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士碌架(英語:Snooker),是一種落袋式檯球運動。

此項運動使用的球桌長約3569毫米、寬1778毫米,台面四角以及兩長邊中心位置各有一個球洞,使用的球分為1個白球、15個 ... 斯諾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本條目介紹的是檯球運動,關於電影《星球大戰》中的虛構角色,見「最高領導人斯諾克」。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5月12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斯諾克"—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路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2013年德國大師賽中的馬克·塞爾比 士碌架(英語:Snooker)[1],是一種落袋式檯球運動。

此項運動使用的球桌長約3569毫米、寬1778毫米,台面四角以及兩長邊中心位置各有一個球洞,使用的球分為1個白球、15個紅球和6個彩球(黃、綠、棕、藍、粉紅、黑),共22個球。

擊球順序為一個紅球、一個彩球直到最後一個紅球與其後的一個彩球全部落袋,然後以黃、綠、棕、藍、粉紅、黑的順序逐個擊球,最後以得分高者為勝。

斯諾克盛行於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等英聯邦國家以及香港。

近十幾年來,斯諾克運動也在東亞得到推廣和普及,目前泰國、中國大陸等都有優秀選手湧現。

目次 1歷史 2主要裝備 3簡要規則 4主要賽事 5管理機構 6著名選手 7相關條目 8參考資料 9外部連結 歷史[編輯] 斯諾克比賽進行中,白球擊打紅球 雖然檯球運動的歷史可以上溯到15世紀,但斯諾克的發明則相對晚了許多。

關於斯諾克的起源,一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在19世紀晚期,檯球運動風行於駐紮在印度的英國軍隊中,當時流行的玩法是黑球入袋(BlackPool)。

這種玩法用1個白球,15個紅球和1個黑球。

1875年的一天,駐紮在印度賈巴爾普爾的英國陸軍上校內維爾·張伯倫爵士(英語:NevilleFrancisFitzgeraldChamberlain)和他的戰友們覺得這種玩法過於簡單、乏味,便決定增加黃色、綠色和粉色3個彩球上去。

不久,又嫌不夠,再加上了棕色和藍色球。

這種新玩法很快流行開來,從而導致了斯諾克檯球的誕生。

而斯諾克一詞則是當時英國軍隊中對軍校一年級新生的流行叫法。

這使得斯諾克被這些軍人們用來稱呼這種新玩法的初學者,最終則成為了這項運動的名稱。

[2] 1885年,當時的英國英式檯球冠軍約翰·羅伯茨(JohnRoberts)在印度旅行時見到了張伯倫並從他那裡知道了斯諾克這種新玩法。

回國後,羅伯茨就把斯諾克檯球帶回到英格蘭。

[來源請求]但是,當時英國傳統的比利(BILLIARDS)檯球占據着主導地位,被認為是正統且科學的玩法,斯諾克一時只是民間的一種娛樂方式,難登大雅。

在斯諾克愛好者的努力下,1916年首次舉辦了「英格蘭業餘斯諾克錦標賽」,但直到1920年代斯諾克檯球巨星喬·戴維斯(JoeDavis)的出現、英式檯球日漸衰落[來源請求],斯諾克才真正開始在英國流行。

喬·戴維斯是第一位認識到白球回位重要性的斯諾克選手,他用此法創造連續進球機會,多次刷新單杆得分最高紀錄,憑藉此精湛技藝吸引了大批觀眾。

在此之前,打斯諾克檯球的普遍策略是在將明顯可以打進的球入袋之後做一杆斯諾克防守。

而喬·戴維斯通過良好的意識和精湛的杆法控制主球的走位,連續得分能力明顯增強,大大提高了斯諾克運動的水平。

從此斯諾克檯球才開始在英國興盛起來,並流行到世界各地。

[來源請求]1926年,在喬·戴維斯及其朋友們的努力下,英格蘭檯球協會和管理俱樂部(BA&CC)終於同意並成功在倫敦舉辦了首屆斯諾克檯球世界職業錦標賽。

經過六個月的奮戰,喬·戴維斯不出所料地以絕對優勢奪得了首屆斯諾克檯球世界職業錦標賽的冠軍,贏得6.10英鎊(今約200英鎊)的獎金[來源請求],並且在以後每年舉辦的世界職業錦標賽中穩坐冠軍寶座,直到1946年退休。

[2] 斯諾克檯球在1950年代遭遇低潮,甚至於嚴重到1958年至1963年間沒有任何錦標賽舉行。

直到1969年,情況才迎來了轉機。

當時英國廣播公司(BBC)為了推廣新的彩色電視廣播,發起了新的斯諾克錦標賽PotBlack。

彩色的斯諾克檯球和選手們的精彩表現很快吸引了觀眾的興趣,斯諾克檯球和彩色電視節目一起得以迅速推廣。

幾年之後,世界職業錦標賽也開始電視轉播。

斯諾克檯球開始成為一項主流的職業運動,並於1977年引入世界職業選手排名。

大量的資金開始注入這項運動,以史蒂夫·戴維斯為代表的新一代斯諾克職業選手不斷湧現。

在1982年,史蒂夫·戴維斯打出了歷史上首個電視轉播中的147分的滿分杆。

這些頂尖選手成為百萬富翁。

當時甚至有一首由Chas&Dave演唱的關於斯諾克的滑稽歌曲SnookerLoopy登上了音樂排行榜。

那個斯諾克黃金時期的高潮出現在1985年的世界錦標賽決賽上,儘管兩位選手鏖戰到凌晨,但仍有近1,850萬(相當於當時英國三分之一的人口)觀眾通過電視轉播看到了丹尼斯·泰勒以一技重擊將最後一個球送入袋口之後舉起獎盃慶祝的場景。

斯諾克在英國持續廣泛地流行,一度成為僅次於足球、擁有第二多電視觀眾的一項運動。

但隨着當年那批觀眾群的老齡化,加之贊助商減少,以及斯諾克賽事缺少身體對抗、比賽過程冗長等特點[3],斯諾克在歐美遭遇「冷場」。

而隨着丁俊暉等新一代中國面孔在斯諾克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以及在中國逐漸增加的斯諾克賽事、投資以及政策支持[4],斯諾克運動的熱情逐步向中國大陸轉移[5][6][7][8][9]。

主要裝備[編輯] 巧克粉(Chalk):用於塗在球杆杆頭以增強球杆和主球之間的摩擦。

巧克粉通常被壓製成正方體巧克粉塊。

球杆(Cue):用於擊打主球的木製用具。

加長杆(Extension):加在球杆尾部的一根短棒用於增加球杆長度,當主球遠離選手時幫助選手擊打主球。

架杆(Rest):用於支撐球杆的具有銅製的X形頭部的木杆,當選手的非持杆手手臂不夠長時,可將球杆靠在架杆上,以穩定地擊打主球。

三角架杆(Spider):類似架杆,但頭部是拱形的,而且頭部更大,可架在另一隻球上方以便揮杆擊球。

定位器(Swan):一種帶有角形卡球開口或半圓形卡球開口的裝置,用於確定球的準確位置。

在其幫助下,球在比賽中途擦拭後可以準確無誤地放回原來的位置。

三角框(Triangle或Rack):開賽前用於將所有的紅球排成標準的正三角形的三角形框架。

22顆球: 白球(或白波,即主球) 紅球(紅波,1分),共15顆 黃球(黃波,2分) 綠球(綠波或草波,3分) 咖啡球(啡波,4分) 藍球(藍波,5分) 粉球(粉波,6分) 黑球(黑柴,7分) 簡要規則[編輯] 開球前的斯諾克檯球台面 正式的斯諾克比賽是在一張12英尺×6英尺(3569毫米×1778毫米)大小,台面四角以及兩長邊中心位置各有一個球洞的標準球桌上進行的。

在台面的開球端有一條開球線(baulkline)。

從開球端看去,開球線中點擺放着棕色球,左右兩側分別是綠色球和黃色球。

記住這個擺放順序的簡便方法是記住英語中的「GodBlessYou」(上帝保佑你)一詞。

這句話每個單詞的首字母分別對應着三種彩球的顏色英文單詞的首字母。

台面的正中央擺放着藍色球。

藍球點至頂庫的中點擺放的是粉球。

緊接着是15個擺放成正三角形互相接觸的紅色球。

規則要求粉色球儘可能靠近頂點上的紅色球但又不可與其相接觸。

黑色球則位於台面中線,紅色球三角形底邊與頂庫的中點上。

白色主球可以放置在開球線後面的半圓形的D形區域。

但通常情況下選手都會選擇在棕色球與綠色球以及黃色球之間的開球線上開球。

比賽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在紅球全部入袋之前,選手需要按照一個紅色球緊接着一個彩色球的順序擊球入袋。

而且此時彩色球入袋後需要放回到檯面上自己顏色對應的置球點上。

如果該彩球的置球點被占,應將其放置在分值最高的置球點上。

如果置球點全部被占,則放置在與頂庫邊垂直連線上最接近置球點的位置,並要求不能與附近的球接觸。

在擊打彩球入袋之前,選手必須向裁判聲明其準備用主球擊中哪個球。

當然,在擊球意圖是非常明顯的情況下並沒有必要向裁判聲明。

但是如果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彩球位置接近或在同一視野中的,選手則必須向裁判聲明其準備用主球首先擊中的球。

在所有的紅球入袋後,需要按照黃,綠,棕,藍,粉,黑色球的順序用主球擊打入袋。

斯諾克比賽由兩位選手得分的高低決定比賽的勝負。

正確地將球送入袋口後擊球選手都將獲得相應的分數。

其中紅色球1分,黃色球2分,綠色球3分,棕色球4分,藍色球5分,粉色球6分,黑色球7分。

另外當對手失誤犯規時,罰分也將加給非犯規一方。

這些犯規包括: 主球未擊中指定任何球 在擊打紅球的時候主球先碰到彩色球或是在擊打彩色球的時候先碰到紅球或未按順序擊打彩色球 打進非目標球 主球入袋 將球擊離球桌 球杆碰到主球外的其它球 推擊,即球杆持續擊打主球 逾時未出桿 犯規最少罰4分,超過4分的按相關各球的最高分值判罰。

若用任何物體進行測量、連打兩次紅球、用白色球以外的球當母球打擊等狀況則罰7分。

主球沒有首先擊中活球後,如果裁判認為擊球選手沒有盡全力合法擊球,則可判為空杆。

這時候所有的球要放回犯規前所在的位置。

擊球選手犯規後,如果裁判認定對另外一名選手不利,可要求擊球選手重新擊球。

斯諾克比賽中,在對手不犯規罰分的情況下,一杆球的最高分是147分。

這種情況下,擊球選手在紅球全部入袋之前必須每擊一個紅球之後將黑球入袋。

在正式比賽中打出147分的滿杆是極其罕見的。

(詳見斯諾克單杆最高得分) 一杆球可能的最高得分是155分。

這是在所有的紅球入袋之前,對手犯規後檯面上所有的紅球都被彩球擋住,即形成被吊球(snookered)。

這時非犯規一方擊球時可以指定任何一顆彩球替代紅色球作為目標球,入袋算1分,並放回桌面。

之後再將黑球入袋,又得7分。

這樣就比一般的滿分多得了8分,從而出現在一局比賽中選手獲得155分的情況。

如果一局當中黑球入袋後比分相同,則將黑球放置於其置球點,由裁判拋擲硬幣決定先手。

主要賽事[編輯] 職業斯諾克檯球最重要的賽事是自1927年來每年一屆的Embassy世界錦標賽。

從1977年來,這項重要比賽一直是在英格蘭謝菲爾德的克魯斯堡劇院舉行。

僅次於世界錦標賽的是一系列的排名賽。

參賽選手可以在這些排名賽中獲得世界排名的積分。

高的世界排名能夠獲得下一年的各項重要的錦標賽和邀請賽等比賽的參賽資格,並在對陣抽籤時占據有利的形勢。

接下來重要的是邀請賽。

通常只有世界排名最前面的幾位選手才會被邀請參賽。

這種類型的比賽中最重要的是大師賽。

管理機構[編輯] 世界職業檯球與斯諾克協會(WPBSA)目前負責管理斯諾克職業比賽。

其前身是成立於1968年的世界職業檯球選手協會(theProfessionalBilliardPlayers'Association)。

其下屬的商業機構WorldSnooker負責組織管理職業賽事。

協會的總部位於英格蘭的布里斯托爾。

斯諾克的業餘比賽由國際檯球和斯諾克聯合會(theInternationalBilliardsandSnookerFederation,IBSF)負責管理。

著名選手[編輯] 下面是斯諾克檯球歷史上最著名的一些選手: 喬·戴維斯(1901-1978),英格蘭,1927至1946年間蟬聯15屆的世界錦標賽冠軍。

約翰·普爾曼(1923-1998),英格蘭,在1960年代稱雄斯諾克檯球。

雷·里爾頓(1932-),威爾士,在1970年代獲得過6次世界錦標賽冠軍。

比爾·溫本紐克(英語:BillWerbeniuk)(1947-2003),加拿大,以為了控制顫動,在醫生的建議下在比賽期間大量飲酒而著稱。

克里夫·桑本(1948-),加拿大,首位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的非不列顛群島選手。

丹尼斯·泰勒(1949-),北愛爾蘭,1985年世界錦標賽冠軍,同時還以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鏡而著稱。

亞歷克斯·希金斯(1949-2010),北愛爾蘭,1972年和1982年世界錦標賽冠軍。

史蒂夫·戴維斯(1957-),英格蘭,在1980年代獲得過6次世界錦賽冠軍。

綽號「天然金塊」(TheNugget)。

吉米·懷特(1962-),英格蘭,被稱為「千年老二」,6次世界錦標賽亞軍得主。

同時也是歷史上斯諾克選手中最有人緣最受歡迎的一位。

其另外一個著名的綽號是「旋風」。

曾在周星馳電影龍的傳人中客串演出。

托尼·德拉戈(英語:TonyDrago)(1965-),馬耳他,擊球速度最快的斯諾克選手之一。

斯蒂芬·亨得利(1969-),蘇格蘭,在1990年代獲得過7次世界錦標賽冠軍,綽號「檯球皇帝」。

滿分杆147(11次)僅次於羅尼.奧沙利文(15次)。

肯·達赫蒂(1969-),愛爾蘭,1997年世界錦標賽冠軍。

馬克·威廉姆斯(1975-),威爾士,在2000年,2003年和2018年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同時也是首名左手持桿的世標冠軍。

約翰·希金斯(1975-),蘇格蘭,跟StephenHendry於整個90年代一樣,JohnHiggins於00年代早期雄霸斯諾克球壇。

羅尼·奧沙利文(1975-),英格蘭,六次世界錦標賽冠軍得主,最近的一次是在2020年8月16日。

同時還保持着在電視轉播的比賽中最快的滿分杆記錄(5分20秒)。

特點是左右開弓,擊球速度快,因此也贏得了「火箭」的綽號,是史上打出147分(滿分)最多的球員(15次)。

傅家俊(1978-),香港球手,1998年打入斯諾克大獎賽決賽,成為首位殺入該項賽事決賽的香港人。

丁俊暉(1987-),中國大陸選手,2005年,年僅18歲就獲得了斯諾克中國公開賽和英國斯諾克錦標賽的冠軍,並成為英國斯諾克錦標賽27年來第一位來自非英國和愛爾蘭國家或地區的冠軍選手。

[10][11] 賈德·特魯姆普(1989-),英格蘭球手,2004年,年僅14歲的特魯姆普在正式比賽中打出147分,打破羅尼·奧沙利文創造的紀錄。

2019年獲得世界錦標賽冠軍,奪得大滿貫。

被奧沙利文譽為下任接班人。

相關條目[編輯] 撞球術語 斯諾克單杆最高得分 斯諾克職業選手世界排名 參考資料[編輯] ^斯諾克:進攻,還是防守?_體育_環球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4-01-16,瀋陽日報 ^2.02.1台球运动之斯诺克(上).中國體育報.2003-02-14[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中文(中國大陸)).  ^李元浩.斯诺克全球化前路漫漫.工人日報.2017-06-24[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朱沖.斯诺克的中国遭遇.經濟觀察報.2009-04-13[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首迎冠名商、利駿國宇投入近3千萬大慶欲讓斯諾克國錦賽落地生根-搜狐體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7-11-03 ^楊屾.世界斯诺克中心开始从英国东移中国.中國青年報.2009-09-14[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謝笑添.“中国热”难解斯诺克全球困境?.文匯報.2016-09-27[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李元浩.斯诺克“中国化”是个“伪命题”.工人日報.2011-04-02[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李元浩.“斯诺克中国热”降温.工人日報.2015-04-04[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楊屾.中国斯诺克仍靠丁俊晖独撑.中國青年報.2011-04-05[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9).  ^張雪峰,段雲,李華,汪雄.世界斯诺克台坛发展格局之探析.浙江體育科學.2009-05,31(03)[2019-05-13].(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20).  外部連結[編輯] 專題 檯球/斯諾克--體育--人民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文獻 張偉.我國開展斯諾克運動的文化價值研究.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鄧武裝.從「丁俊輝效應」析中國斯諾克運動的發展.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1(3):98-10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檯球項目規則介紹:歷史悠久的桌上運動_體育_騰訊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3-12-09 希金斯涉假屬冰山一角 揭秘斯諾克運動陰暗拼圖--體育--人民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10年5月6日,《東方早報》 閱論編撞球開侖三顆星 ·障礙線 ·自由球 ·四球 ·5瓶 ·9瓶花式撞球9號球 ·8號球 ·10號球 ·7號球 ·14.1 ·輪番撞球 ·一袋球 ·235英式檯球司諾克(六紅球司諾克 ·司諾克Plus ·巴西司諾克) ·英式撞球其他俄式撞球 ·丹麥瓶式撞球 ·康樂球 ·彈戲資源WCBS ·術語 ·運動員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斯诺克&oldid=69000310」 分類:斯諾克撞球隱藏分類:自2019年5月需補充來源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可能帶有原創研究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尚未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繁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視圖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覽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Afrikaan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BosanskiCatalà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Dolnoserbski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GaeilgeGàidhligGalegoگیلکیગુજરાતીעבריתहिन्दी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ԱրեւմտահայերէնBahasaIndonesi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Қазақшаಕನ್ನಡ한국어LietuviųLatviešuМакедонски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မြန်မာဘာသာNedersaksiesNederlands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پنجابی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cots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தமிழ்తెలుగుไทย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اردوTiếngViệtWest-Vlams吴语მარგალური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