幟的意思|汉典“幟”字的基本解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幟 國語辭典 · 旌旗、旗子。

如:「旗帜」。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拔赵帜,立汉赤帜。

」 · 记号、标记。

《后汉书·卷五八·虞诩传》:「以采𫄧缝其裙为帜。

」. 導航 漢典古籍詩詞書法通識 查詢索引 ............................ 漢字拆分查詢 字典部首索引 字典繁體部首 字典拼音索引 字典注音索引 康熙部首索引 說文部首索引 簡體 拼音注音部首簡繁異體字 zhìㄓˋ部首巾 部外12 總筆畫15簡體帜 帜旘識𢂴𣄞𢡠 統一碼 字形分析筆順 基本区U+5E5F 左右结构252414312511534 五筆倉頡鄭碼四角 mhuj|mhyjlbyialikh43250 拼音zhì注音ㄓˋ部首巾部外12總筆劃15統一碼5E5F筆順252414312511534 通 幟基本解釋 基本字義●幟zhìㄓˋ ◎旗子:旗~。

獨樹一~(單獨打起一面旗號,喻自成一家,亦稱“別樹一幟”)。

英語flag,pennant;sign;fasten德語kennzeichnen,Fahne(S)法語étendard,bannière ©漢典 幟國語辭典 幟ㄓˋzhì名旌旗、旗子。

如:「旗幟」。

《史記·卷九二·淮陰侯傳》:「拔趙幟,立漢赤幟。

」記號、標記。

《後漢書·卷五八·虞詡傳》:「以采綖縫其裙為幟。

」 ©漢典 【寅集中】【巾】 幟·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幟《康熙字典》 【寅集中】【巾】 幟·康熙筆画:15 ·部外筆画:12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昌志切,音熾。

【說文】旌旗之屬。

【廣韻】旗幟。

【字詁】標也。

【廣雅】旛也。

【史記·高祖紀】旗幟皆赤。

【前漢·淮隂侯傳】拔趙幟,樹漢赤幟。

【註】索隱曰:幟帛長丈五,廣半幅。

又通作織。

【前漢·食貨志】治樓船十丈餘,加旗織於其上。

【註】師古曰:織,讀曰幟。

又記也。

【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其裾爲幟。

【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

義𠀤同。

©漢典 【卷七】【巾】 幟《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未收錄“幟”字頭,請參考“幟”字:) 【卷七】【巾】 『說文解字』 旌旗之屬。

从巾戠聲。

昌志切 ©漢典 幟音韻方言 国际音标tʂʅ˥˧日语读音NOBORI韩语罗马CHI现代韩语치越南语xí 客家话[客英字典]zhi5[海陆腔]zhit7zhi5[梅县腔]tje5[客语拼音字汇]zi1[宝安腔]zi5zit7[台湾四县腔]zit7zih5粤语ci3潮州话zi3 近代音照母齊微韻去聲製小空;中古音審書母志韻去聲試小韻式吏切三等開口;穿昌母志韻去聲熾小韻昌志切三等開口;上古音黄侃系统:透母德部;王力系统:昌母職部; 吴语闽语 韵书上古音中古音 ©漢典 幟字源字形 字源演變 甲骨文金文楚系簡帛說文秦系簡牘楷書楷書楷書「幟」說文‧巾部「幟」「帜」「幟」 說文小篆傳抄古文字 字形對比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日本韩国 異體字帜旘識𢂴𣄞𢡠 ©漢典 【載入評論】 【論壇討論】 同音字 贽(zhi4)䲀(zhi4)聜(zhi4)痓(zhi4)䑭(zhi4)滍(zhi4)潌(zhi4)识(zhi4)柣(zhi4)㨁(zhi4)袟(zhi4)膣(zhi4) 同部首 幦帽帯㡘帮师幯㡚㡆帢帰幭 同筆畫 緵墳聪儈鲬僵㗴蕢瑽蕛斳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