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六位战国名将,比起“战国四名将”也不遑多让 - 搜狐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秦却几乎没有什么兵力可动用,幸亏章邯请赦骊山七十万刑徒以攻周文,否则秦王朝灭亡的还要更早一些。

那战国时代,还有哪些名将能与这四大名将相PK,甚至 ... 此六位战国名将,比起“战国四名将”也不遑多让 2018-09-0508:22 来源:历史有知社 原标题:此六位战国名将,比起“战国四名将”也不遑多让 “起翦颇牧”被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但是放眼整个战国时代,这四大名将其实并非是整个战国时代最强之四将。

首先,这四将全部选自战国后期,并不具代表性;其二,如廉颇,虽也说是声名赫赫,但是看其战绩却主要是从燕、齐两国身上得来的。

从其在长平之战中的表现,最多也就能跟秦将王龁打个平手(据史载,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廉颇的战角视野感觉比较短,赵军是经历过胡服骑射的,在当时的所有国家军队中,是最为机动灵活的。

却被廉颇搞的极为被动,只知道在长平一线一味地固守,殊不知赵国的粮食产量只约相当於秦国的三分之一,跟秦国拼消耗压根就耗不起。

反观,孙膑围魏救赵、围魏救韩都是化被动为主动,以逸击劳。

在长平之战中,秦军的战线拉得特别长,赵军完全可以发挥其军队机动性的长处,袭击秦军后方与粮道,化被动为主动,长平之围也就自动就解了。

所以,即便长平赵军不换将,秦军压根就不需要换将,王龁就足够把廉颇给耗死了。

而王翦灭楚动用了秦国的空国之兵--60万的兵力,而李信是以20万大军攻楚,先胜而后败。

所以,也很难说王翦就比李信厉害。

空国之兵向来是被视为危兵,乃兵家之大忌,春秋时吴国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吴王夫差动用空国之兵北上争霸,而其国都就轻而易举地被越人袭破了。

秦统一六国后,南征百越之地也动用了50万的兵力,导致陈胜、吴广起义时,派周文为将西向攻秦时。

秦却几乎没有什么兵力可动用,幸亏章邯请赦骊山七十万刑徒以攻周文,否则秦王朝灭亡的还要更早一些。

那战国时代,还有哪些名将能与这四大名将相PK,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呢? 展开全文 第一位,吴起(前440年-前381年);吴起通晓兵、法、儒三家思想,而且最终出将入相,堪称全能型战将。

其本人既是兵法理论家又是战争实践家,其曾为将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

未曾一败,更是曾以未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五百辆战车、三千骑兵而击败五十万秦军。

吴起还为魏国创立了一支最为精锐和彪悍的重装步兵--魏武卒,魏国凭此纵横天下几十年无敌手。

秦始皇最为倚重的军事家与谋略家-尉缭子,曾评价道:“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

” 第二位,孙膑;孙膑也既是位兵法理论家又是战争实践家,围魏救赵,化被动为主动,最让人耳熟能详。

其指导的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直接终止了魏国的霸业,而宣告齐国的强势时代的来临。

毛泽东曾评价道:“攻魏救赵,因败魏军,千古高手。

” 第三位,赵奢;《史记》载:“秦伐韩,军於阏与。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焉,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於穴中,将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出关与山东六国战,就鲜有败绩,而秦又是以割人头而授爵的,所以,山东六国都谓秦军为虎狼之师,不敢与秦人野战。

翻遍整部《史记》唯有赵奢是主动与秦军比勇斗狠的,而长平之战中后来之所以选用赵括的原因也在此,因为只有赵奢才敢主动与秦军战,而此时,赵奢已死,才换上了赵奢的儿子赵括。

根据赵奢与田单论兵,田单认为有三万兵足矣,士兵过多的话,会影响农耕,是“自破之道”。

而赵奢却说:“古代天下分为万国,最大的城,高不过三百丈,人口最多不过三千余家,所以用三万兵去攻或守,对将帅来说没有什么困难。

而如今,七国并雄,千丈之城,万家之邑都比比皆是。

以三万之兵野战都不足,更不用说攻城了。

”赵奢认为田单不但不懂得用兵,对现实世界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怜。

而田单听了,也是自愧不如,感叹自己没有想得这么深远。

”假使赵奢若不早死,其与白起尚可一战。

第四、五位,王廖与倪良;之所以把这两位放在一起,是因为战国的史料缺损严重,现存的史料中,并无关於他们过多的记载。

但是,一则,贾谊在其《过秦论》中说:有“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再则,《吕氏春秋》中说道:“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关尹贵清,子列子贵虚,陈骈贵齐,阳生贵己,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儿良贵后。

此十人者,皆天下之豪士也。

”这“儿良”便是贾谊在《过秦论》中所提到的倪良。

《吕氏春秋》中提到的这十位被称为“天下十豪”,《焦氏易林》也记载到“带佗、倪良,明知权兵,将帅合战,敌不可当,赵魏以强。

”而王廖又是与倪良齐名的,据此,这两人绝对是兵家之高手,而且应该既是兵法理论家又是战争实践家。

这两位中一人主张先发制人、一人主张后发制人。

而且军事理论影响甚大,“孙膑贵势,王廖贵先,倪良贵后,”这三位军事理论家是并列的。

第六位,乐毅;乐毅也是诸葛亮的偶像之一,诸葛亮曾自比“管仲乐毅”。

乐毅以疲弱之燕而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仅即墨与莒两城未下。

燕国破齐军之主力,虽是合了五国之兵力,但下齐国七十余城还是靠燕国自身的实力的,而且齐国在当时是与秦国并称“东西两帝”之一的国家。

网上有些文章肆意诋毁乐毅的能力,认为乐毅是个废材,五年的时间都攻不下齐国剩余的两座城。

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乐毅是个废材,齐国人还需要费尽周折搞反间计把乐毅换掉吗?这些人也未免把战争想象得太简单了,首先,连下七十余城是需要时间的,长平之战就打了三年,何况偌大齐国在当时是与秦国并称的两强之一。

不是五年时间攻不下两座城,而是用五年时间把齐国打得只剩两座城。

第二,即墨与莒都是大城,并非轻易能攻取,齐国是实行“五都制”,即墨与莒都是位列齐五都的,“五都制”就相当於各自独立的五大军区。

各方面的战备资源都较齐备,且这两座城市都是位於齐国的极远之地,燕军也有些鞭长莫及。

第三,齐地百姓对燕军的抵抗,从齐国十五岁少年--王孙贾在齐国街市上振臂一呼,就率领四百多人杀掉了楚将绰齿来看,齐国百姓对燕军的抵抗应该会是更激烈的。

第四,复杂的列国形势也不允许乐毅放开手去干。

齐国招致五国痛扁的原因就在於齐国独吞了宋国,所以,列国是绝不会容易燕国独自吞下齐的。

乐毅其先祖乐羊,就是一代名将,乐羊在魏文侯时期为将,替魏文侯攻灭了中山国。

乐毅的儿子乐间、宗人乐乘也都能充任将军之责。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阅读() 推荐阅读 历史有知社 文章 总阅读 免费获取 今日搜狐热点 6秒后 进入搜狐首页 今日推荐 进入搜狐首页 意见反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