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知] 高血壓治療- 2021年控制血壓「心」方向 - 家醫科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上個月NEJM、Lancet各有一篇高血壓的研究,兩家雜誌社的編輯也各自發表 ... 在2017年AHA/ACC高血壓治療指引上作出了重大變革--將高血壓標準下修,訂為 ... 截至2021年,跨國的臨床隨機對照大型試驗陸續發表結果,特別是2021年5月NEJM上SPRINT更新的最終報告,2021年5月、8月Lancet上BPLTTC對不同基準血壓值、不同年齡組別的分析,以及2021年8月NEJM上STEP針對華人老年族群的研究。

血壓值的控制標準愈來愈有明確的證據提供指引,國際間對血壓的觀念也開始一致有了「心」的方向。

嚴格控制血壓更有幫助對於高血壓病人的血壓治療目標,2015年的SPRINTTrial研究發現嚴格控制血壓(目標收縮壓<120mmHg)組別的病人有較低的心血管事件以及全死因死亡率。

甚至在平均追蹤3.26年後,這個臨床人體試驗就因為嚴格控制血壓的效益太好而被提早終止,因為不替對照組別的病人嚴格控制血壓的話是不合倫理的。

嚴格控制血壓組別的病人(目標收縮壓小於120mmHg)有較低的心血管事件以及全死因死亡率,平均多使用一種降血壓藥物隨之美國心臟協會(AHA)和美國心臟病學學院(ACC)在2017年AHA/ACC高血壓治療指引上作出了重大變革--將高血壓標準下修,訂為收縮壓130mmHg以上或是舒張壓80mmHg以上就是第一期高血壓。

2017年AHA/ACC高血壓分期 分期 收縮壓 舒張壓 正常血壓 <120mmHg 且 <80mmHg 血壓偏高 120–129mmHg 且 <80mmHg 高血壓 第一期 130–139mmHg 或 80–89mmHg 第二期 ≥140mmHg 或 ≥90mmHg 最終報告 而在2021年5月時,SPRINTTrial原團隊再次對先前SPRINTTrial的病人們做了後續追蹤,發表了完整的最終報告。

結合試驗終止後的結果,平均追蹤3.88年,再次證實嚴格控制血壓至收縮壓120mmHg以下有較低的心血管事件以及較低的死亡率。

在試驗終止後即使病人後續不再特別嚴格控制血壓,好處依然存在! 不論有無高血壓,降血壓都有好處接著在2021年5月時,BPLTTC(降血壓治療研究者組織)於Lancet發表了一篇以英國牛津大學為主導的多國研究,是真正整合所有受試者個人細項資料的隨機分配臨床試驗統合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服藥每降5mmHg的收縮壓,可以減少9~11%的心血管事件,血壓降愈多,心血管事件與死亡的風險愈低。

不論病人的基準血壓值為何、或是病人有無心血管疾病,即使是原先收縮壓<120mmHg、沒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組別也是如此。

也就是說即使是沒有高血壓的正常人,服用藥物降血壓也有好處。

血壓降愈多,心血管風險愈低不應因高齡而放鬆血壓控制標準在2021年8月底時,BPLTTC(降血壓治療研究者組織)更進一步針對高齡者的血壓控制目標做了探討,將受試者以年齡分為<55歲、55~64歲、65~74歲、75~84歲、85歲以上的各組別,發現降血壓所帶來的心血管事件與死亡率的助益不因年齡高低而有所改變。

各年齡組別(不同顏色)每降5mmHg收縮壓的心血管風險(虛線)都比對照組(實線)來得低本土華人族群並不例外2021年8月底一篇針對華人族群的STEPTrial在NEJM上問世,台灣部份由現任台大內科教授、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的王宗道教授負責。

研究發現針對60~80歲有高血壓的漢種老人來說,嚴格控制血壓目標至110~130mmHg的組別相對於一般血壓目標在130~150mmHg的組別,心血管事件風險下降了四分之一(26%)!如同SPRINTTrial,STEPTrial在平均追蹤3.34年後,研究就因為對華人高血壓老人而言嚴格控制血壓對心血管的助益一樣顯而易見而提早終止。

嚴格控制血壓(黃色線)較一般血壓治療目標(藍色線)的心血管風險少了26%控制血壓「心」觀念隨著高證據強度的研究陸續出現,NEJM與Lancet雜誌社的編輯也都各自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NEJM的編輯MarkR.Nelson認為現在是Timetoact:高血壓不應再被看作為一個二分法的疾病,血壓超過多少代表有高血壓,該開始吃血壓藥。

而是「血壓是心血管事件的一個連續變項獨立危險因子,應盡可能降低血壓以預防心血管疾病。

」Lancet的編輯RodJackson與SueWells一樣認為現在是Timetoremovehypertensionfromourvocabulary:如同血脂應降得愈低愈好以保護心血管一樣,也不該再有「高血壓」這個病名,還建議拿掉所有超過120/70mmHg的血壓治療目標。

該「讓血壓愈低愈好,除非病人無法耐受。

」結論國際上對於血壓的觀念已開始漸漸一致,對待血壓應如同對待血脂,在能耐受的狀態下血壓愈低愈好,不分本身疾病、不分年齡族群,而後續的學會指引、健保規範會如何修正?讓我們拭目以待。

也許你也喜歡... Mar 10 [衛教資訊]癌症篩檢-大腸癌篩檢: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在台灣,國民健康署補助50-74歲民眾每2年1次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

Mar10,2022 2minread Dec 01 [衛教資訊]重量訓練-常見的重量訓練迷思與現有醫學證據 重量訓練對於疾病、健康、體態、自信皆有諸多好處,但有許多錯誤的迷思存在。

這篇文章列出了幾個常見的重量訓練迷思、以及其現有的醫學證據。

Dec1,2021 9minread Nov 26 [衛教資訊]小工具-10年心血管疾病風險計算機(2013ACC/AHA10-yearCardiovascularRiskAssessmentinAdults) 這條公式可以計算10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包含冠狀心臟疾病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塞、致命性腦中風、與非致命性腦中風。

Nov26,2021 2minread Nov 23 [衛教資訊]減肥-問答篇早餐一定得吃嗎? 有人說不能餓太久,或是一定要吃早餐,不然會一次吃下太多東西、會變胖,究竟其醫學研究證據如何? Nov23,2021 8minread Nov 18 [衛教資訊]減肥-基本心法篇 有許多民眾來到我的門診諮詢該怎麼減肥,以下介紹減肥不可不知的基本觀念與做法。

Nov18,2021 4minread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