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一篇不故弄玄虚的湘西赶尸技术分析-张磊的博文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再加上影视或文学作品的渲染,这使赶尸也越传越玄乎。

那么剔除神秘色彩,湘西赶尸还剩多少是真实的?尸体真能像传说中,会自己跟着赶尸匠走吗? 切换到桌面版 一篇不故弄玄虚的湘西赶尸技术分析 2018-12-1020:56 阅读:8776 本内容由【SME科技故事】公众号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林正英道长的念念有词下,这些头贴黄符、身穿清朝官服的僵尸,便乖乖地排成一个列队。

  随着摇铃一响,僵尸们就会此起彼伏地跳跃前进。

  这可能就是所有人心目中,中国僵尸的形象了。

  虽与西方丧尸截然不同,但也是九零后的童年阴影之一。

    当然,香港电影中的僵尸也加入了不少西方吸血鬼的元素。

  例如,好吸人血、被咬者也受传染变成僵尸、靠空气流动来感知生命体等。

  但其中最重要的灵感与原型,还属中国湘西等地的赶尸活动。

    1957年的香港电影《湘西赶尸记》剧照  因为时代的发展,赶尸这一行当早已不复存在。

  再加上影视或文学作品的渲染,这使赶尸也越传越玄乎。

  那么剔除神秘色彩,湘西赶尸还剩多少是真实的?尸体真能像传说中,会自己跟着赶尸匠走吗?  这其中的技术要领,也是多年来人们一直想要解密的谜题。

    从考古历史看来,土葬的历史比想象中还要久远。

  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1万多年),人们就已经开始萌生“入土为安”的观念了。

  虽然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火葬已成不可逆的趋势。

  中国民政部的统计显示,2014年有977万人死亡,其中45.6%(446万人)是以火葬的形式完成。

  但直至今日,土葬依然是我国农村最常见的丧葬方式之一。

    1900年,中国传统葬礼出殡  所以,“客死他乡”一词,永远都带着悲凉的底色。

  于是,丧葬市场的巨大需求也催生了专门帮助他人“落叶归根”的职业——运尸。

  而这在湘西等地,对应的便是“赶尸”。

  结合地理环境来看,湘西地处云贵高原,崇山峻岭、地势崎岖,车马难行。

  再加上旧时经济与文化相对闭塞,公路和马路更是不通。

  在这种情况下,想将死者运回家乡更是难上加难。

    湘西人急需更加灵活、经济的运尸方式,赶尸应运而生。

  按照字面意思来看,赶尸便是活人赶着尸体走,不需借助车马等交通工具。

  理论上,横死他乡的尸体会被披上尸布,头戴高筒毡帽,额头贴写有生辰八字的黄符。

  而赶尸匠则会趁着夜色,手持铜锣将尸体领回家乡。

  因为这一奇特的行业,在湘西等地还专门设有招待赶尸队的“死尸客店”。

    曾经开在沅陵县的死尸客店,图中孤寡老人名为陶立栓图源:俞鑫  关于赶尸的起源,在几千年前的民间就有书记载了。

  苗族祖先蚩尤率兵,在黄河边与皇帝部落厮杀,尸横遍野。

  那时蚩尤就对军师说,你得想办法让战死的兄弟回归故乡。

  于是军师便开始“做法”,让原本摊死在地上的士兵全部立起来,跟在蚩尤后面往南走。

  不过,在这之后“赶尸”并未流行起来。

蚩尤这一传说,历史上具体如何已不得而知。

    直到清朝的中叶,“赶尸”才再次发源于湘西一带,真正的历史也就百来年。

  沈从文,就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提及赶尸一事。

  "经过辰州(今沅陵),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会赶尸。

若眼福好,必有机会看到一群死尸在公路上行走,汽车近身时,还知道避让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样。

"    沈从文(1902-1988),中国著名作家,湖南凤凰人  但人都死了,尸体怎么可能会自己走路呢?  对于赶尸过程中的秘密与技术要点,现代也有了不同版本的科学解读。

  其中最常见的,也是最没有意思的一种说法便是“背尸说”,认为尸体是直接被活人背回来的。

  但即便是背着尸体回来,也是个体力活,所以背尸说的延伸则是“干尸说”。

  因尸体太重,赶尸匠在起脚前会将尸体制作成干尸,更易于运输。

    2006年,台湾一家刊物《怪力乱神》也发文,试题解开湘西赶尸的技术难题。

  其实赶尸人是将竹竿从死者腋下穿过,并将两根手臂捆绑在竹竿上。

  然后,再由前后两位赶尸人扛着竹竿走。

      尸体身穿宽大的寿衣,外人根本无法清晰地看到两根竹竿。

  又因为竹竿受力弯曲,这便带着一排尸体上下晃动。

  在夜里看上去,这就像是尸体全部直立着,双手平举跳跃向前。

  这与香港电影中的僵尸形象是完全一致的,生动地还原了僵尸双手向前,一跳一跳的形象。

    确实,“扛尸说”初看就让人觉得耳目一新,合情合理。

  但仔细分析下来,还是能发现其中的不少漏洞。

  扛尸这一任务能实现,对扛尸的活人要求是极高的。

  首先,身高必须要超过所有尸体的身高,这样才能保证尸体的双脚离地。

  其次,扛尸人也必须要有超人般的体格。

  如果要符合赶尸的要求,起码也得有三具及以上的尸体,不然那都只能叫背尸。

    所有这些尸体的重量,均摊到这一前一后两位赶尸匠肩膀上,就已经两百斤起算了。

  有时候为了提高效率,两条竹竿上可能还会安排更多的尸体。

  当然,也不是说两三百斤就没有人能背得动。

  事实上,这负重量与走茶马古道的背夫是差不多的。

    古道背夫  但与古道背夫相比,扛尸人最大的难点就是如何保持尸体的直立与平衡。

  战场上两个士兵用担架抬起一个伤兵就已经够吃力的了。

  更何况是用竹竿挑起几具尸体,竹子的晃动也降低了系统的稳定性。

      除此之外,如何将尸体固定在竹竿上也是个大问题。

  如果是用两根竹竿架在尸体腋下,那么整个尸体的重量,将全部都落在肩关节处。

  湘西的山路崎岖,长途跋涉,这用不了多久尸体的手臂就会脱落。

  事实上,自称“湘西最后一位赶尸匠”的田铁武大师的说法,与台湾对岸的解读是有些相似的。

  都是活人用竹竿扛着尸体,让尸体有了直立起来的力量。

    田铁武在解读模拟赶尸过程  这位田铁武也是个狠人,接受过无数次采访,上过无数次节目。

  但每当主持人问到具体是如何把这么重的尸体运回的时候,他都只会故弄玄虚,并没有说穿其中的技术要领。

  所以,尸体到底是不是用竹竿扛回来的,终究还留有难以解答的疑问。

    当然,在这种解密的时刻,怎么少得了《走进科学》的戏份。

  栏目组当时找到过几位自述见过赶尸的人,也邀请了几位专门研究苗族文化的专家学者,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他们解读认为,赶尸的实际过程,是极其血腥和残酷的。

  赶尸匠在接收到尸体时,会先把头部和四肢卸下来,装进一个大背篓里。

  而尸体的躯干,则全部就地掩埋,成了荒冢。

    真正上路时,赶尸人只会背上那个装有头部和四肢的背篓,再在外面罩一件宽大的尸布。

  这才是真正的身首异处,比客死他乡还要悲凉。

  当赶回家乡后,赶尸匠会迅速把背篓里的头部与四肢取出,另外用稻草扎一个新躯干,拼接成一具完整的尸体。

  最后再用宽大的寿服一套,遮住稻草的部分,脸和手手脚脚就都齐全了。

  为了不被死者家属识破,赶尸匠都会以某些理由,只让家属粗看尸体。

    事实上,历史上记载的具体赶尸方法都不大相同。

  但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起尸和落尸时都不允许有外人围观。

  只有将赶尸这门职业神秘化,才能提高职业的门槛和收入。

  而封建年代因缺乏对科学的认识,就很容易相信这种迷信事物,掉入陷阱。

  所以,赶尸不在于技术真实,而在于职业的真实。

  也就是说,赶尸确实存在,但赶尸过程就没有那么玄乎了。

    而最后一种说法则认为,“赶尸”并非普通障眼法,而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整个所谓的赶尸过程,连一具真的尸体都没有,全都是由活人装的。

  为了方便当时的走私,贩毒、倒卖文物与紧俏物资等非法活动,不法分子便会组成赶尸队。

  借着赶尸的名头,这就足以震慑旁人,晦气得连官兵都不愿靠近。

  无论是尸体走路、寿服、摇铃、黄纸符等,都是掩人耳目的手法。

  这个情节,其实在不少影视作品中都曾有所体现,如《追鬼七雄》、《僵尸福星》等。

    电影中《追鬼七雄》的片段  这种说法是专门研究苗族文化的学者吴曦云提出的。

  他曾在凤凰县政协文史委工作多年,并著有《红苗风俗》等四部苗族文化研究专著。

  吴曦云认为,从苗族宗教信仰的角度来考量,“湘西赶尸”可能并不曾存在。

  苗族的宗教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原始宗教,只理人之生前,不理人之死后。

  所以人死后,苗族并不会有地狱轮回之说,向来不重葬。

  而现代苗族的丧葬仪式,大都是受了汉俗的影响。

  所谓的湘西赶尸,不过是某些人违法犯罪的遮羞布。

    当然,由于其年代性与神秘性,到目前都尚未有一个确定的说法。

  后人想要真正去还原事实,也需要更多的证据。

  但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乡土观念也淡化等原因,无论哪种形式的赶尸都已被淘汰。

  想要了解真正的湘西赶尸,恐怕只会越来越难了。

就连曾经风靡一时的香港僵尸电影,也都只能掩埋在回忆中。

  *参考资料  俞鑫.湘西赶尸,真是存在还是骗局?  CCTV-10纪录片《走进科学:湘西赶尸神秘事件》.2010  吴赛锋,姚祖师."湘西赶尸"之谜的破解[J].文化月刊.2011.03.07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张磊科学网博客。

链接地址: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966991-1150895.html?mobile=1 收藏 分享 分享到: 上一篇 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4 推荐人: 郑永军 吕洪波 李楠 蔡宁 推荐到博客首页 网友评论3条评论 每天23点到次日7点之间禁止发表博客评论。

动态 收藏 提醒 我的博文 发博文 退出账号 绑定微信 首页 新闻 博客 论文 人才 会议 中国科学报 科学新闻 小柯机器人 切换桌面版 登录 回复 确定删除指定的回复吗? 确定 确定删除本博文吗? 确定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