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2020年5月,總統蔡英文正式接任民进党主席。

迄今为止,民主进步党共有两位党员成为总统(陳水扁和蔡英文)、兩位副總統(呂秀蓮和賴清德)、 ... 民主進步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民進黨」重定向至此。

本文介紹的是一個台灣政黨,關於其他名稱雷同之政黨,詳見「民主進步黨(消歧義)」、「民進黨(消歧義)」。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綠黨(臺灣)、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國民主進步黨或民眾黨。

民主進步黨民主進步黨黨徽英語名稱DemocraticProgressiveParty簡稱民進黨(DPP)主席蔡英文(總統兼任)秘書長林錫耀副秘書長高幸雪林飛帆林鶴明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立法院黨團幹事長劉世芳政策委員會執行長劉櫂豪發言人顏若芳謝佩芬周江杰簡舒培劉康彥成立1986年9月28日 (1986-09-28)(35年92天) 中華民國臺北市圓山大飯店前身黨外運動總部 中華民國100009臺北市中正區北平東路30號10樓(華山商務大樓)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青年組織 民主進步黨青年發展部 台灣青年民主聯盟[1] 黨員(2017年)21萬意識形態 進步主義 自由主義 社會自由主義 社會民主主義 生態主義 綠色政治 反共主義 民粹主義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本土主義 華獨(部分派系) 傳統台獨(部分派系) 政治立場中間[2]至中間偏左[3][4]國際組織 國際自由聯盟 亞洲自由民主聯盟 黨歌《綠色旗升上天》(黨旗歌)官方色彩 綠色立法委員60/113直轄市長3/6直轄市議員134/380縣市長4/16縣市議員99/532縣市議長1/22鄉鎮市區長40/204鄉鎮市區民代表151/2,148村里長285/7,744黨旗官方網站www.dpp.org.tw中華民國政治政黨·選舉 台灣語言寫法及拼音漢字民主進步黨注音ㄇㄧㄣˊ ㄓㄨˇ ㄐㄧㄣˋ ㄅㄨˋ ㄉㄤˇ漢語拼音MínzhǔJìnbùDǎng台羅Mîn-tsúTsìn-pōoTóng客羅Min11-zu31Jin55-pu55Dong31日語假名みんしゅしんぽとう英語DemocraticProgressiveParty 民主進步黨,簡稱民進黨、DPP(來自英語譯名「DemocraticProgressiveParty」),是中華民國主要政黨之一,也是目前中華民國之執政黨及立法院第一大黨。

成立於1986年9月28日,由黨外運動各團體於《臺灣省戒嚴令》與黨禁解除前整合而成。

2000年總統選舉後首度執政,實現臺灣歷史及中華民國歷史上首次政黨輪替;2016年總統選舉後再度執政,並首度達成同時掌握行政權及立法權的「完全執政」。

現任黨主席由總統蔡英文兼任、秘書長為林錫耀,總部則位於臺北市中正區。

以該黨為首的泛綠陣營,與以中國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並列為臺灣兩大政治陣營。

目次 1歷史 2政治理念 2.1黨綱 2.2意識形態 2.3兩岸關係 2.4黨際關係 3組織機構 4黨內派系 5參與的主要選舉 5.1國會選舉 5.2縣市長選舉 5.3直轄市長選舉 5.4省長選舉 5.5總統選舉 6注釋 7參考資料 8相關學術研究書目 9關連項目 10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主條目:民主進步黨歷史 華山商務大樓,為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所在地 民主進步黨成立於1986年,前身為台灣的黨外運動,其標誌性事件為1979年12月10日發生於高雄的美麗島事件。

民主進步黨早期許多主要領導人,都和美麗島事件有關。

在施明德、黃信介、林義雄、林弘宣、呂秀蓮、陳菊、張俊宏和姚嘉文八位美麗島大審之受刑人中,除林弘宣外,其他七人都曾在出獄後擔任民進黨主席或代理主席。

民進黨其他的領導層人物如江鵬堅、許信良、陳水扁、王拓、蘇貞昌、謝長廷、游錫堃等人也都與美麗島事件有所關聯。

1986年9月28日,黨外後援會推薦大會於臺北市圓山大飯店舉行,132位與會人士簽名組建民主進步黨。

11月10日,民進黨第一屆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了黨章、黨綱及紀律仲裁辦法等議案,江鵬堅當選第一屆黨主席。

1986年底舉行的第一屆增額立委、國代選舉中,民進黨當選23人。

1987年11月10日,姚嘉文當選第二屆黨主席。

1988年10月29日,黃信介當選為第三屆黨主席。

1991年11月12日,許信良當選為第四屆黨主席。

1989年12月2日,縣市長選舉中,民進黨當選6席,包括執掌台北縣。

12月25日,民進黨以「總統民選」及「聲援許信良」為訴求,發動大規模群眾遊行。

[5] 1996年,時任黨主席的施明德聯合新黨參選立法院院長,但以一票之差落敗。

同年民進黨提名彭明敏和謝長廷參加199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但敗於國民黨提名的李登輝和連戰。

1997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奪下12席縣市長。

1999年5月,前黨主席許信良退出民進黨,以無黨籍的身份參加2000年總統選舉。

2000年總統選舉中,民進黨提名的陳水扁和呂秀蓮獲得近四成的選票,當選中華民國總統及副總統,成為台灣政治史上首次政黨輪替,時任黨主席為林義雄。

同年前黨主席施明德退出民進黨。

2004年總統選舉中,國親聯盟的連戰和宋楚瑜受三一九槍擊案影響而以微弱差距敗選,陳水扁和呂秀蓮驚險連任正副總統。

2005年縣市長選舉,民進黨大慘敗,流失台灣大多數的縣市執政權,蘇貞昌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

2006年8月,已經退黨的前黨主席施明德發動百萬人民倒扁運動,要求時任總統的陳水扁下台,陳水扁政府開始搖搖欲墜。

同年9月,前黨主席林義雄宣布退出民進黨。

2008年總統選舉中,民進黨提名時任代理黨主席的謝長廷以及蘇貞昌來參選正副總統,謝長廷和蘇貞昌都曾做過陳水扁政府的行政院院長,但謝長廷和蘇貞昌由於受到陳水扁家族貪腐案的影響而敗給了國民黨提名的馬英九和蕭萬長,民進黨再度成為在野黨。

選後謝長廷辭去代理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後由蔡英文接任黨主席,為首位女性黨主席。

同年,前黨主席許信良重返民進黨。

2012年,民進黨提名時任黨主席的蔡英文和蘇嘉全參加2012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但敗給了國民黨的馬英九和吳敦義,蔡英文因此而辭去黨主席。

2014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奪下13席縣市長。

2016年總統選舉,蔡英文和陳建仁當選中華民國正副總統,同時民進黨首次在立法院取得過半席次,蘇嘉全和蔡其昌當選立法院院長及副院長,民進黨首次全面執政。

[5] 2018年九合一選舉,民進黨慘敗,丟失了大多數縣市的執政權,當時兼任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辭去黨主席為敗選負責,基隆市市長林右昌接任代理主席。

2019年1月,行政院前秘書長卓榮泰正式接任民進黨主席。

2020年總統選舉,蔡英文和賴清德當選中華民國正副總統,與四年前一樣在立法院再次囊括過半席次,游錫堃和蔡其昌當選立法院正副院長,民進黨再度全面執政。

2020年5月,總統蔡英文正式接任民進黨主席。

迄今為止,民主進步黨共有兩位黨員成為總統(陳水扁和蔡英文)、兩位副總統(呂秀蓮和賴清德)、五位行政院院長(張俊雄、游錫堃、謝長廷、蘇貞昌和賴清德)、兩位立法院院長(蘇嘉全和游錫堃)、一位考試院院長(姚嘉文)。

民進黨的歷任黨主席中,有兩位前主席(施明德和林義雄)退出民進黨。

此外許信良和陳水扁曾退出民進黨,但目前已經重返民進黨。

政治理念[編輯] 黨綱[編輯] 主條目:台獨黨綱和台灣獨立 1988年4月17日,全國黨員代表大會通過「四個如果」決議文:「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

」 1991年中華民國國民大會代表選舉前,民進黨正式通過台獨黨綱,黨綱內容正式有主張台獨的立場。

民進黨在1999年陳水扁正式參選總統後,為求執政的預備,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正式承認中華民國的行政地位,認為台灣已是主權獨立的國家,目前依憲法叫中華民國。

在2016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民進黨發言人鄭運鵬代表黨中央發出「一直都捍衛中華民國」的聲明,批評中國國民黨在與中國共產黨談判及對話時,只提及「兩岸同屬一中」而不提及中華民國,沒有堅守及捍衛台灣的主權。

國民黨方面則認為此為選戰策略的兩面手法,但是亦有部分人士認為此與民進黨近年的凍獨議題(凍結「台獨黨綱」)有關[6]。

民進黨主張遵循民主與自由的憲政秩序;施行成長均衡的經濟財政;建立公平開放的福利社會;創新精進的教育文化;全球國際的國防外交;以臺灣的名義來爭取加入聯合國;反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用文攻武嚇脅迫台灣[7]。

意識形態[編輯] 在民進黨黨綱裡的「基本綱領」中,財政方面提到:「制訂合乎社會正義的財稅制度,縮短國民所得差距,杒絕貪污浪費,減輕人民稅賦負擔。

重建有秩序的金融制度,以利企業籌措資金,改善民間儲蓄收益。

」「為避免政治酬庸及市場獨占壟斷並提高經營效益,應確立公營事業開放民營之原則;部分具有獨占或寡頭壟斷且短期未能開放民營之公用事業,應調整其功能並接受民意機關之嚴格監督。

」此外亦主張推動中間偏左的進步主義和社會民主主義思想[8][9]。

兩岸關係[編輯] 為了積極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當時以施明德和許信良為首的民進黨領導階層自1995年開始,曾先後提出「大膽西進」、「大聯合」、「大和解」等主張。

民進黨於2000年成為執政黨後,黨內對於臺灣前途及國家定位問題乃至對中經貿政策,在堅持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呈現多元論述的狀態。

一部分民進黨立委舉行召開中國政策辯論記者會(2013年)。

2000年5月20日,陳水扁於就職典禮演說中提出「四不一沒有」主張。

2002年8月2日,陳水扁總統在世界台灣同鄉聯合會—第二十九屆東京年會上提出一邊一國論。

2006年1月1日,陳水扁總統宣布緊縮兩岸政策,將由「積極開放,有效管理」轉變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

2006年1月26日,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就職典禮時,陳水扁總統指示:民進黨應進行中國政策大辯論。

2006年1月29日,陳水扁總統在春節談話中表示考慮是否要廢除國統會、廢除國統綱領。

2006年2月7日,民進黨發布新聞稿「邁向正常國家廢除國統綱領」。

之後原定3月所舉行的中國政策大辯論,由於行政院發布「積極管理」政策,引起預定參加辯論之部分的人選反彈、退出辯論,辯論會因而取消。

2007年3月4日,陳水扁總統在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二十五周年慶晚宴上,並提出「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新憲、台灣要發展,沒有所謂的左右路線問題,只有獨統問題」的「四要一沒有」訴求。

2008年大選再度成為在野黨後,民進黨「逢中必反」的中國政策受部分人批評及詬病[10][11]。

2015年2月15日,蔡英文於登記參選民進黨總統提名時指出,民進黨與國民黨在兩岸問題上的最大不同在於「鞏固國家主權」[12]。

2019年1月2日,蔡英文總統召開臨時記者會回應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的《習五條》[13],表示:「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一國兩制」[14]。

黨際關係[編輯] 為了實現下架親中政黨並讓泛綠政黨席次最大化,繼而令台灣國家正常化以成為一個真正獨立且驕傲的國家等目標,民主進步黨積極與台灣基進合作。

[15][16] 2019年8月5日,卓榮泰主席表示,台灣基進能夠激發民進黨和台灣更加進步,而民進黨願意在這樣的鞭策底下擺脫過去的包袱,更加轉型、年輕化,也唯有在兩黨的互相刺激下,才能把優秀的力量發揮出來,又指台灣基進給大家的印象就是年輕、有活力、論述清楚、精通台語,並長期扮演對台灣社會正面的力量。

[17]2019年12月8日,蔡英文總統指民進黨與台灣基進兩黨間的關係為友黨[18],民進黨官方粉專亦強調「基進民進,一起前進!」。

[19] 組織機構[編輯] 更多資訊:民主進步黨主席和民主進步黨歷任中央黨部秘書長列表 蔡英文、賴清德是民主進步黨籍現任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全國代表大會是民主進步黨的最高權力機構,每一年由中央執行委員會召集一次,主要職責是修改黨綱、黨章、選舉或罷免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等。

而中央執行委員會則是常設的權力機構,依《黨章》第15條共有委員30人、候補5人,中央執行委員(中執委)職務也是各派系競逐的焦點,委員中10人為常務執行委員(中常委),任期2年。

黨主席為為當然中央執行委員及常務執行委員。

直轄市市長、立法院黨團總召集人、幹事長及書記長為當然中央執行委員及中央常務執行委員,任期依其職務調整;縣市長為當然中央執行委員,並互推一人為當然中央常務執行委員,任期依其職務調整。

黨主席產生方式: 在野時為黨員直選,任期2年,可以連任1次。

執政時由總統兼任,任期則與總統任期相同。

中央評議委員會有委員11人,對黨的各項工作進行監督,由全代會選舉產生。

中央黨部還下設國際事務部、組織推廣部、新聞輿情部、社會發展部、婦女發展部、青年發展部、客家事務部、原住民事務部、媒體創意中心等9個部,財務委員會、政策委員會等2個會,以及1個民意調查中心、1所黨校(臺灣民主學院)和1個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民進黨也在各地方設立海外黨部、地方黨部與基層組織。

1992年4月19日,施明德、黃信介、許信良以及林義雄這四位前任黨主席率領數萬群眾遊行要求總統直選。

現任民主進步黨中央政府領導成員 職位 姓名 備註 蔡英文政府 總統 蔡英文 國家安全會議主席、國家元首 副總統 賴清德 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國家副元首 行政院院長 蘇貞昌 政府首腦 立法院院長 游錫堃 國會議長 立法院副院長 蔡其昌 國會副議長 考試院副院長 周弘憲 主管人事選拔部門副首長 考試院秘書長 劉建忻 主管人事選拔部門幕僚長 監察院院長 陳菊 國家最高監察機關首長 國史館館長 陳儀深 國家最高史政機關首長 國安會秘書長 顧立雄 國安會實質首長 國家安全局局長 陳明通 國家情報機構實質首長 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 何佩珊 內閣閣員 內政部部長 徐國勇 內閣閣員 外交部部長 吳釗燮 內閣閣員 文化部部長 李永得 內閣閣員 衛生福利部部長 陳時中 內閣閣員 勞動部部長 許銘春 內閣閣員 科技部部長 吳政忠 內閣閣員 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 邱太三 內閣閣員 僑務委員會委員長 童振源 內閣閣員 原住民族委員會主任委員 夷將·拔路兒 內閣閣員 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 楊長鎮 內閣閣員 中央選舉委員會主任委員 李進勇 內閣閣員 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 吳密察 內閣閣員 現任民主進步黨中央領導成員(中央黨部) 職位 姓名 黨中央委員會 主席 蔡英文 秘書長 林錫耀 副秘書長 高幸雪、林飛帆、林鶴明 當然中央常務委員 現任黨主席:蔡英文現任直轄市長:鄭文燦(桃園市長)、黃偉哲(臺南市長)、陳其邁(高雄市長)現任立院黨團三長:柯建銘(召集人)、劉世芳(幹事長)、蔡適應(書記長)縣市長互推:林智堅(新竹市長) 中央常務委員 許淑華、梁文傑、李昆澤、王定宇、吳秉叡、何志偉、陳亭妃、黃承國、陳茂松、蔡易餘 當然中央執行委員 現任縣市長:翁章梁(嘉義縣長)、林右昌(基隆市長)、潘孟安(屏東縣長) 中央執行委員 呂林小鳳、黃世杰、陳啓昱、許智傑、陳大鈞、周春米、郭再欽鄭宏輝、邱莉莉、陳啟能、曾朝榮、周永鴻、林俊憲、洪健益蘇治芬、廖本煙、莊瑞雄、鍾佩玲、林益邦、蔡昌達 中央評議委員 主任委員:康裕成林寶興、林宜瑾、陳世凱、陳坤榮、許昭興、陳明文、張芬郁、張志豪、呂孫福、楊富鈞 黨務主管 政策委員會 執行長:劉櫂豪首席副執行長:蘇孔志副執行長:許慧儀 財務委員會 主委:陳勝宏副執行長:陳致錚 秘書處 主任:林秀玲副主任:張煥榮、廖韶吟 會計室 主任:徐美華 主席室 特助:洪耀南、廖顯仁、呂孫綾 媒體創意中心 主任:王柏鈞副主任:劉欣怡 網路社群中心 主任:翁世豪副主任:楊敏 新聞輿情部 主任:顏若芳(兼任發言人)副主任:楊淨淳、謝易峻 國際事務部 主任:羅致政副主任:謝佩芬(兼任發言人)、林宜瑩 中國事務部 主任:吳峻鋕副主任:林琮盛 組織推廣部 主任:李慶鋒副主任:邱嘉進、林男固、陳裕堂 社會運動部 主任:楊皓茹副主任:陳信安、林泰安 青年發展部 主任:蔡沐霖副主任:陳冠穎 婦女發展部 主任:許嘉恬副主任:劉依潔 客家事務部 主任:周江杰(兼任發言人)副主任:葉輔賢 原住民族事務部 主任:車牧勒薩以.拉勒格安副主任:俄鄧·殷艾、吳郁瑾 民意調查中心 主任:陳博洲副主任:黃嘉光、劉秀專 台灣民主學院 主任:林秉忠副主任:邱世元 非黨務主管的智庫 新境界文教基金會(智庫) 董事長:蔡英文副董事長:邱義仁、林右昌、洪耀福執行長:邱義仁副執行長:陳錦稷、廖錦桂、施克和、吳怡農 2020民進黨主委選舉派系分佈:[20][21] 新潮流系 綠色友誼連線 英派 正常國家促進會 湧言會 其他 暫緩選舉 無黨部 地區黨部 職位 姓名 台北市黨部主委 吳怡農 新北市黨部主委 何博文 桃園市黨部主委 張火爐 台中市黨部主委 李天生 台南市黨部主委 潘新傳 高雄市黨部主委 趙天麟 宜蘭縣黨部主委 陳俊宇 新竹縣黨部主委 彭瑞德 苗栗縣黨部主委 李貴富 彰化縣黨部主委 邱建富 南投縣黨部主委 羅美玲 雲林縣黨部主委 江宗保 嘉義縣黨部主委 林秀琴 屏東縣黨部主委 許展維 花蓮縣黨部主委 陳景豐 台東縣黨部主委 劉櫂豪 基隆市黨部主委 蘇仁和 新竹市黨部主委 陳建名 嘉義市黨部主委 黃露慧 澎湖縣黨部主委 盧長在 金門縣黨部主委 許建全 連江縣黨部主委 李問 勞工黨部主委 蔡連行 海外黨部 職位 姓名 駐美代表處主任 彭光理 美西黨部主委 許維鈞 美東黨部主委 賴弘典 美南黨部主委 宋明麗 加拿大黨部主委 王淑賢 大洋洲黨部主委 陳文龍 東南亞黨部主委 陳甲寅 非洲黨部主委 游萬豐 拉丁美洲審查委員會主委 蕭健次 歐洲審查委員會主委 李勳墉 黨內派系[編輯] 主條目:民主進步黨主要派系列表 陳水扁、呂秀蓮是民主進步黨籍首位中華民國正副總統。

民進黨歷史上有最多黨員的時期是2009年,共有黨員總數458,551人,至2012年民進黨全國黨員總數有335,643人,其中民進黨全國黨代表共計287人(包括全國各個地區黨部284人,勞工黨部2人,全國原住民代表1人)。

民主進步黨成立之初,是反國民黨和黨外人士的聯合體,是在野政治明星及地方山頭的結合體。

由於各領導人政治閱歷及社會經濟基礎的不同,彼此在政治觀念,運動路線等方面存有較大的分歧,形成形態各異的諸多山頭派系。

主要有「黨外編輯作家聯誼會」(黨外編聯會)人馬形成的新潮流系,「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究會」(黨外公政會)中「美麗島連線」人馬形成的美麗島系[22],還有原黨外公政會的康系、前進系和超派系等。

隨著台灣政治形勢的發展,各派系勢力不斷變化,並重新分化組合,康系瓦解,分別被美麗島系和新潮流系所收編,前進系亦併入美麗島系。

長期以來,民進黨內存在著新潮流系與美麗島系之間的較量。

兩大派系在運動目標、政治路線以及國民黨政權性質和台灣前途走向等方面都存在著程度不同的歧異,甚至嚴重對立與激烈較量。

2006年7月23日,民進黨全國黨員代表大會中,立法委員王幸男提出的「解散派系」提案,在出席的279位黨代表中,獲得153票贊成票,以過半票數通過,除了禁止以派系名義設辦公室、招募會員、對外募款,亦規定黨內公職人員不得加入派系,並將解散派系的配套措施送至全代會議決。

但其後仍有實質延續或新成立的派系存在。

派系 簡介 成立時間 美麗島系 曾與新潮流系一起是建黨之初的兩大派系,黃信介創辦《美麗島雜誌》,同年因美麗島事件被捕入獄。

以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等美麗島事件當事人為代表,但隨著1996年之後施明德競選立法院長失敗、許信良的退黨以及1999年黃信介逝世等因素而逐漸沒落,其成員後來轉入新世紀辦公室或新動力辦公室。

1984年黨外公政會(美麗島系前身)成立 新潮流系 從民進黨成立之前就存在的派系,以《新潮流雜誌》的編採與撰稿人為班底組成,該派系早年的主要政綱為中間偏左、群眾運動路線以及社會民主,近年則以務實為導向;明確的政綱與強而有力的派系紀律,使該派系成為黨內最具實力的派系。

代表人物有前任行政院副院長的邱義仁、前台灣證交所董事長吳乃仁、前立法委員洪奇昌等。

1983年黨外編聯會(新潮流系前身)成立 福利國連線 代表人物由前民進黨主席暨前行政院院長謝長廷、前海基會董事長張俊雄等人。

1992年謝長廷結合尤清、蘇貞昌、姚嘉文成立福利國連線,2006年解散後,內部分裂為以謝長廷為首的「謝系」及以蘇貞昌為首的「蘇系」 正義連線 1992年由陳水扁所創,是陳水扁在黨內的主要力量,除了陳之外,還有前立法委員沈富雄、高志鵬等人。

1992年陳水扁成立正義連線 新世紀國會辦公室 以前任海基會副秘書長、民進黨的建黨元老之一張俊宏為領軍。

1998年張俊宏率美系中壯派黨公職另組「新世紀辦公室」 新動力國會辦公室 以曾任立委的許榮淑為代表(許於2009年成立人民最大黨)。

1999年許榮淑結合剩餘美系山頭成立「新動力辦公室」 綠色友誼連線 代表人物陳勝宏是綠色友誼連線創設派系時的總召。

2004年以陳勝宏為首,召集過去部分美系人馬成立「綠色友誼連線」 主流聯盟 主流聯盟召集人、代表人物蔡同榮。

2000年陳水扁掌權後,蔡同榮結合福利國連線、正義連線及新世紀、新動力部分等勢力,形成鬆散的主流聯盟 台獨聯盟 主要是1998年後返臺的海外「台獨」人士,以前行政院環保署署長李應元為代表。

1978年「台灣黨外助選團」成立,1987年改名為「台灣獨立建國聯盟」,1988年獨盟返台,逐漸形成黨內第三勢力,1996年底,獨盟主張激進台獨另組建國黨 一邊一國連線 以許添財及陳唐山和陳致中為首的次團。

2010年由陳致中主導組成「一邊一國連線」 正常國家促進會 簡稱「正國會」,由原本游錫堃所領導的游系改組,並與謝系等友好派系所屬成員共同合作,為現今僅次於新潮流系的第二大派系。

[23]目前主要領導人為前中華民國交通部部長林佳龍,兼任臺灣智庫董事長,兩者關係密切。

2016大選後,主要由游系改組而成,並與謝系合作而形成的新興派系[24] 蘇系/新未來智庫 起先是由蘇系立委成立聯合問政辦公室和長期與蘇貞昌友好的幕僚智囊籌組新未來智庫。

[25]也延續蘇系長期與新系友好合作的情勢。

[26] 2016大選後,由蘇系立委及幕僚團隊所組成 湧言會 以三立電視董事長林崑海為代表的政治聯盟組織,儘管林崑海本人並沒有民進黨的黨籍,此組織以立委王定宇、前三立主播、現任立委林楚茵為代表,是民主進步黨少數藍綠通吃的派系,曾在2018年民主進步黨中常委選舉與英派聯手。

2016年由林崑海主導組成「海派」 參與的主要選舉[編輯] 國會選舉[編輯] 選舉名稱 得票率 當選席次/總席次 席次百分比 1986年第1屆(增額) 25.16% 12/73 <16%(註) 1989年第1屆(增額) 28.29% 21/130 <21%(註) 1992年第2屆 31.03% 51/161 31.67% 1995年第3屆 33.17% 54/164 32.92% 1998年第4屆 29.56% 70/225 31.11% 2001年第5屆 33.38% 87/225 38.67% 2004年第6屆 35.72% 89/225 39.56% 選舉名稱 區域得票率 區域當選席次 政黨得票率 不分區當選席次 合計當選席次/總席次 席次百分比 2008年第7屆 38.17% 13/79 36.91% 14/34 27/113 23.89% 2012年第8屆 44.45% 27/79 34.62% 13/34 40/113 35.40% 2016年第9屆 45.08% 50/79 44.06% 18/34 68/113 60.17% 2020年第10屆 45.60% 48/79 33.98% 13/34 61/113 53.98% 註: 1989年之前為第1屆立法院,僅有增額立委部分定期改選,俗稱「萬年國會」的中國大陸各省份選出的第1屆立委全數自動留任與遞補,不必改選。

因此民進黨在立法院內所佔的整體席次比例,遠遠低於選舉所得之比例。

立法院自第2屆之後始全面改選,所有席次均由選舉產生,包括以區域與原住民立委單一選票的政黨得票率,來分配政黨不分區立委名額。

第5、第6屆立法委員選舉,取得立法院第一大黨,但泛藍陣營仍掌控立法院多數主導權。

第7屆立委選舉起,適用2005年6月任務型國民大會之修憲規定,立委人數減半,並改採單一選區兩票制,兩票分別決定區域及原住民立委,以及不分區立委。

第7屆立委選舉為創黨後,歷次選舉最大敗選,也是民進黨在立法院內所掌握席次,首度降低至國會全面改選前的比例。

第9、第10屆立法委員選舉,再度取得立法院第一大黨地位,並首度掌握立法院多數主導權。

縣市長選舉[編輯] 歷次選舉名稱 得票率 當選席次 1989年第11屆 38.34% 6 1993年第12屆 41.03% 6 1997年第13屆 43.12% 12 2001年第14屆 45.27% 9 2005年第15屆 41.95% 6 2009年第16屆 45.32% 4 2014年第17屆 48.75% 9 2018年第18屆 39.16% 4 第13屆縣市長選舉,首次超過中國國民黨的縣市長席次,「綠色執政」下的人口占全台灣總人口的71.6%。

第14屆縣市長選舉,獲得9個席次,連同高雄市,全台灣執政縣市共10席。

第15屆縣市長選舉,僅獲得6個席次,連同高雄市,全台灣執政縣市共7席。

第16屆縣市長選舉,獲得4個席次,連同台南縣市、高雄縣市,全台灣執政縣市共8席。

第17屆縣市長選舉,獲得9個席次,連同桃園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全台灣執政縣市共13席。

第18屆縣市長選舉,僅獲得4個席次,連同桃園市、臺南市,全台灣執政縣市共6席。

直轄市長選舉[編輯] 歷次選舉名稱 得票率 當選席次 1994年第1屆 41.50% 1/2 1998年第2屆 47.30% 1/2 2002年第3屆 42.95% 1/2 2006年第4屆 45.15% 1/2 2010年第5屆 49.87% 2/5 2014年第6屆 47.97% 4/6 2018年第7屆 41.31% 2/6 台北市於1994年至1998執政。

高雄市自1998年開始執政直至2018年,後於2020年補選重新執政。

台北縣改名新北市,並於2010年升格。

台中縣市於2010年合併升格,於2014至2018年執政。

台南縣市於2010年合併升格,由升格後執政至今。

高雄縣市於2010年合併升格。

桃園縣改名桃園市,於2014年升格,並於升格後執政至今。

省長選舉[編輯] 台灣省選舉 省長候選人 副省長候選人 得票率 得票數 當選 1994年 陳定南 蘇貞昌 38.72% 3,254,887 僅民主進步黨提名副省長候選人,其他的候選人並無此做法。

台灣省長選舉僅此一屆,在憲法增修後隨即精簡省組織,改以中央派任省主席。

總統選舉[編輯] 主條目:中華民國歷任總統得票率 選舉名稱 總統候選人 副總統候選人 得票率 得票數 當選 1996年第9屆 彭明敏 謝長廷 21.10% 2,274,586 2000年第10屆 陳水扁 呂秀蓮 39.30% 4,977,737 2004年第11屆 陳水扁 呂秀蓮 50.11% 6,471,970 2008年第12屆 謝長廷 蘇貞昌 41.55% 5,444,949 2012年第13屆 蔡英文 蘇嘉全 45.63% 6,093,578 2016年第14屆 蔡英文 陳建仁 56.12% 6,894,744 2020年第15屆 蔡英文 賴清德 57.13% 8,170,231 注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台灣青年民主聯盟係民主進步黨2006年9月28日成立的全國性團體」立法院-台灣青年民主聯盟招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Derbyshire,J.Denis;Derbyshire,Ian.EncyclopediaofWorldPoliticalSystems1.Routledge.15April2016:108.ISBN 978-1-3174-7156-1. TheEconomist.EconomistNewspaperLimited.2011:58. BusinessAsia.BusinessInternationalCorporation.2001:40. Taiwan.FreedomintheWorld2002.FreedomHouse.2002[26December2019].(原始內容存檔於26December2019).  ^Qi,Dongtao.Globalization,SocialJusticeIssues,PoliticalandEconomicNationalisminTaiwan:AnExplanationoftheLimitedResurgenceoftheDPPduring2008–2012.TheChinaQuarterly.2013-11-11,216:1018–1044.doi:10.1017/S0305741013001124.Furthermore,thestudiesalsosuggestthattheDPP,asacentre-leftpartyopposedtothecentre-rightKMT,hasbeentheleadingforceinaddressingTaiwan'svarioussocialjusticeissues. Chou,Hsuan-Yi.CelebrityPoliticalEndorsementEffects:APerspectiveontheSocialDistanceofPoliticalParties.InternationalJournalofCommunication.[2019-12-31].ISSN 1932-803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6). Huang,Li-Li.Taiwaneseconsciousnessvs.Chineseconsciousness:ThenationalidentityandthedilemmaofpolarizingsocietyinTaiwan.SocietalandPoliticalPsychologyInternationalReview:119–132.[2019-12-3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6).  ^Hurryup:Taiwan'spresidenthasupsetbothbusinessandworkers.TheEconomist.2018-05-26[2018-06-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5).  ^5.05.1蘇貞昌.民主進步黨簡介.民主進步黨中央黨部.[2016-07-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16).  ^民進黨:一直捍衛中華民國存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5-09-08 ^民主進步黨-綠色執政品質保證.Dpp.org.tw.[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6月27日).  ^蔡英文:雷震精神與民進黨同在.民主進步黨官網.(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游主席:回歸進步主義實踐創黨價值.民主進步黨官網.(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01).  ^綠「逢中必反」民調四成不滿.蘋果日報(台灣).2014-03-14[2014-03-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4).  ^自家民調/民進黨逢中必反4成民眾最不滿.聯合報.2014-03-14[2014-03-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17).  ^與國民黨最大不同?蔡英文:鞏固國家主權-自由電子報.News.ltn.com.tw.2016-12-19[2017-05-2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6).  ^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两岸关系发展定向领航.中國日報網.2019-01-03[2019-05-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回應習近平對台原則蔡總統中英文談話全文.中央通訊社.2019-01-03[2019-05-18].(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8).  ^林朝億.林靜儀出席爆桌餐會!期待民進黨與台灣基進共入國會壯大本土.芋傳媒.2019-12-14[2019-12-1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01)(繁體中文).  ^楊濡嘉.台灣基進喊「綠綠合作」趙天麟:應讓藍營極小化.聯合報.2021-02-19[2021-02-19].(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07)(繁體中文).  ^推陳柏惟戰台中第二選區卓榮泰:台灣基進激發民進黨更進步.芋傳媒.2019-08-05[2019-08-05].(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中文(臺灣)).  ^票投民進黨?投基進黨?蔡英文當陳奕齊面前說:自己決定-政治-自由時報電子報.自由電子報.2019-12-08[2020-01-04].(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30)(中文(臺灣)).  ^台灣基進籲台派團結民進黨留言回應:一起前進.芋傳媒.2019-12-11[2019-12-11].(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9).  ^民進黨縣市主委海派插旗新北高雄正國會拿7席【名單一次看】.中央社.2020-05-24[2020-05-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3).  ^丘採薇、蔡孟妤.水牛伯、海董黨職改選大贏家好戲還在後頭.聯合新聞網.2020-05-24[2020-05-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14).  ^李敖.阿扁的4條路.勁報.2001-08-25(中文(臺灣)). 使用|accessdate=需要含有|url=(幫助) ^林佳龍正式成游錫堃系掌門人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8-13.新新聞2016-05-04 ^蔡英文登基在即民進黨內卻暗潮洶湧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8-16.新華澳報2016-04-21 ^蘇系成立新未來智庫與聯合問政辦公室搭配運作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6-07-29.聯合報2016-07-24 ^新北主委投票-蘇貞昌現身挺陳文治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7-01-27.世界新聞網2016-05-21 相關學術研究書目[編輯] (按作者漢語姓氏拼音順序排列) 陳信傑,2000年,《民主進步黨的創黨過程:外省菁英分子所扮演的角色》,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雲,1994年,《民主進步黨地方黨部的組織與動員網路的分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正亮,1998年,《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何孟樺,2016年,《台灣民主化與沒有歷史的人》,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德福,1992年,《民主進步黨與台灣地區政治民主化》,台北:時英出版社。

Hwang,Ching-chane.1995.EntrepreneurialTheoryofOppositionMovementsinOne-partyDominantQuasi-democraticCountries.Ph.D.diss.,UniversityofMarylandCollegePark. 林佳龍,1988年,《國民黨與民進黨的群眾基礎:台灣選民政黨支持的比較分析(1983-1986年)》,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魏立,1989年,《反對勢力與「台灣意識」之研究:民國七十六年九月至七十八年二月民進黨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柳金財,1998年,《大膽西進?戒急用忍?:民進黨大陸政策》,台北:時英。

齊光裕,1996年,《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民國卅八年以來的變遷》,台北:揚智。

Rigger,Shelley.2001.FromOppositiontoPower:Taiwan'sDemocraticProgressiveParty.Boulder,Colo.:L.RiennerPublishers. 吳俊德,2001年,《民進黨統獨論述之分析》,私立東吳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欣怡,2001年,《中間偏左與民進黨轉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關連項目[編輯] 泛綠陣營 媒體三民自 台灣政治 台灣選舉 台灣歷史 台灣民族主義 台灣獨立運動 台灣正名運動 台灣本土化運動 民主進步黨黨旗 民主進步黨主席 民主進步黨秘書長 對民主進步黨的批評與爭議 塔綠班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新聞專題報導:民主進步黨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民主進步黨 官方網站(繁體中文)(英文) 民主進步黨的Facebook專頁(繁體中文) 民主進步黨的Twitter帳戶(繁體中文) 台灣大百科全書-民主進步黨 閱論編中華民國主要政黨立法院(113) 民主進步黨(62) 中國國民黨(38) 台灣民眾黨(5) 時代力量(3) 直轄市長、縣市長(22) 中國國民黨(14) 民主進步黨(7) 台灣民眾黨(1) 直轄市、縣市議會議員(912) 中國國民黨(394) 民主進步黨(236) 時代力量(11) 親民黨(6) 台灣團結聯盟(5) 無黨團結聯盟(5) 新黨(3) 綠黨(2) 勞動黨(2) 台灣民眾黨(2+1註) 社會民主黨(1) 中華民族致公黨(1) 鄉鎮市區民代表、村里長 青年陽光黨(2) 中華統一促進黨(1) 人民民主黨(1) 天宙和平統一家庭黨(1) 台灣基進(1) 關於其他中華民國政黨,參見:模板:中華民國政黨(括號數字)顯示目前立委和直轄市、縣市首長/議會總席次,其他主要參選政黨依2020年立委選舉不分區政黨登記表順序排序,數字相同部分則依以下標準排序:一、2020年立委選舉不分區政黨票得票數二、2018年地方選舉直轄市、縣市首長席次總數三、2018年地方選舉直轄市、縣市議會席次總數四、2018年地方選舉直轄市、縣市議會得票總數全部政黨名單:中華民國政黨列表註:高雄市議員吳益政為親民黨和台灣民眾黨雙重黨籍 閱論編中華民國政黨(列表)僅包含向內政部民政司登記在案者圖例:現存主要政黨、現存其他政黨、失聯、解散、撤銷備案或廢止備案政黨臺灣解嚴前成立 中國國民黨 中國中和黨 中國青年黨 青年中國黨 中國中青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新社會黨 中國民主青年黨 民主行動黨 民主進步黨 臺灣解嚴後至1989年間成立 中國自由民主黨 中國民主革新黨 工黨 中國民眾黨 中國民主正義黨 統一民主黨 中華共和黨 中國統一黨 中國民主黨 中國大同民主黨 中國老兵統一黨 民主自由黨 大公黨 農民黨 中國民治黨 中國聯合黨 中國崇尚正義黨 中華青少黨 中國鐵衛黨 中國忠義黨 勞動黨 忠義致公黨 大同黨 中國團結黨 中國復興黨 中國和平黨 中國國安黨 中國自強黨 中國民主憲政黨 中國洪英愛國黨 中華正統黨 中國民主統一黨 中國人權促進黨 中國全民黨 中國保民黨 1990年至1999年間成立 台灣原住民黨 中國民政黨 中興黨 中國民富黨 民主共和黨 自主民行黨 中華全民均富黨 中國大同社會黨 天下為公黨 青年民主黨 中國檳英富國黨 真理黨 中國大同統一黨 中華社會民主黨 新中國民主建設黨 中國自由社會黨 中國自立黨 中國全民福利黨 中國婦女黨 中國婦女民主黨 中國人民行動黨 全國民主非政黨聯盟 中華勞工黨 全國勞工黨 中華少數民族正義黨 中華民族共和黨 中華安青黨 公民黨 新黨 青年協和進步黨 中國國家黨 人民團結黨 先進黨 綠黨 家庭基本收入 自然律黨 建國黨 中華新民黨 社會改革黨 民主聯盟 新國家連線 台灣民主黨 中國天同黨 中山黨 2000年至2009年間成立 中國共和民主黨 親民黨 大中華統一陣線 新中國統一促進黨 臺灣慧行志工黨 台灣團結聯盟 台灣族群統一聯盟 台灣吾黨 中華民族致公黨 富民黨 中國喚民黨 台灣工黨 全民忠義黨 世界和平黨 工教聯盟 民生權利進步黨 中華民國自由自在黨 無黨團結聯盟 尊嚴黨 新台灣黨 台灣黨 保護台灣大聯盟 保衛中華大同盟 台灣人民行動黨 中華博愛致公黨 中華統一促進黨 中國民主進步黨 台灣建國聯盟 濟弱扶傾聯盟 台灣生活黨 黨外團結聯盟 全民廉政無黨聯盟 客家黨 台灣新客家黨 台灣平民共和黨 全民健康聯盟 自由工黨 台灣國民黨 台灣平民民主黨 台灣農民黨 中華革興黨 第三社會黨 大道慈悲濟世黨 台灣人權聯盟 大愛憲改 民主和平黨 台灣民主共和黨 世界和平中立黨 台灣國家黨 本土公民黨 中華民生黨 台灣共產黨 世界勞工黨 中華民族黨 廣播電訊聯盟黨 惠民黨 中華民國共產黨 海峽兩岸和平大聯盟黨 禮憲黨 台灣民生黨 孝道黨 中華婦女黨 中國共產聯盟 福爾摩沙法理建國黨 人民最大黨 東方紅黨 臺灣民主共產黨 人民黨 白黨 鳳凰黨 2010年至2019年間成立 台灣福利黨 中華客家黨 中華天同黨 中華生產黨 全民生活政策黨 大中華梅花黨 百黨聯盟 中國洪門致公黨 台灣我們的黨 大道人民黨 台灣民意黨 台灣民主運動黨 善惡黨 中國社會黨 中華家國黨 中華照生黨 中華建設黨 中華維新黨 圓黨 第三勢力聯盟 聖域真明黨 政治議題聯盟 世界客屬黨 中國青蓮黨 中華文化黨 台灣成功黨 中華青年聯合黨 中華台商愛國黨 正黨 健保免費 台灣民族黨 中華聯合黨 大道執行聯盟 市地公有連線 教育免費連線 台灣基本法連線 臺灣社會民主黨 教科文預算保障e聯盟 人民民主黨 新華勞動黨 中國新洪門黨 正義聯盟 中華蓬萊兩岸合一大同盟 三等國民公義人權自救黨 臺灣建國黨 共和黨 聯合黨 全民無黨聯盟 言論自由聯盟 司法改革連線 中華赤色聯盟 台灣革命黨 民主社會福利建國黨 中山梅花黨 台灣新住民福利黨 人民正義黨 文化地球黨 明月聯盟 和平建國黨 道共民主黨 中華民國國民生活改善聯盟 台灣進步黨 中華健康黨 富強革命黨 台灣整復師聯盟工黨 三新梅花黨 中華健康聯盟 全民的黨 中華民族信心黨 台灣番薯黨 全民行動黨 中華新住民黨 大道昊天聯盟 台灣第一民族黨 中華同興黨 中華民國臺灣三○○年憲政革命行動黨 中華兩岸文化經濟黨 新生黨 中道盛國 社會改造黨 司法正義黨 台灣全民黨 中華和平黨 公平正義黨 中華團結聯盟 豪黨 新住民共和黨 中華文化民主黨 台灣人民黨 平和黨 中國國家社會主義勞工黨 中國生產黨 移民聯盟黨 大中華生產黨 軍公教聯盟黨 中華民國國政監督聯盟 勞工黨 中華民國機車黨 天宙和平統一家庭黨 樹黨 台灣農漁業聯盟 大道聯合黨 台灣洪門共濟黨 幸福勞工黨 經濟黨 中華道政國安黨 和平鴿聯盟黨 時代力量 民國黨 社會民主黨 全國幸福勞工黨 中華民族和合黨 自由台灣黨 陽光大聯盟 台灣獨立黨 中國為公黨 新政世紀黨 社會福利黨 全民參政大聯盟 台灣未來黨 中華青年同盟會 臺灣前進黨 綠黨社會民主黨聯盟 我們自己的黨 信心希望聯盟 福爾摩沙自立黨 虎黨 台灣君民黨 全民幸福政黨大聯盟 世界孫中山梅花聯盟 新台灣國民黨聯盟 聾國黨 中華復興黨 興中同盟會 自民黨 全國人民黨 金門黨 臺灣民主自治同盟 勞動者民主連線 本土建國聯盟 中華青年民族黨 台灣股票黨 金門高粱黨 台灣基進 中華公民同盟黨 台灣新民黨 台灣動物保護黨 中華文化復興在理黨 青年陽光黨 中華道統聯盟 華裔和合黨 仁愛和平黨 臺灣人民共產黨 搶救台灣希望聯盟黨 公民反媒體壟斷聯盟 民生公益 中國世界華人統一促進黨 中國和平統一黨 富裕民生黨 宗教聯盟 台灣學習黨 中國台灣紅黨 龍黨 中華台灣原住民團結黨 世界大同黨 中華民族統一黨 中華民國93㤫潮黨 全民執政黨 中華民生經濟改革促進黨 國泰民安黨 中國愛國黨 愛國黨 愛心黨 台灣全民和平黨 舊臺灣 孫文主義力行黨 大中華共和黨 中華全球客家黨 左翼聯盟 中華愛國同心黨 台灣經濟發展黨 國會政黨聯盟 合一行動聯盟 天一黨 中華人民團結同心黨 統一聯盟黨 和合文化黨 安定力量 中國紅色統一黨 嘉福公德聯盟黨 台澎黨 白色聯盟 喜樂島聯盟 台灣民眾黨 基層聯盟 一邊一國行動黨 台灣維新 創新民主黨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 全民稅務服務黨 儲存真實‧因為愛 國家公義運動黨 夏潮聯合會 歡樂無法黨 道政聯盟 中華中正黨 2020年後成立 台灣新住民黨 商工統一促進會 臺灣雙語無法黨 金色力量黨 中國庶民黨 前進黨 台灣澎友黨 台灣人民進步黨 中華文化共和黨 正神名黨 關於主要政黨在各級民意機關的席次分布,參見:{{中華民國主要政黨}}關於全國性政治團體,參見:{{中華民國全國性政治團體}} 閱論編臺灣海峽兩岸主題 國共關係 臺海現狀 臺灣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民國 組織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 中央對臺工作領導小組 中央統戰部 全國政協 政黨 中國共產黨 民主黨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國家主席 毛澤東→劉少奇→李先念→楊尚昆→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 國臺辦主任 丁關根→王兆國→陳雲林→王毅→張志軍→劉結一 海協會會長 汪道涵→陳雲林→陳德銘→張志軍 組織 光復大陸設計研究委員會 大陸委員會 海峽交流基金會 國家統一委員會 政黨 中國國民黨 大陸事務部 民主進步黨 中國事務委員會 台灣民眾黨 時代力量 總統 蔣中正→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 陸委會主委 施啟揚→黃昆輝→蕭萬長→高孔廉(代)→張京育→蘇起→蔡英文→吳釗燮→陳明通→賴幸媛→王郁琦→夏立言→張小月→林正義(代)→陳明通→邱太三 海基會董事長 辜振甫→劉德勳→張俊雄→洪奇昌→江丙坤→林中森→陳德新(代)→田弘茂→張小月→李大維→許勝雄(代) 中國大陸1(中國內地、香港及澳門)臺澎金馬(臺灣、澎湖、金門、馬祖)政治觀點一個中國相關術語 中國統一 統派 一國兩制 一國兩府 一國兩區 殺朱拔毛 反攻大陸 漢賊不兩立 一綱四目 解放台灣 告台灣同胞書 葉九條 鄧六條 江八點 三個可以談 胡四點 胡六點 習五條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振興中華 對中華民國的稱謂 中國台灣 中國台北 中華臺北 憲法一中 兩岸一中 一中各表 一中同表 一中共表 各表一中 一中兩憲 一中兩國 九二共識 兩國論 去臺灣化 特殊非兩國論 中國夢 兩個一百年 統一路徑台灣對大陸 武力統一 反攻大陸 和平統一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一國良制 終極統一 大陸對台灣 武力統一 一國一制台灣構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 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臺灣方案 其他路徑 中華聯邦 大一中架構 兩岸共同議會 兩岸和平協議 組織派別 統一戰線 中國共產黨 民主黨派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中國民主同盟 中國民主建國會 中國民主促進會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致公黨 九三學社 台灣民主自治同盟 泛藍陣營 中國國民黨 親民黨 無黨團結聯盟 國會政黨聯盟 民國黨 新黨 中華統一促進黨 中國農工民主黨 中國洪門致公黨 中華民族致公黨 中國民主進步黨 中國青年黨 中國民主社會黨 中國民眾黨 中國生產黨 勞動黨 臺灣民主共產黨 臺灣人民共產黨 中華愛國同心會 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 中華臺商愛國黨 中華民國共產黨 工黨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夏潮聯合會 中國統一聯盟 臺灣競爭力論壇 兩岸統合學會 臺灣親中共團體 民主行動聯盟 經濟交通 金廈跨海大橋 台灣海峽通道 京台高速公路 京台高速鐵路 昆台高速鐵路 319國道 228國道 台灣環線高速公路 兩個中國一中一臺相關術語 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四不一沒有 臺灣共識 臺灣民族主義 臺灣本土化運動 臺灣價值 臺灣主體性 臺灣地位未定論 臺灣獨立運動 台灣共和國 傳統臺獨 左獨 法理臺獨 獨臺 華獨 臺灣獨立運動的新世代綱領 天然獨 一邊一國 四階段論 中華民國在臺灣 中華民國是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臺灣 中華民國第二共和 去中國化 臺灣正名 臺獨黨綱 臺灣前途決議文 四要一沒有 九六共識 憲法各表 兩國一制 四個堅持 組織派別 泛綠陣營 民主進步黨 臺灣團結聯盟 建國黨 臺灣民族黨 臺灣獨立黨 時代力量 社會民主黨 臺灣基進 綠黨 自由臺灣黨 喜樂島聯盟 一邊一國行動黨 臺灣獨立建國聯盟 臺灣建國聯盟 臺灣教授協會 新國家連線 建國廣場 臺灣社 獨立臺灣會 908臺灣國運動 外省人臺灣獨立促進會 臺灣人公共事務會 公投護臺灣聯盟 一邊一國連線 臺灣反一中顧主權連線 民主維新 臺左維新 民主鬥陣 臺灣投資中國受害者協會 台澎國際法法理建國黨 其他論點 棄臺論 中國分裂論 中國崩潰論 中國威脅論 臺灣民政府 美屬臺灣建國方案 今日香港,明日臺灣 一五新觀點 外軍協防臺灣(美、日) 歷史事件軍事對峙 中華民國政府遷台 韓戰戰俘遣返問題 反共義士 戰士授田憑據 洪進山事件 陶普斯號事件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光華寮事件 關閉政策 打通南北航線 海軍艦隊首航台灣海峽 台灣海峽復航 中華航空334號班機劫機事件 三七事件 開放兩岸探親 907事件 閩獅漁事件 恢復對話 九二香港會談 辜汪會談 千島湖事件 戒急用忍 小三通 全民外交 中國國民黨和平之旅 兩岸定期航線 活路外交 交流熱絡 兩岸兩會高層會談 野草莓運動 兩岸互贈保育類動物 2010年蘇花公路暴雨塌方事故 大陸居民赴臺旅遊 臺灣承認大陸學歷 大陸學生赴臺就讀 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大三通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太陽花學運 連習會 王張會談 海峽兩岸貨品貿易協議 M503航路事件 朱習會 馬習會 冷和時期 周子瑜國旗事件 臺灣詐騙犯遣返案 雄三誤射 桃園火燒車案 洪習會 退將赴陸 周泓旭案 李明哲事件 東奧正名公投 東亞青運舉辦權遭取消 世大運中國代表團缺席開幕式 中國大陸非洲豬瘟疫情 臺灣非洲豬瘟防護 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 潘曉穎命案→陳同佳送台案 臺灣各地連儂牆 反紅媒遊行 中國大陸電影局抵制金馬獎 陸客赴臺自由行停簽 武漢返臺包機事件 李孟居事件 斐濟事件 武裝衝突與軍事對峙前期 古寧頭戰役 舟山戰役 登步島戰役 舟山撤退 台海空戰 上海空戰 1958年空戰 大膽島戰役 南日島戰役 湄州島戰鬥 東山島戰役 臺灣海峽危機 九三砲戰 一江山島戰役 大陳島撤退 金剛計劃 臺山列島海戰 臺海心戰 國光計劃 閩江口海戰 八二三砲戰 九二海戰 六一九砲戰 東引海戰 東山海戰 烏坵海戰 吳文獻事件 後期 台灣海峽復航 六二七事件 臺灣海峽飛彈危機 解放軍對臺飛彈 解放軍機艦繞臺 解放軍軍機越過台海中線 2020年台海演練 法律及政策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反分裂國家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 《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 《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 《大陸臺商投資保護法》 《對臺貿易管理辦法》 《兩岸直航船舶管理暫行辦法》 涉台用語 台灣地區領導人 《新聞出版署轉發外交部〈關於國內出版物出現台灣偽稱問題〉來函的通知》 《關於正確處理在國際標準化活動中涉及香港、台灣和澳門問題的通知》 《關於正確使用涉台宣傳用語的意見》 《新華社新聞報導中的禁用詞(第一批)》 《新華社新聞信息報導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 統戰團 「台獨」頑固分子清單 在陸台籍人士 對台工作 《惠台31條》 《26條措施》 《11條措施》 《農林22條措施》 教育 《大陸大學招收培養港澳台學生規定》 《大陸大學學測招收臺生通知》 《台灣學生獎學金管理辦法》 就業 《臺港澳在內地就業管理規定》 《港澳台居民大陸就業的通知》 台籍大陸律師 中華民國法律法規 《中華民國憲法》 《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 關閉政策 《卅八穗五字第四八九六號行政院令 《截斷匪區海上交通辦法》→《戡亂時期截斷匪區海上交通辦法》 《管制外籍船舶資匪航運臨時辦法》 《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 《國家安全法》 《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公民投票法》 《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 《大陸地區人民進入臺灣地區許可辦法》 《大陸地區臺商學校設立及輔導辦法》 《香港澳門關係條例》 《國家統一綱領》 《反滲透法》 法律草案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 《境外勢力影響透明法》 《反併吞中華民國法》 美國 《臺灣關係法》 《臺灣安全加強法》(草案) 六項保證 《台灣旅行法》 《台灣保證法》 《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 《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 《確保美國全球領導力與參與法案》 雙邊及多邊政治文件 《馬關條約》 《開羅宣言》 《波茨坦公告》 《降伏文書》 《舊金山和約》 《聯合國安理會87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505號決議》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 《中日和約》 《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中美三個聯合公報 分類 維基文庫 維基共享資源 閱論編太陽花學運背景 《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九月政爭 2014年王張會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存查爭議 台灣統獨紛爭 台海現狀 台灣問題 主要條目太陽花學運時間軸·臺灣對於太陽花學運的反應·對於太陽花學運的外界反應·太陽花學運於臺灣各地的行動·太陽花學運周邊話題·318青年佔領立法院行動·323佔領行政院事件·330反服貿遊行抗議者參與團體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g0v零時政府·臺灣大學研究生協會·反黑箱服貿行動聯盟·台灣守護民主平台·公民1985行動聯盟·地球公民基金會·公投護台灣聯盟·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婦女新知基金會·台灣農村陣線·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台灣勞工陣線·青平台基金會·台灣人權促進會·台灣教授協會·民主進步黨·台灣團結聯盟·綠黨·人民民主陣線·PLURS電音反核陣線·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台大新聞E論壇·基進側翼·捍衛苗栗青年聯盟·沙漠野百合知名人物林飛帆·陳為廷·黃國昌·陳奕齊·施彥廷·江其冀·黃郁芬·吳沛憶·黃守達·賴嘉倫·賴品妤·李郁欣·王雲祥·許立·陳致宇·陳廷豪·魏揚·曾柏瑜·游騰傑·曾威凱·洪瑞璞·王奕凱·柳林瑋·賴中強·呂忠津·蔡培慧·蔡丁貴·洪崇晏·陳瑞光·陳惠敏·江昺崙·張之豪·賴郁棻·薛呈懿·黃柏綱·陳冠齊·音地大帝·張芷菱·吳崢·黃燕茹·劉喬安·林冠華·蔣月惠·吳茂昆·柯文哲·何孟樺·楊時睿·吳濬彥組織、社群代表史明·王丹·王小棣·張大春·余英時·柯一正·郝明義·鄭秀玲·李明璁·馮光遠·妖西·呂秋遠·小野·楊翠·張鐵志·戴立忍·鄭家純·柯文哲·蘇貞昌·蔡英文·范雲·苗博雅·李晏榕·謝長廷·邱顯智·陳孟秀樂團、藝人代表滅火器樂團·閃靈樂團·放客兄弟·TizzyBac·麋先生·黃建為·陳建瑋企業代表童子賢反對抗議群眾者主要組織白色正義社會聯盟·公民正義聯盟·台灣向上青年陣線·台灣向上聯盟·台灣勞工福利聯盟·中華統一促進黨·新黨重要人物張安樂·王炳忠·邱毅·陳文茜·孫健萍樂團、藝人代表熊海靈·何嘉文·徐乃麟·吳宗憲企業代表郭台銘·賴正鎰·駱錦明·王文潮·張安平·詹岳霖·​六大工商團體政府方面主要組織與機構馬英九政府·中華民國總統府·行政院(中華民國內政部·內政部警政署·中華民國法務部)·立法院·中國國民黨重要人物馬英九·金溥聰·江宜樺·王金平·陳威仁·王卓鈞·張家祝·杜紫軍·林鴻池·張慶忠·吳育昇·林德福·蔡正元·蕭家淇·方仰寧·羅瑩雪·郝龍斌出關播種後續衍伸《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割闌尾計畫·公民組合·時代力量·社會民主黨·自由台灣黨·青年佔領政治·島國前進·福爾摩鯊會社·民主鬥陣·臺左維新·革命議會藝術創作與口號《島嶼天光》·《晚安台灣》·《我們共同擁有的一天》·《親愛的總統先生》·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自己的國家自己救·《團結的人民永不被擊潰》·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我擁抱的是》·吼吼熊·《太陽,不遠》·《進擊之路》·《我們的青春,在台灣》·《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2》·《自由的向望——家族無共識》相關條目大腸花論壇·411包圍中正第一分局事件·返還國會運動·張安樂國會示威事件·野百合學運·白衫軍運動·臺灣學生運動·臺灣媒體亂象·海峽兩岸關係·國際法 共享資源 分類  民主進步黨相關閱論編民主進步黨主席早期(1986-2000)江鵬堅→姚嘉文→黃信介→許信良→施明德(代理)→施明德→張俊宏(代理)→許信良(二次)→林義雄第一次執政(2000-2008)謝長廷→陳水扁→柯建銘(代理)→蘇貞昌→呂秀蓮(代理)→游錫堃→蔡同榮(代理)→陳水扁(二次)→謝長廷(代理)第二次在野(2008-2016)蔡英文→陳菊(代理)→蘇貞昌(二次)→蔡英文(二次)第二次執政(2016-)蔡英文(二次)→林右昌(代理)→卓榮泰→蔡英文(三次) 閱論編民主進步黨選舉黨主席選舉1986年(第1屆)•1987年(第2屆)•1988年(第3屆)•1990年(第4屆)1992年(第5屆)•1994年(第6屆)•1996年(第7屆)•1998年(第8屆)2000年(第9屆)•2005年(補選)•2006年(補選)•2008年(第12屆)2010年(第13屆)•2012年(第14屆)•2014年(第15屆)•2019年(第16屆補選)總統提名選舉1995年(第9屆)•1999年(第10屆)•2003年(第11屆)•2007年(第12屆)•2011年(第13屆)2015年(第14屆)•2019年(第15屆) 閱論編民主進步黨派系 新潮流-綠色友誼-正國會-泛英系-蘇系-一邊一國連線-海派未被公認:公媽派-新動力-反一中連線-黃偉哲系統已解散:福利國連線-正義連線-美麗島-謝系-新世紀-主流聯盟 臺灣主題中華民國主題政黨主題政治主題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民主進步黨&oldid=69337809」 分類:民主進步黨派系民主進步黨1986年台灣建立臺灣政黨1986年建立的政黨自由主義政黨社會自由主義政黨隱藏分類:含有連結內容需訂閱查看的頁面含有訪問日期但無網址的引用的頁面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含有英語的條目含有非中文內容的條目含有中文的條目含有日語的條目與維基數據相同的Twitter用戶名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العربيةمصرى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Mìng-dĕ̤ng-ngṳ̄Čeština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فارسیSuomiFrançais客家語/Hak-kâ-ngîMagyarBahasaIndonesia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ietuvių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landsNorskbokmål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venskaไทยTürkçe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吴语Vahcuengh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