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能源政策跳票民進黨政府不能兩手一攤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王美花部長受訪談到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僅能 ... 油價將走跌,但國內電價調整應發揮引導能源轉型、反映真實外部成本的 ... JumptoNavigation JumptoMaincontent 2025能源政策跳票 民進黨政府不能兩手一攤 您在這裡首頁»能源轉型»抗暖減碳 文/蔡卉荀(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 2022年01月12日 您在這裡首頁»能源轉型»抗暖減碳 位在高雄永安區的興達電廠,是南台灣裝置容量最大的火力發電廠。

(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近日王美花部長受訪談到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指出,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僅能達到15%,蔡總統2016年提出的「再生能源20%、燃煤30%、燃氣50%」能源配比目標確定跳票。

王部長解釋因台商回流、半導體擴大投資等因素,經濟與用電需求大幅增長,「分母變大,導致再生能源佔比下降,原訂再生能源的裝置目標量不變」,但如此回應實無法消除政府誠信失守的疑慮。

比較「107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與經濟部去年提交給立法院預算中心的資料(如下表),前者預估2025年全國發電量,早已從2016年預估的2,575億度上修到3,132億度,與預算中心報告的3,175億度僅差43億度。

但前者還能維持「20-30-50」(簡稱235)的政策目標,今年卻無法守住,顯然除了分母變大之外,還有其他原因。

再仔細看,再生能源發電量預估值從617億度下修為485億度,一口氣就少了132億度,約五分之一。

下修比例之大,恐非經濟部所謂「發電機組完成建置後,發電量須於隔年才能完整全年發電」可解釋,但不論如何,再生能源發展不如預期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

換言之,「用電成長+再生能源發展不順」才是蔡政府能源配比目標跳票的原因。

然而,身為電力成長最大部門的主管,同時也是綠能推動主責單位的經濟部,今年初連發兩篇新聞稿竟然未見其深切檢討,反而兩手一攤,一副理所當然的態度。

表一、2025年全國發電量及占比推估(資料來源:經濟部製表:蔡卉荀) 節能與綠能做不到位,拖慢減煤進程 要知道,這些落差的電力將由中南部的燃煤電力補上。

上表中,燃煤將從851億度增加到1,046億度,增加了195億度,原訂煤電比例要從現在的46%降到27%,變成只能降到33%,減煤幅度縮水。

去年公投第20案遭否決後,第三天然氣接收站預計可在2025年供氣,使該年燃氣電力仍有機會守住50%目標。

但是如果不思控制電力成長幅度、不求突破再生能源發展困境,難保2025更難達成235的能源配比目標,如果解決方案是增加燃煤電力,這也意味著中南部老舊燃煤機組的退場或轉備用時程將受延宕。

另外,2025年電力排放係數原訂從2020年的0.502公斤CO2e(二氧化碳當量)降至0.394公斤CO2e(二氧化碳當量)的目標也會破功,一旦台灣無法提供更低碳的電力品質,將拉低台灣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更難因應碳關稅制裁的壓力。

台灣面臨環境與經濟雙輸的風險。

核電延役是不負責任的主張 面對這個困境,國民黨馬前總統、前御用梁姓國師等一干人等,還是只會講核二、核三延役。

現實上,核一已除役,核二與核三已經不可能延役,因為核二廠一號機的燃料池已經爆滿無法再發電,二號機也即將面臨相同的困境,核三廠也早已過了可申請延役的期限(2020年5月),將在2025年5月停機除役。

縱使硬要讓核三延役,依據核一廠曾經申請延役的經驗,花了五年也走不完該有的審核程序,更何況核三廠已被證實廠區底下有一條41公里長的恆春活動斷層,若要延役就得重新評估斷層影響、強化電廠的耐震設計,使得延役審理時間更難以估計,不可能在2025年後繼續使用。

如此不切實際的主張,也只有被邊緣化、不負責任的政治人物才會拿出來說嘴。

工總、商總等企業不該再隨之起舞、誤把毒藥當解藥。

加強節能,控制用電合理成長 務實的做法是,反省合理的經濟與電力成長規模,解決再生能源發展所面臨的空間衝突與社會接受度不良的問題。

過去十幾年來,美國、英國、丹麥、德國等先進國家的能源需求與GDP成長已明顯脫鉤,證明經濟發展不必然伴隨增加能源耗用,這才是台灣應追求的發展路徑。

台灣近年能源與電力消費成長率相較於GDP雖已趨緩(如下圖),但仍以年均0.5%和2.2%成長。

而去年GDP成長率破6%,仍導致用電成長幅度超過4%,顯見台灣經濟體質仍未轉骨。

未來隨著電子業擴張,製造業與交通部門為了達到減碳與能源消費負成長必須提高電氣化,取代化石燃料,可預見全台用電成長將是不可迴避的趨勢。

但並非因此就可允許無節制地成長,而是必須拿出對策來控制電力合理成長,進而達到總體能源消費與排碳量都下降的結果。

台大趙家緯博士曾以全球變遷評估模型(GlobalChangeAssessmentModel)推估,為了達到2050淨零,台灣的整體能源需求量在未來30年要削減25%,用電成長幅度要壓在每年1.3%以內。

趙博士認為,如能全面強化工業用電管理,要求企業大舉增加節能投資,達到每年電力密集度進步2%,則當GDP成長3%時,用電成長率仍可抑制在1.3%左右。

再加上交通、建築及住商部門的節能政策,當能進一步減輕電力系統負擔,加速減碳進程,開啟台灣綠色經濟大門。

圖一、2000-2019臺灣能源消費、電力消費及GDP之發展趨勢(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強化再生能源的空間規劃與社會對話機制 要用乾淨的電力替代掉煤炭、石油,需要加速再生能源的發展。

截至2020年底,總體再生能源裝置容量為9.5GW,距離2025年30GW仍有極大落差,又以太陽光電裝置量不如預期為最。

去年行政院將屋頂光電設置目標從3GW提高到8GW,今年應進一步要求所有新建建物都必須設置屋頂光電。

地面光電則要綜合評估光電需求總量與環境負荷量,檢討國土使用的評估與敏感區把關機制,透過系統規劃及社會對話,調和國土利用與能源發展需求的衝突;同時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鼓勵公民電廠,將綠能的收益用於提升生態、農漁產業及社區發展,避免炒作土地。

另外諸多團體在推動的地熱發展,則需要政府投注資源於先期探勘,絕大多數地熱潛力區位於原住民族部落與國家公園內,從選址、施工到營運過程中的社會對話都是成敗的關鍵。

高雄屋頂光電空拍。

(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電價合理化,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重拾人民信心 用電過度成長、綠能發展不足,2025再生能源無法達標的資訊,執政團隊卻未主動向社會揭露,直到王美花部長日前受訪,人民才知道去年經濟部在提交立法院預算中心的報告,已經指出這個事實。

經濟發展路徑與能源配比如何調整,是一個非常嚴肅的重要課題,政府應該主動向國人提出負責任的解決方案。

這些問題,經濟部固然要負最大責任,但解決之道卻需要蔡總統與蘇院長重新檢視、設定國家整體發展的方針,提出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並存的路徑。

面對全球尺度的氣候變遷課題,每個國家都在尋找出路,過程中難免遭遇挫折,但唯有誠實地把資訊攤開來,開啟社會對話,才能與民間社會一起找到解決之道,反之,無能又傲慢的政權終將面對人民失望的更大反撲。

最後,台灣電價之低全球有名,卻連續七次凍漲。

過低的電價拉長了投資節能與綠能的回收年限,導致許多企業消極觀望,也是造成用電成長失控的原因。

儘管今年國際天然氣、油價將走跌,但國內電價調整應發揮引導能源轉型、反映真實外部成本的效果,因此,是時候拉大用電大戶與基礎民生用電的費率級距,讓電價回歸合理水準了。

(本文為2022/1/12 上報投書:235能源政策跳票 民進黨政府不能兩手一攤)分類: 抗暖減碳新能源與電業改革 議題介紹 抗暖減碳 楠梓產業園區(台積電)環評通過--自帶綠電、廢棄物、空污減量、淨零園區待加強 2050要淨零地方政府別缺席【選前能源政策評比啟動】記者會 4/20台灣如何邁向淨零轉型論壇-台灣淨零,尋路共行 淨零路徑新篇章,社會對話要補強 2022氣候行動年=完備淨零路徑+加速氣候立法 新能源與電業改革 運具電動化政策,不應為燃油車業者量身打造! 環境組織的社會責任--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取捨與權衡 三接遷離大潭藻礁公投,地球公民基金會的觀點和建議 分手吧!我們不核四公投反方代表理由大公開 【能源轉型】100%再生能源如何穩定供電 請升級或更換其他瀏覽器本系統已提升網路傳輸加密等級,IE8及以下版本將無法支援。

為維護網路交易安全性,請升級或更換至右列其他瀏覽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