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活動度﹝ROM檢查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隨著關節遠端肢體的移動,在量角器刻度盤上讀出關節活動度。

各關節測量的具體操作法見表2-1-3。

圖2-1-7 關節量角器 ... 關閉廣告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跳到主文 一、推;二、灸;三、針;四、用藥(人體有大藥) 經筋醫學是一部傳自古老醫學的智慧寶藏,探討人體結構有別于現代醫學,經筋醫學以整體結構論局部病理變化。

部落格全站分類:生活綜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TEST 預約專線: 0934-020-265 地址: 桃園縣平鎮市廣泰路295號 Email: [email protected] Skype: YCT0934020265 May16Thu201317:16  關節活動度﹝ROM檢查﹞:  關節活動度﹝ROM檢查﹞: ﹝一﹞、關節活動度﹝range_of_motion,ROM﹞檢查的一般事項:  01、ROM檢查的目的: ﹝01﹞、通過檢查發現阻礙關節活動的因素。

﹝02﹞、判定障礙的程度。

﹝03﹞、提示治療方法。

﹝04﹞、作為治療、訓練的評價手段。

 02、ROM的種類: ﹝01﹞、主動活動:受檢者以自力能夠動的關節活動度。

﹝02﹞、被動活動:用外力能夠移動的關節活動度。

﹝03﹞、關節除被動活動外,還有非生理性的關節附加活動度﹝accessory﹞,主要用於康復的手法治療。

 03、基本姿位: 全身所有的關節凡按勞取解剖的姿位放置者則為0°。

前臂的運動手掌面在呈矢狀面上狀態為0°軸、面的概念與解剖學一致。

﹝二﹞、ROM表示方法: 文獻中有關ROM的表示方法不盡相同,一種以解剖部位為「O」不論屈或伸,當關節伸直受限時,測量的角度數可能成為負數。

另一種在屈曲活動記錄時以充分伸直為「O」,在伸直活動記錄時以充分伸直為「180」,這樣可避免出現負數,但使關節總活動度的計算變得複雜化,本書採用前一種方法。

﹝三﹞、ROM受限因素:  01、關節骨性解剖結構異常。

 02、關節周圍軟組織病變,如關節囊粘連、韌帶損傷,肌腱攣縮等。

 03、運動關節的肌肉軟弱無力。

 04、拮抗肌張力過高。

﹝四﹞、ROM測量注意事項:  01、對要測量的關節必須充分暴露,特別是對女性檢查時應準備單房間及更衣室。

檢查異性時須有第三者在場。

 02、要使受檢者精神沉著,耐心說明,以使其採取輕鬆姿勢。

 03、對基本軸的固定是很重要的。

固定的位置應在關節的近位端或遠位端,不能在關節處固定。

 04、角度計的軸應與關節的軸取得一致,不要妨礙軸的平等移動。

 05、用角度計要測量兩次,即在活動的前後測量,並左右對照。

 06、對有兩個關節肌﹝多關節肌﹞的關節,要充分考慮肌肉的影響。

 07、有關節痛時,要發現疼痛的範圍並作記錄,注意慢慢檢查。

﹝五﹞、ROM測量方法:  01、普通量角器法: 目測ROM較為粗糙,因此一般用量角器進行檢查。

普通量角器用兩根直尺連接一個半圓量角器或全圓量角器製成,手指關節用小型半圓角器測量。

﹝見圖2-1-7﹞,使用時將量角器的中心點準確對到關節活動軸中心﹝參照一定的骨性標誌﹞,兩尺的遠端分別放到或指向關節兩端肢體上的骨性標誌或與肢體長軸相平行。

隨著關節遠端肢體的移動,在量角器刻度盤上讀出關節活動度。

各關節測量的具體操作法見表2-1-3。

圖2-1-7 關節量角器   圖2-1-7 關節量角器   表2-1-3 關節活動範圍檢查 關節 運動 測量姿位 量角器放置標誌 0點 正常值 中心 近端 遠端 肩 屈、伸 解剖位,背貼立柱站立 肩峰 腋中﹝鉛垂線﹞ 肱肌外上髁 兩尺相重 屈180° 伸50° 外展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80° 內、外旋 仰臥,肩外展肘屈90° 鷹嘴 鉛垂線 尺骨莖突 同上 各90° 肘 屈、伸 解剖位 肱骨外上髁 骨峰 尺骨莖突 兩尺成一直線 屈150°伸0° 腕 屈、伸 解剖位 橈骨莖突 前臂縱軸 第二掌骨頭 兩尺成一直線 屈90° 尺、橈屈 解剖位 腕關節中點 同上 第三掌骨頭 同上 橈屈25° 尺屈65° 髖 屈 仰臥,對側髖過伸 股骨大粗隆 水平線 股骨外髁 兩尺成一直線 125° 伸 仰臥,對側髖屈曲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15° 內收、外展 仰臥,避免大腿旋轉 髂前上棘 對側髂前上棘 髕骨中心 兩尺成直角 各45° 內外旋 仰臥、兩小腿桌緣 髕骨下端 鉛垂線 脛骨前緣 兩尺相重 各45° 外下垂 膝 屈、伸 仰臥 股骨外踝 股骨大粗隆 外踝 兩尺成一直線 屈150° 伸0° 踝 屈、伸 仰臥 內踝 股骨內踝 第一蹠骨頭 兩尺成直角 屈150° 伸0° 內、外翻 俯臥 踝後方兩踝 小腿後縱軸 足跟中點 兩尺成一直線 內翻35° 中點 外翻25°      02、方盤量角器測量法: 范振華在1974年設計了一種方盤量角器,用正方形,每邊長12cm,上有圓形刻度盤的木舯,加一指標及把手構成﹝圖2-1-8﹞。

在木盤刻度面處於垂直位時,方盤中心的指標由於重心在下而自動指向正上方。

使用時採取適當姿位使關節兩端肢體處於同一個垂直面上,並使一端肢體處於水準位或垂直位,以方盤的一邊緊貼另一肢體,使其刻度面與肢體處於同一垂直面上,即可讀得關節所處的角度。

各關節測量的具體操作法見表2-4。

    圖2-1-8 方盤量角器   表2-1-4 用方盤量角器作關節活動度檢查 關節 運動 測量姿位 量角器放置位置 量角器刻度盤方位 正常值 肩 屈、伸 站立,頭、背、骶部緊貼立柱 上臂後方中段 0點指向近端 屈180°伸50° 外展 同上 上臂內緣中段 同上 180° 內、外旋 仰臥,肩外展,肘屈90° 前臂尺側緣中下段 0點指向遠端 內旋80°、外旋90° 肘 屈、伸 坐,上臂平貼桌面 前臂中段背側尺 0點對向尺骨 屈150°伸0° 骨皮下麵 前臂 內、外旋 站立,上臂外側緊貼柱面,肘屈90°,手緊握量角器把手 量角器把手緊貼掌心 0點指向橈側 內旋55°,外旋135° 腕 屈、伸 前臂平貼桌面,掌心向下 第三掌骨背面 180°點對向掌骨 屈80°、伸 70° 尺、橈屈 同上,掌心垂直,拇掌屈 第二掌骨橈側緣 同上 尺屈40°,橈屈20° 髖 屈 仰臥,對側髖過伸 大腿前緣中段 180°點對向大腿 120° 伸 同上,對側髖屈曲 同上 同上 15° 內收外展 側臥,一直尺兩端族兩髂前上棘上,測此尺寸傾斜度,於內收、外展測量結果中減除之 大腿外側中段 同上 各45° 內、外旋 仰臥,兩腿分開伸直 足掌內側緣 0點指向遠端 內旋50°,外旋65° 膝 屈、 坐或仰臥 在肌前中段、小腿前中段各測一次,相加 180°點指向膝部 屈160°,伸5° 伸 180°點指向膝部 屈160°,伸5° 踝 蹠屈 站立足掌不離地,小腿儘量後傾 脛前緣中段 0點指向近端 40° 背伸 同上,足跟不離地,小腿前傾 同上 同上 25° 內外翻 向患側臥,小腿平貼診察台,外踝在桌緣上 緊貼足掌橫弓 0點指向足內側 內翻45°,外翻20°   經筋醫理探源(永康堂‧張老師)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經筋代名詞 經筋手療思路(永康堂‧張老師) 經筋代名詞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全站分類:運動體育個人分類:~復健﹝Rehabilitation﹞~此分類上一篇: 肌力評定: 此分類下一篇: 步態檢查: 上一篇: 肌力評定: 下一篇: 步態檢查: 歷史上的今天 2015:精血: 2015:能近怯遠﹝nearsightedness﹞: 2014:《中草藥學》知母(清熱藥,清熱瀉火藥): 2014: 癌-大腸癌﹝Large_intestine_cancer﹞: 2014:《針灸大成》【禁針穴歌】: 2012: 頭部 頭癧: 2012: 頭部 禿瘡: 2011:血崩 2010:火眼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月曆 « 七月2022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熱門文章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2七月(111) 2012六月(155) 2012五月(91) 2012四月(73) 2012三月(99) 2012二月(158) 2012一月(153) 2011十二月(31) 2011十一月(30) 2011十月(31) 2011九月(30) 2011八月(31) 2011七月(31) 2011六月(30) 2011五月(31) 2011四月(30) 2011三月(31) 2011二月(28) 2011一月(47) 2010十二月(31) 2010十一月(30) 2010十月(51) 2010九月(30) 2010八月(31) 2010七月(31) 2010六月(30) 2010五月(31) 2010四月(30) 2010三月(31) 2010二月(28) 2010一月(31) 2009十二月(31) 2009十一月(32) 2009十月(31) 2009九月(31) 2009八月(7) 2009七月(35) 2009六月(38) 2009五月(7)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最新文章 ~永康堂~ ~OIUCM台灣校友會~  OIUCM台灣校友會 ~~經筋發源地~~  葆椿堂整體保健 ~~經筋夥伴~~  永康堂整體保健(新浪) 型、色、體、徵【Y.C.T】 經筋手療思路【Y.C.T】 經筋醫理探源【Y.C.T】 靈樞十三姨【Y.C.T】 經筋三角棒DIY美好體驗 永安整體保健(謝老師) ★☆~~友情連結~~☆★ ★ G7集賢商旅 02-82813888★ G7集賢商旅-線上訂房: 喬伊書窩 相簿幻燈片 QRCode 我的好友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文章分類 骨傷、脫位科病症(0)  五官~眼(0)~~~~【中醫骨傷科】~~~(28)《普濟方‧針灸》(明‧朱梓撰)(38)~~~~【中醫婦科】~~~~(8)~~~~【中醫骨傷】~~~~(0)~~~~【中醫肛腸】~~~~(17) 《經絡彙編》(明‧翟良撰)(4) 《中草藥學》(72)~~~【推、灸、針、藥】~~~(10) ~~~【上肢部位】~~~(4)  上ㄅ、【手指、掌部】(15)  上ㄆ、【手腕部】(9)  上ㄇ、【前臂部】(21)  上ㄈ、【肘部】(18)  上ㄉ、【上臂部】(17)  上ㄊ、【肩膀部】(29)  下ㄅ、【腳趾、掌部】(30)  下ㄆ、【腳踝部】(14)  下ㄇ、【小腿部】(7)  下ㄈ、【膝部】(27)  下ㄉ、【大腿部】(16)  下ㄊ、【臗、臀部】(23) ~~~【頭、面部】~~~(16)~~~~【中醫眼科】~~~~(51)~~~~【中醫耳鼻喉】~~~~(14) ~~~~【鼻】~~~~(8) ~~~【 頸部 】~~~(24) ~~~【軀幹部】~~~(1)  ㄅ、【前胸部】(13)  ㄆ、【後背部】(7)  ㄇ、【背脊部】(70)  ㄈ、【腰部】(36)  ㄉ、【腹部&盆部】(9)~~~~【 推 】~~~~(8)  推、按基理~(7)  推拿、按摩、點穴~(121)  推拿&按摩手法~(67)  女科推、按~(22)《幼科推拿秘書》(清‧駱如龍)(83)《厘正按摩要術》(清‧張振鑒)(86)兒科病症(16)~~~~【 灸 】~~~~(1)《黃帝明堂灸經》(64)《炙膏肓腧穴法》(宋‧莊綽)(14)《灸法秘傳》(87)《備急灸法》(宋‧孫炬卿)(29) 《中風預防名灸》(11)~~~~【 針 】~~~~(11)《子午流注針經》﹝金‧何若愚撰﹞(43)《十四經發揮》﹝元‧滑壽撰﹞(30)《針經指南》(元‧竇漢卿)(19) 《針灸大成》(明·楊繼洲著)(332)《子午流注說難》﹝近代‧吳棹仙﹞(31)《金針再傳》引《針灸集成》(徐瑞廷著)(3) 《針灸學》(207)~~~~【 藥 】~~~~(2)~~~~【中醫診治】~~~~(0)《青囊秘訣》(清‧傅山)(23)~~~~【中醫外科】~~~~(37) 《中醫外科學》(131)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唐‧藺道人﹞(4) 《外科精義》﹝元‧齊德之﹞(38) 《外科醫鏡》(清‧高思敬)(2) 《外科正宗》﹝明·陳實功著﹞(156) 《跌損妙方》(明‧異遠真人)(15) 《外科理例》(明‧汪石山)(422)《仙傳外科集驗方》﹝明‧趙宜真﹞(13) 《外科十法》﹝清‧朱世傑﹞(44) 《劉涓子鬼遺方》(清‧錢潢)(6) 《救傷秘旨》(清‧趙廷海著)(12) 《外科大成》(清‧祈坤)(218) 《外科心法要訣》(清‧吳謙)(428) 《跌打損傷方》(清‧楊成博﹞(9) 《跌打損傷回生集》(清‧胡青昆)(20) 《跌打秘方》(佚名)(7) 《外科十三方考》﹝張覺人﹞(92) 《發背對口治訣論》﹝謝氏﹞(8) 《金瘡跌打接骨藥性秘書》(佚名)(10) 《內外傷辨》(金‧李杲)(74)傷筋(34)內傷和損傷(14)~~~~【中醫內科】~~~~(55)《褚氏遺書》﹝南齊‧褚澄﹞(15)內科病症(27) 《全生指迷方》(宋‧王貺)(31) 《內科摘要》(明‧薛己)(24) 《血證論》(清‧唐容川撰)(84) 《外感溫熱篇》(清‧陳平伯)(1)《醫學傳燈》(清‧陳歧)(39) 《時病論歌括新編》(近代‧周選堂)(171) 《中醫內科學》(115)~復健﹝Rehabilitation﹞~(37)~~~【職業技能鑒定】~~~(0) 高階推、按技能鑒定(61) 中階推、按技能鑒定(28) 低階推、按技能鑒定(22)未分類文章(7) 自訂搜尋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