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語黑話-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臺語黑話,指臺語黑話詞彙,通常在江湖、監獄與軍隊中使用,與一般社會上所使用詞語有差別,在臺灣民間流行。

也有不少黑話已經在社會中廣泛使用,例如「菜鳥」指的是 ... 臺語黑話 語言 監視 編輯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21年6月19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臺語黑話,指臺語黑話詞彙,通常在江湖、監獄與軍隊中使用,與一般社會上所使用詞語有差別,在臺灣民間流行。

也有不少黑話已經在社會中廣泛使用,例如「菜鳥」指的是新手,「兄弟」指的是黑道份子、「藏鏡人」指幕後黑手,「老鼠會」指金字塔騙局,「挲圓仔湯」指透過恐嚇或利誘等手段迫使他人放棄權利,「明牌」指受人看好的彩券號碼,「沙窟仔」(sua-khut-á)指商家用以誘導客戶購買商品的人。

目次 1簡介 2常見 3罕見 3.1數字 4文字註釋 5註解 6參見 7參考資料 簡介編輯 黑幫份子為了自保,不讓別人知道他們的交談,相對於眷村黑話,本省人的幫派與不良少年也有自己的黑話。

比如眷村黑話俗稱「警察」為「條子」。

臺灣上映的美國電影(如《教父》)中俗稱警察的「cop」,就常被譯為「條子」。

但黑話也會改變,2000年代後的臺灣現代社會,更常使用「鴿子」(警徽上有鴿子的圖案)、「波麗士」(音譯英文的police)、「賊頭」(源於臺語,即戲稱警察為盜賊的領袖,能管理盜賊)、「戴帽子的」(源於臺灣幫派,舊時制服警察出門須衣冠楚楚)等。

常見編輯 「包」(pau):出錯,如「出包」(tshut-pau):出錯。

另一意思為「退出」或「收拾」,如「包起來」(paukhí-lâi)。

例句:你若擱「出包」,你就家己「包起來」,抑是等我甲你「包起來」。

[註1]。

「破媌仔」(phuà-bâ-á,或作「破猫仔」)、「破媌」(phuà-bâ,或作「破猫」):通常寫成「破麻」,指私生活不檢點的妓女,罵人語,即華語婊子。

「媌仔」(或作「猫仔」,bâ-á)、「娼仔」(tshang-á):妓女。

《康熙字典》:「閩人謂妓女為媌」。

「媌頭」(或作「猫頭」,bâ-thâu)、「娼頭」(tshang-thâu):老鴇。

「嬈底」(hiâu-té):通常寫成「騷底」,指女子本性妖媚,輕佻誘人。

「品」(phín)、「呼」(hoo):約定。

「照品照行」或「照呼照行」,依照約定行事。

「博繳愛品,下願愛稟」,賭博要依照約定的規則去賭,向神佛許下心願要稟告還願的條件。

「某會使租,繳未使無呼」,老婆都可以用租的,但賭博不可以沒有規則。

「翻船」:腳踝扭傷。

引申為發生意外。

或者指迷戀上陪酒小姐(暈船),但陪酒小姐不理會自己。

「食喙」(tsia̍h-tshuì):通常寫成「吃嘴」,只會吹牛,沒有本事。

「食羹」(tsia̍h-kinn/tsia̍h-kenn):遭遇不幸、碰壁。

「菜店」(tshài-tiàm)、「茶店」(tê-tiàm):風月場所。

在閩南「菜店」是餐廳,「茶店」是販賣茶飲、小吃的店家。

在臺灣都是指有風塵女子陪同飲食的風月場所,通常要另外講價才能性交易。

詞彙演變至今,臺灣年輕人把嫖妓說成「飲茶」,「茶資」為嫖妓費用,「茶溫」為風塵女子年齡,「茶色」為風塵女子姿色等。

「阿公店」(a-kong-tiàm):老人常去的風月場所。

服務生通常是徐娘半老。

「食魚」(tsia̍h-hî)、「食粿」(tsia̍h-kué):嫖妓、玩女人。

由於「菜店」是風月場所,那菜店賣的魚自然是風塵女子。

「魚」本來指風塵女子,現在多指不屬於妓院的個人營業援交女子。

「粿」(kué/ké)、「水雞」(suí-ke)、「豆乾」(tāu-kuann)、蟯(giô):女陰。

「茄」(kiô)、「品仔」(phín-á):陰莖。

「豆乾厝」(tāu-kuann-tshù):「豆乾」(tāu-kuann)為女陰的黑話,故「豆乾厝」即妓院。

一說原為新北市三重區地名「同安厝」(Tâng-uann-tshù),當地原先為紅燈區,後取其諧音為「豆乾厝」,並衍伸為妓院等風化場所。

另一說則為臺灣紅燈區多為小間的鐵皮屋,櫛比鱗次的排列,一如商家販賣的豆乾。

「落海」(lo̍h-hái):通常寫成「下海」,指女性進入風塵業。

風塵女子的黑話為「魚」(高價的風塵女郎為「白鯧」),所以要變成「魚」必須要「下海」。

「下海」傳入中國大陸後,在普通話中常指進入某一個新行業的職場,並不一定是風塵業。

「白鯧」(pe̍h-tshiunn):原指昂貴的一種魚,此指美貌、高價位的風塵女子。

由於嫖妓是「食魚」,所以「白鯧」指美貌的風塵女子。

例句:我無像恁「食喙」,逐工「姦古」講「食魚」,其實攏「食羹」。

我欲食嘛是食「白鯧」。

[註2]。

「眩船」(hîn-tsûn):通常寫成「暈船」,因風塵女郎是「下海」,所以除了「魚」以外,又稱風塵女郎為「船」,嫖妓就是「坐船」,嫖年紀輕的風塵女郎就是「坐小船」,恩客迷戀風塵女郎則稱「暈船」。

現常指陷入一廂情願的單戀,但對象不一定是風塵女郎。

「開」(khai),原意是「花錢」,在此為「開查某」(khaitsa-bóo)的簡稱,指花錢嫖妓。

「風騷」(hong-so):喜歡到處遊玩,後指喜歡去逛聲色場所。

「內將」(nè-tsiàng):出自日文「姉ちゃん/あねちゃん anechan」,即「姊姊」是也。

通常以此稱旅店的女性負責人。

通常「姊姊」也會幫投宿的旅客尋找伴宿的風塵女郎。

「關帝公」(Kuan-tè-kong):原指武神關聖帝君,黑話中指「每天飲酒的人」,此詞戲謔,因關聖帝君面色赤紅,如飲酒一般,典故應出自臺灣歇後語:「關帝公飲酒——看不出來。

」 「媽祖婆」(Má-tsóo-pô):原指海神媽祖娘娘,黑話中指「老婆」,只能稱「媽祖婆」,不允許簡稱「媽祖」,否則易生混淆。

「媽媽桑」(ma-má-sàng):出自日文,老鴇。

「落翼仔」(làu-si̍t-á):常俗寫為「落翅仔」,本指被母鳥遺忘的幼鳥。

落翅,即飛鳥因翅膀受傷墜落下來的意思。

黑話中指逃家、蹺課,或以非法性交易謀生的學齡少女。

尤其指年輕的陪酒小姐。

「落翅仔裝在室」則是妓女裝處女之意。

「三七仔」(sam-tshit-á):幫風塵女郎招攬生意的男子,皮條客。

早年多與風塵女郎「三七分帳」,即抽取陪宿費的三成,故稱「三七仔」。

「牽猴仔」(khan-kâu-á):掮客、經紀人。

是以獨立第三者的立場,媒介他人間商業上的交易,而收取佣金的中間商人。

「音樂課」(im-ga̍k-khò):嫖妓,半套口交。

「體育課」(thé-io̍k-khò):嫖妓,性交。

「牛肉場」(gû-bah-tiûnn):脫衣舞舞場。

「金絲猴」(kim-si-kâu):有錢客人;引申指有錢的姘夫或嫖客。

「冤親債主」(uan-tshintsè-tsú):原為佛家語,指前世的仇家、親人、虧欠的人等。

黑話中指「自己的兒女」。

如果不是指「自己的兒女」,就非黑話,而是佛家語。

例句:你正港「甲組」,作「關帝公」,踹酒家,詼「落翅仔」,都毋免拜「媽祖婆」、顧「冤親債主」[註3]。

「輸贏」(su-iânn):原指比賽、比出勝負。

黑話指打架、械鬥。

「無輸贏」(bô-su-iânn):不論勝負,此指平心而論、公道而論。

「菜鳥」(tshài-tsiáu):新手。

「老鳥」(lāu-tsiáu):老手。

「放粉鳥」(pàng-hún-tsiáu):爽約,傳入華語,稱為「放鴿子」,簡稱「放鳥」。

「洗面」(sé-bīn):原意為「洗臉」,此指消遣、揶揄、羞辱。

「草數」(tshàu-siàu):分寸,如同臺語的「站節」(tsām-tsat)。

「無草無數」,不知分寸,常被寫為「無草無小」、「無嘈無小」。

「跤數」(kha-siàu):原意為「戲劇角色」,類似於「腳數」。

黑話指傢伙、小子。

有輕視意味。

常被寫為「咖小」。

「腳數」(kioh-siàu):原意為「戲劇角色」,黑話指「膽識」,常被寫為「叫小」。

例句:彼種「跤數」根本就無「腳數」,擱敢甲我「無草無數」。

[註4]。

「狗肉數」(káu-bah-siàu):糊塗帳。

比喻算不清楚的帳,弄不清楚的問題。

「揶」(ge):揶揄。

「準」(tsún):強大、強悍。

「青」(tshinn/tshenn):瞪。

「㨑」(tsang):通常寫成「臧」,原指將東西捆起來、束起來。

後指逮到、捉到,通常用在抓到別人的把柄。

「扦」(tshuann)、「𪁎」(tshio)、「奢颺」(tshia-iānn):威風、神氣。

「𪁎趒」(tshio-tiô):通常寫成「秋條」,囂張、輕浮、不莊重的樣子。

「心意」(sim-ì):金錢。

「烏西」(oo-se):賄賂、行賄。

源自日語「お歳暮/おせいぼ oseibo」,本意為年終應酬,轉為贈賄之意。

[1]俗寫為「烏紗帽」[2],或「烏紗」。

「社會」(siā-huē):黑社會。

「兄弟」(hiann-tī):黑社會份子。

「徛壁」(khiā-piah):通常寫成「站壁」,流鶯。

「公司」(kong-si):幫派。

「上轎」(tsiūnn-kiō):上臺。

「處分」(tshú-hūn)、「處理」(tshú-lí):逐出、毀滅。

源自日文。

「放生」(hòng-sing):放棄。

「鑠奅」(siak-phānn)、「啪哩啪哩」(pha-lípha-lí):搶眼、新潮、時髦。

「鑠奅」通常寫成「蝦趴」。

「啪哩啪哩」源自日文「パリパリ paripari」。

「辣手」(là-tshiú):本指為人強悍,後形容女子身材曼妙或者物品很新潮。

「姼仔」(tshit-á):通常寫成「七仔」,年輕女性或女友。

例句:我欲愛「辣手」的「姼仔」,做我的「姼仔」[註5]。

「盤車」(puânn-tshia):原意為「轉車」,此指走私物品後,刻意先到運到其他地方,不直接運回巢穴。

「耙子機」(pê-á-ki):監視器。

「顧頭」(kòo-thâu):把風。

「衝」(tshiong):警方突襲。

「洗」(sé):查抄或取締。

「嗎啡」(Bôo-hui):原指一種毒品。

黑話指摸魚、偷懶、不假外出。

「抓耙仔」(jiàu-pê-á):指在背地裡告密、打小報告、通風報信的人。

「報馬仔」(pò-bé-á):原為將軍手下的探子,後指傳遞消息的人。

有時指嘴快、有話藏不住,馬上說出來的人。

「賊頭」(tsha̍t-thâu):中華民國警察。

「頭」為領導人之意,「賊頭」,意思是警察能領導盜賊。

「白頭箍仔」(pe̍h-thâu-khō-á):通常寫成「白頭盔」。

指中華民國憲兵。

早期憲兵都戴白色頭盔。

[3] 「戴帽仔」(tì-bō-á):制服警察。

「三組」(sann-tsoo):刑事警察。

早期臺灣警察分為七組,第三組為「刑事組」。

第一行政組、第二督察組、第三刑事組、第四戶口組、第五保防組、第六民防組、第七交通組。

有時稱「伯仔」,臺灣黑幫不分年紀,稱管區警察常稱為「管區叔仔」(華語的「警察叔叔」),刑事警察常稱為「刑事伯仔」、「三組伯仔」,對刑警較尊敬。

有時稱老刑警為「伯公」。

「電仔」(tiān-á):警車或警察。

「電仔」本意為警車的閃燈,最初指警車。

年輕人則逕稱警察為「電仔」。

「電仔」一詞最早流行於臺南一帶的飆車族。

[4] 「桶仔」(tháng-á):一般黑道指「偷渡用的小艇」。

詐騙業者稱「打電話的地方」為「桶子」。

例句:「桶仔」顧好,「電仔」看好,莫予「三組」搬去「洗」矣。

若無,愛坐「桶仔」過烏水溝了[註6]。

「車手」(tshia-tshiú):詐騙集團中,負責取款的人。

「拚線」(piànn-suànn):詐騙集團中,指到提款機或者銀行提款。

「攤仔」(tann-á):警察的臨檢點或臨時哨所。

「櫳仔」(lông-á)、「內籬仔」(lāi-lî-á)、「籬仔內」(lî-á-lāi):監獄。

「雞仔」(ke-á):藥頭、販毒者。

「噓仔」(sU̍t-á):原指「口哨」,黑幫指「懦夫」、「小囉嘍」。

「虎仔」(hóo-á)、「馬仔」(bé-á):比喻供人差遣、跑腿的人。

「虎鬚」(hóo-tshiu):老虎的鬚毛。

常用來比喻為抽籤用的籤條。

「刀子」(to-tsí),原指「廚師」,黑話中指「製毒師」。

「刀路」(to-lōo),原指「刀法」,黑話中指「酬金」。

「紅君」(âng-kun):通常寫成「紅帥」,團體中的大人物。

來源是暗棋,或稱「黑君」、「紅仕」等意思都相近。

舊時臺灣義務役服役兩年,中華民國國軍官兵稱三十日之內退伍的義務役士兵為「紅君」。

「巷仔內」(hāng-á-lāi):內行,由於「內行」的諧音為「內巷」,故稱。

「報機關」(pòki-kuan):報警。

「坐桶子」(tsētháng-á):偷渡。

「抾肉幼仔」(khiohbah-iù-á)、「割稻仔尾」(kuah-tiū-á-bué)、「抾便仔」(khiohpiān-á):即華語讀「撿尾刀」,「偷拳」。

不勞而穫得占人便宜,坐享其成。

「藏鏡人」(tsông-kiànn-jîn):幕後黑手。

「挲圓仔湯」(soînn-á-thng):透過恐嚇或利誘等手段迫使他人放棄權利。

「巴」(pa):吸食毒品。

「藥櫥」(io̍h-tû):藥罐子。

比喻常常吸毒的人。

「插旗」(tshah-kî):佔地盤。

「搖旗」(iô-kî):挑釁鬧事。

「play」(phu-lé):要求分享。

如要求共享籃球架、撞球桌等,稱「喊play」。

「拍play」(phahphu-lé):香菸只剩一根時,和別人一起抽同一根菸。

「明牌」(bîng-pâi):彩券開獎前,媒體或「消息靈通人士」甚至通靈人士預測的中獎號碼。

「交保」(kau-pó):發生糾紛後,將人擄走、押走,並要求被害人籌錢來贖人。

「巴打」(bá-tah):球棒,源於日文「バッター battā」,原指棒球場上的打者。

「衝碰」(tshóng-pōng):原指衝動,黑社會指意氣用事。

「捎無內場」(sabôlāi-tiûnn):搞不清楚狀況。

「標穡頭」(piosit-thâu):通常寫成「標事頭」,原指參與競標工程,黑話指「惹事生非」。

「一支刺」(tsi̍tkitshì):通常寫成「一根刺」,新秀,最有鋒芒的人,「刺」猶言鋒芒也。

「目脫」(ba̍k-thuah):不長眼。

形容人眼光差,或者不懂得看臉色,出自於「目睭脫窗」的縮寫。

「目睭」為眼睛,「脫窗」為眼睛斜視或鬥雞眼的疾病。

例句:你莫「目脫」對伊「標穡頭」。

「巷仔內」攏知,伊是海線「一支刺」,「看板」足大[註7]。

「巴苦」(pá-khuh):後盾、後臺,源於日文「バック back」。

「看板」(kha̋ng-páng):原指招牌,黑社會指名氣,源於日文「看板/かんばん kamban」。

「插輪」(tshah-lián):吸毒吸到眼睛無法對焦。

「落湳」(lo̍h-làm):通常寫成「落難」,沉迷、陷入困境。

「迵海」(thàng-hái):通常寫成「通海」,比喻海量、無限量。

「結一塊」(kiattsi̍ttè):通常寫成「裝一塊」,擺一張臉。

「阿舍囝」(a-sià-kiánn):紈褲子弟、公子哥兒。

不事生產的有錢人家子弟。

「滷肉跤仔」(lóobah-kha-á):通常寫成「魯肉腳」,簡稱「肉腳」,行為軟弱,能力不足的人。

「虎膦」(hóo-lān):「膦」字又作「𡳞」;又有「話虎膦」/「畫虎膦」等用法,通常寫成「虎爛」、「唬爛」,指吹牛、誇大不實。

「虎膦」原意為「虎的陽具」,因此網路上有說法稱,「虎膦」典故是「因為很少人見過虎的陽具,所以可以憑空亂說。

」但據考証,此詞在二次大戰前的各閩南語辭典皆未出現。

是在臺灣日治時期流行於臺灣,而後回傳閩南。

其實「虎膦」是日語「法螺/ほら hora」的諧音,「法螺」原指僧侶傳教弘法用的法器,而後在日本逐漸變成吹牛之意。

而臺灣人在日治時代吸收了此語成為黑話,而今已經廣泛流行於臺灣甚至閩南。

「扁膣」(pínn-tsi):通常寫成「逼機」,原指骰子點數最小的情況。

後引申為歹運、倒楣。

「訕潲」(suan-siâu):「訕削」(suan-siah)的音變,用尖酸刻薄的話譏笑嘲弄或數落別人。

「死會」(sí-huē):原是互助會術語,指失去競標權利。

後引申為脫離單身。

「猴齊天」(KâuTsê-thian):好動、喜歡惡作劇的人。

「吊猴」(tiàu-kâu):原是指起重機,買東西的時候沒錢可付,會像猴子一樣被吊起來,被人為難。

「掠猴」(lia̍h-kâu):抓姦。

「䆀猴」(bái-kâu):形容人或事情難以應付。

「涵空龜」(âm-khang-ku):井底之蛙。

涵洞裡的烏龜,比喻老是待在家裡,不愛出門的人;或是見識淺薄、孤陋寡聞的人。



「死豬仔價」(sí-ti-á-kè):指固定售價。

「鳥鼠仔冤」(niáu-tshí-á-uan/niáu-tshú-á-uan):比喻極小的冤讎。

「鳥鼠仔會」(niáu-tshí-á--huē/niáu-tshú-á--huē):即金字塔騙局,進入華語後,稱「老鼠會」。

「見天」(khiàn-thian):通常寫成「欠天」,迷迷糊糊、漫不經心的樣子。

「衝組」(tshiong-tsoo):形容行事激烈的人。

「甲組」(kap-tsoo):大專院校的運動會賽事中,甲組為體育類專業學生,乙組為業餘學生。

黑話中「甲組」原是形容一個人很優秀,現多指「不懼內的男子」。

「菁仔欉」(tshinn-á-tsâng/tshenn-á-tsâng):原指「檳榔樹」,黑話中指冒失、唐突的人。

尤其指冒失地搭訕女子的人。

「馬西馬西」(ma-sema-se):因喝醉酒或吸毒而導致神智不清的樣子。

「掠兔仔」(lia̍h-thòo-á):嘔吐。

「卸姦」(sià-kàn)、「卸潲」(sià-siâu):通常寫成「下幹」、「下小」,丟臉。

「落漆」(lak-tshat):通常寫成「掉漆」,丟臉。

「正氣」(tsiànn-khì):正派。

「邪氣」(siâ-khì):不正派。

「浮浪貢」(phû-lōng-kòng),網友通常寫成諧音「普龍貢」、「噗龍共」等,源於日語「浮浪者/ふろうしゃ furōsha」。

該詞指游手好閒、不務正業者之意,臺灣日治時期有《臺灣浮浪者取締規則》命保甲抄錄,許多保甲抄錄時筆誤為「浮浪貢」。

另說則稱「貢」是黑話,「傢伙」的意思。

也有人說「浮浪貢」是指「浮浪者欠人摃」(不務正業者欠人打),簡稱為「浮浪貢」。

「哭」(khàu):「哭爸」的簡稱,罵人語,比喻人的抱怨、訴苦。

例句:「食喙」流氓、「邪氣」囡仔莫出來「卸姦」,講這講彼是欲「哭」喔[註8]? 「塑膠」(sok-ka):原指「廢物」,現多指「不理不睬」。

有人稱「塑膠」是日語「そうか」(是嗎?)的音譯,不知真偽。

例句:你一直「塑膠」,是不是把我當「塑膠」[註9]。

「坎站」(khám-tsām):地位。

「照會」(tsiàu-huē):原指查照知會。

有時指「關說」。

「攑攕」(gia̍h-tshiám):發難,惹事。

「欹空」(khia-khang):簡稱為「欹」,刁難別人,挑毛病。

「盡磅」(tsīn-pōng):原指達到極限,黑社會通常指很厲害的老大。

「神經」(sîn-king):原意是瘋癲,黑話指「理睬」。

例句:他實在有夠「神經」,烏白「舉攕」,連標哥這呢「盡磅」的「坎站」,都無佇咧「神經」的[註10]。

「走跳」(tsáu-thiàu):原意為「闖蕩」,也可以指「活躍」(可以簡稱「跳」)。

「犁田」(lê-tshân),原指耕田,後指跌倒,尤其是騎摩托車摔倒。

「膦蔓」(lān-muā),「膦」字又作「𡳞」;通常寫成「爛抹」,原指陰毛,後用以形容厚顏無恥、流氓樣、不要臉的樣子。

「步輪」(pōo-lián):原指轎子,日治時偶爾指人力車,黑話中指「徒步行走」。

「一杯」(i̍t-pái):「最大限度」的意思。

通常是指加滿油門開快車、騎快車,出自於日文「一杯/いっぱい ibbai」。

也可以指說話拐彎抹角,應付周旋,類似於華語黑話的「旋轉」。

也可以當成「一跛一跛」的諧音,指「跛腳」。

例句:我叫你oo-tóo-bái騎較慢咧,毋通油門「一敗」;你毋免共我「一敗」;時到你若「犁田」,兩支腳攏「一敗」,連「步輪」都有問題。

[註11] 「優等」(iú-tooh):優良。

出自日語「優等/ゆうとう yūtō」。

「尪仔」(ang-á):人物。

「面水」(bīn-tsuí):黑話指「面子」。

原意是「洗臉水」。

「尪仔頭」(ang-á-thâu):臺語原指姿色,黑話指「面子」。

閩南稱「郵票」。

「尪仔標」(ang-á-phiau):鈔票。

例句:「尪仔頭」若無予我,佗一仙「尪仔」來撨,「尪仔標」擲偌濟,攏仝款。

[註12] 「阿共仔」(a-kiōng-á):指中國共產黨。

「阿六仔」(a-la̍k-á):指中國大陸居民。

「阿樂仔」(a-lo̍k-á):指大家樂。

「草紙」(tsháu-tsuá)或「人頭紙」(lâng-thâu-tsuá):指人民幣。

「有應公」(iú-ìng-kong):原指「無嗣孤魂」,此指受害者。

例句:「阿共仔」彼爿,「阿六仔」買厝攏按呢。

「草紙」無擲落去,資料就辦袂牢,害我變作「有應公」。

[註13] 「鋩角」(mî-kak/mê-kak):通常寫成「眉角」,原意為關鍵、技巧,「鋩角」在黑幫指的通常是鋒芒或脾氣。

所以「落鋩角」(通常寫成「落眉角」或「下眉角」),則為「翻臉」或「挑釁」。

例句:這个代誌處理的「鋩角」是予王董飲「圓仔湯」。

毋過王董彼个人「鋩角」真濟,你愛細膩。

毋好共伊「落眉角」[註14]。

「沙窟仔」(sa-khut-á):假客人、假裝競標,幫助商家哄抬價錢的人。

出自日語「〔偽客〕/サクラ sakura」。

「宋盼」(sòng-phàn)或「盼仔」(phàn-á):通常寫成「送盤」、「盤子」,指有錢而出手大方的人(意同眷村黑話中的凱子),摃「宋盼」、摃「盼仔」,敲詐凱子。

「角頭」(kak-thâu):原意為聚落,在黑社會指地方幫派或幫派人士。

「𤆬頭」(tshuā-thâu):通常寫成「帶頭」,老大。

例句:這个「角頭」,我是「𤆬頭」个。

[註15] 「兄弟茶」(hiann-tī-tê):或稱「壓霸茶」(ah-pà-tê),以劣質茶葉,逼人以高價購賣,其實是假借賣茶葉名義,實則收取保護費。

也有「兄弟酒」(hiann-tī-tsiú)、「兄弟衛生紙」(hiann-tīuē-sing-tsuá)等,所在多有,有時通稱「兄弟牌」(hiann-tī-pâi)或稱「壓霸牌」(ah-pà-pâi)。

[5] 「在莊」(tsāi-tsng)、「地基主」(tē-ki-tsú):本地黑道人物。

「撈起來」(hôo--khí-lâi):殺掉。

「食菜的」(tsia̍h-tshài--ê):原意為「素食者」,此指「非黑道的人」。

「搧腹肚邊」(siànpak-tóo-pinn):敲詐、勒索。

「借過」(tsiò-kuè):高抬貴手。

「菜公」(tshài-kong):原指齋教神職人員,此指「小混混」。

「佛公」(pu̍t-kong):原指神像,此指超級老大。

「土地公」(thóo-tī-kong):地方領袖(原意為土地神)。

例句:你一个「菜公」,嘛敢賣「兄弟茶」?叫是欺侮人「食菜的」,煞沖著「地基主」,就愛先拜「土地公」,金紙愛燒。

無抵好,予人「撈起來」,時到再拜「佛公」嘛袂赴矣。

[註16] 「縱貫線」(tsiòng-kuàn-suànn):指特定的黑幫勢力,或身份地位備受尊崇的黑幫人物,其勢力不侷限在自身地盤,並與各地黑幫有所交流往來,影響力如同縱貫線般縱貫南北地區。

「手骨」(tshiú-kut):財力。

「手骨粗」(tshiú-kuttshoo):闊綽、慷慨。

「手骨幼」(tshiú-kutiù):節約。

「肉粽」(bah-tsàng)或「麵線」(mī-suànn):縊死鬼。

「阿拉」(á-lá)、「鴨頭」(ah-thâu)、「鐵管」(thih-kóng)、「鐵仔」(thih-á)、「用仔」(iōng-á):槍械。

「大用」(tuā-iōng),長槍。

「細用」(sè-iōng),短槍。

「散用」(suànn-iōng),散彈槍。

「蹔」(tsàm):上夜店、酒店等聲色場所。

「塗豆」(thôo-tāu):通常寫成「土豆」,即華語「花生」,為子彈。

「菝仔」(pa̍t-á):通常寫成「芭樂」,手榴彈。

另外一個意思是「無用的」,如不能兌現的支票,稱「菝仔票」。

例句:就是人開「菝仔票」(pa̍t-á-phiò),你「鴨頭」(ah-thâu)亦莫烏白提出來,人嘛會請你食「塗豆」、食「菝仔」。

[註17] 「藥組」(io̍h-tsoo):吸毒者。

「西藥房」(se-io̍h-pâng):毒販。

「燃柴」(hiânn-tshâ):犯毒癮。

「阿啄仔」(a-tok-á):外國人。

「𠕇的」(「硬的」,tīng-ê)、「甜的」(tinn-ê)、「甜粿」(tinn-kué/tinn-ké)、「冰糖」(ping-thn̂g)、「安的」(an-ê):安非他命 「軟的」(nńg-ê)、「鹹的」(kiâm-ê)、「碗粿」(uánn-kué/uánn-ké)、「鹽」(iâm)、「四號仔」(sì-hō-á):海洛因 「芫荽」(iân-sui)、「九層塔」(káu-tsàn-thah)、「草仔粿」(tsháu-á-kué/tsháu-á-kué)、「鳥鼠仔尾」(niáu-tshí-á-bué/niáu-tshú-á-bé):大麻 「褲仔」(khòo-á)、「K的」(khe--ê):K他命。

「咖啡」(ka-pi):加了搖頭丸藥粉、K他命等毒品的咖啡。

「咖啡話」(ka-pi-uē):原指喝了「毒咖啡」後所說的胡言亂語,現多直接指胡言亂語。

例句:你是毋是「藥組」,抑是開「西藥房」矣?無飲「咖啡」,煞歸工「燃柴」講「咖啡話」。

[註18] 「貓鼠尾」(niau-tsí-bué):通常寫成「老鼠尾」,加了毒品藥粉的紙菸,因為捲菸的過程,使菸的尾端變細,故稱。

「糾筋」(kiù-kin/kiù-kun):指吸毒過量而死亡。

「艋舺話」(báng-kah-uē):謊言、瞎話。

源於日文「漫画/まんが manga」,表示不切實際的話。

「叫奧援」(kiòőo-ián)、「叫支援」(kiòtsi-uān):找人過來幫忙打架。

「奧援」出自日語「応援〔應援〕/おうえん ōen」。

通常說是「喝支援」(huahtsi-uān)、「喝應援」(huahőo-ián)、「揣應援」(tshēőo-ián/tshuēőo-ián)等。

「羅漢跤」(lô-hàn-kha):本指無宅無妻且失業的男性遊民,後來衍伸指未婚中年男子。

「摃龜」(kòng-ku):指賭博輸錢,尤其指彩券賭輸。

相傳來自臺灣日治時期的撞球術語「スコング sukongu」,指撞球時「球掉到地板上的狀聲詞」。

或說是駐臺美軍的俚語「skunk」,指撞球比賽得到零分。

「脫箠」(thut-tshê):出差錯,通常寫成「凸槌」。

原是撞球術語,「箠」是撞球桿,意指球桿打歪了,造成球滾到預料之外的地方。

現指出差錯、出問題。

「拖臺錢」(thuatâi-tsînn):拖時間。

原是撞球術語,撞球館通常以時間計費,稱之「臺錢」,年輕人打撞球通常是平分帳單,所以當有人撞球時拖拖拉拉,就會被其他同伴詬罵「拖臺錢」,現在演變為罵人「拖延時間」之語。

「阿斯菝仔」(ah-suh-pat-lah):癟三,在網路上通常寫成諧音「2486」。

出自日語的「蘆筍」(日語:アスパラ asupara)。

「阿撒布魯」(a-sa-pú-luh):不合邏輯、雜亂無章。

出自日語「朝風呂/あさぶろ asupara」。

日治時期,務農人家凌晨即下田務農,必定在晚上回家後才洗澡,故早上洗澡為不合常理。

或說古時臺灣人一般在晚上洗澡,惟有風塵女郎才在早上洗澡,故為不合理之意。

但「朝風呂」在日語單純表示在早上洗澡,無貶義。

「烏魯木齊」(oo-lóo-bo̍k-tsê):形容人的胡作非為,或者東西粗製濫造。

相傳是清代重罪為「發配烏魯木齊」,故稱。

另一說是一些不肖木工,為了省錢,用一種品質很差的木頭「烏漉木」(據說即黃連木)製造傢俱。

故罵「不耐用、無能」為「烏漉木製」,久而久之誤傳為「烏魯木齊」。

「烏龍踅桌」(oo-liôngse̍htoh):或作「烏龍踅道」,通常寫成「黑龍轉桌」、「黑龍繞道」,指以強詞奪理、顛倒是非的方法來推卸問題。

說法非常多種。

最通行的說法是「烏龍」是一種帶有黃斑的黑色蟋蟀,看起來極其兇狠,結果鬥蟋蟀時,只能繞著桌子晃來晃去,沒有實戰能力。

另一說法是「烏龍」是「神棍」的黑話,請不到神靈附身的乩童,扶乩時沒有本事回答信眾困難的問題,遇到信眾的挑戰,只好假裝神明不悅,繞著神桌轉來轉去。

或說「烏龍」是一種沒方向感的臺灣黑狗,該種的狗看起來雄壯威武,但打獵時無方向感,四處亂跑一直迷路而「踅道」,害得獵人背槍上山,卻無獵物。

「三炮兩炮」(sannphàunn̄gphàu):廢話。

「姦話」(kàn-uē):將「歁」(khám)刻意讀成姦(kàn),指傻話、蠢話。

「姦古」(kàn-kóo):將「歁」(khám)刻意讀成姦(kàn),指胡說八道。

「會姦得」(ē-kàn-tit):將「堪」(kham)刻意讀成姦(kàn),指有本事的人。

沒本事則稱之為「袂姦得」,簡稱「袂姦」,比如不善飲酒,稱之為「袂姦啉」。

但「予人(hőng)姦」或「予人姦」有時是罵人語,類似於「滾」。

例句:你爸佇這,毋驚冤家,毋「喊支援」,莫講「艋舺話」矣,「會予人姦」攏過來,「阿斯菝仔」攏去「奉幹」,無佇咧共你「三炮兩炮」。

[註19]。

「爐主」(lôo-tsú):墊底的人、最後一名。

臺灣民間信仰制度,負責起酬神、法事等廟宇、廟會事務的主持者稱為爐主。

廟會慶典時大多由爐主跟在神轎之後,則戲稱運動比賽的最後一名為爐主,爾後又稱考試最後一名為爐主。

另說則是爐主在廟會中負責拋灑金白錢,就像最後一名的同學被老師拋灑考卷的樣子。

「二步七仔」(jī-pōo-tshit-á):指本領、能耐。

「屁窒仔」(phuì-that-á) 或「屁囝」(phuì-kiánn/phuì-kánn):形容個子矮小但囂張狂妄的樣子,臺灣通常指淘氣的小孩,黑話中指不良少年,眷村黑話譯作「屁孩」。

「運將」(ùn-tsiàng):司機,出自日文「運ちゃん/うんちゃん unchan」,即「運轉手ちゃん」的簡稱。

臺灣相當流行此一詞彙。

但大多數日本人認為「運ちゃん」為差別用語,在日本罕用。

「祖公屎」(tsóo-kong-sái):閩南稱祖產為「祖公產」(tsóo-kong-sán),「留下遺產」為「放祖公產」。

臺灣則以諧音稱之為「祖公屎」,「留下遺產」為「放祖公屎」,戲謔。

「阿本仔」(a-pún--á):指日本人。

「阿山仔」(a-suann-á)、「老芋仔」(lāu-ōo-á):指外省人。

「半山仔」(puànn-suann-á):指臺灣日治時期旅居中國、二次大戰後返臺從政的臺籍人士。

「阿姆阿伯」(a-ḿa-peh):原指「伯父伯母」,黑話中指四處向別人拜託、求情。

「理由伯、牽拖姆」(lí-iû-peh,khan-thua-ḿ):愛搪塞責任的老人,「理由伯」還常用,「牽拖姆」今已罕見。

《全能綜藝通》曾經依此設計角色「理由伯」。

例句:哪有需要甲彼種「理由伯、牽拖姆」「阿姆阿伯」。

[註20]。

「三七五」(sam-tshit-ngóo):形容知識淺薄,或者做事疏忽大意。

[6] 「假屄」(ké-bai):「假仙閣膣屄」的縮寫,因為做作(「假仙」)而不好相處(「膣屄」),裝屄的意思,常誤寫作「假掰」。

「見轉」(kiàn-tńg):「見笑轉受氣」的縮寫,指「惱羞成怒」。

罕見編輯 在某些行業仍常使用,出於賣膏藥或國術館等行業。

「阿仁」(a-jîn):人二室職員,該單位是國民黨威權統治時期在各機關、國營事業設置的情治、保防單位。

「阿倌」(a-kuann):人妖。

「跳番」(thiàu-huan):賣藝。

「進發」(tsìn-huat):賺錢。

「水相」(tsuí-siòng):窮人。

「火相」(hué-siòng):富人。

「未那」(bī-na):原為日文「皆/みんな minnna」,「大家」的意思。

黑話指「觀眾」。

「見澄」(kiàn-tîng):見底。

例句:出來「跳番」就是想欲「進發」,首先「未那」「水相」要少,「火相」要多;就算貨無法度堆滿「料斗」,好歹嘛不能「見澄」。

[註21] 「料斗」(liāu-táu):房屋。

「鉸剪」(ka-tsián):原指「剪刀」,黑話指老千。

「跤手」(kha-tshiú):原指力量、身手。

黑話中同於「手骨」,指「財力」。

「咖哩嗹囉」(ka-lí-liân-lô):傀儡戲正式開演前連續敲打的響鑼。

引申為開始。

「攑旗軍仔」(gia̍h-kî-kun-á):本指大官出巡時舉旗的小兵,引申為隨聲附和的小人物,或舞臺上跑龍套的小角色。

「竹雞」(tik-ke):黑話中形容小流氓、狐假虎威的人[7]。

數字編輯 見(kiàn):一。

乃(nái):二。

將(tsiong):三。

士(sū):四。

馬(má):五。

未(bī):六。

申(sin):七。

酉(iú):八。

戌(sut):九。

甲(kap):十。

見古(kiàn-kóo):百。

見筆(kiàn-pit):千。

見當(kiàn-tǹg):萬。

文字註釋編輯 ^你若再「出錯」,你就自己「退出」,或是等我把你「收拾」。

^我不像你們「吹牛」,整天「胡說八道」講「嫖妓」,其實都「碰壁」,我要吃也是吃「最美的風塵女」。

^你是真正「不懼內的男子」,當「每天喝酒的人」,跑酒店,調戲「輟學少女」,都不用理會「老婆」、照顧小孩。

^那種「傢伙」根本就沒有「膽識」,還敢跟我「不知分寸」。

^我要最「身材火辣」的「女孩」,當我的「女友」。

^「據點」要顧好,「警察」要防備,不要被「刑警」捉到,不然要搭「偷渡小船」過臺海了。

^你不要「不長眼」跟他「惹事生非」,「內行」都知道,他是海線「新秀」,「名氣」很大。

^「吹牛沒本事」的流氓、「不良」少年別出來「丟臉」,講東講西是在「抱怨」喔? ^你一直「不理不睬」,是不是把我當「廢物」。

^他真的有夠「瘋癲」,隨便「惹事」,連標哥這麼「極限」的「地位」,都沒在「理睬」的。

^我叫你摩托車騎慢一點,不要「油門加滿」;你不用跟我「應付周旋」;屆時你若「摔倒」,兩腳都「一跛一跛」,「走路」都有問題了。

^「面子」若不給我,哪一方「人物」來協調,「鈔票」給再多,都一樣。

^「中國共產黨」那邊,「中國大陸人」買房都是這樣,「人民幣」沒丟下去,資料就辦不起來,害我變成「受害者」。

^這件事處理的「技巧」是讓王董「放棄權利」,但王董那個人「脾氣」很大,你要小心,不要「挑釁」了他。

^這個「角頭」,我是「帶頭」的。

^你是個「小混混」,也敢賣「保護費茶葉」?以為欺負的是「非黑道的人」,卻冒犯到「本地黑道人物」,就要先拜「地方領袖」,錢要給,不然搞不好「被人殺了」。

屆時再請「超級老大」出面都沒用了。

^就是人家開了「不能兌現的支票」,你「槍械」也不要胡亂拿出來,人家也會請你吃「子彈」、吃「手榴彈」。

^你是不是「吸毒者」,還是當「毒販」了?沒喝「毒咖啡」,卻整天「犯毒癮」講一堆「胡言亂語」。

^老子我在這,不怕吵架打架,也不「找人來幫忙打」,不要講「謊話」了,「有本事的」都過來,「癟三」都「滾出去」,不跟你「廢話」。

^哪有需要跟那種「愛搪塞責任的老人」「拜託、求情」。

^出來「賣藝」就是想要「賺錢」,首先觀眾「窮人」要少,「富人」要多,就算貨堆不滿「屋子」,好歹也不能「見底」。

註解編輯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5》。

臺北:遠景出版。

1979年7月出版。

頁297。

^「他在那年新正被罷免後,才覺察他的位置是被那個承襲者,用了一大份的『烏紗帽』買去的。

」,出自李泰國著,〈可憐的朋友〉。

原載1936年8月《臺灣新文學》一卷七號。

^因為借了一本書李登輝曾被憲兵帶走17小時.[2020-08-03].(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9).  ^臺饒「最惡新世代」又一力作登場!Gambler新曲〈Gang電仔〉正式曝光! ^民進黨高市議會黨團痛批國民黨擬推許崑源「黑金復辟」.[2021-05-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4).  ^宋楚瑜的眼淚.[2020-08-08].(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3).  ^戴立忍滿口5字經竹雞仔上身.[2020-04-0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27).  參見編輯 臺灣閩南語髒話 臺灣閩南語常見流行語 臺羅拼音 參考資料編輯 「沒在跟你三泡兩泡」警局告示超有梗網友笑翻:以前當過8+9?(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塑膠我、咖啡話」 9年級生流行語看攏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被罵「阿斯巴拉」槍轟網咖當顧客面對空鳴槍投案還嗆:恁爸不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聽不懂小孩說什麼?9年級「愛用語」集合 讓你成為孩子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詐騙集團的黑話與工具,北斗分局偵查隊 真8+9才懂!「咖啡話、袂轟幹」有意思 他爆21句行話...網驚沒聽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9年級生最愛講這些名詞你看得懂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語黑話&oldid=72985686」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