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蔓澤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特徵 小花蔓澤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小花蔓澤蘭 一隻豹灰蝶在小花蔓澤蘭的葉上 科學分類 界: 植物界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Eudicots 演化支: 菊類植物Asterids 目: 菊目Asterales 科: 菊科Asteraceae 屬: 蔓澤蘭屬Mikania 種: 小花蔓澤蘭M.micrantha 二名法 MikaniamicranthaKunth 小花蔓澤蘭(學名:Mikaniamicrantha),香港及中國大陸稱之為薇甘菊或小花假澤蘭。

為菊科蔓澤蘭屬下的一個種。

原產於南美洲,全球約有430種為菊科蔓澤蘭屬之中唯一的多年生攀爬植物[1]。

由於小花蔓澤蘭生長速度奇快,奪取其它植物光合作用所需的能量,導致其他植物難以生存,故有「綠色殺手」、「植物殺手」或「綠癌」之稱,亦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入「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2]。

目次 1簡介 2特徵 3散播 4危害 5清除方法 6近似名字 7相關條目 8註釋 9參考文獻 10參考書目 11外部連結 簡介[編輯] 小花蔓澤蘭為生長迅速之多年生攀緣藤本植物。

在肥沃度、有機物、土壤溼度與空氣溼度都高的地方,生長得最好。

它藉由攔截光線,損害或者殺死其他植物使它們窒息,生長數十年的樹木,只要被覆蓋幾個月就可能枯死。

小花蔓澤蘭是中美洲與南美洲的原生植物,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引入印度,用來偽裝飛機場,是太平洋的區域最廣泛分佈的雜草。

特徵[編輯] 小花蔓澤蘭莖多分枝而細長。

葉對生,葉為心形或者三角形,葉漸尖,基底成闊心型。

樹葉約是4至13公分長,闊度約為2至9公分,邊緣為淺波狀圓鋸齒。

葉尖漸尖而葉基為楔形。

花長3至5公分,傘狀花序頂生或腋生。

花為白色至白綠色,四或五朶管狀小花聚生成簇為一細小的頭狀花序,花柄成四數排列,每一頭狀花序有由4至5板綠色苞片組成的外環將中央的4朶花圍繞。

種子黑色五稜形,1,000粒僅約重1公克,大約2毫米長。

每種子頂端有幫助散佈的白色冠毛,藉由風或黏附在動物皮毛上傳播,每平方公尺可產約17萬粒種子。

散播[編輯] 附著在動物身上,或利用風力傳播 危害[編輯] 由於小花蔓澤蘭具有向光性,喜歡生長於光照充足的地方,一旦攀上樹木就會纏繞全株植物,阻礙寄主植物的光合作用,令寄主因缺少養分而枯死,嚴重破壞多元化的原生生態系統。

小花蔓澤蘭繁殖力強,既可無性繁殖,也可有性繁殖來長出種子。

其蔓莖的每個節除了可長出新芽外,而節及節之間都能長出不定根。

它一天可生增長達24公分長度,單是一株薇甘菊就可在數個月之內覆蓋約25平方公尺面積植物,有「一分鐘一英里(Mile-a-minuteweed)」之稱,故此難以徹底剷除。

小花蔓澤蘭族群一旦建立,即以驚人的速率散佈,攀附纏繞任何直立支撐物,如作物、灌叢、喬木、圍牆、綠籬。

據報導,其莖一天可生長達27毫米。

此外,小花蔓澤蘭亦與其他植物競爭水份及養份,以及釋放出化學物質來抑制其他植物生長。

小花蔓澤蘭在印度、印尼茶園,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橡膠園是三大雜草之一。

其入侵薩摩亞亦造成了可可椰子裁植廢棄。

使麵包樹致死,造成油棕、香蕉、森林作物和牧場造成嚴重損害。

清除方法[編輯] 2002年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嘗試使用農藥森草淨,發現此藥能有效使小花蔓澤蘭枯萎;然而直接噴灑此藥可同時殺害其宿主,因此未能廣泛使用。

目前為止,還未找到效率高的方法清除小花蔓澤蘭,只能依靠人手清除。

小花蔓澤蘭即使遭割除,其莖節仍會長出新根,因此清理後必須妥善棄置,否則反而會助長其繁殖蔓延。

由2007年開始,香港中文大學生物系與漁農自然護理署合作研究,項目名為「無間道行動」。

於2008年8月在大埔丫洲的實地考察,發現寄生植物田野菟絲子會使用吸盤插入小花蔓澤蘭的莖幹以吸收水份及養份[3],能有效降低小花蔓澤蘭的開花繁殖能力,但未能完全殺滅。

同時亦研究使用寄生植物金燈藤,以比較兩者對清除小花蔓澤蘭的效用。

[4][5][6] 近似名字[編輯] 小花蔓澤蘭的英文名稱Mile-a-minuteWeed(中譯為一分鐘可生長一英里的野草)與另一種攀緣植物扛板歸的英文名稱相同,但兩者的學名並不相同。

相關條目[編輯] 入侵物種 植物 世界百大外來入侵種 註釋[編輯] ^植物殺手–薇甘菊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3-12-27.自然足印雜誌 ^外來種可能是生態怪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臺灣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鏗鏘集一物治一物香港電台電視部,2009年3月23日 ^菟絲子護林纏殺薇甘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浪網,原文載於《星島日報》,2009年3月24日 ^中大研發害草治害草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3-27.《蘋果日報(香港)》,A16版,2009年3月24日 ^中大發現菟絲子可滅薇甘菊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9-05-18.《新報》,2009年3月24日 參考文獻[編輯] 小花蔓澤蘭MikaniamicranthaH.B.K..臺灣物種名錄.臺灣: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2013-1-24](繁體中文). 請檢查|access-date=中的日期值(幫助) 參考書目[編輯] 杜詩雅博士,《香港攀援狀植物》,市政局刊物。

1986年:95頁。

梁海菊、朱惠玲著,《香港自然圖鑑系列4常見灌木叢植物》,野外動向。

35頁。

ISBN988-98539-4-9。

《綠色香港─生態欣賞與認識》,花千樹出版。

252-254頁。

ISBN962-8884-44-1。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小花蔓澤蘭 維基物種上有關小花蔓澤蘭的資訊 植物殺手薇甘菊-透視薇甘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長春社 香港野花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入侵植物小花蔓澤蘭(MikaniamicranthaKunth)之確認[永久失效連結] 小花蔓澤蘭…植物屬性簡介(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植物殺手」薇甘菊的認識與防治 外來生物入侵物種薇甘菊嚴重危害深圳本地植物 樹木谷(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清除薇甘菊的作業指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小花蔓澤蘭在台灣哪裡可以看到呢?(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全球入侵種資料庫(GISD)-小花蔓澤蘭(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小花蔓澤蘭Mikaniamicrantha|Plantonic網上植物誌 分類單元識別碼 維基數據:Q2717688 維基物種:Mikaniamicrantha AoFP:4361 APNI:125841 ATRF:Mikania_micrantha 臺灣物種名錄:417599 EoL:468851 EPPO:MIKMI FoAO2:micranthaMikaniamicrantha 中國植物志:242423293 GBIF:5398421 GISD:42 GRIN:316383 iNaturalist:165389 IPA:4555 IPNI:161051-2 IRMNG:11431566 ISC:34095 ITIS:36046 NCBI:192012 NZOR:f1dd2dfc-483b-4d24-bed7-9bfb5c08effb 全球植物名錄:gcc-1953 PLANTS:MIMI5 POWO:urn:lsid:ipni.org:names:161051-2 Tropicos:2701038 uBio:462066 WFO:wfo-0000062531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小花蔓澤蘭&oldid=68176627」 分類:蔓澤蘭屬入侵植物種爬藤植物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隱藏分類:Webarchive模板wayback連結物種微格式條目含有拉丁語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引文格式1錯誤:日期自2017年12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使用ISBN魔術連結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物種 其他語言 AzərbaycancaCebuanoEnglishEspañolFrançaisKreyòlayisyen日本語മലയാളംSundaไทยTiếngViệt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