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 Weekly 商業周刊訂閱 - Zinio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今年邁入35年的里程碑,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
經發行公信會(ABC)的稽核,發行量為全台第一。
首頁/企業&財經/BusinessWeekly商業周刊BusinessWeekly商業周刊No.1818_Sep-19-22加入最愛《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今年邁入35年的里程碑,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
經發行公信會(ABC)的稽核,發行量為全台第一。
每期平均有費發行量為147,339本(2009/1-2009/6)。
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除了關注台灣的新聞,《商業周刊》同時以強化全球的觀點、整合專業的分析與增進多元化的內容為目標,連結當地企業與世紀潮流。
*貼心提醒:因數位技術變遷,為了能提供您較佳的閱讀體驗,請選購NO.1141(含)以後至最新一期之期數。
閱讀更多購買期刊$99訂閱$2,95052期號本期總編輯的話認真說話「剛剛那句話,你用正式的語言再講一次。
」
「把你真正的意思,好好講清楚,不要飄走了。
」
近期我參加一門團隊領導課程,同學有經理人、董事長、企業二代,管理幅度從二十人到上千人都有,全非菜鳥主管。
但我們在課堂中,仍被一次次糾正,因為無法把話,精練、直接地說。
為什麼不能把話說清楚?有各種考量。
例如,怕傷害對方,所以言詞閃爍;怕被對方拒絕,所以不敢開需求;怕撈過界,被說管太多;怕用詞不慎,摧毀信任,或是主張做自己:我就是這樣說話呀!潛台詞是,你們要適應我。
聽同學的表達、老師的提醒,我也從中看到自己的盲點。
其實,上面都是藉口。
講不清楚的真正原因是,沒想透。
所以,看到這期記者李玟儀採訪台積電前共同營運長蔣尚義,提到跟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幾段對話,特別有感觸。
蔣尚義退休後擔任台積電子公司董事長,同事喊他「蔣董」,他覺得像在取笑他,因為台積電只有「張董」是共主。
有一次他面對記者,突然脫口而出:「我只是當一個人頭董事長,」結果上報。
張忠謀看到報導,自然很不高興,但見到蔣尚義,只講:「尚義,你這樣講不太恰當的,你如果心裡也這樣想,就更不應該了。
」…1分鐘商周專欄觀音頭,掃把腳「觀音頭,掃把腳」,是一句廣東俗語,跟國語的「虎頭蛇尾」有異曲同工之妙。
早年寫報導時,我常犯這個毛病。
文章一開場總是很漂亮,不管是一個關鍵場景或者一段經典名言,都是絞盡腦汁的傑作,但往往寫到最後力氣用盡,草草結尾。
「這就像妳穿著漂亮的裙子,腳上卻穿了破鞋一樣,」當時主管給我這樣的修稿評語。
從用戶視角來看,即便我費心的在文章中創造迭起高潮,但文章結尾決定了人們如何記憶這篇文章;若結局八股而無趣,就像觀音頭、掃把腳,有始卻無終,讓人徒留失望,甚至比通篇平淡之文更易引發惡評。
當時我雖明白此理,卻還是不免踩坑,尤其動輒萬把字的長篇作品,常以體力不支為由,留下醜陋的掃把腳。
但一次次被要求修稿後,我養成了以終為始的習慣,務必先想好結尾,才能落筆。
隨著製作的產品越來越複雜,乃至我開始擔任管理職,任務涉及的層面越來越廣,這堂「掃把腳」的教訓總是刻在我心上。
因為我知道,一個人做事都可能出現掃把腳,何況牽涉越多人、越多環節的事情,若沒有提高警覺,越容易出現掃把腳。
…1分鐘商周專欄創業需要買保險我二十五歲結婚時,和老婆兩人都在上班,各領一份薪水,當時我就和老婆互相約定,兩人互相買保險,永遠保持有一個人上班,另一個人隨時只要工作不愉快,或者有想法想去做什麼事,都可以去做。
但是只要有一個人辭職,工作不穩定,另外一個人就要忍耐,好好的上班。
這個約定維持了一輩子,但不穩定的永遠是我,穩定好好上班的永遠是我老婆。
我在三十四歲辭職創業,進入了波濤萬丈的創業生涯,虧損、賠錢,每天都在倒閉邊緣,但我的內心永遠是安的,因為我老婆還在上班,她也領了一份薪水,如果我創業有什麼三長兩短,她可以支撐家裡基本生活,我們家老婆幫我買了保險。
雖然這樣,我的老婆還是擔心,怕我創業失敗會影響家裡,我私下對老婆承諾,創業是公司的事,如果有虧損,也是清算公司了事,絕不會對家裡有影響,頂多我個人需要負一些責任而已。
我還承諾,公司再怎麼辛苦,她的錢一定是她的,我絕對不會動用她的錢,供公司使用,這是在公司和家裡之間開一條防火線,以免互相延燒。
我這樣承諾,老婆才逐漸安心,也過了一段安穩的日子。
…1分鐘商周專欄印度拚晶片會是場煙火秀?重點摘要:
印度打造半導體製造供應鏈
該國政府已推出100億美元的激勵措施,吸引製造商建立晶圓廠和發展顯示器玻璃。
台、星業者已開始布局印度
如台灣鴻海與印度韋丹塔集團合作,將於西部建造半導體工廠。
專家質疑難以和台灣廠競爭
印度優勢是低廉勞動成本,不如把錢花在晶片包裝與封裝設施。
大讀世界是一整套深度特別報導,由全球《金融時報》記者聯合運作,以長篇深入原則,探討國際、科學或商業領域等關鍵議題。
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Modi)上任後喊出「印度製造(MakeinIndia)」,目標要把這個亞洲第三大的經濟體,改造成世界工廠。
而他的下一步,是打造半導體製造供應鏈。
為了這個大賭注,該國政府已推出一百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千億元)的激勵措施,不只吸引製造商來印度建立晶圓廠,還要鼓勵投資顯示器玻璃等相關產業。
鉅資發展半導體,電力卻不穩
印度野心勃勃進軍晶片製造,正值貿易和地緣政治不斷升溫之際。
西方努力讓供應鏈與中國脫鉤,中國為了成為半導體領導者而大舉投資;而印度則想取代中國,成為民主版的科技中心。
…1分鐘火線話題終結外人當政、擺脫華映四大股東掌權的大同能復活?兩年來,大同公司換掉兩位董事長、四位總經理,來來去去令人眼花撩亂的人事亂象即將終結。
預計十月起,大同大股東們即將粉墨登場親上火線掌舵,進入四大股東全權經營與負責的時代。
這四大股東是,台商鄭文逸、大同董事長王光祥、精英前董事長蔣東濬與西門町地王吳振隆,除了王光祥,最新一棒是,吳振隆即將出任大同副董事長一職。
加上,九月一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前所長王金來剛臨危授命接下大同總經理,百年大同的新一波人事革新仍在火速推動中。
與過去最大不同就是大同將由大股東實際操盤經營,不再尋找外部大咖委由他們救大同。
兩年換掉2董4總
大股東與外部大咖矛盾不斷
算一算,從二○二○年底,以鄭文逸、王光祥為首組成的新經營團隊,取得大同經營權至今,不到兩年時間,就換掉兩位董事長、四位總經理。
這當中,僅有鴻海機電整合組件事業群前負責人鍾依文,卸下大同總座,轉進大同子公司精英電腦當董事長,續留拚搏,其餘無論是擔任董座的中鋼前董事長林文淵、朋程董事長盧明光,或是擔任總座的大同大學助理教授湯政仁、研華董事何春盛、永豐餘投控前總經理蔡維力,全都離開大同。
…1分鐘科技風雲iPhone新機不是庫克重點了台廠供應鏈怎麼辦?每年有多少消費者購買最新一代旗艦手機,已經不是蘋果最看重的事了嗎?
「每樣產品都是業界領先,搭在一起,它們提供了一種神奇體驗。
」九月七日,蘋果執行長庫克(TimCook)在新機發表會上強調。
該公司這次推出最新款iPhone14,但比起手機,他們首度針對戶外極限運動玩家推出的智慧型手錶AppleWatchUltra,似乎引起更多關注。
「追逐那些擁有昂貴愛好和高品牌忠誠度的消費者是一個明智之舉,這代表該公司正全神貫注的推動非iPhone產品,」彭博專欄作家高燦鳴(TimCulpan)撰文評論。
蘋果需要如此積極經營非iPhone產品,因為它知道:iPhone的成長動能已經有限。
根據研調機構Counterpoint統計,iPhone出貨量在二○一五年達到高峰後,過去幾年呈現下滑趨勢,直到去年,趁著5G換機潮,才讓該產品年度出貨量又突破二億三千七百萬支(見左頁上圖)。
同時,翻開財報很清楚看到,占蘋果過半營收的iPhone產品,過去四年營收不過成長了三七.八%。
但服務與配件,營收卻分別成長了一○九%、一九九%(見左頁下圖)。
用各種手段留住消費者:…1分鐘你或許也會喜歡最近期號檢視全部No.1817_Sep-12-22No.1816_Sep-5-22No.1815_Aug-29-22No.1814_Aug-22-22No.1813_Aug-15-22No.1812_Aug-8-22No.1811_Aug-1-22No.1810_Jul-25-22No.1809_Jul-18-22No.1808_Jul-11-22
延伸文章資訊
- 1商周財富網- 商業周刊
商周財富網為全台灣最有影響力財經雜誌《商業周刊》旗下網站,主張投資理財「先進觀念、輕鬆掌握」。提供股市、匯市、基金、房地產、商品、個人理財如退休保險等趨勢 ...
- 2商業周刊 - INSIDE
港股大多以金融、地產為主,科技大咖極其稀有。阿里赴港上市,將從「其中之一」變為「唯一」,帶來的邊際效益可能遠大於在美股上市 ...
- 3Business Weekly 商業周刊訂閱 - Zinio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今年邁入35年的里程碑,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經發行公信會(ABC)的稽核,發行量為全台第一。
- 4商周知識庫-雜誌文章、報導|商業周刊
據彭博新聞網的全球富豪榜指數,阿達尼資產超過1,3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逾四兆元)… ... 金管會主委黃天牧接受商周專訪時坦言,他想好好檢討這件事,但常被其他緊急 ...
- 5商業周刊(臺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商業周刊》(英語:Business Weekly),簡稱《商周》,是臺灣一本以財經相關報導為主要內容的週刊,在1987年發行,曾數次獲得金鼎獎及吳舜文新聞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