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性、包容、連結後疫情時代的城市戰略 - HiNet生活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文/住展雜誌】 城市規劃是一件超前部署的工作。

疫情為社會帶來巨大衝擊,卻也給了我們一個契機,思考我們的城市還需要什麼。

後疫情時代的城市不談 ... 首頁 即時 影音 娛樂 運動 生活 財經 社會 科技 國際 健康 旅遊 雜誌 專題 氣象 AQI 這張保單「確診賠8萬」5月要下架 童確診送加護校方疑隱瞞羅一鈞回應 重返長榮集團!張國煒傳接立榮董座 蒲亭稱和談走進死胡同烏國:仍在談 拜登暗指:烏克蘭情況為種族滅絕 本土+3中症接種過至少2劑疫苗 五倍券晚鳥爆量21家優惠懶人包盤點 韌性、包容、連結後疫情時代的城市戰略 住展雜誌 2022/01/0514:40(98天前) 【文/住展雜誌】 城市規劃是一件超前部署的工作。

疫情為社會帶來巨大衝擊,卻也給了我們一個契機,思考我們的城市還需要什麼。

後疫情時代的城市不談隔離,反而看重人與人的重新連結…… 今年五月中升溫,在同月底達到新增確診案例數高峰的Covid-19疫情,延燒數月,大規模地改變了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原本透過面對面社會互動而有的經濟活動,一度被迫緩下腳步,或轉而透過數位工具輔助、維持運作。

城市中,不少人群、商家、公司行號,也在這段時間大受衝擊。

生活面臨巨變,我們對城市的需求、看待城市的方式,也有了變化。

來到疫情較緩、但隨時都有可能再升溫的後疫情時代,我們必須開始反思:「我們該如何設計出一個能『與風險共存』的都市,避免各種危害造成過大衝擊,維持城市正常運作?」這個問題的答案,牽涉到城市空間的重新設計,以及城市治理政策的重新思考。

不只回到日常更需長期戰略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李永展長期關注城市永續發展,他認為,我們雖然能透過「防堵」的方式來暫時渡過Covid-19的中短期挑戰,但是疫情的不穩定性卻也讓我們看到:各種危害隨時都有可能以各種形式找上門,挑戰我們的生活。

除了防堵,我們更要防備。

面對危害,過去人們通常是以「反彈回去」(bounce-back)的方式來應對,李永展說:「簡單而言,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這樣的作法,一般都把焦點放在「回到日常生活」;然而,面對隨時可能降臨的各種風險,李永展認為,我們的城市規劃還要納入「與風險共存」的長期戰略,這是一種「反彈向前」(bounce-forward)的思考。

在長期的「戰略」上,李永展認為主政者應該制定考慮到各方面應變能力的永續發展模式。

只是,我們如何發現可能的風險,並且想出可行的防範措施?他指出,在災害期間,透過對於各種「臨時應變措施」(他稱之為「戰術」)的實踐及觀察,我們能指認出長期的可行策略。

例如,許多城市如紐約、柏林、墨西哥城,因應疫情,都開始了「快閃自行車道」(pop-upbikelane)運動,運用快速、低成本的方式,劃設臨時的自行車道及交通號誌,減少公共運輸內的群聚。

這些自行車道雖然多是暫時的,但加入對未來風險防範及城市永續的思考,也有政府部門開始評估效果,考慮永久設置。

也就是說,我們可以從一次次短暫的行動、實驗裡,找到長期的發展策略。

突如其來的危害,能讓人群及都市設計者重新思考「我們的城市還需要什麼?」,而因應危害發展出的「臨時應變措施」,則可以作為都市發展對策的參考。

一刻鐘的城市把人拉回社區 關於「我們的城市還需要什麼?」,除了前面提到交通運具的多樣、分流需求之外,也有不少專家強調,城市不能只有寥寥幾個市中心,而應該要有「多個中小型中心」;而且,每個中心都要能夠達到某種程度的自給性。

與晚近才因「永續性」議題而開始討論「緊湊城市」的西方國家不同,東亞、東南亞的許多城市,早已經是「高乘載」的狀態了。

台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黃麗玲說:「台灣集合化、高層化的都市規劃及居住型態,對於疫情期間社交距離的維持,形成很大的挑戰。

」 在疫情的衝擊下,許多人口密集的城市,如亞洲的首爾及新加坡、澳洲的墨爾本、歐洲的巴黎,都重新再將過去曾經討論過的「十分鐘、一刻鐘、二十分鐘生活圈」搬上檯面,主張城市應該要有多個走路、騎自行車就能滿足生活所需的中小型生活圈。

不過,為什麼這樣的都市空間規劃,會成為後疫情時期的趨勢? 李永展表示,城市中如果有許多點狀散布在各處的必要設施,如飲食、娛樂、教育等,那麼即便疫情嚴峻,人們仍然很容易能在家附近取得必要的服務,不需要集中到市中心。

他將這樣的空間規劃稱為「分散式的集中」:不同於單點的市中心,多點分散的中小型生活圈,小區域內就能自給自足,且能減少不必要、高風險的聚集。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分散」、「自給自足」並不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隔離」,黃麗玲談到法國巴黎市長安妮.伊達戈(AnneHidalgo)的「一刻鐘城市」構想時,提到:「這種空間規劃減少了我們在城市中行動的旅次,但是卻也讓人們轉而回到、且更關注自身所居住的社區、鄰里。

」回到社區,反而有機會讓人與地方的關係、人與彼此之間的關係,更加緊密,成為社會韌性的基礎。

談到後疫情時代的城市發展,翰昌廣告董事長陳麗鳳也指出,「人」是很重要的關鍵:「談都市設計不能只談空間,也要談『人』;我們以為疫情讓大家隔離、沒辦法幫到彼此,但這段期間我們看到更多的,反而是城市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助共好,城市能夠互助共好,才能一起走過困難、變得偉大。

」 城市數位轉型勿讓弱者掉隊 如何導入數位科技,讓城市的管理更加完善、市民生活更加便捷,也一直是都市設計領域中的熱門議題。

在這次疫情中,我們能看到數位科技的應用,讓城市生活變得更加便利。

透過各種技術,我們的城市似乎正在逐漸成為一個不用出門,也可以完成日常工作、滿足生活所需的便捷城市。

Covid-19帶來的問題,城市以「數位科技」做為其中一種解方:生活在雲端,能夠避開實體世界的染疫風險。

因此,我們的生活被迫變得「更數位」,以維持日常活動。

我們從上班、上學,到飲食、採買,都更加仰賴手機、電腦、網路等數位工具。

這讓我們在疫情下,仍然能勞動、仍然能過活,同時,也不致太過孤獨;並且,我們也能預見,在疫情問題淡化的未來,擁有這些工具及技能,我們還可以活得更加舒適。

疫情期間的城市是一個實驗場,讓「更智慧」的城市有進一步發展的空間。

不過,在數位基礎建設還不足夠——並非每個人都具備數位能力、擁有數位工具——的狀況下,這樣的「實驗」除了讓我們看到更好的生活,卻也讓我們注意到它對於特定人群的排除。

在台灣進入三級警戒後,擁有數位能力的民眾,很快地就能從實體生活轉為線上;然而,這樣的生活模式,卻使都市中的數位能力、工具不足——通常伴隨著年紀較長、經濟狀況較差等特徵——的群體,明顯變得孤獨、且欠缺資源。

除了個人之外,一些小店跟不上「數位科技」這個解方(如使用餐點外送平台、無接觸支付),也在疫情中被淘汰。

黃麗玲認為,城市裡既有的社會差距及不平等,在疫情期間更被凸顯出來,如果我們回頭關注城市裡還住著各式各樣的群體,就會明白:「每個人對於城市的數位化轉變,會有很不一樣的反應。

」 如果我們只用「跟不上」、「適者生存」的角度理解這件事情,而未提供應有的幫助及基礎建設,各種樣貌的人群,以及各種風味的店家(小店、老店、新店)就會很難生存,城市的多樣性也會因此被抹除。

城市生存困難還須政策介入 在疫情期間,我們也看到許多人因為既有資源的落差,而陷入更困難的處境,學者認為,這些也都在都市規劃的戰略範圍內。

以居住問題為例,黃麗玲指出,城市中有許多人住在條件不良的住屋之中,這些住所通常是狹窄、壅擠,而且聚居的。

在疫情爆發之後,有些居住在這類不良住屋的群體,反而為了避免染疫風險,重新回到街頭開放空間、再度成為露宿者。

此外,不少店家過去其實承受著高房租的壓力,利潤十分微薄,在疫情危機到來、收入短少的時候,店租就成為使小店倒閉的最後一根稻草。

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店家,其實國內外都有民間力量互助的案例。

例如去年疫情發生時,德國就有民眾發起「購買券」運動,透過「預購」未來餐點,讓社區店家有資金能夠支付房租,在疫情期間生存下去。

即便有民間力量自發性援助店家,黃麗玲仍然認為,疫情凸顯的個體居住、店家生存問題,是讓政府重新審視社會中高租金、低居住品質問題的契機。

「合理的租金能夠塑造城市中的多樣化經濟,」黃麗玲說:「租金的可負擔性議題,應該在此時重新被審視,政府也應該提出政策變革方向。

」 後疫時代城市人群更要連結 人口的聚居、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互動,一直以來都是城市的基礎。

近一年多來爆發的Covid-19疫情,對城市的本質形成巨大挑戰,人與人之間的隔離形成,彼此之間的互助似乎減少。

但是,在城市中,人類不可能、也不應該完全被隔離阻絕。

李永展認為,後疫情的「新地方」,「應該具有溫暖、安全、穩定、復原、解放與自由的潛力。

」面對未知的風險,我們需要的「後疫情時期都市設計」,不是將人隔開以避免風險,反而應該更便於連結、更包容彼此。

因為,維持城市、社區中穩定的人際互動及社會網絡,提高地區的社會資本,城市才能擁有足夠的社會韌性,在突如其來的災厄降臨時,開放真誠地討論對策,並團結一心地面對困難。

本文摘自2021年9月5日出刊之《住展雜誌》469期專題報導單元,同期內容除本文外,並有「加稅壓得住房價?」、「後疫情時代的城市戰略」、「揭開預售屋實登破綻」、「悠活輕軌宅搶先布局」、「大台北2字頭房價區」等,更多內容請參閱《住展雜誌》,並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住展雜誌,更多資料請上住展房屋網http://www.myhousing.com.tw謝謝! FB留言 其它文章 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住展雜誌 40天前 東方禪韻呢喃人文美學古典居 住展雜誌 40天前 工程師口袋深竹科房市驚見缺貨風暴 住展雜誌 40天前 政府狂打預售屋新成屋將成購屋族新歡 住展雜誌 40天前 雜誌最新 立訊長驅直入電動車,想成新跑道的「第二個鴻海」? 遠見雜誌 2天前 俄烏之戰引發漢堡效應掙扎復甦中的全球經濟遭受重擊 能力雜誌 2天前 富利康獨家研發耐震陶瓷纖維濾管 理財周刊 5天前 台半、德微嘗到車用甜頭 先探週刊 6天前 「沒肩膀」的領導人 哈佛商業評論 6天前 勞退不會破產自提6%無痛多存一筆退休金 Money錢 7天前 【京璽國際周彥如】光影凝鑄悠然歲月綠意純享簡雅樂活 OPENDESIGN 7天前 疫情意外成徒步區推手全球禁車潮愈吹愈旺 全球中央 12天前 虛擬貨幣設陷阱釣魚簡訊駭密碼投資詐術升級一年被騙走20 財訊 12天前 鏵友益-AOI與自動化設備新兵 萬寶周刊 12天前 熱門文章 花50減碳轉型!遠東新從回收煉金,把廢碳排變潮衣 遠見雜誌 2天前 【易寬設計張華騫】輕弭喧囂沉醉漫藍——FascinoC OPENDESIGN 97天前 歐德集團「優渥二代民生店」4/7隆重開幕提供優質多元居家 時尚家居 2天前 獨家〉比特幣交易必用幣安平台,趙長鵬身價因此贏過Google 遠見雜誌 65天前 【DJPLUS舒杰設計Debby陳琬婷】2021英國IP OPENDESIGN 271天前 玩樂 特企 婚內失戀!夫妻成最熟悉的陌生人 換季鼻子鬧脾氣緩解鼻過敏大作戰 向恐怖情人說不終止親密關係暴力 溫泉泡湯樂暖潤美膚好抒壓 字型 大 中 小 地區天氣 基隆市 臺北市 新北市 桃園市 新竹市 新竹縣 苗栗縣 臺中市 彰化縣 南投縣 雲林縣 嘉義市 嘉義縣 臺南市 高雄市 屏東縣 宜蘭縣 花蓮縣 臺東縣 連江縣 金門縣 澎湖縣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