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系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邊緣系統(英文:Limbic system)指包含海馬體及杏仁體在內,支援多種功能例如情緒、行為及長期記憶的大腦結構。

這種被描述為邊緣系統的腦部結構與嗅覺結構相近。

邊緣系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邊緣系統紅色部分為大腦的邊緣系統(包括邊緣葉)。

邊緣葉為邊緣系統的主要部分標識字符拉丁文SystemalimbicumMeSHD008032NeuroNames(英語:NeuroNames)2055FMAFMA:242000《神經解剖學術語(英語:Anatomicaltermsofneuroanatomy)》[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邊緣系統(英文:Limbicsystem)指包含海馬體及杏仁體在內,支援多種功能例如情緒、行為及長期記憶的大腦結構。

這種被描述為邊緣系統的腦部結構與嗅覺結構相近[1]。

術語「limbic」源自拉丁文「limbus」,意指「邊界」或「邊緣」。

邊緣系統包括無數在大腦皮質及皮質下區域的結構,其中包括傳統上定義的「邊緣葉」[2]。

儘管從其引入時其明確角色及定義已被多次修訂[3],此術語仍於精神病學及神經學使用。

目次 1結構 2相關條目 3參考文獻 4外部連結 結構[編輯] 以下是或為曾被考慮列入邊緣系統內的結構: 在大腦皮層的結構: 扣帶回:調整心跳、血壓,以及處理認知及注意力的自律功能。

[4][5][6] 眶額皮質:對決策甚為必要。

在大腦皮層下的結構: 杏仁體:涉及指令刺激性的重要皮質刺激,例如關於報仇及恐懼,另外還有社交功能例如交配[來源請求]。

[4][5][6] 海馬體:是形成長期記憶的必要部分。

[4][5][6] 海馬旁回:以形成空間記憶為主,並為海馬體的一部分。

[5] 穹隆:把訊號由海馬體傳至乳頭狀體(英語:mammillarybodies)及中隔內核(英語:septalnuclei)。

[6][4] 乳頭狀體(英語:mammillarybodies):對於記憶的形成甚為重要。

[4] 中隔內核(英語:septalnuclei) 伏隔核:負責報酬、快樂及上癮的功能。

在間腦中的結構: 視丘:大腦皮質的「中轉站」。

[4][6] 下視丘:經由激素的產生及釋放,使自律神經系統變得規律。

影響及調整心跳、血壓、飢餓、口渴、性刺激以及睡眠節率。

[4][6] 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並調整體內平衡。

[4] 此外,以下結構偶爾亦會視為邊緣系統的一部分: 齒狀回(英語:Dentategyrus):被認為是建設新記憶及調整快樂的因素。

[5] 內鼻皮質(英語:Entorhinalcortex)及梨狀皮質(英語:piriformcortex):在嗅覺系統中接收氣味投入。

[6] Fornicategyrus:包圍著扣帶回、海馬體及海馬旁回的範圍。

嗅球:負責嗅覺感覺的輸入。

相關條目[編輯] 上視丘 記憶 情緒 參考文獻[編輯] ^MedlinePlusMedicalEncylcopedia ^Rajmohan,V.;Mohandas,E.Thelimbicsystem.IndianJournalofPsychiatry.2007,49(2):132–139.ISSN 0019-5545.PMC 2917081 .PMID 20711399.doi:10.4103/0019-5545.33264.  ^Conn,MichaelP.2003.NeuroscienceinMedicine,370 ^4.04.14.24.34.44.54.64.7存档副本.[2016-01-0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2).  ^5.05.15.25.35.4stanford.edu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8-01-22. ^6.06.16.26.36.46.56.6Biology.about.com 外部連結[編輯] 邊緣系統(limbicsystem) 大腦解剖學概觀-額葉,間腦,腦幹和邊緣系統BrainAnatomyOverview-Lobes,Diencephalon,BrainStem&LimbicSystem(onyoutube) 閱論編人體系統與器官肌肉骨骼系統人體骨架 骨骼 腕骨 鎖骨 股骨 腓骨 肱骨 下顎 掌骨 跖骨 聽小骨 髕骨 指頭的骨頭 橈骨 顱骨 跗骨 脛骨 尺骨 肋骨 脊椎 骨盆 胸骨 軟骨 關節 纖維性關節(英語:Fibrousjoint) 軟骨性關節(英語:Cartilaginousjoint) 滑液關節 肌肉系統 肌肉 腱 橫膈膜 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 周邊血液供應 動脈 靜脈 淋巴管 心臟 淋巴系統 主要 骨髓 胸腺 次要 脾臟 淋巴結 CNSequivalent 膠淋巴系統 神經系統 人腦 後腦 延髓 橋腦 小腦 中腦 前腦 間腦 視網膜 視神經 大腦 邊緣系統 脊髓 神經 感覺系統 耳部 人眼 表皮系統 人類皮膚 皮下組織 乳房 乳腺 免疫系統 髓細胞 免疫系統 淋巴細胞 免疫系統 呼吸系統 上呼吸道 鼻子 咽 喉 下呼吸道 氣管 支氣管 肺 消化系統 嘴巴 唾腺 舌部 上消化道 口咽 喉咽 食道 胃 下消化道 小腸 闌尾 大腸 直腸 肛門 附屬消化腺 肝臟 膽道 胰臟 泌尿系統 泌尿生殖系統 腎 輸尿管 膀胱 尿道 生殖系統 女性生殖系統 子宮 陰道 女陰 卵巢 胎盤 男性生殖系統 陰囊 陰莖 前列腺 睪丸 精囊 內分泌系統 腦下垂體 松果體 甲狀腺 副甲狀腺 腎上腺 胰島 大體解剖:系統及器官、區域解剖、解剖平面及基準線(英語:Template:Anatomicalplanesandlines)、中軸表面解剖(英語:Template:Superficialaxialanatomy)、附肢表面解剖(英語:Template:Superficialanatomyoflimbs) 閱論編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 腦脊膜 脊髓 人腦 後腦 延髓 橋腦 小腦 中腦 前腦 間腦 視網膜 視神經 大腦 邊緣系統 周圍神經系統軀體神經系統 感覺神經 運動神經 腦神經 脊神經 自主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 副交感神經 腸神經系統 閱論編大腦皮質解剖學額葉外上側前額葉 額上回 4(英語:Brodmannarea4) 6 8(英語:Brodmannarea8) 額中回 9(英語:Brodmannarea9) 10(英語:Brodmannarea10) 46 額下回:11(英語:Brodmannarea11) 47(英語:Brodmannarea47)-額下回眶部(英語:Orbitalpartofinferiorfrontalgyrus) 布若卡氏區 44-島蓋部 45-三角部 額上溝 額下溝 中央前回 中央前回 中央前溝 內側/下方前額葉 額上溝 4(英語:Brodmannarea4) 6 額內回 8(英語:Brodmannarea8) 9(英語:Brodmannarea9) 終板旁回/旁嗅區 12(英語:Brodmannarea12) 直回 11(英語:Brodmannarea11) 眶回/眶額皮質 10(英語:Brodmannarea10) 11(英語:Brodmannarea11) 12(英語:Brodmannarea12) 腹內側前額葉皮層(英語:Ventromedialprefrontalcortex) 10(英語:Brodmannarea10) 胼胝體下區 25(英語:Brodmannarea25) 嗅溝 眶溝 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葉 4(英語:Brodmannarea4) 中央旁溝 兩者皆有 初級運動皮層 4(英語:Brodmannarea4) 前運動區 6 運動輔助區 6 輔助眼區(英語:Supplementaryeyefield) 6 額葉眼動區(英語:Frontaleyefields) 8(英語:Brodmannarea8) 頂葉外上方 頂上小葉 5(英語:Brodmannarea5) 7(英語:Brodmannarea7) 頂下小葉 40(英語:Brodmannarea40)-緣上回 39(英語:Brodmannarea39)-外側溝 頂葉島蓋 43(英語:Brodmannarea43) 頂內溝 內側/下方 中央旁小葉 1(英語:Brodmannarea1) 2(英語:Brodmannarea2) 3(英語:Brodmannarea3) 5(英語:Brodmannarea5) 楔前葉 7(英語:Brodmannarea7) 緣溝 兩者皆有 中央後回/初級感覺皮層(英語:Primarysomatosensorycortex) 1 2 3 次級感覺皮層(英語:Secondarysomatosensorycortex) 5(英語:Brodmannarea5) 後頂葉皮層(英語:Posteriorparietalcortex) 7(英語:Brodmannarea7) 枕葉外上方 枕極 枕回 枕外側溝 18(英語:Brodmannarea18) 19(英語:Brodmannarea19) 月狀溝 枕橫溝 內側/下方 視覺皮層 17 楔葉 舌回 距狀溝 顳葉外上方 顳橫回/聽覺皮層 41(英語:Brodmannarea41) 42(英語:Brodmannarea42) 顳上回 38(英語:Brodmannarea38) 22(英語:Brodmannarea22)/韋尼克區/顳平面(英語:Planumtemporale) 顳中回 21(英語:Brodmannarea21) 顳上溝 內側/下方 梭狀回 37(英語:Brodmannarea37) 內側顳葉 27(英語:Brodmannarea27) 28(英語:Brodmannarea28) 34(英語:Brodmannarea34) 35(英語:Brodmannarea35) 36(英語:Brodmannarea36) 枕顳溝 鉤回 顳下回 20(英語:Brodmannarea20) 顳下溝 腦溝和腦回外上方 中央溝(額葉+頂葉) 外側溝(額葉+頂葉+顳葉) 頂枕溝 枕前切跡 內側/下方 中央縱裂 扣帶溝 側副裂 胼胝體溝 邊緣葉/邊緣系統海馬旁回 前部 內嗅皮層 鼻周皮層 後鼻皮層 後海馬旁回(英語:Posteriorparahippocampalgyrus) 梨狀葉(英語:Prepyriformarea) 扣帶皮層/扣帶回 膝下區(英語:Subgenualarea25) 25(英語:Brodmannarea25) 前扣帶皮層 24(英語:Brodmannarea24) 32(英語:Brodmannarea32) 33(英語:Brodmannarea33) 後扣帶皮層 23(英語:Brodmannarea23) 31(英語:Brodmannarea31) 扣帶回峽部(英語:Isthmusofcingulategyrus):壓後皮層 26(英語:Brodmannarea26) 29(英語:Brodmannarea29) 30(英語:Brodmannarea30) 海馬結構 海馬溝(英語:Hippocampalsulcus) 海馬傘(英語:Fimbriaofhippocampus) 齒狀回(英語:Dentategyrus) 嗅腦溝 其他 灰被 鉤回 杏仁核 島葉 島葉 其它 島蓋 大腦半球 注意:以上某些只是近似分類;一些布羅德曼分區地跨多個腦回。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边缘系统&oldid=69755720」 分類:​情緒大腦神經科學心理學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AsturianuБългарскиবাংলা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legoעברית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한국어LinguaFrancaNovaLatviešu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ไทยTürkçeئۇيغۇرچە/UyghurcheУкраїнськаייִדיש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