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有什麼樣的差異嗎? - pinsoul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實在搞不太清楚。

所以那自認為內行人的臨床心理師,或是諮商心理師,這些念了心理所、諮商輔導所的 ... pinsoul觀念 軌跡 過往的pinsoul內容 認識pinsoul English 關於我們 Hi.歡迎來到pinsoul的Blog,這是一個紀錄、分享與傳遞心理概念的地方 Mar28 Mar28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有什麼樣的差異嗎? PINSOUL 越來越好,心理學,幫助自己 臨床心理師麥志綱當你腦海中時常出現一些奇怪的想法,突然一天的早上開始,你莫名焦慮,覺得這些想法好像即將成真,你開始難過,開始不安,每天工作心不在焉,事情卡住了,你好像在自己想像的世界中,被某個沒有臉的人叫住了,他好像在你耳邊低語,最後你有一種震驚,有一種生活已經被掀起某種波浪的畏懼感。

有時候我們憂鬱,有時候我們焦慮,總之好像想法出了錯。

這種心神不寧的狀態,在資訊這麼發達的現在,我們或許在內心考量著是否應該尋求某種專業者的協助,這時你拿起電話,或許找了個熟悉的人對他娓娓道來你的不安,他不一定會叫你去醫院吃顆藥就好了,她多多少少的會跟你說『或許你應該去給人諮商看看』,如果更熟練一點,他可能會說『這樣的問題可能需要心理治療』。

我們都知道心理或是腦海裡的問題,可以透過『談話』來達到某種改善且平靜內心的效果,我們時常會說這叫做『做心理諮商』(counselling),也或許會說這叫做『做心理治療』(psychotherapy),但不論如何,做諮商或做治療,我們交換著用,也搞不清楚有什麼樣的差異,反正都叫做『去解決那從內心揚起的問題』。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這時候你或許身邊會有一些念了心理學的朋友,他是你眼中的內行人,他告訴你什麼是門道,這時候他會好好跟你解釋心理諮商或許跟心理治療會有些不同,當然在一個號稱的外行人眼中,這樣的不同一直都很微弱,不都適用『談話』來解決某種內心問題嗎?那差異是主題不一樣嗎?還是手段不一樣呢?實在搞不太清楚。

所以那自認為內行人的臨床心理師,或是諮商心理師,這些念了心理所、諮商輔導所的專業者們,內心有一種對於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的差異想像,帶卻不一定能讓他們眼中的素人真正地感受到差異。

在他們過往的訓練過程中,這種差異很容易被凸顯,但真的要解釋的時候,卻有很難真正的說明,因為素人的心沒那麼細膩,或許無法像專業者一樣把某種服務拆解成不同構成的方式。

看到兩者之間的相同事實上比相異來得容易得多了。

你如果上網看許多心理師們的說明,他們會嘗試地去解釋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工作背景的不同,意指這兩種工作是不一樣的,可能是主題上的不一樣,也可能是處理事情方式的差異;但反過來,你可能也會看到許多心理師們,說著這兩者之間其實是一樣的,他本質上沒有差異,而或許對大眾來說講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都可以。

但弔詭的是,我們國家的法律卻是把兩者拆開來的,甚至在法規上有一種暗指心理諮商的工作方法比較表層,心理治療的工作方法表較深入的用意,不論這樣的分類是否正確,這確實讓更多人對這兩個用語搞不清楚是有什麼差別,也讓服務方式用語上的歧異使服務有時候難以推廣說明。

有什麼不同為了要追溯這兩者之間的差異或相通,其實應該回頭看看這個用『對話』為基礎的處理心理問題方法,在歷史上是如何演變的。

一切可以追溯回來自於佛洛伊德(Freud)以降的精神分析學派,以及過往的訓練方法,在早先,這類型的訓練是與精神科訓練綁定再一起的,而所謂的心理治療也是由醫療訓練背景下的精神科專業進行。

而臨床心理學在後續因為行為主義的興起,開始從測驗中走出,另外尋找出處遇治療個案的方法模式,但都可以稱為某種心理治療。

但不論是精神科或是臨床心理學,都將從醫療模式下的疾病診斷出發,產生某種應對問題的方案,而這些應對問題的方案也都被通稱心理治療,一種改善、修復、疏通心理疾病的處理方法。

所以從歷史的演變下,心理治療的開端是醫療模式的,是一種對症下藥的邏輯,只是這個『藥』是某種對話方法,是某種梳理問題的漫長過程。

但反過來心理諮商的開端則沒有這樣的醫療態度,在當時心理學的主流,行為主義非常興盛,因此孕育而生對其的批判,希望改善在這種行為科學邏輯下看待事物的缺陷,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是病人,也不是只有負面的問題值得被標認出來。

在1954年開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Maslow)作為人本心理學的開端,認為人不只是只能由自身的問題來認識,而人應該是一個自我實現的存在者,而在自我實現的過程中,人獨特的潛能是可以被科學的認識的。

因此不同於精神分析以降所代表某種追尋個人深層面向的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一種追求人類高度的心理學,是一種思考人還可以做到什麼,還能完成什麼的心理探究。

從1950年代開始,心理學大師羅傑斯CarlRogers開始用心理諮商這樣的詞彙來描述他如何跟他的個案進行對話工作的。

羅傑斯作為一個臨床心理學家,卻採用一種人本主義的取向,發展他心目中的新型態治療方法,為了要跟醫學背景訓練的治療師有所區別,他稱自己為諮商者來強調那種非用醫療模式但採用心理學的專業態度。

當然人本取向認為只看到人生活中的問題,僅僅是某種醫學態度的應對方式,而他期望的心理治療,是某種以個案為中心的治療方法,他時常把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這兩個詞彙交互使用,對他來說諮商與治療都是只在互動過程中,去自然而然地為他的服務對象尋找到可以探索、成長與完成自身潛能的過程。

所以他擴充了心理治療所能面對的議題,不僅僅是去處理那些心理疾病所產生的議題,更多時候是協助一個個人尋找到能夠生生不息活著的方向。

所以在人本主義思維下的心理治療,其實跟心理諮商是同一件事情,因為對話是為了找到潛能。

在社會上的狀態則也變成兩種不太ㄧ樣的發展,在過去心理學或精神醫學依然持續地發展心理疾病的認識與治療方法。

但那些擁抱人本思維的專業者因為某種強調成長的思維,轉而時常被教育工作者,與社會工作者擁抱,而進而由這樣的體系下延伸出所謂以對話為基礎處理方式的服務專業,也被稱為心理諮商工作者,或在法律上可以稱為諮商心理師。

本質上我們可以用兩種不同對話的內容主軸(如下表),來分開看到這兩件事情,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

一種是以心理疾病為對話內容的方案,在這樣的疾病醫療框架下心理治療被認為處理問題的,是來療癒修復人的,但諮商在醫療框架下,常常就會被認為是次一等的處理方法,也常常會被形容是比較沒有走那麼深的『對話』處置。

這也是我們國家或是許多專業工作者在看待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差異的方式。

但如果我們時常談的是個人的潛能,是談我們還能學到什麼,還能成長什麼的時候,對這樣對話內如的工作者來說,心理治療就等同於心理諮商,而這也演變出社會上許多專業工作者的態度,那就是治療與諮商做的工作沒有差異,都是協助個人找到自己的處理方法,找到能更好的可能性。

總歸而言,心理治療與心理諮商的差異,其實並非來自於他本質上在做的事情有什麼不同,而是來自於使用『對話』方法來面對生命心理議題的人,是如何看待心理議題的,是把心理議題看成某種內在缺陷的延伸,還是需要達成某種潛能開發的表現。

沒有什麼對或錯,而只能說社會上的差異其實是我們看事情方式不同下的產物。

或許我們不太需要這麼嚴肅地去區分你到底是要去做心理諮商,還是心理治療,你可能知道的事情是你要去做某種透過『對話』而去找到心理困擾或議題答案的過程,而有些『心理對話』是幫自己找出問題,然後用技術來解決,但有些『心理對話』重視的是在這樣的問題之下,你如何活出自己的認同、自己的潛能,成為一個面對自己的專家。

所以你今天心理治療了嗎?還是心理諮商了嗎?我們改成你今天面對自己的負能量了嗎?或是發現自己的正潛能了嗎?參考文獻:Joseph,S.,Murphy,D.,&Holford,J.(2018).CounsellingtraininginhighereducationintheUnitedKingdom:Challengesandopportunitiesforresearch.CounsellingandPsychotherapyResearch. Leaveacomment PINSOUL  MostRecentPost  Instagram@skyetravels Apr23我們從不放棄去牽引、修補、更替自己的悲傷 Jan31時常在關係中出現的對立情感 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