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關之戰(前298年)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函谷關之戰發生於前298年—前296年,戰國時代齊、韓、魏三國聯軍攻打秦國的一場戰爭。

前299年,秦國和趙國聯盟,與齊國斷交,在秦國為相的齊國公子孟嘗君逃回齊國。

函谷關之戰(前298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函谷關之戰合縱攻秦之戰的一部分日期前298年—前296年地點函谷關結果 聯軍攻入函谷關,秦國求和參戰方 齊國韓國魏國 秦國指揮官與領導者 匡章 羋戎兵力 約30萬 約15萬傷亡與損失 不詳 不詳 函谷關之戰發生於前298年—前296年,戰國時代齊、韓、魏三國聯軍攻打秦國的一場戰爭。

前299年,秦國和趙國聯盟,與齊國斷交,在秦國為相的齊國公子孟嘗君逃回齊國。

前298年,在孟嘗君倡導下,齊國聯合韓國、魏國合縱攻秦。

至函谷關,秦軍退入關內據守。

前297年,三國繼續攻擊,前296年,三國聯軍攻入函谷關,占領鹽氏城。

秦國向聯軍求和,分別將封陵、武遂還給魏、韓[1][2]。

當時,趙國、宋國和秦國結盟,沒有參與攻秦,但是趙國忙於兼併中山國,也沒有出兵助秦。

齊國因過往破燕而與燕國結仇,由此三國聯軍在攻秦後又在齊將匡章的率領下大敗燕國[3]。

而楚國方面有楚懷王被秦國欺騙並扣留在秦國的情況,同時楚國並未參與此合縱;前301年,齊、韓、魏三國聯軍在垂沙之戰大敗楚軍。

齊國雖然得勝,但沒有獲得很大的收益。

而韓國、魏國得罪秦國;前294年,此兩國在伊闕之戰中被秦國白起毀滅性打擊。

參考文獻[編輯] ^《史記卷五秦本紀》:「十一年,齊、韓、魏、趙、宋、中山五國共攻秦,至鹽氏而還。

秦與韓、魏河北及封陵以和。

」 ^《資治通鑑卷四周紀四》:齊、韓、魏、趙、宋同擊秦,至鹽氏而還。

秦與韓武遂、與魏封陵以和。

^《戰國策卷二十九燕策一》,蘇轍認為司馬穰苴如《戰國策》所說是齊湣王時的齊將;而《史記》據傳聞稱司馬穰苴是春秋齊景公時期的齊將,但齊景公時齊國和燕國並沒有戰爭,當以《戰國策》和蘇轍考證為是。

參見[編輯] 中國戰爭列表 閱論編戰國歷史事件前期三家分晉(趙、魏、韓) ·士人崛起 ·李悝變法 ·河西之戰(前期) ·魏滅中山之戰 ·三晉伐齊之戰 ·吳起變法 ·陰晉之戰 ·趙遷都邯鄲 ·田氏代齊 ·戰國七雄與泗上十二諸侯 ·棘蒲之戰 ·韓滅鄭之戰 ·濁澤之戰 ·河西之戰(後期) ·澮北之戰 ·周分東西 ·商鞅變法 ·邯鄲之難 ·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徐州相王中期合縱連橫 ·桑丘之戰 ·五國相王 ·函谷關之戰 ·觀澤之戰 ·秦滅巴蜀之戰 ·秦滅義渠 ·齊破燕之戰 ·丹陽、藍田之戰 ·爭奪九鼎 ·稷下學宮 ·諸子百家 ·胡服騎射 ·宜陽之戰 ·趙滅中山之戰 ·楚破越之戰 ·垂沙之戰 ·莊蹻起事 ·三國攻秦之戰 ·沙丘之亂 ·伊闕之戰 ·齊秦互帝 ·齊滅宋之戰 ·濟西之戰 ·田單復國 ·黔中之戰 ·將相和(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 ·齊魏滅薛 ·鄢郢之戰(楚辭) ·遠交近攻 ·華陽之戰 ·閼與之戰 ·趙破匈奴之戰 ·陘城之戰後期戰國四公子 ·長平之戰 ·邯鄲之戰(竊符救趙、義不帝秦、債台高築) ·楚滅魯之戰 ·秦滅周 ·鄗代之戰 ·都江堰、鄭國渠 ·河外之戰 ·五國攻秦之戰 ·諫逐客書 ·秦滅六國之戰(秦攻趙鄴之戰、秦趙平陽之戰、秦趙肥之戰、秦趙番吾之戰、秦滅韓之戰、秦滅趙之戰、秦滅魏之戰、荊軻刺秦王、秦滅楚之戰、秦滅燕之戰、秦滅齊之戰)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秦朝→漢朝→三國→晉朝/十六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國→宋朝/遼金夏→元朝→明朝→清朝→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函谷關之戰_(前298年)&oldid=70568933」 分類:​韓國戰役(戰國)齊國戰役魏國戰役秦國戰役河南歷次戰爭與戰役三門峽歷史前290年代中國戰役前298年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語言 日本語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