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學恆:好手譯起來! 要讓MIT「開放式課程」中文嘛ㄟ通 ...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目前已有一百六十餘位翻譯義工加入。

所謂「開放式課程」是MIT於2001年起跑的一項數位工程公益計畫,希望藉由網路,免費 ... 跳到主要內容區 ::: 朱學恆:好手譯起來!要讓MIT「開放式課程」中文嘛ㄟ通(中國時報) 《魔戒》一書的譯者朱學恆,3月起在網路上號召翻譯同好,計畫將美國一流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的「開放式課程」(MITOpenCourseWare)資料中文化,並積極建構該課程的中文版網站www.twocw.net。

目前已有一百六十餘位翻譯義工加入。

所謂「開放式課程」是MIT於2001年起跑的一項數位工程公益計畫,希望藉由網路,免費分享該校的課程資源,讓一般讀者在網站上即可看到所有系所、各個課程的授課大綱、講稿、複習筆記、補充閱讀教材、作業與測驗題目,目前已有七百多門課的資料上線。

這項非營利、不涉及遠距教學、不授予學分學位,和正式教育學程有所區隔的學術資源普及計畫,四年來已嘉惠了全球各國的人。

只是,「開放式課程」以英文撰寫,又充斥許多專業術語,學術門檻頗高。

有鑑於此,去年9月,朱學恆開始著手規劃,並於今年3月辭去出版社工作,全力投入這項翻譯工作。

朱學恆回憶,去年他在科技雜誌《Wired》裡讀到一篇〈MIT處處有〉的報導,文中描述越南的一名大學生,利用MIT這些課程資料,自我進修了許多學校沒教過的東西。

報導中提到「電與磁」這堂課非常精彩,線上使用者看到教授示範電磁學的原理時,都紛紛拍手叫好,朱學恆上網瀏覽,發現課程果然很吸引人,但也讓他感觸良深。

他憶起大學時覺得電磁學難如天書,甚至慘到連續兩次成績不及格,好不容易「三修」才得以過關。

「我不禁想,如果那時我也可以接觸到如此有趣的資料,或許能在學習路上走得更順一點,說不定能成為一位電腦工程師。

」這個意外的際遇,遂讓他決定一頭栽進這個龐大的翻譯案中,即使無償也義無反顧。

起初,只有朱學恆和電腦工程師好友楊伯瀚兩人通力架站、翻譯。

由於資料實在太多,楊伯瀚又是利用工作餘暇幫忙貼資料、寫程式,常常忙到半夜兩點,朱學恆記得有一天,楊伯瀚累到坐在椅子上睡著了。

幸好,網站有了雛形,消息傳開後,從各地湧入許多熱心的義工協助翻譯,兩人才得以稍喘一口氣。

目前參與翻譯的義工,有台灣的會計師、律師、音樂家、公共藝術設計者,更有澳洲的中文學校校長、北京的研究生、遠在英國攻讀博士的台灣留學生等等。

一位在香港長大、目前定居美國經營房地產與金融公司的翻譯義工,除了「承包」五門和房地產、金融管理相關的課程之外,還熱心地架構討論區,提供各種翻譯需知和交流機會。

在新竹科學園區工作的翁唯城,是清華大學物理碩士,他正著手翻譯「粒子物理」課程。

由於愛聽古典音樂,擁有近五百張古典音樂CD,他也攬下了一個音樂課程的翻譯。

朱學恆表示,翻譯工作係以「認養」方式,交由不同專業人士處理,但為符合學術標準,也會邀請學者負責審定,目前協助審定的包括生物人類學者王道還、哈佛大學設計博士侯君昊、中山大學資管系教授陳年興等人。

被朱學恆的纏功所感動而應允擔任翻譯顧問的王道還表示,瀏覽過該開放式課程的中文網站後,他發現人類學門的某些內容翻譯確有不盡正確之處,也予以校正了,他是基於對高等教育的關切,而願意支持這個中文網站,在他專長的人類學、神經科學領域「盡一點力量。

」 不過,由於該項開放式課程內容多為課程綱要、課目、講稿等,中文網站又還在草創階段,有心進修的讀者未必能達到深入學習的目的。

王道還認為,近年來中學的科學教材不斷簡化,使得大學生的程度普遍低落,如果能讓台灣學子看看世界第一流的學府在上些什麼課,學術水準有多高,或許對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會有幫助。

而翁唯城則建議,對課程有興趣的讀者,除了在網路吸收資訊外,最好安排時間到大學去旁聽相關課程,藉機請教修課的學生與教授,也要實際去閱讀該課程相關的教科書,才有可能融會貫通。

為了這項計畫,朱學恆日前前往MIT拜訪。

「開放式課程」的執行總監對這項中文化計劃感到相當驚訝,沒料到竟會有這種完全義工組成的合作模式,以及如此全面性的翻譯計畫。

目前,麻省理工學院因為朱學恆的遊說,表示將審慎評估來台出版該課程相關書籍、甚至設立中文出版部門的可能性。

此外,朱學恆也希望台灣的出版社能協助該網站建置專區,將台灣可見、與課程相關的中文書,利用網頁連結的方式服務讀者,也讓「開放式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

2004-06-07╱中國時報╱第B1版╱開卷周報╱丁文玲╱本報記者 瀏覽數: 分享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