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腦瘤或顱內腫瘤(英語:Brain Cancer或Brain Tumour)是指腦內異常細胞的形成,定義為任何顱內腫瘤,發生的位置包括了腦本身各種細胞(神經元、膠質細胞、淋巴組織以及 ... 脑肿瘤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维基百科中的醫療相关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如需獲取醫療相關的幫助或意見,请咨询专业人士。

詳見醫學聲明。

腦癌同义词Intracranialneoplasm肺癌轉移到大腦右半球的核磁共振造影症状隨病變的腦區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症狀:頭痛、癲癇發作、視覺出問題、呕吐、認知改變[1][2]类型惡性、良性[2]肇因通常未知[2]风险因子神經纖維瘤病、接觸氯乙烯、EBV、游離輻射[2][1][3]診斷方法CT,NMRI,活體組織切片[2][1]治療外科学、放射線療法、化学疗法[1]藥物抗驚厥藥(英语:Anticonvulsant)、地塞米松、呋塞米[1]预后平均五年存活率35%(美國)[4]盛行率1.2百萬神經系統癌症(2015年)[5]死亡數229,000人(2015年)[6]分类和外部资源醫學專科神經外科、肿瘤学ICD-112A00ICD-10C71,D33.0-D33.2ICD-9-CM191,225.0DiseasesDB30781MedlinePlus007222000768eMedicineemerg/334MeSHD001932[编辑此条目的维基数据] 腦瘤或顱內腫瘤(英語:BrainCancer或BrainTumour)是指腦內異常細胞的形成[2],定義為任何顱內腫瘤,發生的位置包括了腦本身各種細胞(神經元、膠質細胞、淋巴組織以及血管)、腦神經(許旺氏細胞)、腦膜、頭骨、腦下垂體以及由其它器官轉移的轉移性腦瘤[7]。

主要分成兩種:惡性或癌症腫瘤,以及良性腫瘤[2]。

癌症腫瘤可再分為原發性腦瘤(英语:Primary_tumor)與轉移性腦瘤(英语:Brain_metastasis)[1]。

所有型態的腦瘤都會產生症狀,因為腦瘤漸漸增大必會壓住該處之神經,影響其功能,所以臨床表現因部位不同[2],包含頭痛、抽搐、視力問題、嘔吐、意識改變[1]。

典型的頭痛為早晨時惡化,並伴隨嘔吐而頭痛減緩[2]。

其他特殊的症狀包含行走、說話困難,以及感覺異常[1][3]。

當疾病進展時,可能發生失去意識(英语:Unconsciousness)[3]。

在惡性腦瘤晚期,腫瘤細胞也會轉移至身體其他臟器。

大部分腦瘤的發生原因不明[2],危險因子可能包括一些基因症候群如神經纖維瘤病(神經纖維瘤症後群),以及暴露於化學物質(如氯乙烯)、人類疱疹病毒第四型(Epstein-Barrvirus)或游離輻射[2][1][3]。

而對於手機使用產生的相關疑慮,目前缺乏明確證據[3]。

在成人病患中最常見的原發性腦瘤是腦膜瘤(英语:meningiomas)和星狀細胞瘤(英语:astrocytomas),後者如神經膠母細胞瘤(glioblastoma)[1];而在兒童病患中最常見的則是髓母細胞瘤(medulloblastoma)[3]。

腦瘤的診斷以身體診察搭配電腦斷層掃描(computedtomography)或磁共振影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為主[2],之後會進行切片檢查確認[1],再根據病理結果區分為不同等級或嚴重度(英语:Gradingofthetumo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1]。

治療方式可能綜合包括手術、放射線療法和化學療法數種方式[1]。

若有抽搐情形可使用抗癲癇藥物(英语:Anticonvulsant)[1]。

Dexamethasone與Furosemide[註1][1]。

部分腫瘤成長較緩慢,僅需要長期追蹤[1]。

以病患的免疫系統作為治療方式,目前仍然在研究中[2]。

預後則依腫瘤型態而定[3]。

神經膠細胞瘤通常預後較差,而腦膜瘤較好[3]。

在美國,腦瘤平均五年存活率為33%[8][4] 。

轉移性腦瘤比原發性腦瘤常見[2],約有一半的轉移性腦瘤來自肺癌[2]。

全球每年發生原發性腦瘤的人數約為250,000人,佔所有癌症少於2%[3]。

在15歲以下兒童族群中,腦瘤在癌症發生率排名中僅次於急性淋巴性白血病[9]。

在澳洲平均一個腦瘤個案所必須花費的金額為190萬,為所有癌症之最[10]。

目录 1分类 1.1胶质瘤 1.2非胶质瘤 2症状 3诊断 4治疗 4.1手术治疗 4.2化学治疗 4.3放射线治疗 4.4DC-CIK生物免疫治疗 5死於腦癌的名人 6參見 7註釋 8参考文献 9外部連結 分类[编辑] 胶质瘤[编辑] 最常见的脑瘤是胶质瘤(glioma),其源自胶细胞,而胶细胞是脑组织中的支持性组织。

其分类为[11]: 星形細胞瘤(Astrocytoma):是最常见的胶质瘤,占胶质瘤的70~80%,可生长在脑或脊髓内的任何地方。

成人的星状细胞瘤大多长在大脑,而儿童的星状细胞瘤则常长在小脑及脑干。

就肿瘤的恶性度而言,可分为四级如下:第一级-毛状星狀细胞瘤(PilocyticAstrocytoma),第二级-星狀细胞瘤(Astrocytoma)属低恶性肿瘤,第三级-分化不良星狀细胞瘤(AnaplasticAstrocytoma;AA),第四级-多型性神经胶母细胞瘤(GlioblastomaMultiform;GBM)属恶性肿瘤。

寡树突胶质瘤(Oligodendroglioma) 室管膜瘤(Ependymoma) 非胶质瘤[编辑] 其它的非胶质脑瘤,常见的有下列几种: 胚芽肿瘤(EmbryonalTumor):属恶性肿瘤,依部位及分化程度可分为成神经管细胞瘤、室管膜母细胞瘤(Ependymoblastoma)、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PNET)以及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肉瘤(AtypicalRhabdoid/TerotoidTumor;AT/RT) 脑膜瘤(Meningioma)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 神经鞘瘤(Schwannoma) 神经节胶质细胞瘤(Ganglioglioma) 脑下垂体肿瘤(PituitaryAdenoma) 脉络丛肿瘤(ChoroidPlexusTumor) 症状[编辑] 脑肿瘤的症状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肿瘤的大小(体积),肿瘤的位置。

而症状出现的时间点和病程通常和肿瘤的性质有关(良性-慢速增长/晚期症状出现,或恶性-快速增长/早期症状出现)。

大型脑肿瘤或肿瘤肿胀伴随的脑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在临床上会造成头痛、呕吐、意识状态改变(嗜睡、昏迷)亦或是瞳孔病变。

此外,即便是小型肿瘤,也都可能阻碍脑脊液(CSF)的通过而导致早期颅内压的增加。

在幼儿,颅内压的增加也可能导致头骨直径增加和囟门鼓胀。

根据脑肿瘤的位置,无论是经由压迫或渗透转移,都有可能会直接损害肿瘤生长部位以及附近的脑结构,导致局部神经症状的发生,例如认知和行为能力的下降、个性变化、偏瘫、感觉迟钝、失语症、视野变小以及颜部瘫痪等[12][13][14]。

诊断[编辑] 虽然没有特定的临床症状可以直接判定脑肿瘤的发生,但局部神经症状例如颅内压的产生和加重时则须相当注意,或是没有癫痫病史的患者有突发性癫痫发作时有可能是由于肿瘤内的出血、脑水肿或脑脊液阻塞所引起,亦应提高警戒。

在PubMed也有相关报导指出胶质母细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英语:AnaplasticAstrocytoma),和geneticacutehepaticporphyrias(PCT、AIP、HCP和VP)有关。

影像诊断在脑肿瘤的判读上是相当重要的。

影像检查:除了临床症状的判断,随着科学的进步,影像检查可快速并增加脑瘤诊断的准确性,对于术后追踪治疗也相当有帮助。

目前影像检查包括有:電腦断层扫瞄(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脑波图(Electroncephalography;EEG)以及脑血管摄影。

切片检查:虽然影像检查的进步,医师常常可以藉由影像检查来做脑病变的诊断,但有些情形更需要做切片检查以确定病理诊断,尤其在脑瘤经评估是无法开刀切除时,切片手术有助于后续治疗,目前切片检查包括了立体定位切片检查以及开颅切片检查[15]。

治疗[编辑] 脑瘤的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放射线治疗以及化学治疗。

手术治疗[编辑] 对于原发性肿瘤,予以外科手术切除,尽可能将肿瘤细胞移除干净,避免细胞增生仍是最普遍的治疗模式。

在手术切除上,有研究指出利用5–aminolevulinicacid(5-ALA)标定癌细胞,使其显现荧光,能够帮助肿瘤切除率的提升,现已有产品Gliolan(medacGmbH)在欧洲取得核准上市。

而针对一些较深层的肿瘤或无法以传统开刀手术移除的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手术(Gammaknife、CyberknifeorNovalisTxradiosurgery)也是另一种手术的选择。

对于良性肿瘤,采用手术完全切除的机率较高,病人的存活率也较高,如大脑或小脑星状细胞瘤、蝶鞍颅咽管瘤、脑室脉络丛瘤等,不需进行放射线或化学药物治疗,復发机率低,但需定期做CT或MRI复检。

未能以手术全部切除的残余的良性瘤可视情况予以观察追踪、或随即使用化学药物治疗,或放射线治疗。

对于一般的恶性脑瘤,如退行性星状细胞瘤、髓母细胞瘤、脑室膜瘤、畸胎瘤等,能够完全切除或接近完全切除者,预后较佳,但必需加上放射治疗及或化学药物治疗,方能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初发性脑瘤病人的存活率与肿瘤的类型及病人的年龄和生理机能有相当大的关联性,这些因素将会影响病人选择治疗的模式[16][17][18]。

化学治疗[编辑] 目前癌症的化学治疗已经取得很大进步,但是由于脑部血脑屏障(BBB)的特殊结构,脑瘤的化学治疗仍受到许多限制,任何化疗药物只能通过药物的脂溶性通过血管内膜细胞,进而进入肿瘤细胞产生作用,这样的模式影响了药物作用的速度与效率[19]。

目前临床常用的化疗药物是亚硝脲类烷化剂BCNU和CCNU,或者用PVC方案(甲基苄肼+长春新碱+CCNU),有一定疗效,但有延迟和累积骨髓抑制和肺毒性等副作用,易产生耐药性。

在新型治疗脑瘤的化疗药物研发方面,目前有了新的进展。

一种是口服药物「Temozolomide」,另一则是于手术时直接植入的药物芯片「Gliadel(BCNU)」。

Temozolomide(替莫唑胺)(schering-plough) Temozolomide是一个具有抗肿瘤活性,含有咪唑四嗪(imidazotetrazine)环的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

它本身并没有活性,属于前体药物,须在生理水平PH下经非酶途径转化为活性化合物MITC(5-(3-甲基三氮烯-1-基)咪唑-4-酰胺),后者再进一步水解成活性代谢物方能显现抗肿瘤活性。

理论上,MTIC的抗肿瘤活性主要是通过与鸟嘌呤的第六位氧原子产生主要的烷基化作用,同时也会与鸟嘌呤的第七位氮原子发生次要的附加性烷基化作用,因此随后发生的细胞毒性被认为是与这些异常修复的甲基化合物有关。

Temozolomide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可采用放射治疗同步进行辅助性治疗,可用于治疗新诊断的多形性神经胶母细胞瘤或复发性恶性神经胶质瘤,在治疗过程中需严密监测化疗过程中嗜中性白血球以及血小板的数量,避免发生血液毒性的副作用。

Gliadel卡莫司汀植入片(美国百博医药) 美国FDA于1996年批准由Guilford公司开发,以BCNU为活性成分,聚苯丙生20为释放基质,制成植入药物芯片Gliadel,治疗复发性恶性脑瘤的申请,可在手术后,将药物直接放置于复发性恶性胶质细胞瘤之脑组织中,让药物缓慢释放,进行持续性化学治疗。

经过多年多中心临床试验,FDA于2003年加大其治疗适应症,批准Gliadel用于原发性恶性脑瘤的治疗,据文献报道,Gliadel可延长原发性及复发性恶性脑瘤患者的中间存活期。

该治疗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给药方式及释放系统。

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先将肿瘤组织切除,留下一个小空腔,然后植入这种定期释放的芯片。

这些芯片会在2~3周之内慢慢地分解、融化,释放出的药物可直接进入肿瘤区,杀死那些在外科手术中没有切除干净的肿瘤细胞,并且能在不损害其它组织的情况下使病变局部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延缓了疾病的进展。

美国癌症中心联盟(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NCCN)针对恶性脑瘤的最新治疗原则中指出,原发及复发恶性脑瘤患者皆可予以手术切除肿瘤时同时置入Gliadel(BCNU),术后辅以放射线治疗或Temozolomide等化疗药物治疗,据文献报道,采用此治疗模式可有效延长患者的存活中位数[20]。

Thecanceralsobadforaman'sbrain! 放射线治疗[编辑] 放射线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或者γ射线、高速中子射线对肿瘤细胞进行杀灭,简称放疗。

放射线治疗是最常见的肿瘤辅助治疗手段,一般于手术后1至2星期开始。

放射线治疗主要利用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比较敏感,容易受到放射线的伤害来杀死肿瘤细胞,一般治疗约需四至八个星期,会依据不同的肿瘤病理诊断、分化程度及影像医学检查结果而决定照射范围的大小及剂量。

对许多恶性肿瘤及无法安全切除的深部位良性瘤,放射线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目前放射线治疗己发展至随形或定位方式,包括直线加速器的放射治疗、伽傌射线定位放射手术、光子刀等。

但部分恶性脑瘤仍需进行大范围脑部放射线治疗或全颅及脊椎放射治疗。

2008年由Texas出版,AndersonCancerCenter研究指出病人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手术(stereotacticradiosurgery;SRS)和全脑放射治疗(wholebrainradiationtherapy;WBRT)对于病人学习和记忆的损伤有较大的副作用和风险性[21][22]。

DC-CIK生物免疫治疗[编辑] DC-CIK生物免疫疗法是以回输DC细胞(樹狀細胞)、CIK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为主的免疫治疗,通过专门的血液分离机采集患者自身体内抗癌细胞送至GMP洁净实验室进行体外培养,增强病人免疫细胞数量和功能。

获取成熟的、具有识别肿瘤能力的DC细胞和数量增值150亿、更具活性与杀伤力的CIK细胞后,将两种细胞以输液的方式回输至患者体内,对肿瘤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对肿瘤细胞进行彻底、精准的杀伤。

在美国经过多年临床研究,相关临床试验基本全部宣告失败,DC-CIK免疫疗法没有在大规模临床实验中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疗效,因此DC-CIK疗法在美国没有得到上市许可,在美国已经鲜有DC-CIK用于癌症治疗的临床试验。

死於腦癌的名人[编辑] 博·拜登:美國總統喬·拜登的大兒子。

2007年至2015年擔任德拉瓦州總檢察長(司法部長)。

2013年被診斷出患有腦癌,2015年5月30日因腦癌復發逝世,享年46歲。

喬治·蓋希文:著名作曲家 陳立宏:台灣媒體人,談話節目知名來賓 李敖:台灣知名作家,著名政界人士 約翰·麥凱恩:美國知名政治家,資深參議員 林清江:台灣教育家 湯姆·帕克:英國男子組合渴望樂團成員。

2020年10月診斷出腦癌末期,2022年3月30日因併發症逝世,享年33歲。

參見[编辑] 英國癌症研究(CancerResearchUK) 註釋[编辑] ^Dexamethasone及Furosemide在中國大陸分別音譯為「地塞米松」及「呋塞米」,而台灣醫界則無多以原文稱之,無正式譯名。

為閱讀便利,使用原文並特此註解說明 参考文献[编辑] ^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AdultBrainTumorsTreatment.NCI.2014-02-28[8June20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2.002.012.022.032.042.052.062.072.082.092.102.112.122.132.14GeneralInformationAboutAdultBrainTumors.NCI.2014-04-14[8June20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5).  ^3.03.13.23.33.43.53.63.73.8WorldCancerReport2014..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4:Chapter5.16.ISBN 9283204298.  ^4.04.1SEERStatFactSheets:BrainandOtherNervousSystemCance.NCI.[18June20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6).  ^GBD2015DiseaseandInjuryIncidenceandPrevalence,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incidence,prevalence,andyearslivedwithdisabilityfor310diseasesandinjuries,1990-2015: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5..Lancet(London,England).8October2016,388(10053):1545–1602.PMC 5055577 .PMID 27733282.doi:10.1016/S0140-6736(16)31678-6.  ^GBD2015MortalityandCausesofDeath,Collaborators.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lifeexpectancy,all-causemortality,andcause-specificmortalityfor249causesofdeath,1980-2015:asystematicanalysisfortheGlobalBurdenofDiseaseStudy2015..Lancet(London,England).8October2016,388(10053):1459–1544.PMID 27733281.doi:10.1016/S0140-6736(16)31012-1.  ^AmericanCancerSociety.AccessedJune2000. ^SEERStatFactSheets:BrainandOtherNervousSystemCance.NCI.[18June20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06).  ^WorldCancerReport2014..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14:Chapter1.3.ISBN 9283204298.  ^BrainTumourFacts2011.BrainTumourAllianceAustralia.[9June20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07).  ^NationalBrainTumorSociety. ^ChamberlainMC,KormanikPA(Feb1998)."Practical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malignantgliomas".WestJMed.168(2):114–20.PMID 9499745 ^NakamuraM,KonishiN,TsunodaS(Feb2000)."Analysisofprognosticandsurvivalfactorsrelatedtotreatmentoflow-gradeastrocytomasinadults".Oncology58(2):108–16.PMID 10705237. ^Clinicaltrialsinbraintumors..AccessedJune2000. ^Radiosurgerytreatmentcomparisons-Cyberknife,Gammaknife,NovalisTx ^NicolatoA,GerosaMA,FinaP,IuzzolinoP,GiorgiuttiF,BricoloA(Sep1995)."Prognosticfactorsinlow-gradesupratentorialastrocytomas:auni-multivariatestatisticalanalysisin76surgicallytreatedadultpatients".SurgNeurol44(3):208–21;discussion221–3.PMID 8545771. ^JannyP,CureH,MohrM(Apr1994)."Lowgradesupratentorialastrocytomas.Managementandprognosticfactors".Cancer73(7):1937–45.PMID 8137221. ^PiepmeierJ,ChristopherS,SpencerD(May1996)."Variationsinthenaturalhistoryandsurvivalofpatientswithsupratentoriallow-gradeastrocytomas".Neurosurgery38(5):872–8;discussion878–9.PMID 8727811. ^NewlandsES,StevensMF,WedgeSR,WheelhouseRT,BrockC(January1997)."Temozolomide:areviewofitsdiscovery,chemicalproperties,pre-clinicaldevelopmentandclinicaltrials".CancerTreat.Rev.23(1):35–61.PMID 9189180. ^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Network ^WholeBrainRadiationincreasesriskoflearningandmemoryproblemsincancerpatientswithbrainmetastases ^IRSA-InternationalRadioSurgeryAssociation-Metastaticbraintumors 外部連結[编辑] 分類ICD-10:D71,D33,ICD-9-CM:191,225.0MeSH:D001932DiseasesDB:30781外部資源MedlinePlus:007222eMedicine:emerg/334NCI:脑肿瘤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脑肿瘤 中華民國衛生福利部 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开放式目录计划中和BrainandCNScancers相关的内容 Braintumourinform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fromCancerResearchUK Neuro-Oncology:CancerManagementGuidelines MedPixTeachingFileMRScansofPrimaryBrainLymphoma,etc. 查论编神經組織的贅生物(息肉/腫瘤)(ICD-O(英语:InternationalClassificationofDiseasesforOncology)9350–9589)(C70–C72,D32–D33,191–192/225)內分泌顱腦區域的腫瘤(英语:WHOclassificationofthetumo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6.Tumoursofthesellarregion) 颅咽管瘤 垂体细胞瘤(英语:Pituicytoma) 其他 松果體 中樞神經系統神經上皮(英语:WHOclassificationofthetumo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1.Tumoursofneuroepithelialtissue)(脑肿瘤、脊柱腫瘤(英语:spinaltumor))神經膠質瘤星形膠質細胞 星形細胞瘤(英语:Astrocytoma) 細胞星形細胞瘤(英语:Pilocyticastrocytoma) 多形性黃瘤細胞瘤(英语: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 子宮頸鉅細胞星形細胞瘤(英语:Subependymalgiantcellastrocytoma) 原纖維星形細胞瘤(英语:Fibrillaryastrocytoma) 間變性星形細胞瘤(英语:Anaplasticastrocytoma) 胶质母细胞瘤 少突膠質細胞 少枝膠質細胞(英语:Oligodendroglioma) 室管膜 室管膜瘤(英语:Ependymoma) 下室管膜瘤(英语:Subependymoma) 脈絡叢 脈絡叢腫瘤(英语:Choroidplexustumor) 脈絡叢乳頭狀瘤(英语:Choroidplexuspapilloma) 脈絡叢癌(英语:Choroidplexuscarcinoma) 多重/未知 少突(英语:Oligoastrocytoma) 膠質瘤病(英语:Gliomatosiscerebri) 神經膠質肉瘤(英语:Gliosarcoma) 成熟的神經元 神經節細胞瘤(英语:Ganglioneuroma):節細胞膠質瘤(英语:Ganglioglioma) 视网膜母细胞瘤 神經細胞瘤(英语:Neurocytoma) 造血神經上皮腫瘤(英语:Dysembryoplasticneuroepithelialtumour) Lhermitte-Duclos病(英语:Lhermitte–Duclosdisease) 原始神經外胚層腫瘤(英语:Primitiveneuroectodermaltumor) 神經母細胞瘤 嗅神經母細胞(英语:Esthesioneuroblastoma) 神經節 成神经管细胞瘤 非典型畸胎橫紋肌樣瘤 原始的 髓上皮瘤(英语:Medulloepithelioma) 腦膜瘤腦膜 腦膜瘤(英语:Meningioma) 血管外皮細胞瘤(英语:Hemangiopericytoma) 造血 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英语:Primarycentralnervoussystemlymphoma) 周圍神經系統:神經鞘瘤(英语:nervesheathtumor) 顱神經和脊柱神經(英语:WHOclassificationofthetumorsofthecentralnervoussystem#2.Tumoursofcranialandparaspinalnerves):神經纖維瘤(英语:Neurofibroma) 神經纖維肉瘤(英语:Neurofibrosarcoma) 神經纖維瘤病 神經鞘瘤(英语:Neurilemmoma) 聲神經瘤(英语:Vestibularschwannoma) 惡性周圍神經鞘腫瘤(英语:Malignantperipheralnervesheathtumor) 參見:遠端轉移、癌症分期附註:並非所有腦腫瘤都發生在神經組織;另外,並非所有神經組織腫瘤都在腦部(參見轉移性腦癌(英语:brainmetastasis)) 查论编肿瘤、癌症和肿瘤学(C00–D48,140–239)腫瘤狀況良性肿瘤 增生 囊腫 假性囊肿(英语:Pseudocyst) 错构瘤(英语:Hamartoma) 惡性進展 发育异常 原位癌 癌症 遠端轉移 前哨淋巴结 分布位置 头颈癌(口腔癌、鼻咽癌) 消化系统肿瘤 呼吸道肿瘤 骨肿瘤(英语:Bonetumor) 皮肤癌 白血病 泌尿生殖肿瘤 神经系统肿瘤(英语:Nervoussystemneoplasm) 内分泌腺肿瘤(英语:Endocrineglandneoplasm) 组织学 癌 肉瘤 胚细胞瘤(英语:Blastoma) 乳头状瘤(英语:Papilloma) 腺瘤 其他 癌前症状(英语:Precancerouscondition) 腫瘤伴隨症候群 癌症分期/级别 TNM(英语:TNMstagingsystem) 安娜堡分期系统(英语:AnnArborstaging) 前列腺癌分期(英语:Prostatecancerstaging) 格里森分级系统(英语:GleasonGradingSystem) 杜克斯分类法 癌变 癌细胞 致癌物質 肿瘤抑制基因/癌基因 无性系传染性癌症(英语:Clonallytransmissiblecancer) 致癌病毒(英语:Oncovirus) 致癌细菌(英语:Cancerbacteria) 其他 癌症研究(英语:Cancerresearch) 肿瘤学相关名称列表(英语:Listofoncology-relatedterms) 癌症历史(英语:Historyofcancer) 癌症疼痛 癌症与恶心(英语:Cancerandnausea) 癌症與飲食 医学导航:肿瘤 基因/标志 肿瘤/同名/附瘤 药物(L1i/1e/V03)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脑肿瘤&oldid=70954473” 分类:​脑肿瘤癌症隐藏分类:​包含医学声明的条目含有英語的條目本地链接的维基共享资源分类与Wikidata不同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AsturianuAzərbaycancaবাংলাབོད་ཡིགCatalàČeštinaCymraegDeutschZaza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हिन्दी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ಕನ್ನಡ한국어LatinaLingála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BahasaMelayuNederlandsNorskbokmålଓଡ଼ିଆਪੰਜਾਬੀPolskiپښتو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Ikinyarwanda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ไทยTagalog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Winaray吴语粵語 编辑链接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