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殺手」不太冷 - hkjcdpri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酷熱天氣警告: 天文台綜觀大氣環境,考慮各區天氣情況,亦參考「暑熱壓力指數」,當氣溫達到33°C,就會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近年天文台夥拍長者安居 ...
Jumptonavigation
最新動態
緊貼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的最新資訊。
常用主題標籤
常用主題標籤
free
trainingcert
training
trainingCMECPD
Preparedness
HKCEM
CUHKCCOUC
dpriemt
policybriefs
blog
YouarehereHome»這個「殺手」不太冷
這個「殺手」不太冷
Sharethiscoursewithfriends
24September,2021Friday這個「殺手」不太冷
[ThisarticleisonlyavailableinChinese.]
[ThisarticleisonlyavailableinChinese.]
今年五月,天文台錄得共14個「熱夜」(即最低溫度達到28度或以上的晚上),打破1884年開台以來同月最高記錄,而遠至北美及歐洲多國今年亦熱浪頻傳。
學術期刊《刺針行星健康(LancetPlanetaryHealth)》在今年七月刊登了研究報告,揭示高溫與全球死亡率的關係。
研究為同主題和類型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研究範圍包括全球43個國家中750個地點,透過地區特徵(如當地氣候、社經狀況、人口狀況、基建及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進行分析,並研究超過13億宗死亡個案。
數據顯示在過去20年(2000年-2019年),全球與高溫有關的死亡個案共489,075宗,其中單是亞洲就佔224,022宗。
本地研究的結果也與上述的方向一致。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去年聯同專家,分析2006至2015年的10年數據,以熱夜數字與死亡人數作分析,計算酷熱天氣對死亡風險的影響。
研究發現熱夜會增加2.43%死亡風險,而連續出現5天熱夜,更會增加6.66%的死亡風險,當中,女性及長者受影響的程度相對大。
美國死亡谷(圖片來源:GuardianNews)
不同數據都顯示,過度炎熱的天氣對我們身體會有負面影響,屬災難風險的一種。
可是,由於出現不良徵狀的時間相對緩慢,亦難以肉眼察覺其直接關聯,所以經常被公眾忽略。
例如,英國一項研究顯示,由於中暑的徵狀(如疲倦、抽筯及混亂等),與其他病症引致的徵狀類似,所以長者很多時都會忽略了這些徵狀可能與中暑有關,因而延誤了應對相關健康風險的時機。
故此,不同國家和地區都已經、或考慮使用各種警告系統,提醒市民做好應對炎熱天氣的準備:
暑熱壓力指數:早於1950年代,美軍已開始使用「暑熱壓力指數」來確保士兵的安全。
指數反映溫度的綜合指標,除了溫度外,還會考慮濕度和其他環境條件。
當指數達到29°C,未適應操練的士兵就會停止練習;倘若指數達32°C,美軍會發出紅色警戒,並停止所有激烈操練,規定休息時間和適度補充水份。
為熱浪命名:與為颱風命名類同,雅典及美國的佛羅里達州正考慮為熱浪命名,並按嚴重程度分等級,讓市民提高警覺。
溫度感應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的研究所,正研究如何更有效追蹤人體體溫。
收集到的數據會連接到個人電子健康記錄內,以便監測人們在高溫情況下的健康狀況。
而在香港,天文台亦就炎熱天氣制定各種提示和警告:
熱夜:全日最低溫度在28°C或以上
香港暑熱指數:與美軍的「暑熱壓力指數」相若,主要綜合反映溫度、濕度、風速及太陽照射的影響。
一般當指數在30或以上,市民便應採取適當的防暑措施 。
酷熱天氣警告:天文台綜觀大氣環境,考慮各區天氣情況,亦參考「暑熱壓力指數」,當氣溫達到33°C,就會發出酷熱天氣警告。
近年天文台夥拍長者安居協會、衞生署及勞工處,透過多元合作及科學分析,逐步提升酷熱天氣警告服務和其他注意事項,以更切合長者及慢性病患者的健康需要。
炎熱天氣特別提示:若天氣條件未達發出酷熱天氣警告的水平,但有可能增加中暑或熱衰竭的風險時,天文台就會發出炎熱天氣特別提示。
天文台Facebook貼圖
炎熱天氣勢必越來越頻繁,過往不同的調查結果都顯示,弱勢群體(例如基層家庭、老人、兒童等)在極端天氣下受到的影響,分外深遠。
其中,關注基層住屋聯席在7月份發佈了最新的《炎熱天氣對劏房及天台屋租戶生活影響》調查,訪問了不適切住屋人士(包括居於天台、大廈頂樓、單位內無通風窗戶的劏房、寮屋或鐵皮屋等),發現有逾四成住戶的室內平均氣溫達30度或以上,九成住戶水電費在炎熱天氣下開支增加,炎熱天氣更增加居民患病的機會。
從防災的角度來說,為炎熱天氣作預警和通報固然重要,但政府及相關團體亦需從民生和其他政策層面作出考慮,減低相關影響,例如:
城市及建築物設計方面:考慮更多通風、綠化及隔熱等城市及房屋設計元素
公眾教育及公共衛生層面:提升公眾對炎熱天氣與健康之間關係的認識,增進預防中暑的警覺性
對弱熱群體的支援:支援基層家庭改善其經濟及基本住屋條件,並在社區設立機制,照顧和支援居家的長者及長期病患人士等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亦設立一站式防災資訊網站,當中的識者生存酷熱天氣篇提供了一些應對炎熱天氣的建議,讓大家輕鬆掌握防災小貼士,歡迎瀏覽。
識者生存酷熱天氣篇
延伸閱讀:「熱浪」的定義和成因
「熱浪」(Heatwave)是世界上通用的一個天氣術語,它普遍指天氣在某一段時間內持續保持異於平常的高溫,亦有可能伴隨很高的空氣濕度。
按世界氣象組織(WorldMeteorologicalOrganization)的定義,每日最高溫度較1961至1990年間的平均氣溫高出5°C,並且持續超過五日,就算是「熱浪」。
由於對一個較熱氣候的地區來說是正常的溫度,對另一個通常處於較冷氣候的地區來說可能是熱浪,因此「熱浪」的定義會因應不同地區的氣候特徵而定,國際上沒有統一的熱浪標準。
「熱浪」的出現是由熱蓋(HeatDome)所造成,其成因如下圖。
熱蓋成因示意圖 (圖片來源:BBC)
參考資料:
天文台:天氣警告資訊
明報健康網(25-8-2020)港7月份連續11日熱夜中大研究-熱夜增2.43%死亡風險 連續5天增至6.66% 女性及長者影響較大
泛科學(3-10-2013)熱浪來襲,是天災還是人禍?
維基百科:熱浪
關注基層住屋聯席(11-7-2021):《炎熱天氣對劏房及天台屋租戶生活影響》
BBCNews中文(1-8-2021):高溫天氣:熱浪如何影響我們的身體?誰風險更大?
BBCNews中文(17-7-2020):氣候變化:夏天可能會「熱到讓人類難以生存」
BBCNews(2-7-2021):US-Canadaheatwave:Visualguidetothecauses
BBCNews(27-8-2021):Whythehealthrisksofoverheatinggounnoticed
QiZhaoetal, Global,regional,andnationalburdenofmortalityassociatedwithnon-optimalambienttemperaturesfrom2000to2019:athree-stagemodellingstudy, TheLancetPlanetaryHealth (2021). DOI:10.1016/S2542-5196(21)00081-4
Britannica:Heatwave
TheVerge(23-8-2021):InGreece,heatwavesaresobadofficialsareconsideringgivingthemnames
Tags:
blog
heatwave
Elderly
hot
vulnerable
death
extremeweather
相關資訊:
19/04/2022海洋的氣味和氣候變化更多詳情
19/11/2021防災救援新科技:嗅出生天更多詳情
26/08/2021防災資訊流通不足兩成港人感獲取困難更多詳情
19/08/2021玩要安全更多詳情
12/07/2021疫苗接種中心隨筆更多詳情
Tags:
blog
heatwave
Elderly
hot
vulnerable
death
extremeweather
2020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版權所有
Updates&Resources
最新活動及訓練課程通過不同項目,我們提供災難防護及應變技術的專業培訓更多詳情最新活動及訓練課程
電子學習平台我們歡迎全球人士,參加我們的電子學習計劃。
更多詳情電子學習平台
出版物&研究我們為研究人員、災難管理人員、醫護人員及學生,提供一個專業交流、合作及政策討論的平台更多詳情出版物&研究
公眾教育資源我們在線上平台提供不同種類的災難學習資源。
更多詳情公眾教育資源
社區參與計劃減災需要社區積極參與更多詳情社區參與計劃
創新學習我們通過創新學習模式提供培訓。
更多詳情創新學習
延伸文章資訊
- 1酷熱指數 - 現代氣象局
- 2酷熱指數︰為甚麼天文台說是32度,感覺起來卻像43度?
酷熱指數(Heat Index)是國外常用的指標,以°F或°C為單位,表達人體感受到的酷熱程度。與之相對的,是在冬天使用的風寒指數。酷熱指數和風寒指數加起來合 ...
- 3這個「殺手」不太冷 - hkjcdpri
酷熱天氣警告: 天文台綜觀大氣環境,考慮各區天氣情況,亦參考「暑熱壓力指數」,當氣溫達到33°C,就會發出酷熱天氣警告。近年天文台夥拍長者安居 ...
- 4天氣指數定義及簡介- 香港地下天文台
由於持續酷熱及潮濕會對人帶來危險,美國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介定了一個酷熱指數(Heat Index)。此指數能量度在高溫及潮濕的環境下人感覺到的真正溫度。
- 5酷熱指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