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滿清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文盲率最高的朝代? - 星期五問答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Idema)在《通報》發表長篇書評,對羅友枝的清代識字研究成果提出了全面的批評。

《毛的革命宇中國政治文化》作者理查德·所羅門指出:“對識字人口總數的 ... 首頁»歷史»正文闢謠明清歷史2021-06-2711:28:22先說一下滿清的識字率,是不到百分之一,這個數字的確是歷朝歷代的最低數值。

這是參看了許多學者的研究結果外加光緒年間的立憲統計得出的結論。

本文引用文章來源:美國羅友枝(EvelynS。

Rawski)《清代教育與民眾識字》、《毛的革命與中國政治文化》理查德·所羅門(RichardSolomon)、何炳棣《明清社會史論》(TheLadderofSuccessinImperialChina)、羅伯特·馬什(RobertM。

Marsh)《官宦:1600—1900年中國的精英流動》(TheMandarins:TheCirculationofElitesinChina,1600-1900)、張仲禮《中國紳士》《明清社會史論》、科大衛《論一九一〇年代新界區的識字率》羅友枝美國史學家《清代教育與民眾識字》1979年問世,書中的統計,“擁有某種讀寫能力的男性約佔30%-45%,而女性只佔2%-10%”。

值得注意的是,羅友枝沒有對清代識字率進行戒指的正式研究,主要引述了卜凱(JohnL。

Buck)、《教務雜誌》(ChineseRecorder)、滿鐵調查等資料進行的一個假說。

對20世紀早期中國各地識字率的差異進行了討論,得出一個廣為引述的估計。

現在很多人,不去考證,大都隨意引用的他的說法,但這個說法問題巨大,剛發表時候就已經被無數學者推翻。

《清代教育與民眾識字》出版後,書中對清代識字率的估計引起了較大爭議。

1980年荷蘭學者伊維德(W。

L。

Idema)在《通報》發表長篇書評,對羅友枝的清代識字研究成果提出了全面的批評。

《毛的革命宇中國政治文化》作者理查德·所羅門指出:“對識字人口總數的估計,必定只能是近似值。

由於經濟條件的不斷變化和政治上對學額或實際捐納額度的操縱,這個數值也隨時間而波動。

據粗略估計,1600-1900年之間,識字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2%。

”引述著作是何炳棣的《明清社會史論》和羅伯特·馬什的《官宦:1600-1900年中國的精英流動》。

科大衛《論一九一〇年代新界區的識字率》透過分析從識字率資料和“功能性識字”的有效性兩個方面質疑了羅友枝的看法。

清政府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推行的《九年預備立憲逐年籌備事宜清單》,內有一項推廣識字和進度的明確規定:從第一年(光緒三十四年)開始,逐步編輯、頒佈簡易識字課;創設、推廣廰州縣簡易識字學塾;“第七年人民識字義者須得一百分之一”。

4億人口的1%為400萬,而當時調查資料顯示粗通文墨者總數僅約為300萬,也就是說還不到1%這個數值是中國自先秦時期以來的最低水平,很顯然這個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因為人們識字水平越低就越容易統治,人們越無知就越不會造反,有一口吃的就可以過活下去。

另外在加上文字獄的盛行,使得讀書人會因言獲罪,說不定寫出什麼東西會被認為是犯了大罪,而哪些不識字的人卻是沒有這方面的顧慮。

最後還有一點原因是,民眾是靠官員來引導和教育的。

清朝中前期的官員,後金人文化水平不高。

而有骨氣的漢人又不會出仕為官,當時出來做官的基本都是一些心中沒有信仰,只是為了求取功名的利己主義者,這種人上任以後是不會心理想念百姓,為百姓做事的。

所以引導民眾也就無從談起。

而有骨氣的人選擇隱居,以至於影響力小,個人的學說和成就很難傳播開來,以至於慢慢失傳。

讀書的功用大部分就是為了出仕,而當這一項被很大一部分讀書人排除出去以後,讀書就成了一項可有可無的事情,外加上朝廷的限制,幾項結合在一起造就了中國人普遍知識水平底下的現象。

而人們普遍的不識字,就很難從中產生可有引導社會進步的力量,也間接造就了滿清的滅亡。

北洋水兵2021-06-1216:16:21提問者真是腔腸生物——口菊不分。

既然向題目所說,你給我解釋一下《開放中的變遷:再論中國社會超穩定結構》這本書裡說的是怎麼回事。

所以,清代識字率並不低,反而是清末和民國普及新式教育之後,識字率開始大幅降低。

這就好比民國的軍人一樣,認字就能當副官,有小學文化水平就能當參謀。

這個資料應該是來自羅友枝的《清代教育與民眾識字》一書。

而且,羅友枝將這個識字分為完全識字能力和功能性讀寫能力兩種,前者針對知識分子,後者針對底層百姓。

其實這麼區分也正常,因為知識分子識字是為了讀寫文言文,或者說是追求功利;而底層民眾讀寫是為了生存,比如簽名、記賬、寫信、寫合同等,換句話說就是多點文化知識避免上當受騙。

關於清朝識字率低這句屁話,應該是來自1909年學部的統計資料,即全國粗通文墨者約為300萬人,因此部分二傻就張嘴放屁說清朝識字率不到1%。

但是,請問這個粗通文墨怎麼界定?能寫自己姓名還是能讀寫文言文?好吧,其實這300萬人只是統計當時全國參加過科舉考試的知識分子以及各種新舊學堂學生的數量,排除了功能性讀寫能力的底層民眾。

換句話說,這粗通文墨的300萬人應該劃入完全識字能力這一群體。

而且,這個統計資料也並不完整。

所以,我個人認為羅友枝的資料有比較大的說服力,其實想想也正常,畢竟清代私塾、宗學、義學、社學等各種學堂非常發達,其中還分成為考科舉做準備的長學和識字速成的短學,而且這種舊學堂的成本也不高,短學的成本更低。

如果是宗學的成本更低,因為宗族龐大的規模直接拉低了宗族內各個家庭的教育成本。

尤其是清朝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期,大量小說付梓刊行,這些小說消費群體不僅僅包括知識分子,底層民眾也會大量購買閱讀,因此這也從側面說明,清朝識字率並不低。

最後就是,關於識字率的問題歷朝歷代也沒個靠譜的資料,從來都是估算。

不過可以確認的是,清朝識字率在歷朝歷代就算不是第一,也絕不是識字率最低。

所以,題目就是典型的張嘴放屁。

全文完忠良村人2021-06-1209:45:14滿清韃子本身的文盲率就高,要是別的民族文盲率低,韃子怎麼好統治大清了。

晚清留學生一多,不久後鬧革命革了他們的命嗎?這是最高統治階層對其統治的需要而已。

沈見之2021-06-1210:16:08中國歷史上的異族統治,都是野蠻破壞文明。

然後被文明同化是需要時間的。

唐律疏議2021-06-1810:34:50因為題主拿不出任何資料就胡編亂造信口開河。

勵志報國的兔子2021-06-1211:02:55文字獄瞭解一下Danny5v2021-06-1217:57:18純屬扯淡。

清明元及之前的封建時代文盲率根本無從考證。

這裡面還存在著人口、文盲標準、新朝對前朝的詆譭等問題。

譬如說清朝是文盲率最高的朝代就是典型的詆譭。

高山流水蒼鷹白鹿2021-06-1210:55:45這事誰統計的?臥底的小泥鰍2021-06-1317:57:29這個標題帶節奏太明顯,挑撥仇恨的目的太過明顯。

第一,沒有任何可靠的統計資料能證明清朝是文盲率最高的朝代。

第二,夏朝都沒有文字,商朝只有巫師識字,周朝到孔子才開始有教無類,如果這樣的文盲率都說成比清朝高,那隻能對提問者“呵呵”了。

第三,漢朝蔡倫改造造紙術,文化才開始下沉,識字的人才開始漸漸多起來,但竹簡、木瀆依然是主要記載工具,因此識字的人非常少,但清朝隨便一個江南商人都可以隨便刊印幾萬冊《明史》,文化早已經下沉到普通民眾,清朝怎麼可能文盲率低於漢朝呢?第四,兩晉南北朝整個處於戰亂當中,政府、人民都忙於求生,根本不存在文化普及,文盲率只可能比漢朝低,不可能比漢朝高。

第五,隋唐盛世,國家一統,發明了科舉制度,文化空前昌盛,但也僅僅是政府重視文教的開端而已。

第六,宋朝為避免隋唐五代武人禍亂國家弊病,開始重文輕武,出現了“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社會風氣,井旁打水的老嫗也能詠唱“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文教興盛的一個高峰。

第七,元朝政府忙於疆域擴張、皇室混戰、漢化與胡化間搖擺不定,不可能重視文教,但因為廢除科舉,文化人被迫深入民間靠文化謀生,反倒推進了元雜劇、元曲的爆發,使短短百年湧現出一大批文化名人,市井小人都可以哼唱“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元朝文化普及工作進一步提高。

第八,明朝為禁錮知識分子思想,改革科舉,採用八股取士之法,嚴格限定考試內容,迫使知識分子一生只能皓首窮經,無法獨立思考,但客觀上,卻也推動了讀書的熱潮。

明朝推行種姓制度,對百姓進行嚴格的種姓劃分,如限定軍戶、工戶、驛戶、農戶、商戶等等職業世襲,不得更改,因此,文化普及受到了限制。

第九,清朝廢除了明朝的種姓制度,廢除了苛捐雜稅,廢除了特務統治,廢除了嚴刑峻法,廢除了宦官干政,嚴厲打擊土地兼併,使清朝百姓富裕程度遠超明朝,有能力供孩子讀書的民眾數量暴增,雖然繼承了明朝八股取士制度,但識字的人更多了。

黑色小白兔子2021-06-1210:57:15人口增加了唄!以前一萬人有一個學校能容納一百個學生,到了清朝十萬人有一個學校能容納一百個學生。

沒事動動腦子,不要像其它幾位回覆的。

詩酒趁年華05202021-06-1212:48:51幾千萬人和四億人能一樣嗎???這節奏帶的!!!野韭菜丶2021-06-1316:09:33滿清是華夏曆代王朝中,奴化和愚民教育最厲害的朝代。

不墮紅塵衹問心2021-06-1709:40:46老實人容易管青澀印記2021-06-1209:08:41歷史原因,農業國發展到某階段,誤以為是頂點,突然失去方向,沒有了前進的動力,以至文化靜止,可讀無書,無書可讀。

zhuzuolang2021-06-1215:18:07不要帶節奏。

清朝由於實施攤丁入畝之後,人口數量迅速增加。

這怎麼可能和其他王朝比啊!甲寅生2021-06-1414:47:10滿族文化上的自卑而已。

害怕被看穿野蠻的本性,不思自己進取,反而打壓漢族,進行文化壟斷。

長孫餘浩20192021-06-1212:05:37人口爆炸,比例問題,實際識字人數增加了。

錢眼兒裡看世界2021-06-2612:55:16少數民族統治漢人,必須在文化上壓制,使我們的思想禁固,以便利統治,東來閣公爺2021-06-1220:41:30為什麼陰謀詭計,三十六計,在蒙古人滿族人面前,就不好使了呢。

著實讓壞水漢文化的人不痛快。

冉明正道2021-06-1310:47:19雖然沒有具體資料,但是那時候讀書考試可是能做官的,就是考個秀才都能減免部分田賦,現在你考上清華北大也不能保證找到好工作吧。

以此推測,那時只要有點能力的家庭肯定送孩子讀書識字,對一些讀書讀的好的還有宗族出錢幫襯重點培養,還有好多宗學族學免費。

那時候一個村如果出個舉人在其他村面前都是揚眉吐氣沒人敢惹的,若是做了官,那真的是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全家全族全村都受益蓑衣箬笠2021-06-1911:56:57是不是最低不知道,但是愚民政策+奴化政策+百姓普遍窮苦(被剝削)+文字獄等等這些因素估計也不會高到哪裡。



hetao452021-06-2122:52:07幾乎沒有辦學。

以蒙古地區為例,興建了眾多喇嘛廟,而且不許用母語唸經,只能用聽不懂的藏語唸經,初此,幾乎沒有辦過學校。

嘯傲青雲2021-06-1817:34:56得國以少數統治多數,以愚民政策是最佳手段!雅利安人統治印度也是這樣情況!方丈住西屋2021-06-1809:02:44內個朝代都是前中期識字率逐漸升高,後期社會動盪,腐敗,民眾生活困苦,所以識字率又降很低,符合正態分佈[呲牙][捂臉]一滴水珠132021-06-1808:53:56這一命題本身就有問題。

清代,官方有國子監,省、府、縣都有公辦教育,民間還有大量的私塾,人們受教育或者說識字率是不低的,特別是清末提倡西學以後,識字率更高。

之所以有如此命題,是因為滿清本身是馬背民族,取代漢人政權被認為是野蠻征服文明,加上清政府的文字獄,鉗制了文化的發展與進步。

哈嘿嘿嘿嘿2021-06-2114:11:40既然你提出這個論題,那請問你有什麼論據能證明這個問題是對的?天青河白2021-06-2219:20:12因為清朝打壓漢族人,只想漢族人在他的統治下渾渾噩噩的過日子。

讀了書的人腦子就會有想法,就會干涉他們的統治權威。

盡恆影視2021-06-1813:51:48第一個原因,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在中國特殊的封建統治下,文字和文學是為統治者服務的。

滿清的封建統治不可能為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做最根本的服務,最後儘可能消除文盲。

我們可以看到漢字的演變,從西漢到滿清,是一步步由簡到繁的,加重普通大眾識別漢字的難度,這就無形地加重了文盲程度。

因為西漢以前,識別文字是比較容易的,所以就出現了許多學士,最後在齊國形成中華文明學術“大中心”——稷下學宮。

我們看到,先秦時期的僅僅幾百年我們中國出現了幾個大思想家,比如孔子、孟子、楊朱、墨子等然而漢以後呢?大思想家越來越少了,魏晉玄學的時候出得比較多,但是到後面幾百年才出現一個。

明代的時候只有王陽明,清代比較知名的有顧炎武。

所以,因為漢字隨著時間逐漸繁化,人民識別漢字是越來越困難了。

最後時間的累積,導致了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成為了中國兩千多年來文盲率最高的朝代。

第二,滿清是中國封建王朝最高的階段,這就給滿清統治者許多新的問題,而文盲率高就是這些新問題的之一。

為什麼滿清是中國封建王朝的最高階段呢?因為這時的清朝統治著廣袤的土地,大清國的人口一度到達4億,佔全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在經濟層面也是讓世界感到震驚。

在小農自然經濟的發展下,清朝在與列強(英國等)展開貿易時,白銀都是流入中國的。

最後英國人不得不靠鴉片走私使得大量的白銀才從中國流出。

這樣的清朝可謂是封建王朝的最高階段了。

但是也出現很多問題,就是大量的人口導致了文盲增多,進而導致文盲率高速上升。

當然還有很多問題,這裡我們只討論文盲率的問題。

第三,就是為了維護滿清的獨裁統治。

在中華文明的歷史中,漢族人口基本上是佔整個絕大多數的。

這就意味著,滿清統治者如果要實行獨裁專制,就要打壓漢族人民,這個最好的打擊就是使文盲率提高,讓漢族的絕大多數人處於矇昧無知的狀態,使他們只知耕地,不知文字。

這就是封建獨裁者的最惡毒的一面。

清朝的時候學者很多,乾隆很注重書本的修訂,甚至《四庫全書》就是這時修訂的。

但是他們遲遲沒有發動漢字的簡化運動,這是為什麼,我們想一想就知道了。

第四,中華文章的特例——文言文。

在五四運動以前,我國主要文章形式就要是文言文。

這文言文晦澀難懂,我們現在的有些博士都不能輕易地看懂和寫作(文言文)。

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大眾識別文字的意願。

因為識別了文字,又要看文言文,文言文又看不懂,識別了文字又有什麼用呢?這一原因又提高了滿清的文盲率。

TAG: 識字識字率文盲率清朝滿清貨運司機自己買車跑划算嗎?民國之前滿清認為自己是中國人嗎?猜你喜歡江南織造是什麼職位?如何評價明朝時期的大臣楊嗣昌?他是否是一代能臣?明朝後裔逃到哪裡了?教育完成掃盲以後下一步要實現的目標是什麼?詳見描述?搜索推薦文章天門三蒸的三蒸做法?2022-07-20小貓簡筆畫簡單又好看?2022-07-19發現神行2018款240PSHSE版和智越限量版,哪個更值得買?2022-07-19雙十一里到底是瘋狂剁手黨有損失還是不買黨有損失?2022-07-19世界跨度最大的跨海大橋?2022-07-19首頁娛樂體育汽車科技育兒歷史美食數碼時尚寵物收藏顶部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