癲癇衛教手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1、解剖2、原因及發生率3、發作型態分類 4、檢查 5、診斷 6、常見癲癇發作症狀 7、發作時可能之併發症. , 1.藥物治療2.飲食治療3.手術治療. 癲癇病人衛教手冊       1、解剖 2、原因及發生率3、發作型態分類 4、檢查 5、診斷  6、常見癲癇發作症狀 7、發作時可能之併發症 1.藥物治療 2.飲食治療3.手術治療 1.飲食須知 2.日常生活項目3、藥物須知 4、居家照顧  甲、癲癇病人大發作時的緊急處理 乙、癲癇兒童之居家照護            一、前言 癲癇是自古以來即有的疾病,但至最近幾十年來因為醫學的進步,才確認癲癇是腦部電位活動異常變化,所導致的一種現象。

古代對癲癇不夠瞭解,往往與鬼神附身、靈魂出竅、著魔失神等怪異想法及荒唐現象牽扯一起。

在古代有的利用放血或頭顱打個洞放氣等奇怪的治療來處理,非但無法達到治療的目的,有時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病人除了受疾病痛苦外尚受到一般社會人士的誤解歧視與排斥,因而產生避開人群的自卑心理,影響正常的人際發展。

目前醫療教育的資料尚嫌不足仍無法改變一般人對癲癇症的誤解,因此我們期望藉由這本衛教手冊,能使社會人士、家屬及癲癇患者本身能更瞭解癲癇並給予關懷。

根據統計全台灣目前患有癲癇症病人達五萬至十五萬之多,實在是不容忽視之問題。

二、什麼是癲癇 俗語叫「羊癲」、「羊癲瘋」,亦有人稱「豬母癲」。

它本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種「症狀」,只要大腦皮質受到傷害或功能異常,腦部的電位活動就會發生不正常,就像電線走火起火花,發生不該有的放電現象,發作通常是短暫的,自己會停止,通常不給予任何治療,病人也會自己醒過來,這就是所謂的癲癇。

1、解剖 下圖為腦部之主要功能性解剖圖,任何導致腦皮質傷害的狀況都可能導致癲癇。

大腦半球各葉之主要功能 額葉:   (1)對側肢體運動受 (2)眼球運動 (3)語言表達 (4)思考、判斷、計劃 顳葉:   (1)聲音知覺 (2)語言理解 (3)記憶功能 (4)情緒變化 頂葉:   (1)對側肢體感覺 (2)語言功能 (3)空間視覺功能 枕葉:   (1)視覺感 (2)視覺辨認   2、原因及發生率 在一般國外的流行病學上之探討發現約有0.3~1%的人口患有癲癇,在台灣根據台中榮總遲景上對國小學齡兒童調查發現每一千人中有6、7個患有癲癇,而宜蘭蘇哲能主任的統計資料,指出40歲以上者占2.5/1000人,亦即台灣人口二千一百萬人中有五至五十萬人患有癲癇。

這是一個不可忽視的數目。

導致癲癇的原因有那些?簡單說,任何導致腦皮質傷害的狀況都可以導致癲癇,另外有少部份是查不出病因的,則被歸類於體質性問題(部份病人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其他常見的病因如下:生產傷害、發炎性疾病(腦炎、腦膜炎)、頭部外傷、腦瘤、腦膿腫、腦血管疾病(腦中風、腦血管畸形) 、腦部退化性疾病(例如癡呆症)、遺傳性腦部疾病、代謝障礙(如缺氧、電解質不平衡) 、內分泌障礙(如低血糖)。

因此,絕大多數病人都與腦部病變有關。

另外,重金屬中毒(鉛)藥物中毒或過量(如重鎮靜劑、油溶性維他命A、D、或含抗組織 的感冒藥)也會導致癲癇的發作。

3、發作型態分類(依癲癇發作的情況來分類) 臨床發作型態分:局部性癲癇、泛發性癲癇及無法分類等三大類 1)局部發作(發作從局部開始) A、單純性局部發作(意識沒有影響) a.有動作徵候(有局部肌肉或肢體抽搐) b.有感覺徵候(如皮膚感覺、嗅覺或視覺) c.有自律神經徵候(如血壓變化、心跳改變、雞皮疙瘩) d.有精神或情緒徵候(如失落感、空虛感、恐懼感、陌生感)         B、複合性(複雜性)局部發作(意識有影響) a.以單純性局部發作開始,繼發意識障礙 (a)沒有其他徵候 (b)先發生A項中之a至d之徵候 (c)合併有自動症(無意識之一些活動,類似靈魂出竅或魔鬼附身等現象,包括比手劃腳、不自主走動或奔跑) b.一開始就有意識障礙 (a)沒有合併其他徵候 (b)有合併A項中之a至d之徵候 (c)合併自動症 C、局部發作後繼發全身發作   (2)全面發作(開始即為兩側對稱性 發作) A、失神發作(即小發作) B、肌抽躍性發作 C、抽躍性發作 D、強直性發作 E、強直性抽躍性發作(即大發作) F、失張性發作 (3)無法分類之發作(資料不全者)         4、檢查 當發現患有癲癇或癲癇發作時,應即到神經專科門診,並接受醫師之詢問與處理。

(1)細問病史:包括家庭、家族狀況、病人本身過去健康狀況及此次生病之詳細發病情形。

(2)神經理學檢查:此項乃進一步評估神經系統功能有甚麼地方異常病變(包括思考判斷能力評估、眼底神經變化、眼睛轉動是否良好、12對顱神經是否正常、閉眼、張嘴、手臂活動能力、走路步伐是否有不穩、皮膚感覺是否有異常、是否因先天異常結節而併發腦部發育上之障礙)。

(3)特殊檢驗檢查:包括頭部x光片、腦波(腦電圖) 、電腦斷層檢查、抽取脊髓液檢查、腦血管攝影、核磁共振檢查、如果已服用抗癲癇藥物,則安排抽血(肝臟機能、白血球變化、血中藥物濃度是否足夠)檢查等。

事實上,各種儀器都有其特殊檢查的結果,我們往往不能期待一項檢查就能知道病人真正病理變化及病變在那裡?往往需多項檢查共同配合後才能下最後結論。

5、診斷 癲癇的診斷方法主要是醫師根據病史做詳細推斷。

最重要的則是發作時目擊者的陳述,要詳細描述病人的病情,可以記錄下來,包括症狀初發生時的情形、演變過程、持續的時間、病人意識狀況、頭、眼、臉、手、腳各種姿勢變化及發作後的各種狀況,都須詳加以記錄,這些在臨床上對判斷是否為癲癇是很重要的參考資料。

6、常見癲癇發作症狀(通常一次發作1-3分鐘,很少超過5分鐘) (1)大發作(痙攣或抽搐發作) 突然倒地(有時會大叫一聲)→喪失意識→手腳僵硬→牙關緊閉→口吐白沫→同時發生抽筋動作(持續2-3分) →常伴有大小便失禁 (2)典型失神性小發作(常發生在小孩子,偶而發生在大人) 數秒鐘的瞪眼、失神→呆呆的(眼睛有時張得相當大)或眨眼動作→在說話或動作時會停止說話或中止動作(與外界脫節)。

每次發作約10-30秒。

(3)單純局部運動性癲癇發作 局部(常見於手、腳、臉)的抽搐,有時擴散到一側肢體、或合併頭部或上身痙攣性的轉向一側。

(病人通常是清醒) (4)單純局部感覺性癲癇發作 局部(常見於手、腳、臉)之皮膚感覺異樣(如蟲爬等) (5)其他單純局部癲癇發作 a.預感發生時,覺得腹部有一股怪氣往上衝          b.聞到怪味道 c.看到很奇怪的閃光,聽到奇怪的聲音                   d.感到外界環境陌生或有似曾相識的感覺 e.心悸頭昏或雞皮疙瘩發生 (6)複雜局部癲癇發作(有合併意識障礙) a.單純意識障礙,類似昏厥。

b.合併自動症(如口中喃喃自語,別人聽不懂他 在說什麼,漫無目地的手亂抓東西,扯衣解鈕,做鬼臉等)甚或東走西走,有些人還可以游泳、跑步或繼續騎車。

(7)點頭發作(好發12個月大的嬰兒) 呈拜拜狀,日本人稱為『點頭痙攣』。

兩手突然向前伸→驅體向前屈縮→頭部向前屈→類似朝拜或點頭的動作(有時身體呈瞬間反弓現象) →成長後有智能不足,癲癇治療預後不佳。

7、發作時可能之併發症 意外傷害(如燙傷、跌傷、撞傷)吸入性肺炎、缺氧、溺水(洗澡、游泳時)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