被懷疑「是不是抱錯⼩孩」,查族譜才發現他⺟親張佩珍的外曾祖⽗是荷蘭⼈,他有⼗六分之⼀荷蘭⾎統。
張佩珍說,她有八分之⼀荷蘭⾎統,兒⼦只有⼗六分之⼀,⻑得卻不像泰雅族⼈,「隔了幾代之出現洋⼈⾯孔,遺傳很奧妙!」黃劭傑說,很多⼈以為他是混⾎兒,還有⼈⾒⾯就對他說英文,他告訴對⽅「我是有荷蘭⼈⾎統的泰雅族⼈」,對⽅⼀臉驚訝。
黃劭傑的⽗親黃福⽥說,兒⼦出⽣時他嚇了⼀跳,「怎麼頭髮是⾦黃⾊的,⽪膚超⽩,眼珠是咖啡⾊帶藍⾊?」和他黝⿊膚⾊差很⼤,部落族⼈也很訝異,「怎麼原住⺠會⽣出洋娃娃?」「可能抱錯孩⼦!」
黃福⽥笑說,他和妻⼦從國⼩就是同學,⼀路看得很緊,妻⼦絕對不可能交其他男友,「這個孩⼦⼀定是我的,不會錯」,夫妻倆翻查族譜,揭開謎底。
黃劭傑的外婆劉翠翠說,她爺爺是荷蘭⼈,被泰雅族⼈收養,取泰雅族名「⽃撒」,在武漢部落成家,過世後葬在尖⽯。
劉翠翠說,外孫⼀出⽣,很多部落老⼈都說「很像⽃撒!」張佩珍為紀念外曾祖⽗,兒⼦的泰雅族名也叫「⽃撒」。
黃劭傑說,學校檢查服裝儀容時,老師以為他⾦棕⾊頭髮是染的,他告訴老師「這是天⽣的」,老師⼀臉詫異;同學羨慕他不必染髮就有亮眼髮⾊,⽩皙⽪膚更讓女同學羨慕。
署立⽵東醫院醫師蘇柏文說,男童有⼗六分之⼀荷蘭⼈⾎統,隱性基因可能隔代遺傳。
荷蘭建造台灣第一城400年異國戀金髮荷蘭後代現身
荷蘭人不只為台灣,奠定海上經貿的地位,同時也留下了愛情故事,1951年這首「安平追想曲」,就是在講這段異國戀的過程,而我們的記者,花了很多的時間尋找,愛情有沒有留下蛛絲馬跡,結果還真的找到,荷蘭血統的後代,而他們不但頭髮是金色的,皮膚也很白皙,也間接證明了這段,荷治台灣38年的歷史。
華視新聞/罕見雙色瞳孔祖先是荷蘭人
貓咪陰陽眼,狗狗陰陽眼都不稀奇,但有人的眼珠子,也是一黑一藍,家住新竹的先生一家人就是這樣,祖先有荷蘭人,從爸爸到兒女都有這樣罕見陰陽眼,白色波斯貓一隻眼睛"金黃色",另一眼是"水藍色",這百分之一的機率,讓陰陽眼貓瞇身價高漲,但現實生活中,你也會遇上眼睛有兩種顏色的人。
近距離看爸爸一隻眼睛水藍色,一隻黑色,小弟完全遺傳爸爸,也是右邊藍色,左邊黑色,一藍一黑的眼珠子讓家人出門特別受矚目,連偶像明星都看傻眼,更酷的還有讀國二的小姊姊,兩隻眼睛反而是水汪汪閃亮亮的水藍色,晶瑩剔透,還可以清楚看到瞳孔,讓人好奇,這家人明明就是一副道地亞洲人的臉,為何出現藍眼睛,爸爸說遺傳,蔡醫師則說是虹膜黑色素少的原因。
亞洲人藍眼睛是萬分之一的機率,甚至還可能有眼睛疾病,爸爸說經過檢查,全家都是正常健康的眼睛,這另類的藍眼睛也讓邱小弟全家人成了大家注目的焦點
【有荷蘭血統的原住民家族】1/16荷蘭⾎統泰雅少年碧眼棕髮⽩膚〔2011-03-29〕https://bit.ly/3ncJj62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駐台代表胡浩德(MennoGoedhart)帶近40名在台灣的荷蘭人,到屏縣霧台鄉與吉露村荷蘭人與魯凱族所生後裔認親,胡浩德盼外國人能認識台灣原民文化。
台灣人的荷蘭血緣................台灣人身世之謎!!-道路、真理、生命......世界的未來!-udn部落格https://bit.ly/38jRCW6
這是一趟有點驚險的認親之旅,吉露村海拔1100公尺,從霧台村要前往吉露村的道路因為走山而崩塌嚴重,胡浩德帶了14個荷蘭家庭、荷蘭辦事處的台灣員工,還有捷克駐台代表及丹麥駐台代表的夫人都因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而隨同前往,一行約40人。
20多輛汽車在崩塌的山路上一一前進,要進吉露村時更是要做一個後輪必須騰空的迴轉,每通過一輛車,都會引起拍手歡呼,但這群荷蘭人卻對進村後的山景、魯凱族人的石板屋及傳統的迎賓儀式感到不虛此行。
62歲的胡浩德6年多前派駐台灣,4年前荷蘭辦事處舉辦一場有關17世紀荷蘭人在台灣的全台巡迴教育文化展,屏東縣在原住民文化園區展出,當時有不少屏東的魯凱族人和排灣族人前往參觀,從這些人口中,胡浩德聽說了在400年前,魯凱族人和排灣族人有互動。
胡浩德為此還到霧台鄉旅遊並住宿,當時有人告訴他有魯凱族人與荷蘭人結婚,後裔還在,但沒有人能說出完整的故事。
正在寫書、準備向外國人介紹台灣原住民的胡浩德說,不少外國人到台灣後只到台北,以為台北就是台灣,對於原住民的認識也僅此止在日月潭,而不知道台灣還有許多精采的原住民文化。
胡浩德走遍台灣各地,連澎湖他都去過,他說,台灣有許多的小地方都很美,台灣人很和善,他希望有更多的外國人到台灣後能到各地認識台灣,尤其是台灣的原住民文化。
胡浩德來台後,發現在台灣有荷蘭人和原住民的後裔,於是他走訪各族,到目前為止,他發現到的是鄒族和魯凱族還有荷蘭人與原住民所生的後裔,鄒族最多,胡浩德說,鄒族人告訴他,約有一半的鄒族人是荷蘭人後裔,他說,鄒族人的長相確實有西方人的臉譜,鼻子大大的。
為了證實鄒族人確實有荷蘭人的血統,胡浩德還特地到阿里山住了三天,聽鄒族耆老講祖先的故事,胡浩德以能說出完整祖先故事內容的,來判定到底是不是荷蘭人後裔。
今天的魯凱族認親之旅,也是三個月前胡浩德到三地門的山中天餐館時,聽老闆娘顏美桂說出了祖先完整的故事,而帶了一群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荷蘭人到吉露村認親。
顏美桂是荷蘭人與魯凱族公主所生後裔的第五代,她是吉露村都瑪拉拉特頭目家族的公主,在日據時代以前是魯凱族的最大頭目,目前,第四代的後裔顏美桂的阿姨還在,第6代,顏美桂的兒子長得真的像外國人。
吉露村的長老說,時間大約是100多年前,這位荷蘭人到霧台鄉遇見了魯凱公主而結婚,直到鄭成功將荷蘭人趕回台灣,荷蘭人回去了,魯凱公主獨自在部落扶養兒子,顏桂美還保有三張這位荷蘭人所生的祖先的照片三張,今天將他送給胡浩德。
長老說,原本村裡的人都不太想提及顏桂美家族有荷蘭血統的事,但時代不同了,應該打破這種禁忌。
吉露村所有的老人都出來迎接認親的荷蘭人,並以傳統儀式歡迎這些貴賓,包括殺豬、贈頭飾及傳統服飾,跳迎賓舞等,並讓胡浩德夫婦以頭目才能做的「摸陶壺」的儀式來象徵胡浩德「認祖」。
吉露村的長老們在迎賓中,期盼來「認親」的荷蘭朋友能將魯凱文化揚名到國際,這群荷蘭朋友們也在一系列的傳統魯凱族迎賓儀式中,見識到魯凱文化之美與魯凱族人的熱情。
胡浩德送了吉露村民50床涼被,而同行的荷蘭朋友則買了文具、皮包、玩具和杯子等用具送給村民,只是他們沒想到當地年輕人都外流,連小孩都沒有,村裡只剩下老人。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上屏東霧台「認親」,因山上魯凱族大頭目家有荷蘭血統。
其實全台各地都有,因荷據時在歐洲各國僱傭兵來台,條件是須娶台灣女子,胡浩德有得忙。
(一)一八六○年英國第一個駐台副領事郇和(RobertSwinhoe)轉述,新港(今新市)居民說男祖先很多是荷蘭士兵,女祖先則是西拉雅平埔族,安定、善化、佳里、麻豆、新化等,都是同胞。
胡不應漏掉扁。
(二)
一八六五年歷史學家莊士頓(Johnston)在《台灣與中國》中寫到,同行的長老會馬雅各(Maxwell)醫師說:和自負的中國人比較,傳福音給純樸
的台灣人,可能更有意義。
於是,和必麒麟三人到了離新港十五哩的岡仔林傳福音。
社人自稱是「番仔」並引以為傲。
老人會說平埔語,懷念荷蘭人,將白人認作親
戚。
老番婆的話尤其令人感動:「白人是我們的親戚,你們不像那些薙髮的邪惡中國人。
兩百年前你們離我們而去,現在我們老了,離死不遠,沒想到我們這雙昏花
的老眼,還真幸運,能再見到我們的紅毛親戚」。
台灣人凡是捲髮、紅毛、勾鼻、扈斗、凹齒、超高、濁目或皮膚雪白者,可能就是荷蘭烙印;而兄弟姊妹膚色若白肉底和黑肉底都有者,可能是番荷混血的結果,不是展出貓熊團團、圓圓就可改變台灣人的血統,除非台灣人真的「番」。
(作者著有《台灣血統—揭開台灣人身世之謎!》)
淡水馬偕醫院醫學研究科研究員林媽利醫師,針對一六七位台灣閩南、客家人,以及七十五位屏東、新竹客家人等二項血液分析研究中,從其組織白血球抗原半套體(HLA)中發現,台灣閩南、客家的祖先並非來自中原漢族,反而應該是南方民族的後代。
林醫師這項參考二十五項醫學、人類學等學術資料的研究發表論文,近來在台灣社會引起相當大的震撼,巔覆了台灣閩客族群屬於漢族的傳統看法。
在台灣人常見的白血球抗原類型A33-B58-DRBI*03,所佔的比率極為接近,而且其基因頻率的距離相近,因而推斷台灣的閩南、客家人,從血統眼光看來,其祖先並非來自北方的漢人,反而與東南亞的南方民族較為接近。
日本大阪醫科大學教授暨遺傳學會會長松本秀雄,耗時十七年於1985年發布出版的著作,該書針對世界民族的基因比對研究資料,也發現與林媽利醫師部分類似的看法,松本秀雄當時出版的「日本民族的源流」一書指出,亞洲地區的人種皆源於古蒙古人種,後來於距今一萬~五萬年前的冰河時期開始移動,一部分向北移動成為北蒙古種,另一部分則向南方移動,成為南方蒙古人種,中國北方的漢族屬於北蒙古種,與南方蒙古種出現相當大的差異。
松本秀雄針對世界人種的基因群研究資料發現,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人擁有的南方系基因群Gmafb3st為0.762,比台灣原住民族群的0.643,高出0.119;另外,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人的北方系基因Gmab3st為0.002,遠低於台灣高山族原住民的0.047;顯見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人所擁有的北方漢人血統相當稀薄。
松本秀雄的檢驗結果也發現,世界上最純種的南方人種,為印尼婆羅洲東半部西里博斯的少數民族,其北方基因為零,南方基因系群高達0.766,比自稱漢人的台灣閩南人的0.762還高。
台灣人與北方中原漢人血緣分開的證據,不但出現在淡水馬偕醫院輸血研究室林媽利的研究結論中,此外,慈濟醫院的骨髓系統建檔資料,以及像免疫球蛋白、血型、葡萄糖六磷酸去氫酵素,染色體DNA微衛星等遺傳標誌,也都明顯把台灣人和中原漢人分開,顯見客觀來看,台灣人如果還視自己為漢族,恐怕失之一廂情願。
而且更好笑的是現今平埔裔台灣人是騎著驢子找驢子。
平埔族裔台灣人血統
85%的台灣人帶有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的血緣,即平埔族裔血統。
母系血緣有:
47%屬於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的族群,
48%屬於亞洲大陸,
5%屬於日本的母系血緣。
父系血緣有:
41%來自福爾摩沙南島原住民及東南亞島嶼族群,
59%的父系血緣來自亞洲大陸。
其中的亞洲大陸血緣大部分是南方越人(東南亞的越南,緬甸,泰國屬於越人)
這和HumanY-chromosomeDNAhaplogroup的研究結果是一樣的。
〔節錄自網站〕
馬偕醫院醫學研究室的林媽利醫師及日本紅十字會、東京大學等研究機構進行的共同研究,根據染色體組織抗原體(HLA)或是粒腺體核酸的研究、母系血緣及父系血緣等三個不同的系統的分析,得到的結果是有85%的台灣人帶有南方民族後代的血緣。
2007年且發生了林媽利在採集噶瑪蘭族原住民唾液進行研究時,遭國科會裁定違反醫學研究倫理,被要求銷毀基因檢體等事件。
高雄醫學院精神內科醫師陳順勝的論文〈台灣與西太平洋島與南島諸族的健康問題〉,顯示從人種學血統的研究來看,台灣人的血統88%與漢族不同,是屬於南方系人種。
醫學已經這麼發達,不應該再用歷史來欺騙平埔族後裔。
也不應該用政治的手段來打壓醫學之研究。
台灣人依人口比例──平埔族裔台灣人、原住民裔台灣人共94.2%,華裔台灣人5.8%〔指的是純種華裔,自稱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的華裔台灣人,加入美國籍後在美國應該是被稱為華裔美國人吧!不會自稱是中國人也是美國人吧!〕。
台語學者吳國安表示,一般台灣閩南人多數不願承認自己的祖先就是熟番,就像明明就是平埔番的後代,卻寧願做假說自己是閩南人一樣。
吳國安也表示,荷蘭時代的古荷蘭語紀錄,為熟番語留下不少詞彙,卻因年代久遠,逐漸為人所遺忘,例如,1、高雄早期的名稱為「麻竹下」(古荷蘭語記為Matakau),因早年麻竹盛多;2、基隆早期地名為「雞籠」(古荷蘭語為Ketagalan-雞罩仔崙);3、宜蘭早期地名為「柑仔崙」(古荷蘭語記為Kavalan)當時種植相當多柑橘;4、瑞芳古地名為「柑仔賴」(古荷蘭語記為Kavalua)。
根據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薛化元所著的「台灣開發史」一書指出,荷蘭統治末期(1650年代左右),台灣漢人總數只有三萬五千~五萬人(注:荷蘭當時登記有案的平埔番已約有二十五萬~三十萬人),鄭氏王朝期間漢移民大量增加,人數約在十二萬至二十萬,到了這時漢人的總數才約略超過平埔熟番。
不過,台語學者吳國安則引述史料指出,1、荷鄭時代唐山移民共有三次的大退潮,郭懷一反荷失敗後,二萬多名唐山人中六千餘人遭屠殺於漚汪其餘殆半逃回唐山;2、1660年鄭成功將攻台灣之際,在台唐人紛紛走避唐山。
3、第三次清將領施琅攻台前後,十幾萬唐山人逃的逃,遭施琅遣送的遣送,致清廷無瑤役可用。
顯見荷鄭時代的唐山移民,並沒有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
至於清朝時,唐山人較多移民是從嘉慶、道光以後的海禁解除(因康、雍、乾三代海禁甚嚴),4、後來的台灣割讓日本及馬關條約,唐山人或逃回大陸或遭強制驅逐出境(二年內不認同日本政府或在台無眷屬者),真正在台灣落地生根的唐山人實在遠不如傳說中那麼多。
然而台灣的平埔族裔,為何在隨著歷史的進展而日愈減少,根據清廷御史黃琡璥的『台海使槎錄』一書文獻記載發現,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御賜唐山姓與強迫歸化唐山的設籍政策,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必須杜撰自己祖籍是從唐山過來,否則無法立足,此即史料中所記載的「賜籍從姓」的同化政策。
該項強迫改台灣的平埔族裔戶籍政策,從清朝統治台灣二百多年,經日據時代及國民政府時代,合計台灣的平埔族裔被同化政策所影響已經有超過三百年歷史了,導致台灣的平埔族裔會在台灣這塊土地逐漸消失,無聲無息被取代。
綜觀臺灣,在外力入侵之前,平埔族沒有政治組織,村社沒有固定的領袖,幾乎是一種絕對平等的社會。
荷蘭人領台時代,發展之地域為平埔族人口較密集之地方,漢人處於『不服水土,視臺灣為畏途』的時代。
明鄭時代,雖然大批漢人入臺,還是處於『不服水土,視臺灣為畏途』的時代,。
明鄭亡,滿州人建立的清國,將在台漢人清倉遣送回國,這個時代是平埔族人『人口增加,急速形成新部落』的時代,現今臺灣繁華地區都是『就地漢化』的平埔族後裔,漢人偷渡入台者,只是平埔族人部落的邊緣人。
原住民族〔平埔族及高山族〕約佔台灣總人口的1.6%──外省人約佔總人口的18%左右,……閩南人約佔總人口65%,客家人約佔總人口的15%左右,……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台灣應該依語言上分族群──福佬語群、客家語群、原住語群、華語群。
平埔族的閩南語或客語化,大概在中國統治之後,或者更早,就已接受一部分漢人的閩南語或客家話,也讀中國書,識漢字。
明鄭時期,在府城寧南坊就設有『府學』教育府城人漢文。
清康熙二十二年,清國據臺,清康熙二十三年設立『府學』是延用鄭氏在寧南坊基業設立,『縣學』有『臺灣縣學』在府城東安坊。
『鳳山縣學』在縣治興隆莊。
『諸羅縣學』在縣治善化里西堡。
並在府城東安坊設有『社學』二所,府城鎮北坊『社學』一所,鳳山縣土墼埕『社學』一所,諸羅縣新港社『社學』一所,諸羅縣目加溜灣社『社學』一所,諸羅縣蕭籠社『社學』一所,諸羅縣麻豆社『社學』一所。
平埔族人開始接受漢文教育。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進士篇『乾隆二十二年丁丑(蔡以臺榜):王克捷(諸羅附生)。
………』當年榜首為蔡以臺,王克捷是平埔族人第一位考上進士的諸羅社學學生。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舉人篇,則在康熙二十六年鳳山附生蘇莪是平埔族人第一位考上舉人的鳳山社學學生。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鄉貢篇『………康熙三十六年(是年恩、拔、歲並舉行)………鄭國對(臺灣。
恩)、黃位恩(府學。
拔。
原籍閩縣。
)、郭允豪(鳳山。
恩)、盧賢(諸羅。
恩)、………王聯魁(臺灣。
拔)、施世榜(鳳山。
拔)、………』。
施世榜時年26歲,施世榜是鳳山八社馬卡道平埔族人,是早期接受漢文教育的平埔族人。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例貢篇『………黃壁(附生)、吳洛、郭大通(附生)、蔡宗岳、………蕭復旦、楊志申(以上俱彰化人)。
』。
臺灣府志卷十二人物誌之武舉篇『康熙二十九年:林逢秋(鳳山)。
………。
』林逢秋是鳳山八社馬卡道平埔族人,臺灣第一位考上武舉者。
康熙四十八年,當『施世榜、楊志申、吳洛等,得福建都督之允許,著手位於中部半線地方,原本平埔蕃族(巴布薩族)所佔據,屬丘陵地,是平埔蕃族之狩獵地,進行開墾。
』施世榜是鳳山八社馬卡道平埔族人,母語是馬卡道平埔族語,外來語是六堆正統客家話,到巴布薩族人居住的彰化縣拓墾時,應該是選擇客家話做為溝通語言,施世榜本身可能也想抬高自己的身價,而自稱自己是說客家話的漢人,並帶去部份說客家話的馬卡道平埔族人開墾,當時是康熙四十八年以後,是平埔族各族間甚至各社間已經開始搶奪耕地的時期,也是平埔族人到處流竄的時期的開始,因為施世榜的到來,所以產生彰化部份地區說客家話的『假漢人』,身上流著是平埔族人DNA血液。
為了各族間的溝通,選擇外來的語言『客家話』做為溝通的工具。
………中國殖民統治者採用了非常細緻的『族群清除』方法去否認平埔族群是原住民族,因為現存台灣廣大的平埔後裔被認定後,將會摧毀『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這種迷思。
如果中國人那一套『從語言、飲食習慣到宗教信仰都保留了祖先從中國所傳承的豐富文化而讓台灣與中國切割不了』說法讓我們唾棄,這種『同文同種』的倡導不僅缺乏結構性的歷史因素探討與建構性的可能方式思索。
更重要的是,這種因素讓現有的原住民朋友們所引起的反感程度是我們可想而知的。
〔節錄自網站〕以上的說法很贊同。
『滅種從語言開始』,然後再誤導你;是使用此種語言的種族。
日本時代若日本繼續統治臺灣到現在,我們不就是大和民族人嗎?,那來是漢人。
統治者採用了非常細緻的『族群清除』方法來滅種。
臺灣歷史常看見的兩句話『漢人大量入臺拓墾』、『漢移民偷渡接踵而至』。
真是如此嗎
台灣人的荷蘭血緣................台灣人身世之謎!!-道路、真理、生命......世界的未來!-udn部落格https://bit.ly/38jRCW6
施世榜(1671年11月26日-1743年1月27日),字文標,號澹亭,為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縣安平(今日晉江市安海鎮)人,祖籍河南固始,後隨父親施啟秉來臺在臺灣鳳山縣落籍,為鳳山縣拔貢生[2]:23。
是清代臺灣重大水利工程——八堡圳的創建者[3]。
他是施琅的族侄,其父施啟秉與施琅同為潯海施氏十六世,乃第七世祖之後代,而施琅為三房之後,施啟秉為二房之後[2]:9。
施世榜除開鑿八堡圳外,還在臺灣府城大南門外捐建敬聖樓[註1]、捐學田給海東書院[註2]、建恩赦橋[註3],於晉江修文廟[註4]、安平橋[註5],亦修建了鳳山縣文廟[註6][1][2]:133。
此外施世榜也先後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與雍正四年(1726年)重修泉安龍山寺與捐地擴建天上聖母宮(今鹿港天后宮),並捐獻銀元五十元以整修潯海施氏大宗祠[2]:137。
他在林先生廟與鹿港天后宮右廂供有其祿位[2]:83。
《彰化縣志》載說他「性嗜古,善楷書」,其詩作有幾首收入方志之中[2]:139。
施世榜-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bit.ly/3rvCvAs
生平
施世榜與父親施啟秉約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時來臺,最初居住鳳山,並在臺灣府城置有門第,此外施家在鳳山縣下淡水西港東上里置有田產,於鳳山縣經營蔗糖業與白米業,而後在康熙三十六年時(1697年)成為鳳山縣拔貢生[2]:23、24。
其父施啟秉約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左右曾招募人手到半線開墾[2]:67,後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施啟秉去世,開墾事業由其長子施世榜接手,墾號為施長齡,同年開始於東螺保興建八堡圳[註7][2]:264,於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完工。
但水圳完工之初運轉並不順利,後得一位林先生指點[註8],才使水圳順利運轉,後人感念其功德,遂建「林先生廟」以祭祀[註9]。
而在這之後,施世榜設有圳長、埤甲、埤匠、巡圳等職來管理水圳事務[2]:90,並將田園分給八子三弟,並沿圳設十二租館(海口水尾四館,水頭八館)來管理收租與圳務[2]:97、98。
而八堡圳灌溉一萬一千餘甲的田地中,施家擁地約有五千多甲,租穀收入約有45000石[2]:106、265。
而在康熙六十年(1721年)時,施世榜又築有福馬圳(惡馬圳)[2]:265。
康熙六十年(1721年)爆發朱一貴事件時,閩浙總督覺羅滿保任命剛好人在晉江安海的施世榜為參軍事,與其三弟施世黻於該年六月隨福建水師提督施世驃、南澳鎮總兵藍廷珍來臺處理,而之後施世榜又自備行糧募集壯丁前往瑯嶠(今恆春)搜捕劉國基、顏廷、張賽、李法、蔡承祖等參與起事人士,而後又與游擊林秀前往阿猿林(今高雄大樹區)繼續搜捕,此外他也召集難民兩千多人安撫復業。
由於上述事蹟,施世榜因而獲得「都司」一職,後來因為他有許多捐獻善行,授以壽寧教諭。
乾隆初期(1737-1740年)時又因捐納獲兵馬司副指揮一職,不久告歸。
[2]:118-125
他於乾隆八年(1743年)正月初二去世,卒年72歲。
妻兒
施世榜有娶過六房妻妾,三任妻子分別是出身福建泉安安平的黃氏(1676年-1704年)、福建泉安西垵的曾氏(1687年-1716年)與廈門的沈氏(1694年-1754年,閨名壽官,諡淑慈),而另外三名側室分別是王氏、李氏、許氏[2]:149。
六位妻妾共為他生下九
施世榜-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https://bit.ly/3rvCvAs
「敬聖樓」惜字亭-竹山社寮敬聖亭-是清代臺灣府最早設置敬字亭(南社書院)(西元1726年)施世榜捐建「敬聖樓」,用以呼應明清兩朝以來倡導崇文敬字「拾字紙」的文風。
增祀文聖倉頡,改為「南社書院」/社寮敬聖亭@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施琅/恭陳臺灣棄留疏/施琅才是最早開始在台灣蓋媽祖廟的+媽祖信仰在台蔚為特色,大部份的人都認為這是台灣民間自然發展而成。
「媽祖信仰是清朝統治者的手段。
」並在駱芬美《被誤解的台灣史》書中l@姜朝鳳宗族::痞客邦::
謝東哲製作交趾陶工藝之餘,孜孜搜羅台灣歷史下的家族縮影。
(王瑄琪攝)嘉義新港謝東哲深紅髮色、褐眼珠修家譜揭祕一宗4姓祖「不吃狗肉」、「不通婚北港」、300年前「平埔紅毛祖」〔2015-10-27〕https://bit.ly/2VVDM8Y
嘉義新港謝東哲深紅髮色、褐眼珠修家譜揭祕一宗4姓祖「不吃狗肉」、「不通婚北港」、300年前「平埔紅毛祖」
中國時報/王瑄琪、嘉縣〔2015-10-27〕一宗4姓祖謝東哲修家譜揭祕-地方新聞-中國時報https://bit.ly/2W4Df4N
嘉義新港鄉文史工作者謝東哲孜孜編纂家族系譜10多年,追溯至300年前「紅毛祖」的家族樹,解開家傳「不吃狗肉」、「不通婚北港」、「不參軍政」禁忌由來,也梳理出特殊一宗4姓祖原因,從婿養子文化、皇民化到近代二二八事件,每段分支都無聲述說大時代小人物的艱辛。
「每年大拜拜大家一定會問為什麼祖先有4姓?」從事傳統交趾陶工藝的謝東哲忍不住好奇,也想將祖先如何開枝散葉的故事傳予下一代,除寫下印象所及長輩口述內容,利用祭祖時抄寫神祖牌和龕位簡史找答案,也調閱比對戶政資料找出確切年份,龐雜浩繁的歷史原件,在他無數深夜埋首研究下,系譜終於有了基本架構。
謝東哲說,小時候阿嬤祭祖總叨念「要記得奉請紅毛祖」,原來這個可能具有荷蘭血統的平埔族祖先名為「紀腰」,雖陳姓唐山公與她誕下3子後就落跑,陳氏香火還是傳了下來,直到19世紀雲林口湖淹大水,子嗣過繼謝家,又有分支因難以餬口成了葉家養子,歷經入贅黃家,連帶女方先人入贅蘇姓祖先,「早期民德純厚,只要有分到田產財物都要拜」,上下桌共奉4姓祖!一宗4姓祖謝東哲修家譜揭祕-地方新聞-中國時報https://bit.ly/2W4Df4N
謝東哲一面畫家族樹,同時在旁加註當年戶籍所透露的私密訊息,包括是否纏足、吸鴉片、離婚再嫁,也了解當年祖先被收養前,靠著母狗以奶餵養活了下來,有了不吃狗肉禁忌,而家族女性曾與北港人通婚破局,立下不再婚姻往來之誓。
雖然現在生活舒適、禁忌漸淡,家族人物故事處處充滿人情趣味,深紅髮色、褐眼珠的謝東哲期盼將故事集結成冊,提醒後人莫忘祖先艱辛來時路。
嘉義新港謝東哲深紅髮色、褐眼珠修家譜揭祕一宗4姓祖「不吃狗肉」、「不通婚北港」、300年前「平埔紅毛祖」〔2015-10-27〕https://bit.ly/2VVDM8Y
屏東霧台魯凱族
位於海抜約1000公尺的好茶聚落,據稱已經有600年以上的歷史,是魯凱族的發源地,被稱為雲豹的故鄉。
百合花是魯凱族常見的配飾,重要祭典有小米收獲祭,大南社的豐年祭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Facebookhttps://bit.ly/37hRJk6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3941065730870/permalink/3170279273097021/
「紅毛親戚」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帶隊屏東霧台認親(魯凱、鄒族、排灣、泰雅、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道卡斯、巴宰、巴布薩及羅亞族都流傳著荷蘭人後裔的故事)〔2009-02-10〕
更新日期:6月27
「紅毛親戚」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帶隊屏東霧台認親(魯凱、鄒族、排灣、泰雅、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道卡斯、巴宰、巴布薩及羅亞族都流傳著荷蘭人後裔的故事)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帶隊屏東霧台認親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2009-02-10〕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駐台代表胡浩德(MennoGoedhart)今天帶近40名在台灣的荷蘭人,到屏縣霧台鄉與吉露村荷蘭人與魯凱族所生後裔認親,胡浩德盼外國人能認識台灣原民文化。
這是一趟有點驚險的認親之旅,吉露村海拔1100公尺,從霧台村要前往吉露村的道路因為走山而崩塌嚴重,胡浩德帶了14個荷蘭家庭、荷蘭辦事處的台灣員工,還有捷克駐台代表及丹麥駐台代表的夫人都因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而隨同前往,一行約40人。
20多輛汽車在崩塌的山路上一一前進,要進吉露村時更是要做一個後輪必須騰空的迴轉,每通過一輛車,都會引起拍手歡呼,但這群荷蘭人卻對進村後的山景、魯凱族人的石板屋及傳統的迎賓儀式感到不虛此行。
62歲的胡浩德6年多前派駐台灣,4年前荷蘭辦事處舉辦一場有關17世紀荷蘭人在台灣的全台巡迴教育文化展,屏東縣在原住民文化園區展出,當時有不少屏東的魯凱族人和排灣族人前往參觀,從這些人口中,胡浩德聽說了在400年前,魯凱族人和排灣族人有互動。
胡浩德為此還到霧台鄉旅遊並住宿,當時有人告訴他有魯凱族人與荷蘭人結婚,後裔還在,但沒有人能說出完整的故事。
正在寫書、準備向外國人介紹台灣原住民的胡浩德說,不少外國人到台灣後只到台北,以為台北就是台灣,對於原住民的認識也僅此止在日月潭,而不知道台灣還有許多精采的原住民文化。
胡浩德走遍台灣各地,連澎湖他都去過,他說,台灣有許多的小地方都很美,台灣人很和善,他希望有更多的外國人到台灣後能到各地認識台灣,尤其是台灣的原住民文化。
胡浩德來台後,發現在台灣有荷蘭人和原住民的後裔,於是他走訪各族,到目前為止,他發現到的是鄒族和魯凱族還有荷蘭人與原住民所生的後裔,鄒族最多,胡浩德說,鄒族人告訴他,約有一半的鄒族人是荷蘭人後裔,他說,鄒族人的長相確實有西方人的臉譜,鼻子大大的。
為了證實鄒族人確實有荷蘭人的血統,胡浩德還特地到阿里山住了三天,聽鄒族耆老講祖先的故事,胡浩德以能說出完整祖先故事內容的,來判定到底是不是荷蘭人後裔。
今天的魯凱族認親之旅,也是三個月前胡浩德到三地門的山中天餐館時,聽老闆娘顏美桂說出了祖先完整的故事,而帶了一群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荷蘭人到吉露村認親。
顏美桂是荷蘭人與魯凱族公主所生後裔的第五代,她是吉露村都瑪拉拉特頭目家族的公主,在日據時代以前是魯凱族的最大頭目,目前,第四代的後裔顏美桂的阿姨還在,第6代,顏美桂的兒子長得真的像外國人。
吉露村的長老說,時間大約是100多年前,這位荷蘭人到霧台鄉遇見了魯凱公主而結婚,直到鄭成功將荷蘭人趕回台灣,荷蘭人回去了,魯凱公主獨自在部落扶養兒子,顏桂美還保有三張這位荷蘭人所生的祖先的照片三張,今天將他送給胡浩德。
長老說,原本村裡的人都不太想提及顏桂美家族有荷蘭血統的事,但時代不同了,應該打破這種禁忌。
吉露村所有的老人都出來迎接認親的荷蘭人,並以傳統儀式歡迎這些貴賓,包括殺豬、贈頭飾及傳統服飾,跳迎賓舞等,並讓胡浩德夫婦以頭目才能做的「摸陶壺」的儀式來象徵胡浩德「認祖」。
吉露村的長老們在迎賓中,期盼來「認親」的荷蘭朋友能將魯凱文化揚名到國際,這群荷蘭朋友們也在一系列的傳統魯凱族迎賓儀式中,見識到魯凱文化之美與魯凱族人的熱情。
胡浩德送了吉露村民50床涼被,而同行的荷蘭朋友則買了文具、皮包、玩具和杯子等用具送給村民,只是他們沒想到當地年輕人都外流,連小孩都沒有,村裡只剩下老人。
吉露村的族人讓胡浩德夫婦「摸陶壺」,象徵胡浩德完成「認祖」之旅。
(記者侯千絹攝)
荷蘭駐台代表帶隊霧台認親
自由時報/記者侯千絹/霧台報導〔2009-02-10〕
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駐台代表胡浩德得知霧台深山,有荷蘭及魯凱族所生後裔,昨帶隊認親,吉露村民以歌舞迎賓,耆老說,時代不同,過去視為禁忌的往事,現應打破隔局,第5代後裔顏美桂將珍藏多年的3張荷蘭人所生的祖先照片送給胡浩德,做為四海一家的歷史見證。
這趟尋親之旅是到海拔1100公尺的吉露村,沿線因風災塌陷的道路未修護,路況險象環生,胡浩德仍帶14個荷蘭家庭、荷蘭辦事處台灣員工前往,捷克駐台代表及丹麥駐台代表的夫人也對原鄉文化感到興趣隨同前往,一行約40人,分乘20多輛汽車,在崩塌的山路上迂迴前進,看到部落的石板屋時,大家都開心歡呼。
62歲的胡浩德在6年多前派駐台灣,荷蘭辦事處曾舉辦17世紀荷蘭人在台灣的全台巡迴教育文化展,胡浩德意外得知400年前,荷蘭人與魯凱族人有互動,讓他十分振奮,後專程到霧台鄉旅遊,當時他聽聞有魯凱族人與荷蘭人結婚,後裔還在,但只知片斷故事,引起正在寫書,要向外國人介紹台灣原住民文化的胡浩德興趣,埋下尋親念頭。
3個月前,胡浩德到三地門旅遊,在1家餐廳聽到老闆娘顏美桂說出了祖先完整的故事,這才知道顏美桂是荷蘭人與魯凱族公主所生後裔的第五代,第四代的後裔顏美桂的阿姨現仍健在,至於顏美桂的兒子是第6代,長相與外國人有些許相似,經過一段時間籌劃,昨正式到霧台尋親。
百年前霧台大頭目嫁荷蘭人百年後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上山認親成為家族一份子
人間福報/屏東訊〔2009-02-10〕
一百多年前,一名荷蘭人在屏東縣霧台鄉的吉露部落娶大頭目為妻,百年之後,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代表胡浩德為了尋找荷蘭人在台足跡,昨天特別跋山涉水上山認親,部落的當家大頭目以荷蘭人後裔「達卡鬧」為他取名,讓荷蘭人與魯凱人在數百年後再度結緣。
胡浩德積極蒐集荷蘭人與原住民接觸的史料,三個月前他發現霧台鄉魯凱族的都瑪拉拉特家族有荷蘭血統,昨天長途跋涉到海拔千一百公尺的吉露村拜訪,大頭目不但大肆慶祝,還為他舉行摸甕儀式,象徵接納他成為家族的一份子。
都瑪拉拉特家族是霧台鄉的大頭目,其家族第十二代峨冷公主顏美桂說,從小她就曾聽說外婆的祖父是荷蘭人,不過因為都瑪拉拉特家族是部落裡的大頭目,為了鞏固大頭目的地位,很少人提起這些往事,一直到胡浩德一路尋來,荷蘭祖先的故事才又重新被提及。
族人翻箱倒櫃找出老照片,部落有多位耆老指著顏美桂外婆的父親說:「他就是荷蘭人與大頭目公主生的孩子,名叫『達卡鬧』」,也因為耆老的見證,讓胡浩德深信,數百年前曾有他的祖先在此地與原住民結緣。
「我不知道在達卡鬧先祖之前的荷蘭人到底在部落停留多久,但是我的皮膚、我的長相在部落間就似乎特別不一樣」,身材高挑、皮膚白晰的顏美桂說:「我的祖先非常照顧族人,這是我們要學習的地方」。
胡浩德擔任荷蘭駐台辦事處代表七年餘,四年前荷蘭經貿辦事處曾巡迴舉辦「十七世紀荷蘭人在台灣」,結果在原住民文化園區巡迴展時,獲得不少排灣族、魯凱族人的回響,還有人主動提及祖先就是荷蘭人的說法,讓胡浩德起了尋親的念頭。
「紅毛親戚」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帶隊屏東霧台認親(魯凱、鄒族、排灣、泰雅、西拉雅、馬卡道、大武壠、道卡斯、巴宰、巴布薩及羅亞族都流傳著荷蘭人後裔的故事)〔2009-02-10〕https://bit.ly/3xuJ0FI
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帶隊屏東霧台認親
2009/02/10
2009-02-0906:45PM
(中央社記者郭芷瑄屏東縣9日電)荷蘭貿易暨投資辦事處駐台代表胡浩德(MennoGoedhart)今天帶近40名在台灣的荷蘭人,到屏縣霧台鄉與吉露村荷蘭人與魯凱族所生後裔認親,胡浩德盼外國人能認識台灣原民文化。
這是一趟有點驚險的認親之旅,吉露村海拔1100公尺,從霧台村要前往吉露村的道路因為走山而崩塌嚴重,胡浩德帶了14個荷蘭家庭、荷蘭辦事處的台灣員工,還有捷克駐台代表及丹麥駐台代表的夫人都因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而隨同前往,一行約40人。
20多輛汽車在崩塌的山路上一一前進,要進吉露村時更是要做一個後輪必須騰空的迴轉,每通過一輛車,都會引起拍手歡呼,但這群荷蘭人卻對進村後的山景、魯凱族人的石板屋及傳統的迎賓儀式感到不虛此行。
62歲的胡浩德6年多前派駐台灣,4年前荷蘭辦事處舉辦一場有關17世紀荷蘭人在台灣的全台巡迴教育文化展,屏東縣在原住民文化園區展出,當時有不少屏東的魯凱族人和排灣族人前往參觀,從這些人口中,胡浩德聽說了在400年前,魯凱族人和排灣族人有互動。
胡浩德為此還到霧台鄉旅遊並住宿,當時有人告訴他有魯凱族人與荷蘭人結婚,後裔還在,但沒有人能說出完整的故事。
正在寫書、準備向外國人介紹台灣原住民的胡浩德說,不少外國人到台灣後只到台北,以為台北就是台灣,對於原住民的認識也僅此止在日月潭,而不知道台灣還有許多精采的原住民文化。
胡浩德走遍台灣各地,連澎湖他都去過,他說,台灣有許多的小地方都很美,台灣人很和善,他希望有更多的外國人到台灣後能到各地認識台灣,尤其是台灣的原住民文化。
胡浩德來台後,發現在台灣有荷蘭人和原住民的後裔,於是他走訪各族,到目前為止,他發現到的是鄒族和魯凱族還有荷蘭人與原住民所生的後裔,鄒族最多,胡浩德說,鄒族人告訴他,約有一半的鄒族人是荷蘭人後裔,他說,鄒族人的長相確實有西方人的臉譜,鼻子大大的。
為了證實鄒族人確實有荷蘭人的血統,胡浩德還特地到阿里山住了三天,聽鄒族耆老講祖先的故事,胡浩德以能說出完整祖先故事內容的,來判定到底是不是荷蘭人後裔。
今天的魯凱族認親之旅,也是三個月前胡浩德到三地門的山中天餐館時,聽老闆娘顏美桂說出了祖先完整的故事,而帶了一群對原住民文化有興趣的荷蘭人到吉露村認親。
顏美桂是荷蘭人與魯凱族公主所生後裔的第五代,她是吉露村都瑪拉拉特頭目家族的公主,在日據時代以前是魯凱族的最大頭目,目前,第四代的後裔顏美桂的阿姨還在,第6代,顏美桂的兒子長得真的像外國人。
吉露村的長老說,時間大約是100多年前,這位荷蘭人到霧台鄉遇見了魯凱公主而結婚,直到鄭成功將荷蘭人趕回台灣,荷蘭人回去了,魯凱公主獨自在部落扶養兒子,顏桂美還保有三張這位荷蘭人所生的祖先的照片三張,今天將他送給胡浩德。
長老說,原本村裡的人都不太想提及顏桂美家族有荷蘭血統的事,但時代不同了,應該打破這種禁忌。
吉露村所有的老人都出來迎接認親的荷蘭人,並以傳統儀式歡迎這些貴賓,包括殺豬、贈頭飾及傳統服飾,跳迎賓舞等,並讓胡浩德夫婦以頭目才能做的「摸陶壺」的儀式來象徵胡浩德「認祖」。
吉露村的長老們在迎賓中,期盼來「認親」的荷蘭朋友能將魯凱文化揚名到國際,這群荷蘭朋友們也在一系列的傳統魯凱族迎賓儀式中,見識到魯凱文化之美與魯凱族人的熱情。
胡浩德送了吉露村民50床涼被,而同行的荷蘭朋友則買了文具、皮包、玩具和杯子等用具送給村民,只是他們沒想到當地年輕人都外流,連小孩都沒有,村裡只剩下老人荷蘭駐台代表胡浩德帶隊屏東霧台認親|苦勞網https://bit.ly/3fF7MNp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生活綜合個人分類:客家、宗教、宗族、反核上一篇:台灣墳墓建築藝術-台南。
南山公墓/賴氏萬壽塔
下一篇:祈雨/屏東加蚋埔馬卡道「祈雨祭」走鏢夜祭-放生一對雞與一對青蛙傳承南島民族「祀鳥」崇拜文化重現平埔族人「雨王」古老儀式/祈雨儀式中並放生一對雞與一對青蛙,效法上蒼有好生之德,公雞則與南島民族的祀鳥崇拜有關,而青蛙的蛙鳴能聚集濕氣,感應大自然降雨/馬卡道族人用鷹鷺等百種鳥類羽毛編成扇子狀,兩邊綴有鈴錯,中間有眼、鼻、嘴等造型,向雨神傳達願望,獲得甘霖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文章搜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新聞交換(RSS)
RSS訂閱
POWEREDBY
(登入)
人在物質中找不到快樂-真正的快樂源自照顧自己和愛其他人
月曆
«
四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我的連結
姜太公廟smallpdf我的google日曆messagesme姜太公後裔連結貼上新增文章後台編輯桃園姜太公廟姜Podcast
姜太公廟
https://www.facebook.com/tom0952095331/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PIXNET
Facebook
Yahoo!
Google
MSN
{{guestName}}
(登出)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
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最多顯示6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標題(最多顯示9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內容(最多140個中文字元)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
送出留言
延伸文章資訊
- 117 世紀荷蘭人基因是否遺留臺灣? 摘要
荷蘭是臺灣第一個殖民政權,雖然距今400 年前之久遠並且統領臺灣只有約. 40 年,卻留下許多關於紅毛祖先的傳說。沒有人能夠從家譜或歷史文獻中證實.
- 2荷蘭建造台灣第一城400年異國戀金髮荷蘭後代現身八大民生 ...
- 3【詩寫台灣】不知天涯何處是血統原鄉的白髮女郎 - Yahoo奇摩 ...
台灣人的血統非常多元,最常被提到的外來血統,是曾經入佔統治台灣共38年的荷蘭血統。 「台灣人」是指1945年之前就世居在台灣的人民。「荷蘭」是泛稱荷蘭 ...
- 4荷蘭人基因是否遺留臺灣 - 科技大觀園
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年登陸臺灣南部,1642年驅逐占據北部的西班牙人,1661年鄭成功率軍驅逐,1668年荷蘭人完全撤離。總計荷蘭在臺灣歷史中嶄露頭角44年,是臺灣歷史中 ...
- 5【詩寫台灣】不知天涯何處是血統原鄉的白髮女郎 - 民報
所以,有荷蘭血統最多的是當時原住大員,今台南附近的平埔原住民,及高雄屏東平埔原住民。鄭氏和清代時移民來台的福佬客家人後代,身上若有荷蘭血統,大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