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地形圖一覽:吟味地圖 - 上河文化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日本治台五十年間,為確實掌握台灣的社會、經濟、文化與地理等資訊,先後完成了六套實測地形圖,根據這些地圖,我們可以瞭解道路、街庄的的發展,以及整個台灣人文與 ... 關於我們 | 合作專案 | 新書介紹 | 圖書目錄 | 百岳全集 | 台灣全覽 | 地圖漫談 | 讀者服務 臺灣地形圖新解 原圖展示解讀 分割測繪資料 地形圖套疊 日治地形圖一覽 日治時期臺灣地形圖一覽    古今地形圖套疊:全覽圖、光復初期、日治時期 歷 史 背 景 圖 名 比例尺 說 明 備 註 張數及類型 調製或測圖時間 日治時期年代 測圖機關 殖 民 地 征 服 臺灣地形圖(迅速圖) 二萬分一 五萬分一 1895年,日清簽訂馬關條約後,隸屬日本參謀本部的陸地測量部,即成立臨時測圖部,並派遣大批成員隨近衛師團來台。

測繪區域主要集中全台蕃界以內,人口較密集的平原地帶,可以反映清末日治初期,漢人傳統的人文聚落景觀與自然地貌,是連接清領與日治時期的重要空間史料。

這是台灣第一套大比例尺實測地形原圖,但大多純為因應軍事需求,在短時間內匆促製成,並未依循陸測部正常測圖規範,描繪地形、地貌的精確度不足,圖幅未完全規格化,套圖也沒有接續性的規劃。

101幅 103幅 1895年-1901年 明治28年-明治34年 陸地測量部臨時測圖部 臺灣假製二十萬分一圖 二十萬分一 本假製版輯製圖,是日軍攻佔台灣過程中,陸測部隨軍隊前進,進行展測工作,其後根據上述五萬分一臺灣地形圖,重新編繪而成。

本套圖在平地區域的台地、丘陵,均繪有等高線,對各地市街、庄社標示清楚,其註記的地名均延用清末名稱,有助於瞭解日治初期街庄聚落的分佈。

是日治初期第一套較為完整的地形套圖,但因測繪人員無法深入蕃地實測,只能以有限資料推測,對於蕃界山川地勢、蕃社分佈的描繪與實際位置誤差頗大。

伊能嘉矩來台後,就曾使用本圖進行田野調查。

14幅,輯製(迅速)圖 1897年 明治30年 陸地測量部 土 地 調 查 . 理 蕃 事 業 臺灣堡圖(明治版) 二萬分一 堡圖是日本殖民政府為控制台灣社會、增加土地稅收的成果,特點是將行政區劃和地形圖合一,涵蓋台灣總面積約67%,這是全世界唯一同時結合土地調查、地籍測量與地形測量,編製而成的二萬分之一地形圖,不但完整記錄清領遺留下的聚落街庄資訊,也開啟台灣數字管理的時代。

1898年,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成立,以台中公園內主三等三角點89號為測量基點,開始全島土地丈量,本次調查成果,至今仍是台灣地籍資料的基礎。

1996年,遠流出版社將明治版台灣堡圖重印出版。

465幅,基本圖 1900年-1904年 明治33年-明治37年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臺灣地圖 十萬分一 是由台灣堡圖縮小繪製而成,兩套圖同時於1906年,交由台灣日日新報社公開發行,可以說是姊妹品。

本圖可以看到日治早期行政區劃及一些特別的廳名,如鳳山廳即涵括今日高雄市全區。

此外,對於清治末期所劃設的地方里別,亦有詳密的標示,顯示當時仍沿用清代的里別區劃。

其中第2號台北,以及第34號、35號的澎湖地區,皆因涵蓋軍事要塞區,被禁止公開販售。

由於台灣館藏地點不詳,目前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研究所,已由德國柏林圖書館轉印,取得其中的32幅。

35幅,編繪圖 1904年-1905年 明治37年-明治38年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蕃地地形圖 五萬分一 1906年,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就任,為有效進入山地,拓殖林野,推動「五年理蕃事業」,設置蕃務本署,掌理蕃地之測繪工作,期間北蕃泰雅族抗反抗激烈,前後費時7-8年才完成,雖填補堡圖在蕃地的空白,卻也留下中央山脈南段,自關山、卑南主山到出雲山一帶的未測之地。

測繪工作由測量技師野呂寧負責,部份蕃地地形圖並非全部實測,可能是由堡圖縮小轉繪而成。

本圖以蕃地為主體,圖上以自然景觀、蕃社、隘勇線及蕃務官吏駐在所為主,是研究日治山地聚落的重要史料。

68幅,基本圖 1907年-1916年 明治40年-大正5年 總督府警察(蕃務)本署 臺灣堡圖(大正版) 二萬分一 首任文官總督,田健治郎上任後,為縮短台灣與日本行政組織的差距,於1920年實施街庄改制,將台灣區劃為5州2廳,廢除堡里、鄉澳,並全面更改地名。

為因應行政區域變革,將當時廣泛使用的堡圖進行修正,將新地名及行政區劃界線加印紅字於原圖(俗稱為紅字版),前後發行達5刷。

在添加紅印的同時,亦更動不少傳統地名,如將鹹菜硼、牛罵頭、店仔口、巴塱衛,改成關西、清水、白河及大武。

1969年,台灣省文獻會洪敏麟將大正版台灣堡圖,縮印後重新出版。

(圖面為黑白印刷) 464幅,基本圖 1921年(原圖1904年) 大正10年編製 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 內 地 延 長 臺灣地形圖 兩萬五千分一 1909年,陸地測量部決定在台灣實施正式的三角測量,作為調製與日本本土水準一致的測量基礎。

本套圖測繪區域以台灣東北部、西部平原及澎湖群島為主,是當時官方公務標準圖,這是台灣第一套經過完整三角測量所繪製的地形圖,版面編排合宜,描繪精準,是日治地圖經典之作。

1906年,東京天文台技師測定埔里虎仔山為測量原點(今南投埔里台灣地理中心碑)。

其中基隆、高雄及澎湖等42幅,皆因涵蓋軍事要塞區,被禁止公開販售。

1998年,遠流出版社將本套圖複刻出版。

173幅,基本圖 1921年-1929年 大正10年-昭和4年 陸地測量部 臺灣地形圖 五萬分一 著重在高山及台灣東部,由於測繪區地勢險峻,且需同時運用測版測量和地上照相測量兩項技術,展測工作頗為困難。

1937年,日中爆發戰爭,測量事業被迫終止,留下北自能高山,南至南大武山,沿中央山脈兩側地形圖上的空白。

直到1944年,才將原山區空白地帶,補測完成計21幅。

記錄在經過殖民政府武力討伐,政經勢力進入山地後,所呈現日治中後期的蕃地景觀。

為快速供應使用,部份圖幅未經完整測量,只有極少數正式製版。

2007年,上河文化將本套圖複刻並重編後發行。

117幅,基本圖 1924年-1944年 大正13年-昭和19年 陸地測量部 臺灣全圖 三十萬分一 由年代推測,這應該是第一張由官方,以三角測量法測製的台灣全圖,資料頗具權威性,準確度優於先前出版之台灣全圖。

單位圖幅面積的地名密度極高,舉凡庄界、交通、山脈、水系、等高線、古道、駐在所、海底電纜、還有許多已經消失的製糖鐵道與中文站名,均有清楚標示。

本圖從調查完成到出版就花去一年半時間,可見其製作之嚴謹與浩繁,原圖為二張全開大小,上下兩幅可接合,且為彩色印刷,對當時技術是一大考驗。

2002年,上河文化出版社將本圖復刻重印發行。

1幅,編繪圖 1924年 大正13年發行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帝國圖:臺灣 二十萬分一 用來彰顯日本帝國版圖,包含日本本土及其殖民地台灣、庫頁島及千島群島,通常由較大比例尺的實測基本圖編纂而成,圖幅涵蓋面積頗大,可提供大區域的聚落景觀。

由於繪製期間,山區五萬分一的地形測量工作仍在進行,因此幾乎每一幅台灣本島的帝國圖,皆留下山區的空白地帶。

陸測部於1897年輯製的二十萬分一地形圖,和本圖涵蓋區域及分割方式相同。

日治末期,為應戰時需求,參考歷年測繪資料,以填補帝國圖的空白,1944年,完成應急版,總算拼齊完整的台灣圖像。

13幅,編繪圖 1932年-1934年 昭和7年-9年 陸地測量部 太 平 洋 戰 爭 MAPofFORMOSA 五萬分一 二次大戰末期,盟軍開始轟炸台灣,美國陸軍製圖局(ArmyMapService,L792),彙整台灣總督府、海軍水路部、陸地測量部等機關之測量成果,加以譯註編繪而成,採五色印刷,地名用羅馬拼音,依照日文片假名發音拼成。

這套圖和日後聯勤測量署發行的地形圖,有很深的淵源。

1956年,聯勤製圖廠參照日治時期留下的高程資料,加上航照修測,將美製版本譯註重編,出版五萬分之一地形圖,這應該是台灣戰後第一套,完整的等高線地形圖像。

附圖引自:POW-FormosaCamps 110幅,編繪圖 1944年-1945年 昭和19年-昭和20年 美軍陸軍製圖局AMS 參考著作: 山本三生等(1930):《日本地理大系-臺灣篇》州別圖、市街圖、地形圖,日本東京:改造社 施添福著(1993):《台灣聚落研究及其史料分析-以日治時期地形圖為例》研究論文 《台灣史與台灣史料:台灣史料評析講座紀錄(一)》張炎憲、陳美蓉編,台北:自立晚報 施添福著(1996):《台灣堡圖》專文推薦-日本治台的基本圖導讀,台北:遠流出版社 吳永華譯(1997):《台灣登山小史》台北:晨星出版社,日治台灣山岳會幹事.沼井鐵太郎原著 楊南郡譯(1996):《台灣踏查日記-伊能嘉矩》台北:遠流出版社,森口雄稔、伊能嘉矩原著 黃武達著(1998):《日治時代台灣近代都市計畫研究論文集(一)(二)》台北:南天書局 高傳棋著(2002):《連接清治與日治時期的三項空間史料》台北:漢學研究/地方文獻學術研討會 徐瑞萍著(2002):《二十世紀台灣中比例尺地形圖套疊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系碩士論文 賴志彰講(2005):《老舊地圖與研究的連結》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所.白沙歷史地理學術講座 張世民著(2005):《從地圖閱讀高雄-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發行、串門企業策劃製作 郭俊麟講(2007):《日本時代台灣基本圖的館藏分布與研究現況》花蓮教育大學鄉土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魏德文等(2008):《測量臺灣:日治時期繪製臺灣相關地圖1895-1945》台北:南天書局 林玫君著(2008):《台灣登山一百年》日治時期的地形測量與三角點設置 台北:玉山社 網路相關資料: CINCPAC-CINCPOA美軍夏威夷太平洋戰區總司令:PrisonerofWarEncampments-FormosaCamps,1945 AMSSeries/U.S.ArmyMapService:IndexmapsofU.S.ArmyMapService(No.L792),1945 UniversityofTexasAtAustin:Formosa(Taiwan)CityPlans,U.S.AMS(No.L991),1944-1945 日本国土地理院(前身為陸地測量部):国土地理院のあゆみ、古地図コレクション 日本国立国会図書館:台湾総督府時代の台湾の地図、台湾五万分の一地図集成(学生社、1982年) 旧台湾台北市旭小学校(旭国民学校)同窓会:新高山の標高と命名,作者:黒川亮 三角点の探訪(上西勝也):日本の測量史年表、基線の設定、陸軍、陸地測量部の関連 OldMapRoom(舊版地形図の部屋)・古地図:20万分1図で見る台北周辺の昔、台北駅周辺の昔 日本鐵道地圖迷部落格:地図と鉄道のブログ-台灣の舊版地形図地図帳,作者:山下俊彥(2008) 台湾古道~台湾の原風景を求めて:玉山古道(新高山歩道)、八通関古道、六亀特別警備道(扇平古道) お茶の水女子大学所蔵の台湾五万分の一旧地形図について,郭俊麟(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社会科学センター) 台灣地圖發展史研究:概述荷西、明鄭、清領、日治及民國以來的台灣地圖發展簡史,作者:tacan(1991) 第二屆全國大專院校登山運動研討會論文:《台灣地區登山用地圖資源彙整(一)》崔祖錫著(199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台灣地圖史:中國明清、大航海時代、日治時期、民國時期 中研院台灣歷史文化地圖:主題圖查詢、台灣堡圖影像查詢瀏覽系統、台灣堡圖影像檢索系統 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大正五年(1916)五萬分之一蕃地地形圖,劉維茵整理 中研院GIS小組編製:GoogleMaps台灣新舊地圖比對-台灣堡圖(1898-1904) 台灣地圖觀點之研究:作者為賴進貴、陳玉文、葉高華、黃清琦,原文刊於《地圖》(2004) 地圖會說話-轟炸機下的臺北:1945年,美軍飛行員準備轟炸臺北前,大概都要先看這張地圖(2007) 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臺灣學研究中心:日治時期期刊全文影像系統-地圖資料庫(2008) 上河文化股份有限公司SunriverCultureCo.,Ltd©1999-2021AllRightsReserved 221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184巷7號1樓,電話:(02)2647-3053、傳真:(02)2647-3282 上河團隊 出版沿革 智財聲明 2021中級山地形圖 2020高山百岳地形圖 臺灣百岳全集 玉山群峰-玉山篇 臺灣百岳寫真集 台灣地理人文全覽圖 光復初期臺灣地形圖 日治臺灣地形圖一覽 大地座標系統漫談 電力座標系統解讀 座標轉換與地圖定位 如何購買 經銷地點 網站地圖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