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什麼時候應該第一次眼科檢查?照著視力里程碑就沒錯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剛出生的時候,眼科醫師會先評估寶寶眼睛的外觀,看看是不是有眼球位置不正、眼球凹陷等先天性的症狀;但是包含視力、辨色力等眼睛的感覺,還有眼球的 ... Skiptocontent 當剛出生抱回家的孩子好像看不太清楚,許多爸媽一定都會很緊張,不曉得這樣是不是視力不好,也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去看醫生,事實上寶寶在出生時就應該先做一次眼睛的初步檢查,並按照視力的發展里程碑,好好的刺激視力。

新生兒的視力發展 在剛出生的時候,眼科醫師會先評估寶寶眼睛的外觀,看看是不是有眼球位置不正、眼球凹陷等先天性的症狀;但是包含視力、辨色力等眼睛的感覺,還有眼球的運動,需要等到3個月之後才能慢慢開出發展,所以眼科醫師都會建議在3歲時做第一次全面的眼睛檢查,除非孩子沒有辦法追上視力發展的里程碑,才需要看醫生。

事實上,視力的發展並不是一生下來就完整,是靠外界的刺激,才會慢慢發展到正常視力的標準,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要不斷給孩子視覺上的刺激,同時也要觀察孩子有沒有符合發展里程碑,如果有落後、或是非正常視力的症狀出現,就要趕快就醫。

孩子的視力發展里程碑 剛出生~3個月:只能看得到黑白兩色,還有眼前10公分距離的事物,輕輕觸摸眼睛會有眨眼的反射反應,而瞳孔開始有光亮時縮小、黑暗時變大的反應。

3個月:視線開始會對焦,能看到眼前30公分左右的物體,因為眼球運動已經發展,所以眼球可以追著移動的物體跑,會盯著人的臉、隨之移動。

4個月:辨識顏色的椎體細胞成熟,可以分辨紅、藍、黃等三原色的不同,眼球運動更多,除了上下左右的垂直移動、水平移動之外,也可以開始做環狀的運動,但對於晃動的物體還是沒辦法對焦。

5個月:會判斷距離,伸手碰觸眼睛看到的東西,當物體忽遠忽近的時候也可以順利對焦判讀。

6~8個月:視力大約可以到達0.2左右,開始可以分辨立體的物體,距離感也越來越好,會用眼睛探索周圍的世界,並對周遭事物產生反應。

8個月~2歲:視力可以達到0.4左右,開始會練習爬行、走路,應該可以準確避開各種障礙物,如果容易被擋住、絆倒,就要小心,因為藍光也有可能損害視力的發展,所以建議2歲前絕對不能看3C產品。

2~3歲:視力可以從0.6~1左右,除了看東西之外,也要多練習不同的刺激,比如玩積木、玩黏土、跟別人互動,增加神經的發展度。

在上述的發展里程碑中,如果孩子的發展稍微比較慢一點,比如眼球轉動的幅度沒有這麼大,可以試著調慢速度、縮小範圍,如果還是有反應,表示可能只是慢了一些,再觀察一個月看看。

但如果是完全沒有反應、沒有動作,或是常常跌倒,就要帶去看醫生檢測視力。

可以怎麼刺激孩子的視力發展? 因為視覺的發展不是只有視覺接收的感覺而已,還有上述提到的視力(遠近)、視野(左右寬度)、辨色力、立體感、眼球運動、追隨運動等,這些都需要視覺本身的刺激,跟大腦神經的刺激才有辦法發展完全。

當寶寶還不會坐的時候 可以不定時將嬰兒床頭尾顛倒,訓練孩子對不同方向的光源反應。

在嬰兒床上懸掛一些玩具,刺激他的視覺,但當孩子還不會坐的時候,不要是會自己動、有太多聲音的玩具,太複雜的資訊是寶寶沒辦法處理的。

在安全範圍內、注視著寶寶,讓他趴著,並在旁邊呼喚他,訓練抬頭、轉頭的視線移動。

寶寶開始會坐、會爬的時候 可以讓孩子注視鏡子裡的自己。

跟他玩滾球遊戲,讓他用眼神追球、並接球。

拿一些色彩鮮豔、形狀簡單的物體給他,讓他藉由觸摸,將視覺判斷跟大腦產生連結。

在他眼前拿出一個東西,藏到背後,讓他啟發尋找、觸摸的慾望。

當孩子已經會站、會走 跟他玩捉迷藏,測試孩子的視力跟注意力。

帶他到大自然中接觸不同的色彩跟事物,讓他用手觸碰,獲得更多的刺激。

跟他一起塗鴉、看圖畫書。

教他辨認不同的幾何形狀跟顏色。

不過還是有些例外,因為自體免疫疾病合併的眼睛發炎,多半在3歲前就會發病,並影響視力,所以林口長庚眼科部主任醫師吳為吉說,「小孩子絕對不能當成大人來醫治,大部份的大人眼睛發炎會出現紅、腫,但小孩子幾乎沒有症狀,又不會描述狀況,等到走路常撞到東西才來就醫,都已經快要失明了。

」 所以吳為吉建議,出生時先做一次眼球檢查,0~3歲的時候,如果有自體免疫疾病的家族史,每3個月追蹤一次,其餘的人這3年內,可以請眼科醫師評估一次有沒有視力上的問題,3歲以後再做詳細的光學檢查,像是眼位有沒有正、遠視、近視、散光等檢查,比較安全。

延伸閱讀 先天疾病難預測醫生建議眼睛從出生開始就要保養! 孩子點了散瞳劑會畏光,用這個方法可以改善! 出生就可以健檢!國健署提供7次7歲以下兒童免費檢查 玩手機超過1小時近視增加2.34倍!國健署:2歲以下不要碰 圖、文/盧映慈圖片來源:Babyphotocreatedbyfreepik–www.freepik.com Heho熱門文章 1.整理包/新冠肺炎症狀已改變!2點跟流感最不一樣、Omicron變異株更像感冒2022-04-302.COVID-19/一圖搞懂確診者、接觸者該怎麼做2022-05-113.居家隔離整理包/3+4、0+7差在哪?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2022-05-164.整理包/確診Omicron多為無症狀與輕症不用擔心?一次看懂新冠肺炎後遺症2022-05-115.COVID-19/我確診了怎麼辦?六大步驟讓你不慌張2022-05-14 影音健康 【Heho微動畫】臉部痘痘位置代表什麼?對應的器官一次看懂!2021-01-22【OL悄悄話】第三劑疫苗一定要打嗎?打哪個廠牌好?未來還要打第四劑嗎?2022-01-2527歲被宣告肺腺癌第四期!選對基因篩檢、治療策略兩個月腫瘤就消失2022-02-07 更多影音 熱門關鍵字 標籤不節食減肥 乳酸菌 伸展操 優格 免疫力 可可 味噌 咖啡 咖啡因 基礎代謝 奇異果 家庭主婦 循環 心血管 懶人瘦身 打掃 抗發炎 按摩 掰掰袖 核心運動 淋巴 深蹲 清洗 清潔 清潔劑 減肥 減重 瘦小腹 瘦腿 瘦身 瘦身操 發酵食品 納豆 肌肉鍛鍊 肝病 肝硬化 肥胖 膳食纖維 膽固醇 運動 醋 降血壓 非酒精性脂肪肝 食慾 黑巧克力 關注Heho 每日提供您最專業正確的健康知識  親子站▸新冠專區 新冠肺炎專區 兒童防疫專區 新冠疫苗指南 防疫生活對策 圖解疫情 百年大疫專題 疾病症狀 人體地圖 人體地圖 腦神經 心血管 骨骼、關節 腸胃 腎臟、泌尿系統 症狀查詢 常見症狀 新冠症狀 過敏 咳嗽 頭痛 便祕 健康百科 科研新知 用藥安全 營養衛教 中醫養生 運動健身 心理健康 育兒親子 罕見疾病 醫學故事 傳染疾病 請問專家 醫生說 中醫師說 牙醫說 藥師說 護理師說 營養師說 治療師說 科學家說 專家側寫 輔大專家說 醫學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尿病專區 糖友必知 預防保養 專家科研 飲食與運動 更多醫學專區 打擊失眠大作戰 心血管專區 視力保健診療室 小手術大困擾 流感疫苗專區 美豬開放爭議 未來醫學專區 急診室直擊 圖解健康 圖解健康 居家保養 健康知識 穴道運動 食物營養 漫話健康 漫話科普 圖解疫情 癌症百科 治療癌症 認識癌症 協助資源 康復調理 抗癌新知 預防癌症 抗癌故事 影音健康 健康生活 醫療新知 吃出營養 運動教室 Heho服務 健康管理工具 健康小幫手 營養查詢 上班族營養補充指南 健康檢查 自我檢測 討論版 Heho服務 HehoApp Heho健康主題特刊 活動特區 防疫新生活大調查 親子 Heho親子 健康成長 親子生活 孕前到產後 教育學習 新冠肺炎專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