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想幫助他,還是想控制他? | u 值媒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每當我教了一套情緒安頓的技巧後,就會有人問:「老師,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幫助別人嗎?」提問的人眼裡有光,好似發現新大陸,或在大海中抓到浮木。

你是想幫助他,還是想控制他?2020-07-2313:47 /陳志恆認識我的人,一定常聽我這麼說:「我們很難去改變另一個人,除非,他自己也想要改變。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人不具備改變的意願,除非拿槍指著他的頭,不然要他改變有時真是難如登天。

這幾年,我在許多地方教情緒管理的課程,授課的對象有家長、老師、學生、企業主管、職場員工,普羅大眾都需要學習如何安頓自己的心情。

每當我教了一套情緒安頓的技巧後,就會有人問:「老師,我可以用這個方法去幫助別人嗎?」 提問的人眼裡有光,好似發現新大陸,或在大海中抓到浮木。

我會說:「當然可以!不過,你說的那個人,自己有想要改變嗎?」對方先是停頓了一下,然後說:「嗯……好像沒有!」我又問:「那麼,是什麼讓你這麼想幫他呢?」「因為他讓我感到困擾!」、「他一直這樣,我實在看不下去!」、「和他相處,讓我很感到很痛苦!」……這是我時常聽到的答案,然後,我會接著問:「所以,你真正想改變的,好像不是他,而是自己的困擾、看不下去或痛苦,是嗎?」站在誰的需求去考量?「我知道,你很痛苦,所以想要幫助他改變。

問題是,他不感到困擾,沒有改變的意願,那麼,你該如何幫助他呢?而你期待著,透過他的改變,而讓你減少困擾、減輕痛苦或煩惱消失,這樣,真的是在幫助他,或者,只是想控制他呢?」 問題來了,「幫助別人」和「控制別人」,如何區別?這兩者很容易混淆。

若要分辨,可以從你是站在誰的需求或最佳利益來考量,這樣的觀點去判斷。

圖片來源:Pixabay分享facebook幫助別人,是站在他人的需求或最佳利益去思考,怎麼做對他人最好;控制別人,則是站在自己的需求或最佳利益去思考,怎麼做會對自己最好。

所以,當我們想要幫助別人時,出發點是看見別人有尋求改變的需求,也許是感到痛苦,或者一直為此付出代價,期待自己的現狀有所不同;於是,我們出手相挺,提供資源或介入,邀請他接受協助,促使他擺脫困擾,人生因此過得更好。

由這樣的起心動念出發,而做出來的,就是在幫助別人。

相對的,當我們發現自己處在痛苦當中,那痛苦是來自身旁的家人、同事或朋友的某些壞習慣或問題行為所引起,因而希望別人改變:「當你改變時,我就會好多了!」,當這麼期待時,與其說是想幫助別人,其實更想幫助自己。

這時候,往往會失望收場。

因為,你所給出的建議或良方,並不容易被接受。

當一個人沒有改變意願,你又不斷要求他要改變時,美其名是幫助他,事實上是想控制他、改造他,很容易引發對方的心理抗拒。

要求別人為自己的情緒負責這樣的狀況,會發生在各種關係中。

因為看不慣孩子、另一半、好友、情人、同事、上司、部屬、學生,甚至不認識的路人甲乙丙的某些行為,而要求別人非得改變。

表面上看起來是出於一份善意,實際上是把自己人生快樂與否的責任,推給了別人,要求別人透過改變來負責——這是一份「託付心態」。

就好像,許多年輕會這麼說:「如果父母願意支持我,我就有勇氣去追尋夢想了!」父母能支持,當然最好;但如果父母永遠不支持,你就裹足不前,放棄夢想了嗎?那麼,造成你夢想破滅的,到底是父母,還是你自己呢?也有不少家長,會這麼對孩子說:「如果你乖巧懂事一點,我就會開心了!」於是,你把自己的開心與否,交由孩子來負責。

所以,你會想方設法地改造孩子,把孩子打造成你理想中的樣貌;卻忽略了每個孩子都不一樣的,有其獨一無二的生命價值。

安頓好自己,才能看懂別人真正的需求回到課堂上,我會告訴提問的學員:「所以,你最先需要幫助的,是你自己。

是你的『看不下去』讓你感到痛苦,你得先學會安頓好這些『看不下去』。

當你能先安頓好自己,或許,對方根本沒有改變的必要。

」如果,我們能先安頓好自己,就能靜下心來去思考與觀察:「對方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卡住他,讓他無法改變的地方在哪裡?」而能從他的需求著手,往往能引發他產生改變的意願。

通常一個人最渴望的,大概就是感受到被重視與被接納了吧!當一個人的需求能被看見、被滿足,你所做的,才會在對方身上發揮效果,也才稱得上是「幫助別人」。

從雙贏到三贏「那麼,有沒有可能,我們的助人行為是同時兼顧利他與利己的呢?」又有人發問了。

當然可能,能這樣是最好的囉!如果,你在幫助別人變得越來越好的同時,自己也感到愉悅滿足,生活品質更為提升,便造就了雙贏的局面。

而可以的話,我們更要追求「三贏」,也就是,「我好」、「你好」、「大家好」;至少,長期下來,不該有人一直是犧牲的、委屈的。

一切從先安頓好自己開始然而,這一切都是站在能夠先安頓好自己的基礎上,才能達到的。

有時候,我們真的很難區分「幫助別人」或「控制別人」,甚至,我們常常要求別人要改變,是混雜著來自己或他人的需求與最佳利益。

這時候,我們需要透過以下問題來提醒自己:「當我希望對方改變時,我是關注自己多一點,還是關注別人多一點呢?」向內覺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這會幫助你區分,是在「幫助」對方還是「控制」對方。

若是後者,其實真正需要先得到幫助的,是你自己。

那麼,就趕緊把學到的身心安頓技巧,用在自己身上吧!人性剖析孩子父母行為陳志恆諮商心理師、作家,為長期與青少年孩子工作的心理助人者。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

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

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不學無術,愛湊熱鬧,寫作、演講、工作坊......什麼都來。

在經歷將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決定離開校園,走入廣大的社區,服務更多的群眾,偉大的助人夢正要展開!著有《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正向聚焦:有效肯定的三十種變化,點燃孩子的內在動力》等書,為2018年博客來、讀冊百大暢銷書作家。

最新文章最多瀏覽共發表 NaN 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贊助作者,好內容值得更多人支持。

贊助延伸閱讀【黑電影】明日邊界。

如果不會死,在戰場上應該就所向披靡吧?食譜/鹹香開胃白飯殺手梅干菜扣肉、梅菜滷苦瓜食譜/夏天酸甜微辣開胃涼拌菜醋溜土豆絲回應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