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自在: 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 誠品線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 不工作,重要的是改變工作的意義,才能顯現老年的生命價值;隨後談「老伴」,如何與另一半共老是老年幸福的關鍵,但老年夫妻不一定可以作伴,因此,老伴不等於另 ... 誠品線上 中文出版 心理勵志 大眾心理學 老,自在: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 老,自在: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 作者 邱天助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商品描述 老,自在: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我們不是走到生命的盡頭,而是開始航向新的旅程無論有沒有錢,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課題面對自我、病痛、孤獨、死亡……的最好解方一打開電視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我們不是走到生命的盡頭,而是開始航向新的旅程無論有沒有錢,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課題面對自我、病痛、孤獨、死亡……的最好解方一打開電視機總看到新聞媒體在報導「逆齡」或是「凍齡」,人們不斷的讚頌「不老」神話,就好像年紀大就不該服老,看起來越年輕越令人稱羨。

這樣的生活看來風光,但是真的適合我們嘛?總說說年紀越長應該越來越會過生活,但是為何我卻越過越迷惘?本書作者為70歲的台灣社會老年學專家,他以20年的老後經驗輔以社會學的觀察分析方式來探討如何面對老後的八個問題:一、為何出去玩的時間多了,卻讓人更不開心?二、在生命的最後,如何圓滿的結束?三、在迎接死亡之前,我們該如何跟他人告別?四、活的越久,反而越不敢讓人知道?五、難道年紀大的人就容易被騙嗎?六、最後只剩一個人,如何要面對恐懼?七、我什麼時候該停止工作?八、老伴如果離開了,我們該怎麼辦?在想像中,老年的生活應該是愜意且自由的,但往往是在進入老年生活之後才發現有許多以往沒接觸到的課題要克服,如果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生活就會變成一種折磨。

只有認真做好功課,才能真正老自在。

「老」(old)是個既模糊又複雜的概念,何謂「老年」或「老人」,至今,我們仍然無法達成令人滿意的一致性定義。

因為,在生命旅程中,跨入年老世界的路徑或門檻不只一道,有生物、社會、經濟、法律、職業的標記,也有心理、情感和文化的界面,彼此交織、相互接續,構成一幅看似簡單,卻又朦朧不清的老年畫面。

因此,幾乎所有「老年學」(gerontology)的研究都指出,「老」沒有單一的模式,也沒有統一的進程。

每個人體驗或意識到老的來臨,時間不同,步調也不一致。

何時會老?甚麼狀態稱為老?總是因個人的心態、條件而異,因時空的變化而不同。

然而,「老化」(ageing)卻是不可否認,也無法迴避的生命歷程。

即使現代抗老醫療科技的發達,也只能延緩老化的節奏,無法翻轉時間的沙漏,褪去歲月在我們身體上、心理上所留下的痕跡。

如何面對老化,或用甚麼姿態來迎接老化,是高齡化社會中每個人必須思考的生命課題。

綜觀今日社會的生活體系,無論工作、飲食、服飾、流行、居住、交通、教育或娛樂、運動,主要是基於四、五十歲,甚至二、三十歲人的生活需求而設計,也藉由他們的雙手、思維和理念而建造,「老年」總是處於邊緣裡曖昧不明的生活領域中。

在「青春崇拜」的社會潮流下,許多老年人只能模仿年輕人的生命樣態而存在,不是期待「逆齡」翻身,讚頌「不老」神話,就是只能當個「青春啦啦隊」,為年輕鼓掌歡呼,猛然回頭瞥見自己一身落寞,只能慨嘆前塵不勝唏噓。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而言,這是一個「年輕殖民」的世界。

在「青春霸權」流行勢力的擴張下,人們的意象與生活中,不斷歌頌年輕的美好、鞏固年輕的價值。

不管日常生活語言、文化傳播,都顯現青春勢力對老年生活世界的侵蝕、散播、滲透和占領。

由於老年失去獨特的生命魅力,使得許多年老的人只能以年輕為主體的表述和生活方式,來確認自我身分,肯定自我價值,冀求在老年的身體上、心靈上塗抹年輕的漆痕。

於是,「我不老,我還年輕。

」變成生命的執拗、價值和神話。

從而,在生活世界中,年輕和老年的文化壓迫、對立地位,轉變為滲透和認同關係。

在認同倒置的情況下,錯失以老年自己為主體的生活建構能力和機會。

五十年前,台灣人「平均餘命」只有六十幾歲,老年只是生命的殘餘,生活只是苟延殘喘,形成邊緣性的存在。

如今,國人「平均餘命」已達八十,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也超過總人口的12.0%。

在少子化的趨勢下,再過五十年,老年人口結構比將高達41.1%,成為社會體系中主要的人口群。

其中,八十歲以上人口明顯的急遽增加。

依據聯合國的人口統計,2005年全球八十歲以上的人口僅有8800萬人,預期在本世紀中期會增加到4億。

而且,百歲人瑞增加速度,更高於八十歲以上的人口。

今天,在正常情況下,一個人活到八十五歲,是可以期待的壽命。

換言之,人生有將近四分之一的時間,是處於老年期的歲月。

因此,「老年」或「老人」要怎麼活?如何脫離年輕的牽絆,建構具有主體性的美好老年生活世界?就成為我們可以思考,也必須思考的方向。

如何優雅老化,享受美好擁抱老年,如何才能優雅?眾說紛紜。

根據紐約時報醫藥記者溫特勞伯(KarenWeintraub)訪問多位醫生後的報導指出,優雅老化的秘訣包括定期運動、地中海型的飲食、少菸酒、適度睡眠、遠離情緒、控制血壓、注意維他命和礦物質的攝取、結交知己、保持學習、避免糖尿病。

暢銷作家,《天才種子》(SeedofGenius)的作者古普塔(AnkurGupta)認為優雅老化的關鍵,在於持續工作、獨立居住、保住老本、不要相信孩子的照顧承諾、擴大交友圈、不要邋遢、不干涉孩子的生活、不要倚老賣老、傾聽他人所說,以及崇敬神,相信生命的永恆不滅。

無疑的,保持健康是老年優雅的最大任務和挑戰。

但健康指的並非身強體壯、無疾不衰,或日行千里、肩挑百斤。

國際衛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是「身體上、心理上和社會上,某種恰當的狀態。

」對老年人而言,健康指的是「當前處境中,最佳的運作能力和狀況。

」換言之,年老力衰並非健康不良,只要具有存活所不可或缺的執行能力,包括體力活動、體能自主、日常工作、社會結合和經濟自足,都可說是一位健康的老人。

健康的努力並非旨在防止老化,而是維持老年生活的自主性。

如何調配飲食、定期運動、接近醫療,老年都應具有充分的知識和訊息。

在經濟上,維持獨立、自主的行動,也是優雅老化的主要條件之一。

老年可以降低物質的慾望,但仍需維持足夠的基本開銷。

在「新自由主義」的浪潮下,不久的將來,老年人要純靠政府年金過活的夢想,越來越遠了。

即使美夢成真,也不再那麼漂亮,退休後可以無憂無慮的過日子。

因此,退休或老年的「儲蓄規劃」是必須面對的生活任務。

在高齡化社會中,延後退休或老年繼續工作,將是未來的趨勢。

除了退休年金和儲蓄之外,老年人也必須有心理準備,工作也是收入的來源之一。

在法文的原意中,工作(travail)本是一種折磨(torture)。

古時貴族階級皆藐視工作,外出工作既不高尚也不光彩。

在現代社會中,工作是身分地位的表徵,也是成就感的來源。

因此,老年還能工作是件好事。

如果,幸運的,老年不必為生計打拼,改變工作的意義,更是人生的幸福。

在刻板印象中,老年生活總是跟休閒連結在一起。

辛苦一輩子,退休後難得清閒。

然而,這種觀念已經被有活力退休的概念所取代。

對於成天無所事事的人而言,如何找到生命的新意義,讓生活有所憑靠,是現今老年人的一大挑戰。

在新的老年生命概念中,生活並非僅是休閒,休閒是站在工作的對立面;沒有工作,就沒有休閒。

有一群退休的老朋友,剛開始對天天放假的日子,感到無比興奮與期待,一年多相見,卻說常常為「今天何處去」而傷腦筋。

對於退休就停止工作者而言,雖然可以享受短暫無所事事的悠閒日子,但是如果只是閒散過日,常常必須為今天從事何種休閒活動而煩惱。

於是,休閒就會變成一種壓力,成為困惱和焦慮的來源。

因此,即使是一種休閒活動,除了娛樂以外,也希望能具有生產性和成就感,才會變得更有意義。

在強調創造性和生產性的老年生活中,教育和學習是人生中不能停止的活動。

對老年人而言,教育不是打發時間的閒散活動,而是繼續知識生產和自我實現的過程。

年輕人的教育大部分是為了工作需要,很多老年的學習是完成未了的心願。

法國教授韋拉(P.Vellas)1973年在土魯斯(Toulouse)創立「老人大學」的用意即在於此。

最後,不應避諱的,老年必須面對死亡問題。

「無疾而終」是年老的夢想,但多數人病死醫院。

臨終時,撐眼所見常常不是家人親友,而是醫生護士,經常在生死關頭自我獨行。

如何在死亡階段,擺脫悔恨、焦慮、恐懼和憤怒,讓生命仍然擁有發揮餘地,為自己爭取「得體的死亡權」,維持生命最後的尊嚴與自主,也是優雅老化的目標。

《老,自在》的書寫可以預見的,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勢必影響,甚至改變工作、教育和休閒的時間分配,不同世代的生命價值,個人和群體對死亡的看法,影響、改變社會的價值觀、文化流行,以及政治取向。

由於長久從事老年學的研究工作,本身也進入法定的「老人」之一,因此本書的書寫必然充滿「老年的主張」,強調老年的正面價值與積極能量,但也不會鴕鳥式的刻意迴避老年必須面對的困難和挑戰。

以往,不管是老年衰退說或成功老化論,有關老年和老化的論述,往往被困於狹隘和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

衰退的敘事,認為老化的身體是脆弱、耗損、被動和依賴,沒有生產性;成功老化則是以年輕的身體作為生命的模本,忽視老年的能力和獨特性。

本書則以「肯定老化」(affirmativeageing)的立場,承認並且接受老化的不可避免的事實,但並非就意味著必須放棄改善外表、身體健康、精神面貌、情緒平衡和生活幸福的任何企圖。

相反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更要好好照顧自己,讓自己更加成熟,捍衛生存的每一個層面;我們也接受我們應有的責任,包括生理、心理、情緒和精神。

每一個年齡、每一個生命階段,都具有神話般的魅力。

我們拒絕屈就、順從流行文化所傳播的年輕和剝削的美學文化,我們不會用青少年模式來框住自己的生活,不會迷惑於好萊塢美感文化的召喚。

我們充滿自信、自覺,發揮自己的潛力,實現自己的夢想。

《老,自在》一開始就挑戰老年的禁忌--「死亡」,因為,唯有掙脫死亡的焦慮,老年才能有開闊的人生;其次再談「告別」,去思考如何告別,才能為自己留下優雅的身影;其三是「年紀」,主要的重點是破除年齡的恐懼,不會以年老為恥,老要活得挺直;四談「智慧」,雖然年老不會變得更聰明,但應該變得更有智慧,這也是自古以來老人的象徵和期待。

五談「孤獨」,強調孤獨是老年的存在方式與生命能力,如何積極的面對孤獨,是老年必須思考的課題;六談「工作」,老年並非不工作,重要的是改變工作的意義,才能顯現老年的生命價值;隨後談「老伴」,如何與另一半共老是老年幸福的關鍵,但老年夫妻不一定可以作伴,因此,老伴不等於另一半;最後談「身體」,老年的身體不只是健康的關注,能打破「不老」的迷思,掙脫虛假的的青春模仿,才能活出老年的主體性。

事實上,一個多元自主的社會,沒有人可以規範老年應該如何生活,本書的觀點也只能僅供生活的選擇和參考。

但是,在「老年意識」的堅持下,強調老年必須掙脫老化的污名和恥辱,毋需對自己的外貌感到憎惡,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而讓自己在心理和肉體處於自卑、自嘆、自憐,甚至憤怒、懊悔和焦慮的狀態。

老年不是只能當站在邊緣當個觀眾,也可以主動的建構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生命的舞台盡情地揮灑演出,顯現老年的生命力和可能性。

各界推薦 各界推薦◎聯合推薦老年學領域專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兼副校長/王政彥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助理教授/朱芬郁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百麟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教授/何青蓉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教授兼所長/余嬪國立臺北醫學大學高齡健康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佳琪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教授/陳美霞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張菀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張德永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教授/楊培珊國立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教授/劉立凡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博物館學與古物維護研究所教授/劉婉珍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作者簡介邱天助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社會學博士曾任: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副教授、臺灣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現任:世新大學社會心理學系教授老年學相關著作:1987《教育老年學》臺北:心理出版社1998《顛覆年齡》臺北:張老師文化2002《老年符號與建構》臺北:正中書局2007《社會老年學》臺北:基礎文化2011《老年學導論》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產品目錄 產品目錄序老了,怎麼活?第一篇死亡第二篇告別第三篇年紀第四篇智慧第五篇孤獨第六篇工作第七篇老伴第八篇身體內文試閱序:老了,怎麼活?擺脫年輕的羈絆,迎接老年 商品規格 書名/ 老,自在: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 作者/ 邱天助 簡介/ 老,自在:50後人生的八堂必修課:我們不是走到生命的盡頭,而是開始航向新的旅程無論有沒有錢,都必須經歷的人生課題面對自我、病痛、孤獨、死亡……的最好解方一打開電視 出版社/ 聯合發行股份有限公司 ISBN13/ 9789869464567 ISBN10/ 9869464564 EAN/ 9789869464567 誠品26碼/ 2681468656008 裝訂/ 平裝 頁數/ 288 語言/ 中文繁體 級別/ 無 尺寸/ 21X14.8CM 用電/ N 活動 【買書送米】圖書滿千贈米一包(海外訂單恕不參加)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