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理解世界的載體 2015 年Gallery MA 展出團隊「田中央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由日本TOTO 株式會社所成立的TOTO GALLERY‧MA(簡稱Gallery MA),自1985 年開始,每年固定邀請日本國內建築師或其它領域的設計師舉辦展覽。

例如早期就受 ... 建築是理解世界的載體──2015年GalleryMA展出團隊「田中央」專訪 作者/張豪心 2015-09-07 twitter 用建築深耕宜蘭20載,「田中央」以建築改變城市,深刻影響了城市的生活與風貌,而近日他們更將長期累積的創作成果,梳理為在地空間成形的脈絡,把宜蘭的風土人文向外擴延,前進日本建築界知名的GalleryMA藝廊,以建築文化跨越土地的疆界。

身為台灣首度獲邀的建築團隊,田中央提到藝廊單位TOTO文化推進部主動邀約時,著實是興奮中帶著些「苦手」、緊張和瘋狂;不過在聊到策展與策劃展覽主題書的過程,黃聲遠建築師與田中央的年輕建築師陳佑中、陳立晟則是謙虛且熱情道出他們的「設計甘苦談」。

想知道田中央團隊20年來結實累累的成果是如何誕生?一座座的「大棚架」又是如何為宜蘭人撐起實用又親切的人文精神?那就趕緊跟著MOTTIMES往下聽他們娓娓道來吧。

由日本TOTO株式會社所成立的TOTOGALLERY‧MA(簡稱GalleryMA),自1985年開始,每年固定邀請日本國內建築師或其它領域的設計師舉辦展覽。

例如早期就受邀展出的伊東豊雄、安藤忠雄、團紀彥、妹島和世等知名建築師,以及1990年代前後、在台灣宜蘭設計冬山河親水公園的象設計集團也曾參展;近幾年受邀的日本新銳建築師,則包括五十嵐淳、長谷川豪等。

  由於部分建築師當年參展時仍是初生之犢的階段,因此GalleryMA也被視作年輕建築師們對外傳達建築觀念、創作特質的重要場域。

不論是普立茲克大師伊東豊雄,或是近年備受矚目的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SouFujimoto),皆曾於GalleryMA舉辦過個展。

(PhotoCredit:謝宗哲) 此外,GalleryMA每年也會提供一個檔期讓國外建築師展出,好比頭一位在1985年參展的,即是美國建築師法蘭克‧蓋瑞(FrankGehry);爾後包括雷姆‧庫哈斯(RemKoolhaas)、丹尼爾.李伯斯金(DanielLibeskind)等建築師也皆曾在此參展過,而2015年GalleryMA邀請展出的國外建築團隊,則是設立於台灣宜蘭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田中央現正於GalleryMA展出的「LivinginPlace」建築展展場內景。

©Nacása&PartnersInc. 就在月前田中央團隊如火如荼準備「活出場所」(LivinginPlace)展覽與專書出版之際,黃聲遠建築師與主要負責這次展覽的田中央年輕建築家陳佑中、陳立晟,也撥冗與我們分享了受邀參展的經過,並鉅細靡遺地描述他們如何透過4個展覽主題與展覽書籍,將田中央長年累積的創作成果,緩慢梳理成一種看待地方空間成形的論述。

除了作為詮釋建築的敘事觀點外,這4個主題似乎也傳達了建築之於生活的日常,或時間之於身體的生命思考。

  當然,這也是一個集眾人之力所促成的展覽,在每個呈現出的環節裡,都隱含著其他專業人士的身影,包括建築學者王增榮、王俊雄、黃俊銘,空間創作者林聖峰、紀錄片導演江國梁及攝影師陳敏佳。

  「其實田中央的作品,是想要解構這些太理所當然的框架之下,剩餘的就是一片自由;所以不能光看我們那個突破的點,那只是一個傷口,我們要看的,是背後那一大片跟以前不一樣的事情,這才是田中央的作品。

像『維管束計畫』就是這個意思──你不是只看那條水道,而是看多了這條水道對城市生活的影響。

」田中央的資深建築師黃聲遠,也在這次訪談提及這20年來的體悟:從早期的黃聲遠到今日的田中央,這個凝聚了多元個性的團隊,將宜蘭的風土民情向外傳遞,以及透過建築作品所形塑的在地生活氛圍打包,藉著此次機會,嘗試跨越土地疆界的框架。

(Photographby翁子恒) Q:田中央事務所在GalleryMA的「活出場所」展是如何促成的?除了展覽外,還會有哪些相關活動?   陳立晟:2013年時,TOTO邀請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來台演講,TOTO文化推進部的總編遠藤信行也順道拜訪,行程中剛好有天空檔,於是請王俊雄老師推薦去哪走走,王老師就帶他來宜蘭。

接著,黃聲遠老師當天就陪著遠藤先生去看羅東文化工場、樟仔園,又到我們事務所,最後去社福館。

  遠藤看到羅東文化工場時,很驚訝會有這麼「詭異」的東西,和周圍融合在一起,跟日本建築的型態很不一樣。

這個過程還有個小插曲,就是他到社福館旁的西堤屋橋時碰巧下雨,大家就在屋橋裡躲雨。

在那當下,遠藤覺得融和這樣的環境、天候,這樣的屋橋就是宜蘭的建築。

過了一會,有兩位從中國來台旅行的女生牽腳踏車來躲雨;說巧不巧,這兩位女生即是因黃老師的作品慕名而來,而且還認出黃老師,也因此遠藤便有了「整個狀態都很美好」的感覺。

(笑) 2012年落成啟用的羅東文化工場,現已成為當地最醒目的地標之一。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遠藤回日本後,在TOTO內部開了討論會,決定將2015年國外建築展的檔期給田中央。

遠藤特別提到,會邀田中央到GalleryMA展出,是因為他觀察到日本目前的建築師都較關注設計建築物本身;但田中央除了做建築外,會再往外帶動周遭的事物、環境,把建築師可以做的事拉到更廣,他認為,這就是日本建築師無法作到的面向。

因此2014年3月,黃聲遠、王增榮、王俊雄、黃俊銘等四位老師,以及我和佑中就前往日本TOTO開會。

嚴格說來,這個展覽真正算起來,是從2013年底就籌備到現在。

  為了這次展覽,TOTO幫我們安排3件事:第一、製作2015年的月曆。

由於他們每年都會有一檔國外建築師的展覽,因此參展的建築師就成為月曆的主題,以月曆做為展覽的預告;其次,是在展前出版專書,因此我們在書裡就能清楚呈現此次展覽的4個概念。

最後,就是包括展覽、開幕演講、記者會等推廣。

田中央團隊隨此次GalleryMA展覽所出版之作品集《LIVINGINPLACE》。

(PhotoCredit:TOTOGALLERY‧MA) 黃聲遠:我記得遠藤是看過策展人小野田泰明(YasuakiOnoda)的文章後,才來到宜蘭的。

那篇文章,是出自前幾年「田中央,工作中」的建築展手冊。

  小野田泰明是日本東北大學教授,也是伊東豊雄的策展人,也是日本311重建計畫其中一位靈魂人物,在日本的地位很高。

我猜是因遠藤對他的敬重,所以拿著那篇文章,問我文中提到的房子在哪?那篇文章還提到很久以前,他在廈門一個研討會碰巧遇到我,也因為那場研討會進而看到我的作品。

因此這次TOTO展覽會出版的書籍,遠藤就建議由小野田泰明寫序。

Q:能否談談田中央事務所在GalleryMA策展的主題、內容?還有展場呈現的方式?   陳佑中:這個展出空間,是在TOTO大樓的三、四樓,展間有一處戶外露台,露台有樓梯連接展場的兩個樓層,所以我們必須在這兩個室內空間與一個戶外空間,表達我們在宜蘭做的事情。

  展覽分為「和時間做朋友」、「認真的生活在山海土水之間」、「大棚架和地景參考線」及「記得身體,忘記時間」等4主題。

在展場入口牆面,有張很簡單的意象圖,讓大家對宜蘭產生認知與感覺,並呈現日本和台灣的相對位置,最後再述說宜蘭的地理、神話、人民的精神。

此外,有些主題則會搭配電子相框,播放設計案的照片。

  而四樓展場主要呈現的是「大棚架」這個主題,包括羅東文化工場、三星蔥蒜棚、樟仔園;最後一處展間則描述「記得身體,忘記時間」這個主題,主要是櫻花陵園的介紹。

我們除了在展場露台,打造一個抽象的棚子;戶外的展示牆還陳列出事務所的生活照片,並播放著江國梁導演幫我們拍的紀錄片。

LivinginPlace展覽戶外露台區一景。

©Nacása&PartnersInc. Q:還有哪些人士也參與這次展覽構成?   陳立晟:王增榮、王俊雄、黃俊銘三位老師,皆是我們這次展覽的顧問。

黃俊銘老師協助我們翻譯,同時也從日本建築界與一般民眾的觀賞角度給我們建議,好比他對這次展覽的書籍就提供了很多想法。

  至於展場的硬體構件,是由林聖峰老師幫我們設計製作。

而展場有塊很大的比重,是以影片呈現,這部分則是江國梁導演幫忙,陸續剪了將近20部影片在展場播放。

  這個展覽,真的是合眾人之力完成。

除了以上協助,攝影師陳敏佳也協助我們拍攝作品,因為我們自己的照片沒有很完善的系統整理,在製作這本書時很痛苦,所以是他救了我們。

這本書有很多質感很好的照片便是由陳敏佳拍的,雖然他不是專門拍建築的攝影師,但反而能拍出建築比較生活感的一面,並且會去挑一個適合作品的時間來拍照,例如雲門劇場這個案子,他就會跑到田裡面去拍,我們也都很喜歡這種呈現建築的方式。

從田野便可遠望雲門舞集的新家。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Photographby陳敏佳) Q:那麼能否聊聊與江國梁導演、林聖峰老師和田中央的合作過程?   陳佑中:這個展一開始,主要是王增榮、王俊雄、黃俊銘等三位老師和我們討論、給我們建議。

後來邀請林聖峰老師參與、規劃展場的硬體設計,是因為曾與他合作且很喜歡他的作品,覺得他在構造美學上的創作充滿特色,所以特別邀他一起加入。

江導曾幫我們剪過一支紀錄片,之前在華山放映過,所以他本來就有很多我們的素材。

像去年10月遠藤先生來訪時,一直在思考如何把宜蘭「帶去」東京呈現,後來我們覺得影像是很有效的方式,因為長時間蒐集了很多素材,那個生活感其實很容易被表達,所以我們請江導來幫我們剪一些影片。

他近期還有一部紀錄片《白色王子》,講述關於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議題,是一位很關心這塊土地的導演。

Q:王增榮老師、王俊雄老師除了是這次的策展顧問外,之前有沒有對田中央的作品提出過看法?   陳佑中:其實一直都有,譬如江導有剪過一段短片,裡面有王增榮老師、王俊雄老師在談對黃聲遠老師的觀點。

像王老師就覺得黃老師最大的罩門是美學有問題(笑),他認為黃老師對自己想追求的美學大概知道方向,但拿捏的不是很精確,如果談美學上的品質可能比不過台灣其他的建築師,但因為我們的建築比較粗獷,所以外國人看了反而會比較有感覺。

  陳立晟:其實我有問過黃聲遠老師,他說是故意的!還表明他自己怎麼可能做不出漂亮的東西(大笑)。

(Photographby翁子恒) Q:你們提到這次展覽也跟GalleryMA合作了一本書,是否可以談談這部分?   陳立晟:這本書的架構,基本上和展覽的4個主題相同,而第四個主題涵蓋著前面3個,它們是彼此交疊存在的關係。

  書裡面第一個主題〈和時間做朋友〉,描述因很多事情必須等待時間機緣,不一定能馬上做完,所以「維管束計畫」就是這個主題的案例,這個計畫主要也是把自然環境帶到城市裡面。

目前有3個維管束,第一個維管束是從楊士芳紀念林園接到光大巷、社福館、西堤屋橋一直到宜蘭河邊的津梅棧道;後來拿到一筆經費在慶和橋旁邊附掛一處讓人可步行的橋,跨到對面的津梅社區,所以這座橋叫「津梅棧道」,前後大概花了14~15年,但其實這些計畫都是邊做邊想的。

最近我們持續推動第二條、第三條維管束,第二條維管束是從宜蘭火車站一路延伸至酒廠,第三條上面則是有很多的學校,像是通學廊帶。

楊士芳紀念林園(左)與宜蘭社會福利館(右)。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西堤屋橋(左)與津梅棧道(右)。

陳立晟表示在做西堤屋橋時,曾計畫把人帶到河岸對面,並且是用步行的方式,不過當時做了一件「不太建築」的事情,就是用緩坡的方式把水泥波堤蓋住,接著在上面覆草。

完成河堤和屋橋後,接著開始回來協調鄂王社區的居民,幫他們處理公共環境,例如協調台電把圍牆切開,讓裡面的綠蔭可以進到社區的巷道。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第二個主題〈認真的生活在山海土水之間〉,談到我們的工作不只在城市裡面,同時也會在城市之外。

平常我們會去跳水,或在陽台吃飯,稻田收割後還會在外面辦活動,跟自然環境生活在一起。

田中央團隊的田野晚會、夏季騎腳踏車旅行、跳水、一起吃大鍋飯等生活一景。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此外,我們也會去做一些都市以外的案子,譬如神風特攻隊留下的機堡(編按:現今為「員山機堡」),也設計了頭城的一座抽水站;我們做很多跟建築不那麼直接關聯的案子,日本人覺得這些事情很神奇,因為他們的建築師比較聚焦在單棟建築,不太碰看起來比較不像建築的事情,所以王增榮、王俊雄老師有提到一定要在書裡面讓他們知道我們做很多非建築的東西。

位在宜蘭員山鄉的員山機堡,是日治時期軍隊與神風特攻隊的重要軍事基地。

經田中央團隊重新設計後,不僅保留了當年歷史原有的風貌,還規劃了博物館區域,讓來到機堡的參觀者能細細溫故這裡獨有的特色。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第三個主題在講大棚架。

我們在宜蘭做了很多棚子,像宜蘭火車站對面的「丟丟噹森林」也是一個大棚子,有棚子下面就有活動,因為在地平線上並不是非得要蓋什麼東西;通常火車站外面的地,不是都更就是蓋大樓,我們覺得這樣很可惜,所以有個棚子就會產生很多使用上的可能性。

丟丟噹森林中的「丟丟噹」是取自於宜蘭耳熟能詳的童謠《丟丟銅仔》;鄰近宜蘭火車站的丟丟噹森林,其實並非指真的森林,而是以9株鐵樹來象徵宜蘭舊時的地名「九芎城」。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這個主題呈現了3座棚子,包括最早期的三星蔥蒜棚,還有離羅東文化工場很近的樟仔園,以前是舊的山林試驗所,在那裡我們用舊的木料重新搭了一座棚子。

最後就是羅東文化工場,也是我覺得最多人使用、狀態最好的;它辦過金馬獎,每年在暑假會舉行建築系畢業設計國際特展大評圖,旁邊的小學常到這裡上體育課,傍晚會有居民在這邊運動,日本建築師藤森照信也在這邊打造一個吊起來的茶屋作品(編按:2013年的作品「老懂軒」),那是很多居民一起拉鋼索架上去的。

樟仔園歷史故事公園一景。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書裡面最後一個主題是〈記得身體,忘記時間〉,主要是介紹櫻花陵園。

常常有一些人到我們作品走一段時間後,會發覺沒有了時間感,所以便有了回歸到「用身體去感受事情」的想法,而不是一直去注意時間。

櫻花陵園是納骨的場所,天氣好時可以看到龜山島,在納骨廊之前我們設計了進櫻花陵園的入口橋,而入口服務中心也在今年完工,會有步道連接到蔣渭水先生的墓園,書裡面有額外講述淡水雲門劇場的部分,以雲門的案子作結尾。

櫻花陵園的入口橋。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黃聲遠:我們以前會把書或展覽當作媒體,因為我覺得建築師只要繼續把建築做好就好了,但這次展覽是為我們自己做的,尤其有這麼多人、用這麼高的規格來投入,而我們也透過那4個主題來釐清我們在做的事,藉此可以跟別人溝通,這樣的方式以前沒發生過。

不過我們大概算了一下,為了這個展覽我們可能會賠錢,而且老實說展覽、出書我們不是很內行,我們就是盡可能把它做到最好;如果品質很好,應該是日本那邊的幫忙佔了很大比重。

Q:如何在這個展覽呈現田中央的團隊精神?   黃聲遠:我們展覽本身是一個不斷從後面推翻前面的過程,像第四個主題「記得身體,忘記時間」與第一個主題「和時間做朋友」就還滿有「田中央的狀態」──不斷地反省自己、推翻自己做得不對的事情。

我們團隊也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團隊,其實還滿個人的,所以在作品上會看到非常多的個人,如同維管束一般,每個個性都很強,而不是把它弄到很和諧,我們從來沒有要和諧。

Q:除了近期淡水的雲門劇場外,田中央事務所完成的作品幾乎在宜蘭,往後還會以宜蘭為主要的建築創作基地嗎?   陳佑中:目前大部分的主力還是在宜蘭,因為我們的編制太過自由(笑),像雲門的制度非常清楚,所以可以全世界跑,但如果有很好玩的案子或有趣的業主,應該也會心動。

  黃聲遠:我覺得我們現在這個狀態沒有必要一直持續,人自由就好了,接不接外面的事情很難定義,其實田中央本身就已經很難定義,我們有能力就做,因為也要評估一下能力。

同樣位於火車站前的幾米廣場。

(PhotoCredit: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Q:能否談談你們參與雲門劇場這個案子,以及和林懷民老師合作的經驗?   陳佑中:會接到雲門這個案子,是當初雲門在八里的排練場因為火災燒毀後,他們的董事黃永洪建築師就推薦黃聲遠老師;當時林懷民老師還不認識黃老師,他和執行總監葉芠芠就來了一趟宜蘭,在事務所待了2、3天,後來他覺得感覺還滿對的。

或許是因為林懷民老師早期很多作品和台灣很有關係,有在地的草根性,這些和我們有點像。

  在案子進行的過程中其實還滿拉扯的,因為我們從來沒蓋過劇場,劇場的設備很多,那是需要被精確掌控的空間,跟我們平常的設計案差很多。

舉一個例子好了,雲門的舞台工作人員習慣在黑暗工作,因為這樣光線才能被控制,可是我們事務所的窗戶很多,每次下班關窗戶都得花10分鐘(笑),所以我們一直想在劇場用玻璃帷幕,或在佈景工場開天窗採光等等,光是在這些設計的討論上就來回很多次。

不過這個案子有很強的合作顧問,包括劇場設備、吸音控制、機電等等,像林克華(雲門舞集技術顧問、知名劇場設計)老師也幫了很大的忙。

  黃聲遠:我覺得跟林懷民老師在成長、生活上的經驗,恰好在某些部分很類似,比如唸過很多相同的書、經歷過相同的時代,又比方我會傳給他香港新亞書院的校歌……他完全知道我在講什麼,我本來並不認識他,是黃永洪推薦的,這個案子的過程,讓我們學到非常多事情,所以能碰到這樣的業主非常難得。

他自己是藝術創作者,大部分的人會覺得藝術家跟藝術家合作不容易,可是我們覺得還好,因為他在審美那一塊顯然優於我們,所以我們就聽他的。

Q:從20年前在宜蘭開業至今,在這個過程有什麼樣的感觸?   黃聲遠:我以前不知不覺寫了一大堆東西,很多人都不知道我是寫詩還是寫什麼?但我很驚訝地發現我自己的一致性是非常夠的,20年前寫的和現在沒有太大改變,不管是得獎感言或是價值觀,通常一篇文章我要寫一個多月,更可怕的是連我高中寫的東西都一樣,所以有點驚訝自己如此地頑固。

  後來發現建築是一個很適合我這種怪人的事情,因為建築很慢、很久,人會跟它互動,你可以修它、陪它、改它;它本身沒那麼急躁,也有點弱勢,而透過建築來理解這個世界是比較貼合我的能力,因為建築是我們和這個世界之間的載體。

  我只不過是這個社會一個小小的片段,我們最大的基本信仰,就是這些人(田中央的成員)的每一個片段都是真實的,我也很希望他們可以不依照傳統世俗的價值、僅遵循旁人的話活一輩子,盡量去做想做的事情。

(Photographby翁子恒) 編輯/黃心筠 ▌田中央工作群‧「活出場所」建築展(FieldofficeArchitects:LivinginPlace) 展出時間:2015/7/10~9/12     展出地點:GalleryMA(東京乃木坂TOTO大樓)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延伸閱讀  -擁抱宜蘭20年,黃聲遠帶著田中央工作群「LivinginPlace」建築展前進日本  -雲門新家落成!建築師黃聲遠打造台灣第一個表演藝術文化園區「淡水雲門劇場」  -【謝宗哲談建築】播下未來建築的種子——藤本壯介「未來的未來」展覽觀察記  -【謝宗哲談建築】在東京GalleryMA看到「丹下所看到的自己」  -【謝宗哲談建築】現場直擊「伊東豊雄展」:台中大都會歌劇院從夢想到現實全紀錄 關鍵字 工業 情感 產品 品牌 設計師 音樂 裝置 設計展 建築 人性 情感 公共藝術 地景 公共空間 城市 台灣 展覽 建築師 日本 Next 【2015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不混亂的複雜年代,2015M&O年度設計師DorothéeMeilichzon專訪 Prev 伯樂玩過界,Moroso藝術總監PatriziaMoroso專訪 更多文章推薦 訂閱電子報 精選國內外設計與藝文大事、設計大師最新訪談,每週最新資訊定期遞送給您。

分類選讀 設計/Design 建築/Architecture 生活/life 藝術/Art 新聞快遞/DailyExpress 趨勢潮流/Trends 焦點人物/Interview 精彩影像/Gallery 專題報導/Features ©本網頁著作權為MOTTIMES明日誌所有2018MOTTIMESallrightsreserved. [X]  明日話題/Topic 米蘭家具展六十週年全攻略! 適逢米蘭家具展六十週年,MOTTIMES重新爬梳米蘭之所以為米蘭在設計圈所代表的意義;從十年為一跨度的脈絡,到今年五大設計關鍵字、八個必看會外展、全球永續設計領袖MarioCucinella人物專訪,以及國內外創意人的現場直擊心得、資深設計編輯許育華十年觀察筆記,還有從電影為視角,由釀電影主編張硯拓、食物設計師陳小曼推薦電影片單,讓大家一同朝聖這座全球設計之都的精彩魅力。

探索趨勢/Discovery 只是創作著,一回神便「沾手」了 【發現夢行者】施展魔法的另類插畫家-鄒駿昇畫出藝術夢 【2020金曲獎「最佳裝幀設計」得獎的是?】顏伯駿:致生命裡那些無法被紀錄的一瞬即逝-告五人《我肯定在幾百年前就說過愛你》 敬「打開台北」完美落幕!策展人吳卓昊:以慕赫18年威士忌,品酩生命層峰時刻 【留學進修專題】到荷蘭學什麼?以生活為導向的荷蘭設計 持續對不妥的設計有點意見,關於聶永真的減法空間學 賀!本站榮獲第13屆金手指獎! 關於我們 廣告刊登 版權聲明 網站導覽 聯絡我們 ©本網頁著作權為MOTTIMES明日誌所有/2022MOTTIMESallrightsreserved. MOTTIMES明日誌 MOTTIMES粉絲團 微博 訂閱RSS SUN,SEPTEMBER04,2022 新聞首選/Headline 首頁 回首頁 新聞快遞 趨勢潮流 深度分析 藝術 表演 視覺 最新內容 聽海潮聲、穿越草屋帶走一身稻香!2022香山... 日劇女王松隆子首度來台演出!鬼才導演野田秀樹... TAOART展出瑞士新銳藝術家Manuel... 21_21DESIGNSIGHT必看大展... 潛入4.2公尺深百年地下水宮殿!《獵島計畫》... 精彩選讀 非日常的脫逃,劉致宏的軍旅速寫 站得筆直的腳、角落的陽光、車窗外的流動風景、遠方的海……,規矩按照時間軸排列的一幅幅小畫more 設計 工業 時尚 建築 最新內容 打開百貨櫥窗!芦沢啓治操刀「藍瓶咖啡神戶阪急... 人如何將意念與整個社會都搬到虛擬世界?叁式操... 電氣民謠女子組合「凹與山」首張專輯《Mode... 20世紀設計傳奇JeanProuvé大展《... 走入JaimeHayon的奇想設計!MOT... 精彩選讀 專訪台灣新銳設計師張鐦方和曾翔昱 勇於向現實抗爭的人有多少?這個問題也許每個人都想問,尤其,要你從熟悉安穩的領域跳到另一個more 電影 最新內容 吉卜力動畫大師「高畑勲影展」7月登台!《螢... 碧娜鮑許《PINA》十周年數位紀念版將上映!... 一鍵登入《2021高雄電影節》「XR無限幻境... 2021白晝之夜深夜電影院本週末開張!Gil... 鍾孟宏最新電影《瀑布》國際版海報曝光!設計師... 精彩選讀 最搖滾的當代攝影師─安東寇班紀錄片《掌鏡》即 「我的作品並不完美,完美會帶走作品的氣息。

我常感覺作品裡的不安、抱負、憧憬,都在呼吸。

」more 生活 最新內容 鏈接在地工藝能量!2022臺東國際青年工藝設... 「木市勤美學森林藝術祭」十月涼爽秋日登場!... 「臺北、臺中、臺南&高雄米其林指南20... 海鮮料理不只有龍蝦!「好嶼HOSU」20... 把整個街區變劇場!跟著島內散步、阮劇團,到嘉... 精彩選讀 日治時期新富市場80歲,重啟大門 當老建築不再被使用後,接下來該何去何從?或許也是這個原因,近幾年老地方新樣貌一直是熱門議more 影像 人物 專題報導 微博精選 MOTTIMES intitle:一分鐘讀懂設計椅 個人網頁 景观设计 荷蘭 台南 intitle:???????? 台南老屋 燈 威尼斯建築雙年展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