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思書齋】迷失在腦海中停不下來的人 - 泛科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提到任何精神疾病,當然不可能繞過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1856-1939),不過《停不下來的人》倒是把佛洛依德嘲諷了一番,佛洛依德想當然的把強迫症 ...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繁|
简
0
0
0
精神心理
讀寫科學
醫療健康
【Gene思書齋】迷失在腦海中停不下來的人
GeneNg
・2015/05/23
・1890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SR值495
・六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停不下來的人(4)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有一陣子,我差點懷疑自己是否有強迫症,因為有時出門後,就覺得門窗沒關緊,擔心剛養的小貓會溜出門,所以出門後又回家檢查,然後再出門後又回家檢查……還好只有那麼一陣子而已。
從前也聽說過熱戀就是種強迫症,因為腦中不斷閃出戀人的身影。
只是這種「強迫症」顯然過一段時間就會不藥而癒。
聽說強迫症是非常令人困擾的,我身邊可能有些有強迫性格的人,就是一些完美主義者,不過對強迫症的觀感可能就是來自這部影集吧?
強迫症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為何有人會不停地洗手?不停地檢查門窗?把東西排列起一絲不苟?雖然沒有太大的必要。
大衛.亞當(DavidAdam)為大眾寫了本科普好書《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TheManWhoCouldn’tStop:OCD,andtheTrueStoryofaLifeLostinThought)。
這本書一出版就獲得英美主流媒體高度重視,《紐約時報》、《泰晤士報》、《衛報》、《獨立報》、《電訊報》、《華盛頓郵報》、《科克斯書評》、《自然》的高度重視,這對科普書而言,是頗罕見的。
《停不下來的人》最受人矚目的是,這是一位科學記者的第一手報導,不僅是他四處訪談而已,他自己就是位強迫症患者,他把自己和強迫症戰鬥的故事公諸於世。
那是一個持久的戰鬥,他患病超過廿年。
大學時和女生的短親密接觸後,朋友的嚇唬,他愈來愈擔心染上世紀絕症。
他到處都見到愛滋病病毒,從牙刷、浴巾、都有水龍頭和電話都有,他懷疑碰過的東西之前都沾上了愛滋病毒潛藏的血液……
他的擔憂一再攻佔了他的心思,他不停打電話給愛滋病熱線求助,驗了一次又一次的血,他的科學訓練理性地告訴他可能性微乎其微,可是卻無法抗拒心中的魔音。
他隱瞞病情多年,至到女兒出世擔心她也感染,才受夠了向醫生求助,開始藥物的療程(每天200毫克的SSRI抗憂鬱藥),還有團體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療,雖然沒有完全根治,但或多或少減輕了他的痛苦。
這不單純是本回憶錄,《停不下來的人》包含了許多真實的案例,許多名人包括邱吉爾(WinstonChurchill,1874-1965)也是,他恐懼上船,因為他擔心會情不相禁地跳下海;今天(4/28)是邏輯學家兼數學家哥德爾(KurtF.Gödel,1906-1978)的誕辰,他晚年患有嚴重的強迫症,老懷疑別人要毒害他,只肯吃妻子親手作的食物,她因病住院後,他就只吃簡單的食物,等到強迫送到醫院時,體重僅剩30公斤,最後因營養不良而器官衰竭過世;電學先驅特斯拉(NikolaTesla,1856-1943)對數字「三」有強烈的執念,他寧可與鴿子相處,卻擔心人類和人類的細菌;創造不少經典童話的安徒生(HansChristianAndersen,1805–1875)老是擔心被活埋,所以床上總會留張紙條說他只是睡著了,不是具屍體XD
最令人震驚的是例子還不少,一位吃掉家裡的一整面牆非洲女學生;紐約市一對不斷囤積垃圾,最後竟然死於垃圾山底的兄弟;被老婆在小雞雞和蛋蛋強加三道鎖的丈夫;有一個加拿大人被強迫症折磨得受不了了,拿槍轟了自己腦袋,奇蹟地生存下來,更神奇的是他居然根治了,說明強迫症是大腦出了狀況。
提到任何精神疾病,當然不可能繞過佛洛依德(SigmundFreud,1856-1939),不過《停不下來的人》倒是把佛洛依德嘲諷了一番,佛洛依德想當然的把強迫症歸咎於童年時自慰的愧咎。
除了傳統精神病學,亞當報導了哲學、宗教、演化心理學、遺傳學、神經科學、人類學、動物學和厭惡治療等等對研究強迫症的最新進展。
演化生物學家認為強迫症是心理免疫系統出了亂子,原本一定的強迫個性能夠讓我們免於不潔的東西之侵害。
強迫症是個頗複雜的疾病,他自己也沒有確切的答案,也沒有保證藥到病除的療法。
這是一位被這個疾病囚禁的病人的真實探索,他知道基底核出了狀況,它參與了記憶,情感和獎勵學習等高級認知功能。
可是為何他會患上強迫症呢?他試圖從童年留下的回憶找尋答案,童年時對狗的恐懼、六歲時的喉嚨痛、母親因中風無法抱他、寵物兔的死亡、愛滋病的廣告等等,會不會或多或少都種下了因?
強迫症盛行率不算低,《停不下來的人》並不算是本自助書籍,不過《停不下來的人》可能為強迫症病患提供了安慰,因為他們並不孤單,以及希望,因為亞當現在好多了,還能幫助大眾瞭解這個疾病。
我們的大腦雖然精密,可是出了狀況卻讓人哭笑不得和痛不欲生啊。
本文原刊登於TheSkyofGene。
發表意見
文章難易度
剛好
太難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GeneNg
295篇文章
・
23位粉絲
+追蹤
來自馬來西亞,畢業於台灣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學士暨碩士班,以及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ofCaliforniaatDavis)遺傳學博士班,從事果蠅演化遺傳學研究。
曾於台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現任教於國立清華大學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從事鳥類的演化遺傳學、基因體學及演化發育生物學研究。
過去曾長期擔任中文科學新聞網站「科景」(Sciscape.org)總編輯,現任台大科教中心CASE特約寫手、Readmoo部落格【GENE思書軒】、關鍵評論網專欄作家;個人部落格:TheSkyofGene;臉書粉絲頁:GENE思書齋。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2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2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4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6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極端氣候的問題就在眼前,我們可能面臨什麼樣的未來?——《圖解全球碳年鑑》
世界心臟日「用心為每顆心」——降脂護心三招,有效控制膽固醇
蟲蟲危機!氣溫上升加速害蟲蠶食農作物——《圖解全球碳年鑑》
巴黎時裝週:噴霧製衣,一體成形
口罩影響幼兒「讀」懂情緒?口罩新生代:幼兒情緒3大關鍵發現
0
1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1
0
強迫症一族─《停不下來的人》
PanSci
・2015/04/21
・2336字
・閱讀時間約4分鐘
・SR值484
・五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停不下來的人(4)
偷竊症(1)
厭食症(2)
強迫症(9)
拔毛症(2)
摳皮症(1)
暴食症(1)
身體畸形恐懼症(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部分病人出現「特殊的偷竊行為,卻找不到任何理由或動機」。
現在,偷竊症的案例遠少於強迫症,而相較於一般在商店中順手牽羊的小偷,偷竊症患者的年紀通常比較大,而且就像妥瑞氏症患者一樣,他們在偷竊前備感焦慮,偷竊後反而鬆了口氣。
類似的疾患還有購物癖(或稱強迫購買症),它曾於一百年前短暫出現在精神醫學的教科書中。
另一項帶來極大困擾的衝動控制疾患是拔毛症。
顧名思義,就是患者經常拔自己的頭髮,一旦到了東禿一塊、西禿一塊的地步,他們就會用假髮遮住。
拔毛症患者所拔的通常是頭髮,但也有人偏好拔睫毛或陰毛,有些患者甚至完全沒察覺到自己的行為:一名因嚴重拔毛症而接受治療的男子,某次開車的時候低頭一看,赫然發現儀表板上竟然布滿自己的頭髮。
有些患者則會吃毛髮:一名三十四歲的土耳其熟女連吃了十年的頭髮,最後醫生不得不動手術,取出塞滿她胃部的髮球。
髮球一旦超過胃的負荷而被擠進腸道,就是醫師所說的「毛石腸梗阻症候群」,俗稱「長髮公主症候群」,名字源自格林童話《長髮公主》,但這個症狀可是會致命的。
還有一種疾患叫做「摳皮症」,患者不斷摳抓皮膚上的斑點、結痂等凸起或瑕疵,一天可以抓上好幾個小時,就連睡覺時也一樣。
約有三分之一的摳皮症患者,甚至會吃掉自己摳下來的碎屑;部分患者還會用細針、大頭針、刮鬍刀和除針器等工具輔助。
這些舉動都可能導致極為嚴重的後果。
美國東部有名男子曾將患有摳皮症的妻子緊急送醫,因為他一回到家,看到妻子脖子上有個血淋淋的大傷口,看起來活像是彈孔,直覺以為她身受槍傷。
他的妻子聲稱脖子上有顆粉刺,動不動就會用指甲摳抓。
那天,她拿了支鑷子來摳粉刺,甚至往皮膚下挖、深入皮下組織,最後碰到了肌肉;她用鑷子夾著自己的肉,一次又一次向下摳,差點就刺穿了頸動脈。
萬一真的到了這種地步,她勢必會因失血過多而死亡。
這名女子是會計師,腦筋很好又口齒伶俐,各方面都十分正常,唯一的問題就是摳皮症。
她對自己的皮膚外觀十分在意,簡直到了妄想的地步。
她從四十四歲開始出現摳抓的毛病,而令她備感挫折的是,所有諮詢過的醫生都不了解她;對她來說,摳抓的動機並不是要傷害自己,而是要去除皮膚上的瑕疵。
她會指著自己的臉,堅稱某塊皮膚有異狀,而且不承認自己有任何誇大;事實上,她身上所有的瑕疵,全都是自己狂抓腿部、手臂和臉部所留下的傷疤。
強迫症光譜上最令人煎熬的症狀,應當是「身體畸形恐懼症」。
這個症狀會讓人過度在意外表的缺陷,通常是不滿意自己的樣子,但有時候是挑剔別人的容貌(所謂的「身體畸形恐懼投射症」)。
這類患者的男女比例相當,多半是在意自己臉上或頭部的瑕疵,就算是一點點皺紋,他們都能當成難看無比的畸形。
他們每天會花好幾個小時,強迫執行特定的儀式,可能是反覆檢查鏡中的自己,或者刻意上好幾層妝。
這些患者多半認為自己外表的缺陷會嚇到其他人,有人甚至把自己關在家裡;即使出門,也要戴上假髮、帽子、墨鏡等配件,或是走路要維持特定姿勢;有些人只要經過商家或汽車的窗戶,就一定要照一下鏡子;還有人會把家裡所有的鏡子都蓋上毛巾。
大部分患者都要再三確定自己外貌正常才能安心,且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自殺的念頭。
不過,這種恐懼症並不新奇。
早在一八九一年,義大利精神科醫師恩里科.摩瑟利就接手過類似病例,他說:「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會忽然萌生對身體畸形的恐懼,無論是說話、讀書或吃飯到一半,隨時隨地都可能出現這種念頭。
」根據統計,目前約有一%至二%的人口罹患這種疾病。
但是就跟強迫症一樣,患者本身羞於啟齒,再加上醫生不夠敏銳,導致診斷出來的病例比實際上要少。
身體畸形恐懼症患者往往把真正的想法藏在心裡,因為怕別人會嗤之以鼻,批評他們虛榮或自戀;在臨床上,這些患者也比強迫症患者更容易被判定為妄想,因為他們較不會認知到自己的念頭或行為有多麼荒唐。
有人會把身體畸形恐懼症和「肢體健全認同障礙」混淆。
所謂的肢體健全認同障礙,指的是身體健全的人覺得多了一隻手或一隻腳,因此會要求醫師幫自己截肢;如果醫師拒絕動手術,患者就會試著用斧頭、菜刀或自製的裁切器來完成心願。
如果腦袋浮現的擾人念頭跟外表無關,而是跟健康有關,那就有可能是「慮病症」。
就像我們會形容某人「有點強迫症的傾向」,這個症狀也已經脫離了原本的臨床定義。
許多人以為,慮病症患者就是對鼻塞和咳嗽等小毛病大驚小怪,或者一頭痛就擔心長了腦瘤。
這種症狀聽起來好像不嚴重—還讓人覺得有點蠢,但是真正的慮病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所受的煎熬,其實並不亞於強迫症患者:對罹病的焦慮轉變成執念,再用繁複冗長的強迫行為去壓抑。
他們會自己量體溫、脈搏和血壓,反覆檢查自己的吞嚥能力、追蹤尿液和排便情況,並留意疑似癌症的腫塊。
有些患者本來健健康康,但身體經過百般折騰後,反而出現變化或不適。
他們也需要獲得別人的安撫才能放心,包括親朋好友、醫師、專家、醫院專線、網友等等。
強迫症是源於內心的念頭,慮病症則沉溺在身體的感受,並將影響加以誇大。
厭食症和暴食症等飲食疾患,同樣有與強迫症明顯相同之處。
重複出現的強烈念頭,迫使患者採取特定的行為模式來減少焦慮,譬如拒絕進食或吃個不停,隨之而來的就是催吐或劇烈運動等強迫行為。
其中,刻意壓抑念頭似乎是關鍵所在。
暴食症患者很厭惡自己的飲食習慣,努力克制卻不得要領,反而更容易出現暴食的行為。
厭食症患者的執念和強迫行為則可能無關食物或體重,包括想把東西對稱排列等非理性的欲望。
本文摘自泛科學2015四月選書《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究竟出版社出版。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PanSci
1006篇文章
・
987位粉絲
+追蹤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2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2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4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6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動彈不得的心:強迫行為是一種病嗎?
熱戀好比強迫症—《搞笑諾貝爾獎》
你真的認識強迫症嗎?
心靈癱瘓──無法停止的強迫思考
【紀錄】M.I.C.XXXIII:控制
0
9
3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9
3
壞念頭─《停不下來的人》
PanSci
・2015/04/21
・1815字
・閱讀時間約3分鐘
・SR值482
・五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停不下來的人(4)
強迫症(9)
白熊(1)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俄國小說家托爾斯泰深知,人類的理智無法趕走不想要的念頭。
他小時候會跟哥哥和妹妹玩個遊戲:世上有個叫「螞蟻兄弟會」的祕密社團,有許多美好的事物等待成員發掘,而入會的唯一條件就是必須站在房間角落,而且不能想到北極熊。
但無論再怎麼努力,托爾斯泰和其他兄妹都辦不到。
忍不住一直想我嗎?source:tableatny
同時代的杜斯妥也夫斯基也知道北極熊的事。
他在一八六三年出版的《冬記夏日印象》中寫道:「努力讓自己不去想北極熊,北極熊卻像詛咒一般,無時無刻不在腦中。
」百年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這段話,出現在美國雜誌《花花公子》的一篇文章中,當時還是心理系學生的丹尼爾.維格納剛好讀到。
維格納後來成了哈佛大學心理學家。
二○一三年七月,他因運動神經元疾病過世。
他生前負責管理哈佛大學的「心理控制實驗室」,最為人知的莫過於「白熊實驗」,足以解釋為什麼我們在騎腳踏車時,即使看到前方路面有洞,還是會騎進洞裡去,也能說明為何禁忌的愛戀總是最具快感;而足球員罰球時,為什麼越不想踢向守門員,越容易事與願違。
二○○九年,維格納在聲譽卓著的《科學》期刊上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為〈思想、語言和行為為何沒有最壞,只有更壞〉。
從重點來看,他的研究說明了擾人的念頭為什麼在侵入腦袋後就揮之不去,以及為什麼有些人特別不易擺脫這些念頭,並提及執念產生的過程。
德州聖安東尼奧市的三一大學距離阿拉莫要塞不遠,與北極熊根本八竿子打不著;不過在一九八○年代,維格納在這裡以科學方法,請部分學生重現托爾斯泰的實驗:他們必須努力不去想白熊。
學生很快就發現,要不想到白熊實在太難了;另一組學生的任務則相反,必須盡可能想著白熊,白熊也就不斷在腦海中浮現(維格納要他們按鈴,方便記錄白熊出現的次數)。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當維格納把兩組的任務交換,原本努力不去想白熊的學生,現在完全不用刻意去想,腦袋就源源不絕地冒出白熊,次數多於原本要刻意想著白熊的那組。
經過後人多次重複實驗,都得到類似的結果。
想壓抑討人厭的念頭雖然不是沒有可能,但要做到真的有夠困難;而且越用力壓抑,等到不需要壓抑時,念頭反而出現得越頻繁。
心理學教科書指出,這就是壓抑念頭產生的反彈效應,許多心理學家稱為「白熊效應」:費盡心力趕走煩人的念頭,只會強化它反撲而來的力道。
套句愛爾蘭名作家王爾德的話,如果你「什麼都能抗拒,但就是抗拒不了誘惑」,就會明白要壓抑念頭根本就是難上加難;曾試過戒菸或節食的人,想必也點滴在心頭。
渴求和欲望隆隆作響,就像白熊在外頭拚命拍門。
說來真是諷刺,越是壓抑想法,它越會反撲,這足以說明許多不尋常的行為。
例如,最努力鞭策自己戒菸的人,通常是最難成功的那個。
我們的大腦一旦被執念入侵,就會把它解讀成渴望,於是癮君子越抗拒香菸,內心的渴望也就越加倍放大。
研究顯示,戒菸一再失敗的人,確實比較容易壓抑自己的想法。
暴飲暴食的胖子也是一樣,他們極力抗拒巧克力或洋芋片,但對零食的欲望反而有增無減。
而如果在睡前刻意壓抑某個念頭,它就很可能在夢中出現。
為什麼會這樣呢?根據大腦的理論,白熊效應主要牽涉兩種運作機制。
第一種是「分神」,也就是為了不想到白熊,我們必須找個替代品,例如回憶早餐吃了什麼。
但在這之前,我們要知道自己想躲開什麼念頭,所以大腦為了確定目標就是「白熊」,必須刻意想起牠,偏偏這又是我們最初想避開的。
第二種是「監控」,用來確定目標已經消失,也就是腦中不再出現討厭的白熊。
這種機制會在潛意識中自動執行,所以不需要耗費心力。
分神(也就是壓抑念頭)和監控是完全相反的,因為分神需要刻意為之,所以無法持續太久。
心理學家認為,因為監控較不花力氣,運作時間較長,使得我們的大腦持續尋找目標。
結論就是:刻意抗拒厭惡的念頭,只會讓它出現得更加頻繁。
這不代表我們無法趕走侵入腦袋的想法—至少會有短暫的效果。
利用別的事情分散注意力,不讓腦袋閒下來,基本上就很有用了,但問題在於:很難維持太久。
德國滑雪好手馬庫斯.瓦斯邁爾頂多只能撐三分鐘—這已經足以創下世界紀錄了。
本文摘自泛科學2015四月選書《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究竟出版社出版。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PanSci
1006篇文章
・
987位粉絲
+追蹤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2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2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4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6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動彈不得的心:強迫行為是一種病嗎?
熱戀好比強迫症—《搞笑諾貝爾獎》
你真的認識強迫症嗎?
心靈癱瘓──無法停止的強迫思考
【紀錄】M.I.C.XXXIII:控制
0
0
0
文字
分享
友善列印
0
0
0
坐困心中愁城─《停不下來的人》
PanSci
・2015/04/21
・2840字
・閱讀時間約5分鐘
・SR值558
・八年級
+追蹤
相關標籤:
停不下來的人(4)
執念(1)
強迫症(9)
熱門標籤:
量子力學(47)
CT值(8)
後遺症(3)
快篩(7)
時間(37)
宇宙(82)
國小高年級科普文,素養閱讀就從今天就開始!!
所謂的「執念」實在不足為外人道,但這裡特別指臨床上的嚴重執念,完全霸占所有的思考空間。
單單一個念頭或想法,竟能盤據內心數天、數週、數月,甚至數年之久,簡直不可思議;就像光憑人類的腦袋瓜,很難想像地質時間的長度、電子運動的速度,或者蜂鳥翅膀每秒的拍打次數。
以下是我想到的絕佳比喻:
假設現在有一部電腦,螢幕上有不同的視窗,還有同時進行運算的各種程式。
我打字的時候,除了開著一個視窗收電子郵件,另外還有一個瀏覽器隨時更新足球賽的比數;我可以切換或拖曳視窗,任意放大、縮小、開啟或關閉。
大腦通常就是這樣處理思緒的,把專注力分配在不同的工作上,並用潛意識調整工作視窗的內容,適時引起我們的注意。
但執念就像一個大型視窗,無法縮小、移動或關閉。
即使其他工作視窗跑到前面,執念的視窗卻永遠在背景運作,消磨意志、占據思緒,而且超級耗電,拖累其他工作的表現。
這個視窗越來越礙眼,卻又無法強制關閉,也不能重新開機。
只要清醒,就會注意到視窗的存在。
就算你好不容易轉移了注意力,心裡還是很清楚自己是故意這麼做的。
沒多久,這種執念又會捲土重來。
執念的視窗偶爾會突然消失不見,螢幕沒有任何畫面;但只要按個鍵、移動滑鼠、腦筋一轉,它又「咻」地一聲出現了。
執念就像是佔據電腦運算功能卻又關不掉的大型視窗。
source:JoshuaHayworth
一九八○年代,精神病學家們還以為臨床上的執念和強迫行為很罕見;如今,他們認為約有二%至三%的人口曾經嘗過強迫症的苦頭。
換句話說,英國有超過百萬人罹患或得過強迫症,美國更高達六百萬人。
最常見的精神疾病中,強迫症排名第四,前三名分別為憂鬱症、藥物濫用和焦慮症。
而強迫症的發生率又是自閉症和思覺失調症的兩倍。
世界衛生組織則把強迫症列為第十大失能病症,對生活品質的衝擊大於糖尿病,但強迫症患者往往要隱忍十年以上,才願意尋求他人協助。
強迫症患者的男女比例差不多,通常在十多歲、青春期或剛成年時發病,影響卻可能會持續一輩子,而且不分文化、族群、種族或地域。
強迫症既是個人社交的障礙,也是整體社會的負擔。
患有強迫症的兒童比別人更想交朋友,卻也因此更難交到朋友。
患有強迫症的成人較容易失業或單身、常常拖累家人、跟父母同住的比例較高、較容易信奉單身主義;即使真的結了婚,也不太可能有小孩,而且離婚機率較高。
問題是,許多第一線的醫師並沒有發現強迫症的徵兆或症狀,也容易低估它的嚴重性。
強迫症患者極少能自行痊癒,而且有三分之二的患者從未諮詢過心理衛生專業人員。
十六世紀初期,「obsess」這個單字首次出現在英文中,源自拉丁文的「obsidere」,字面上的意思是「坐在……之前」,不過較常定義為「包圍」,原本屬於軍事術語。
所謂「包圍」一座城只是困住裡頭的人,但還沒完全取得掌控權。
另一個拉丁單字「possidere」,也就是「posses」和「possessed」的字源,指的是包圍後的下一階段—獲勝的軍隊接管整座城、統治城內人民。
這些字詞日後轉而形容患有心病的人,先是為宗教所用,後來成了臨床用語,不過仍然保有意義上的區別。
「obsess」最初的用法反映了過去的信仰:人之所以胡思亂想,是遭到惡靈所害,由外而內影響受害者,因此「執念」(obsession)是主動竄入你的腦袋,並非自己緊抓不放,而是被緊緊纏住。
這跟遭到「附身」(possessed)的人不一樣,附身是指惡靈侵入體內,由內而外控制受害者。
而判斷是否被惡靈騷擾或附身的依據,就是自己有沒有察覺這股邪惡力量?能不能認清這些奇思怪想是外來的,並努力加以抗拒?如果一個人只是被騷擾,就可以察覺這一點;但如果被附身,那就沒辦法了,因為靈魂已經給了惡魔,本人渾然不知發生什麼事。
這樣的區別在今天依然適用。
強迫症患者通常有所謂的「病識感」,也就是能夠認清執念是由外而內進入腦袋的,了解它會為生活帶來許多困擾,也必須願意努力跟它對抗。
如今,「強迫症」這個詞彙用得十分普遍。
我們的想法來來去去,腦袋裡不斷有各種萌生的情緒和感覺在打轉,而且只要圍繞著重複出現的「主題」,就會逐漸纏繞成一個死結、一道障礙,社會管它叫「偏執」。
所以,我們可能對帥哥美女魂牽夢縈,也有可能無法壓抑對特定食物的觀感,而意念隨時都在流動,流速一旦減緩,就容易吸引注意力。
我們的偏執可能反映在運動、性愛、鞋子、奶油麵包或各式各樣的享樂上,有時也會想全部一把抓。
但這些偏執遲早會散去,也許轉眼間就消失在意識流之中。
這類偏執不在本書討論範圍內,畢竟它不會逼你吃掉一整面牆。
強迫症會引發各種執念,不過通常集中於特定幾項,其中最常見的是極度害怕染上髒汙和疾病,約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都是如此;第二常見的是被害妄想:「我有沒有鎖後門?」「烤箱關了嗎?」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會出現這種執念;另外,約有一成的患者,講究規律和對稱的程度簡直到走火入魔。
還有一些雖然少見但不容忽視的執念,包括:過度在意身體的外觀、沉迷宗教或懷抱褻瀆的想法、耽溺於無謂的性幻想,或整天想從事暴力行為。
正因為執念通常涉及禁忌或難以啟齒的話題,所以許多強迫症患者寧願假裝沒事。
而人的理智在執念面前完全發揮不了作用,因為病態念頭是無法靠理性思維來化解的。
二十世紀有一位天才數學家克特.哥德爾,他是愛因斯坦的好友兼同事,一生追求的就是理性思考。
他發表了「哥德爾不完備定理」,運用邏輯來探討邏輯本身的局限。
然而,哥德爾卻飽受強迫症折磨,腦中充斥瘋狂念頭:他一直覺得自己會突然被毒死,可能是誤食遭汙染的食物,或吸入冰箱外洩的有害氣體。
因此,哥德爾吃任何餐點前,一定要妻子先嘗過,才願意入口;後來他的妻子臥病在床,無法幫他做這件事,結果哥德爾竟因自己的執念活活餓死。
那麼,我為什麼要寫這本書呢?強迫症患者通常被執念逼得只注意自己,因而使人際關係越來越疏離;如果時時刻刻在意個人的思緒和行為,就無暇去管其他事情。
我們都希望能夠左右腦中的念頭,決定該想什麼或不想什麼,而我不想再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了。
如今我有兩個小孩要照顧,當然不希望他們跟我一樣,被自己的奇思怪想給綁架,或豢養出揮之不去的心魔。
就算他們真的得了強迫症,我也希望能幫助他們。
而我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去研究這些怪異的執念,了解它們的機制與根源,並且從中學習。
同時我們要問:經過數百萬年的演化,大腦理應是最親密的戰友、最重要的資產,為何會就此背叛了我們?也想瞧瞧究竟是什麼力量,驅使偏執的小惡魔從你我的潛意識中浮現,並了解該如何避免被它占據。
這些素材最後都成了精采的故事。
人的奇思怪想無所不在,這些都是散布於茫茫人海中的執念種子,而且三不五時就會生根萌芽。
了解執念的第一步,就是認識它生成的過程。
本文摘自泛科學2015四月選書《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究竟出版社出版。
發表意見
所有討論
0
登入與大家一起討論
PanSci
1006篇文章
・
987位粉絲
+追蹤
PanSci的編輯部帳號,會發自產內容跟各種消息喔。
TRENDING
熱門討論
即時
熱門
人人都是拷貝貓──暴力影片造就模倣犯?
1
2天前
邏輯是絕對的,但情緒是彈性的:淺談物理學家狄拉克與情緒的故事——《情緒的三把鑰匙》
1
2天前
你能得到搞笑諾貝爾獎嗎?
26
3天前
為什麼恐龍可以長得這~麼大,這合理嗎?牠們的食量又會有多驚人?──《誰讓恐龍有了羽毛?》
1
4天前
鑑識故事系列:被植入的性侵記憶
5
2022/09/18
宇宙到底從哪來?從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來看「宇宙起源」,解釋完全不一樣!——《宇宙大哉問》
2
6天前
【2022年搞笑諾貝爾藝術史獎】浣腸也搞儀式感!藥理學家的馬雅考古
2
2022/09/27
熱帶雨林如何自食其力?——《熱帶雨林:多樣、美麗而稀少的熱帶生命》
2
2022/09/19
RELATED
相關文章
動彈不得的心:強迫行為是一種病嗎?
熱戀好比強迫症—《搞笑諾貝爾獎》
你真的認識強迫症嗎?
心靈癱瘓──無法停止的強迫思考
【紀錄】M.I.C.XXXIII:控制
繁
简
延伸文章資訊
- 1坐困心中愁城 《停不下來的人》 - PanSci 泛科學
坐困心中愁城─《停不下來的人》 · 但執念就像一個大型視窗,無法縮小、移動或關閉。 · 這些字詞日後轉而形容患有心病的人,先是為宗教所用,後來成了臨床用語,不過仍然保 ...
- 2「二手書出清」停不下來的人 - 蝦皮購物
狀良好: 無畫線或寫字。 但因使用過,不像新書一樣潔白。 部分書籍因時間因素,略有黃、黑斑。 #二手書購買「二手書出清」停不下來的人.
- 3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 - Readmoo
《停不下來的人》電子書- *關於心理疾病,最值得一讀的精采作品!*《紐約時報》《週日泰晤士報》《衛報》《獨立報》《華盛頓郵報》《科克斯 ...
- 4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
書名: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簡介:◎關於心理疾病,最值得一讀的精采作品! ◎《紐約時報》《週日泰晤士報》《衛 ...
- 5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 - 金石堂
書名:停不下來的人:強迫症,與迷失在腦海中的真實人生,語言:中文繁體,ISBN:9789861372013,出版社:究竟,作者:大衛.亞當,出版日期:2015/03/25,類別:心理勵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