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介紹 - 國立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民國七十年屆齡退休後,改聘為兼任教授。

王主任專攻西洋史,教授西洋通史、西洋中古史等課程。

創系之初,一切設備用物均賴王主任 ...   本系介紹 首頁 本系介紹 本系簡介 地圖位置 緬懷先師 王天民 主任遼寧遼中人 字季陶(1911~1983)   王主任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歷史系,美國奧勒岡大學碩士。

抗戰期間任東北中山中學校長,並領全校師生撤退至四川自流井。

勝利後,任教育部大連教育接收委員會委員。

民國三十七年任東北行轅政務委員會文化局副局長,翌年任東北剿匪總司令部政務委員會文化局長。

其後歷任國立長白師範學院兼任教授、國立長春大學教授、國立長白師範學院教授。

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來台後,進入本校前身省立台中農學院擔任教授。

民國五十三年在傅爾布萊特法案下,以交換教授赴美一年。

民國五十七年於教務長任內一手創立歷史系,並以教務長身分兼歷史系主任。

民國六十年借調國立編譯館擔任館長,六十八年回中興任教。

民國七十年屆齡退休後,改聘為兼任教授。

  王主任專攻西洋史,教授西洋通史、西洋中古史等課程。

創系之初,一切設備用物均賴王主任費心商借。

國科會的補助及系辦公費的大部分,則用於購書。

在王主任精心擘畫下,又逐年加開新課,並由中央研究院、東海、台大延聘李毓澍、王聿均、呂士朋、孫克寬、劉景輝等名師,奠定歷史系後來發展的基礎。

  王主任記憶力特強,對中西史學如數家珍。

由於通曉英、日文,因此在課程的安排上特別重視外國語文的學習。

除英文大一、大二必修外,另有選修第二外國語時,必須修滿二年十二學分的規定。

早期歷史系的畢業生,多半有二種外國語文的訓練,即是受惠於王主任具有長遠的眼光。

王主任常以學歷史「進可攻,退可守」勉勵同學,與同學至為融洽親近,師生間生活與學習打成一片,具有老一代知識份子特有的風範,是一位讓曾受教於他的學生們,時常懷念的師長。

黃乃隆 教授江西萍鄉人 字復昌(1921~1997)   黃教授廣東中山大學經濟系畢業。

抗戰期間曾追隨蔣經國先生在青年團江西支團所屬萍鄉、萬載兩分團幹部訓練班,從事組訓青年、辦理知識青年從軍徵集工作。

勝利後,曾任南昌第二分團籌備處主任、江西省府委員會秘書。

民國三十八年來台後,任教於中興大學前身省立台中農學院。

其後歷任課外組主任、出版組主任、圖書館主任、主任秘書、訓導長等職。

民國八十年退休後,仍於本系兼授「中國現代史」。

八十二年不再任教,開始寫回憶錄─《憂患的歲月》。

  黃教授擅長於刊物編輯,曾於江西萬載創辦「戰鬥青年」(旬刊)、在南昌創辦「學生界」(月刊)、在中興大學先後主編「院刊」、「農院一覽」、「農學院概況」、「興大訓育導報」等。

此外,協助王主任草擬計劃、撰寫公文,奔波於省府,歷史系遂得以創立。

  黃教授在本系講授中國現代史、中國經濟史、史學方法等課程。

出版有《經濟發展基礎論》、《中國農業發展史》、《中國經濟發展的資本問題》、《王安石變法的財經政策述評》等書。

另發表有二十篇學術論文,及各種雜文、短篇論文、應景時論等。

黃教授於回憶錄中提到:「自幼喜愛歷史,中學時熱衷政治,大學卻選擇經濟。

進入大二後,又回到喜歡歷史的老路。

」這大約是他後半生投入歷史研究與教學的最大動力吧!黃教授自年輕時起,即有「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的胸懷,所以對世局與國事非常關心,時常與友好就所知,交換見聞。

與系內年輕同事,亦上下古今,無所不談。

平日讀書寫作,風趣樂觀。

冬天常一襲長衫,使歷史系更增添一股歷史味。

藺喜德 教授河北唐縣人(1909~1979)   藺教授畢業於北平師範大學歷史系,與王主任是同班同學。

藺教授於大學時代非常活躍,曾擔任全國學生代表。

來台後,任教於台北一女中。

民國五十七年創系之始,即為王主任延攬至本系任副教授,後升教授。

  藺教授專治秦漢史,著有《先秦諸子學說要略》、《秦漢政治制度述釋》二書,譯有《世界文化史》一書,另有〈秦漢創建的皇帝制度〉等論文。

藺教授在本系講授中國通史和秦漢史二門課程,他以錢穆的《國史大綱》和呂思勉的《秦漢史》作教材,指導學生加強對史料的研讀。

對學生主要採自動自發的教學方式,氣度寬宏,相當能包容學生。

  藺教授由於夫人甚早去逝,授課之餘,必須父兼母職,備極辛勞。

但他教學認真,未嘗輕怠。

平日篤信基督教,待人和氣,對學生諄諄善誘。

不拘小節,深具長者風度。

陳驥 教授福建林森人(1936~1991)   陳教授台大歷史系畢業,台大歷史研究所研究,美國夏威夷大學碩士,美國東西文化中心研究,美國威斯康辛大學研究,美國加州大學博士班結業。

曾任國史館協修、國立師範大學兼任講師、新加坡南洋大學講師、中興大學副教授、逢甲工商學院兼任副教授、中興大學教授、靜宜女子文理學院教授、淡江文理學院兼任教授、中央大學兼任教授、國際關係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戰略學會政研會執行委員。

  陳教授專攻美國史、西洋史、講授西洋通史、西洋現代史、美國史、美國外交史等課程,經常應邀出席國內、外有關美國問題或戰略問題的會議。

陳教授於六○年代開始積極提倡「海洋主義」(oceanism),他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位,俗話說『上山下海』,顯然上山有限而下海無窮,所以必須積極建立起我們的海洋觀。

」這是他提倡「海洋主義」的由來。

他又認為「未來很明顯的趨向是:海洋性格超過大陸性格,海洋文化超過大陸文化,海洋文明超過大陸文明,因此必須以海洋主義來代替大陸主義。

」他深信「海洋化大業與海洋歷史學派的建立,終必有成」,以「台灣之有限時空來揭開太平洋之無限宇宙,終能創造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世紀之雄圖霸業。

」陳教授將研究歷史的方法運用於海洋的研究上,發表有《美國政治傳統》、《海洋與我》、《海誓—海洋政治經濟學》等專著,及〈中華民國東南亞與海上貿易〉、〈在太平洋盆地中的中華民國〉、〈八○年代我國戰略地位之再省察〉、〈東南亞海域劃界問題新探〉等一系列與「海洋主義」相關的論文。

  陳教授不僅在學術上具有遠見,而且常宣揚國家理念,有強烈國家民族意識。

個性則相當豪爽耿直,從不掩飾自己。

自視雖高,但也熱情洋溢。

辭世後,藏書全捐贈給系圖書室,留下他對系永遠的「愛」。

史煥章 教授河北安國人 字文馥(1916~1991)   史教授燕京大學史地系畢業,英國牛津大學研究。

歷任國立四川大學教授、私立齊魯大學教授、第二綏區外事處長、江蘇省政府參議、國防部保密局設計委員、世界大學大漢藝術書院教授、主任、香港南開女書院講座。

民國五十八年擔任本系教授,民國七十年五月改任校長室秘書,六月一日退休。

  史教授專攻西洋史,講授英國史、西洋史學名著選讀。

有《歐洲近代史》、《世界上古史》、《中國通史》、《中國近代史》、《GeographyandHistoryofAsia》、《AstudyofModernJapan》、《AstudyofModernChina》等中、英文著作。

擅長英文、法文、拉丁文。

  史教授早年追隨戴笠將軍,從事情報工作,為國貢獻良多。

平日喜愛平劇,待人和善,熱情好客。

對外界的道德是非批評,尤能置之度外,處之泰然,是一位個性獨特的師長。

李毓澍 主任山東博山人(1919~1995)   李主任畢業於四川重慶中央大學歷史系。

來台之初,曾任中學教員等職。

民國四十三年進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曾任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及研究員,期間並先後在國立師範大學、國立政治大學等校歷史系、所任教。

民國五十八、五十九、六十年任本系兼任教授,六十一年擔任系主任一年。

民國七十三年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退休後,仍於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任教。

  李主任專攻中國近代史,尤其是蒙古近代史,出版有《外蒙古撤治問題》、《外蒙政教制度考》、《蒙事論叢》等書。

此外,又利用近代史研究所收藏清季總理衙門以迄民國北洋政府外交部之檔案史料,與所內同仁合編有《海防檔》(自強運動之史料),自編及主編有《清季中日韓關係史料》(1864-1911)、《中俄關係史料》(外蒙古,1917-1919)、《中日關係史料》(1912-1927)等。

在外蒙古及中日關係史研究領域內,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李主任在本系講授宋史、明清史、中日關係史等課程。

課餘常指導學生如何閱讀各種書籍,對學生愛護備至。

每為學生拍攝照片,必定親筆簽字。

字跡工整,正如其剛直不茍的性格。

傅樂成 院長山東聊城人 字秀實(1923~1984)   傅院長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研究。

曾任國立中央圖書館幹事、國立河南大學歷史系助教、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民國六十三年擔任本系系主任、六十四年擔任本校文學院院長。

六十五年返回台大任教。

  傅院長專攻漢唐史、西化史,在本系講授隋唐史。

著有《漢唐史論集》、《隋唐五代史》、《中國通史》、《傅孟真先生年譜》、《時代的追憶論文集》等書,及〈孫吳與山越之開發〉、〈沙陀的漢化〉、〈西漢文景時代政情之分析〉、〈回紇馬與朔方兵〉、〈李唐皇室與道教〉、〈唐代的中央官學〉、〈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化〉等論文。

傅院長的《中國通史》,文字與章節的編排,淺近簡單,又無繁博的徵引。

在目前台灣出版的三、四十種中國通史一類的書中,是一部最能使讀者獲得對中國歷史有比較清楚而客觀概念的歷史教本。

  傅院長自幼隨伯父傅孟真(前台大校長)先生在北平讀書,奠定了日後的學養基礎。

傅院長長於詩、序、政論、遊記等雜文,他曾說:「學歷史只是我偶然的興趣,並非本來的志趣。

」在台大期間,受伯父孟真先生指導,才真正培養對歷史的興趣,並開始研究歷史。

他曾說:「古人去我已遠,今人亦多似霧裡看花,只有先伯對我最親切,最使我不能忘懷,也最值得我崇拜。

」  傅院長頗具才氣,個性隨和,不拘小節。

課餘與同事、同學聊天,會談一點觀人藝術—看相,同事、學生也會就此主動求教。

不過,他對看相的結論是:「要想補相,不外是多做善事,修養品德,以心補相。

」、「多讀點書,改變氣質,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還是要以心存忠厚為第一,太過精明,就會吃大虧的。

」這些肺腑之言,確實可以提供給大家作為處世努力的方向。

張中芸 主任河北定縣人(1939)   張主任東海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聖約翰大學副教授。

民國六十三年進入本系擔任客座副教授,民國六十四年任系主任,一年後返美定居。

  張主任專攻魏晉南北朝史,在本系講授日本史、西洋史學史等課程。

張夫人是美國人,由於生育請產假二年,因此張主任得以攜家帶眷回國,為本系貢獻所學。

張主任個性溫和,忠厚內向,與同事相處融洽。

任主任期間,與同事、眷屬一起旅遊,至今仍為系內一些老師們所懷念。

徐伯鶚 教授山東臨淄人(1927~1987)   徐教授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博士。

曾任台大兼任副教授,台大專任講師。

民國六十一年進入本系擔任兼任副教授,民國六十四年亦於逢甲工商學院兼課。

民國六十五年改聘為本系專任講師。

  徐教授專攻考古人類學,著有《非洲大陸歷史的研究》。

在本系講授非洲史、拉丁美洲史、中國上古史、人類學導論等課程。

精通英文、西班牙文,服役時曾任翻譯官,後來並於電視台擔任翻譯工作。

平日沉默寡言,與人無爭,或者喝點酒,做些自己的研究,是一位很溫和的師長。

何烈 教授江西南康人 字定忠(1926~1978)   何教授台大歷史系畢業,台大歷史研究所碩士、博士。

曾任私立復旦中學教員,民國六十二年進入本系擔任副教授。

  何教授專攻中國近代史,尤其是中國近代經濟史,代表作有《李秀成原供校註》、《厘金制度新探》等。

此外,還有〈從海關資料看清季對外貿易〉、〈清末的洋票問題〉、〈清太平天國事件以前的財政概況〉、〈清代中期各種財政積弊的研究〉等學術論文二十餘篇。

在本系主要講授中國近代史。

  何教授早年服務軍旅,後轉入學界。

刻苦治學,曾多次獲國科會補助。

上課認真,甚得學生敬重。

罹患肝癌去逝後,遺囑捐贈眼角膜,遺愛人間。

夫人呂玉芳女士將何教授生前藏書捐給本系圖書室,目前以「何定忠教授紀念書庫」之名,提供師生參考。

 以上內容摘錄自《歲月的足跡--歷史系三十週年特刊》,作者:羅麗馨教授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