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建中世紀:百年校慶專輯。
臺北市,建國高級中學。
鄭維中(1992)。
校史稿。
建中青年,96期,34-81。
林昂稷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建國中學」重新導向至此。
關於位於馬來西亞沙巴亞庇的同名學校,請見「亞庇建國中學」。
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建台中學。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此條目可能包含原創研究或未查證內容。
(2015年9月9日)請協助補充參考資料以改善這篇條目。
詳細情況請參見討論頁。
此條目應避免有陳列雜項、瑣碎資料的部分。
(2015年9月9日)請協助將有關資料重新編排成連貫性的文章,安置於適當章節或條目內。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國中學校徽建國中學紅樓地址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正區南海路56號經緯度25°01′49″N121°30′46″E/25.030390°N121.512795°E/25.030390;121.512795座標:25°01′49″N121°30′46″E/25.030390°N121.512795°E/25.030390;121.512795詳細資訊其它名稱TaipeiMunicipalJianguoHighSchool類型男子學校、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創辦日期1898年 (1898)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尋常中等科學區中華民國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學校編號353301校長徐建國職員人數34人(2021年)[1]教師人數216人(2021年)[1]年級高一到高三[1]學生人數2,984人(2021年)
[1]班級數含特殊班級共83班(2021年9月)校園面積5.75公頃校訓勤、樸、誠、勇體育橄欖球學校網址www2.ck.tp.edu.tw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英語:TaipeiMunicipalJianguoHighSchool[a]),簡稱建國高中、建國中學、建中,為一所公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位於臺灣臺北市中正區南海學園正對面,為北市六省中之一。
前身為臺灣日治時期的臺北一中、三中及四中[b]。
本校校區坐落於南海路上,鄰近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廣播電台、台北植物園、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等文教機構,交通上可乘臺北捷運抵中正紀念堂站及小南門站。
進入校門,映入眼簾的即是建中的指標建築紅樓(建於台灣日治時期1909年),已登錄為臺北市市定古蹟。
建中以自由學風著稱,社團的多元蓬勃發展也頗為著名。
各年級設有科學班、數理資優班、人文暨社會科學資優班、體育班。
學生人數近3000人。
有社團70個(2021年)。
目次
1校名
2校史
2.1歷屆校長
3學校象徵
3.1校歌
3.2校訓
3.3校徽
4招生情況
4.1特殊班級
5課程教學
5.1教學活動
6課外活動
6.1社團活動
6.2體育運動
6.2.1橄欖球
6.2.2排球
6.3棒球
6.4自治活動
6.5學生刊物
7校園環境
8校友
9知名教師
10文藝作品中的建中
11參見
12注釋
13參考資料
13.1腳註
13.2網頁
13.3書籍
14外部連結
14.1網站
校名[編輯]
建國中學的校名,乃來自於當時臺北一中與二中的名稱爭議。
1945年12月6日一、三、四中臺生聯合復課後,14日,臺灣省教育處令一中、三中、四中臺灣籍學生收集進入一中,暫於四中校舍內上課。
15日週五,於四中正式上課,暫由前四中校長小林敏代理校長。
事實上,一中至四中的名稱僅決定於成立先後,但舊二中學生仍認為二中是以臺人為主之學校,而一、三、四中則是以日人為主的學校,應由二中成為一中,對教育處此舉表示不滿。
張耀堂校長自1946年一月中旬就任後,努力奔走。
教育處於是於一月二十八日將臺北一中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建國中學」,二中則更名「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取其「建國成功」之意。
自此,建國中學之名訂定,沿用迄今。
由於日治時代臺灣各地的「一中」多為招收日人子弟者(臺中一中除外),二中才有較多比例的臺生。
因此在戰後初期,類似的一中、二中爭議不少。
在臺中是沿用校名,臺南則互換,高雄則合併。
而臺北地區的女子中學則較為特別,臺北第一高女成為北一女中。
臺北第三高女更名為北二女中(今中山女高)。
臺北第二及第四高女則在戰後不久因校舍受損嚴重停辦,二高女原址在立法院,四高女原址在臺北護理學院城內校區[2]。
校史[編輯]
1898年2月,時任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校長町田則文建議設立中學校,3月4日設立「國語學校第四附屬學校尋常中等科」,4月2日在今中山堂附近之房舍正式開學。
同年8月16日,再改為「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中學科」,於次年4月1日起實施,為專收日籍學生的中等學校。
1902年3月30日改設「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3]。
1907年5月20日獨立設置為「臺灣總督府中學校」。
1908年於臺北市鼓亭龍口町一丁目尋得校地,即今臺北市南海路56號現址。
次年遷入由臺灣總督府土木局營繕課近藤十郎所設計的新校舍。
[4]
1914年發布告示第72號《臺灣總督府中學校規則》。
因新設「臺灣總督府臺南中學校」(今臺南二中),校名更為「臺灣總督府臺北中學校」。
1919年發佈《臺灣教育令》,總督府採許可制,准許臺灣人子弟可以進入日人專用的各學校,試行「日臺共學」。
1920年臺灣地方制度劃分為五州二廳。
1921年4月1日移交臺北州管轄,25日,更名為「臺北州立臺北中學校」。
1922年發布《臺灣教育令》第2次修正,實施日臺共學,因「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今成功高中)成立,改名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
1923年代表臺灣出賽「第9回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此為臺灣隊伍第一次參賽。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臺北一中和臺北四中的臺籍學生10月29日於永樂國民學校(今永樂國小)復課,後來臺北三中臺籍學生加入,12月5日,遷日新國民學校(今日新國小),12月6日於日新國小辦聯合開學典禮,後以為校慶,以資紀念。
日本籍的學生,以「臺灣省立臺北仁愛中學」的名義於原龍口町臺北一中校舍繼續上課,旋併入臺灣省立臺北和平中學(今師大附中)。
12月14日,臺灣省政府教育廳下令將臺北一、三、四中的臺籍學生合併為「臺灣省立臺北第一中學」,暫於舊「臺北第四中學校」校舍(今建國中學東北角宿舍區)上課。
[5]1946年1月28日更名為「臺灣省立臺北建國中學」,初設有日夜間部高中、初中、補習學校初高中等多種學制,一度男女兼收,1955年停止招收女生。
1955年,因中華民國政府鑒於中樞方從中國大陸遷臺不久,深知時局不穩,實施「防空疏散政策」,規劃臺灣省各省立學校設立分校,於是建國中學主辦的「臺灣省臺北市五省立中學中和聯合分部」在8月設立,1963年獨立設校為台北縣立中和初級中學(今新北市立中和國民中學)。
[6]1967年臺北市升格為直轄市後改隸臺北市政府,更名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1968年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政策而停辦初中。
1983年停辦附屬高中夜間部2000年停辦附屬建中補校,僅存日間部高中部學制,並專收男生。
歷屆校長[編輯]
日治時期
任別
就職時間
姓名
一
1896
町田則文(日語:町田則文)
二
1902
田中敬一(日語:田中敬一(師範学校長))
三
1907
本庄太一郎(日語:本庄太一郎)
四
1908
本庄太一郎
五
1912
廣江萬次郎(日語:廣江萬次郎)
六
1913
土屋允安(日語:土屋允安)
七
1916
松村傳(日語:松村伝)
八
1925
濱武元次
九
1931
十倉精一
十
1934
高橋隆
十一
1938
渡邊節治
十二
1942
森長整
十三
1944
志波俊夫
中華民國時期
任別
就職時間
姓名
一
1945
張耀堂
二
1946
陳文彬
三
1947
孫嘉時
四
1948
梁惠溥
五
1949
賀翊新
六
1955
凌孝芬
七
1957
賀翊新
八
1967
崔德禮
代理
1972
王蕪先
九
1973
黃建斌
十
1986
李大祥
十一
1989
劉玉春
十二
1996
李錫津
十三
1999
吳武雄
十四
2008
蔡炳坤
代理
2010
徐建國
十五
2011
陳偉泓
十六
2015
徐建國
建國中學紅樓柱上紀錄賀翊新校長卸任時受到學生歡送的石板
「赫赫黌宇」碑
建中早年頗具影響的校長,有部份人認為是賀翊新。
[7]賀校長曾任中華民國河北省教育廳長,與戒嚴時代統治者有特殊的政治關係,得到較大的辦學空間來維護建中早期的自由開放校風。
[來源請求]賀校長曾兩度出掌建中,在建中校史上也是僅見。
在建中紅樓的入口處臺柱上嵌著一面石牌,上面鐫刻了四言的銘文,就是在賀校長第一次離開建中時師生銘文紀念[8],全文如下 :
“
中華民國四十四年元月
赫赫黌宇髦士三千薰陶入座恐後爭先
大而化之賀公是瞻金石貞固永記年年
賀公仲弼主校六載春風廣作育有方當離別群情悽愴之詞刻石
勛勤為垂紀念建國中學全體學生三七五四人敬勒
”
今「中華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字樣已難以辨識
學校象徵[編輯]
校歌[編輯]
建國中學校歌由趙友培作詞,李君重作曲。
[9]旋律慷慨激昂,歌詞也中充滿對於學生成為國家棟梁的期許。
而其中「看!我們重建燦爛的新中華」、「同學們!同學們!同學們!努力奮鬥同建大中華。
」兩句也呼應著校名「建國」二字。
[來源請求]校歌通常會在校慶、開學典禮、始業式、結業式與畢業典禮上由樂旗隊演奏。
慣例是演奏兩次,一次原速,一次加快速度。
學生在唱到「春風吹放自由花」後常會加上一段音階下行的「砰砰砰砰」,雖然並未正式寫入歌詞中,但已經成為了一種不成文慣例。
[10](歌詞請見註解)[9]。
孫嘉時校長任內,曾將校歌依原曲重新[來源請求]填詞,將原本的「東海東,玉山下」改為「草山高,淡水清」版本,後取消,復用原詞。
日治時期臺北一中亦有校歌,並有著「高砂島是為日本國南方的重鎮」、「仰望高聳入天的新高山」、「將此自覺之光輝散佈到全世界」等歌詞內容。
[c]。
校訓[編輯]
建國中學校徽與校訓、標語,位於紅樓二樓,校長室前
在建中,除了全臺學校共同校訓「禮、義、廉、恥」[d]外,另外以「勤、樸、誠、勇」作為其校訓[11]。
前者可以在紅樓正門看到,後者則在紅樓二樓的牆面上。
而紅樓二樓牆面上也題有「今日我以建中為榮,明日建中以我為榮」等十六字標語以勉勵學子。
另外在黃建斌、李大祥校長時期的《建中人》報脊上可以看到不同的標語:如「發揚建中人精神 守國家立場 堅奮鬥勇氣 負真理責任 抱創導熱誠」、「心平氣和 明辨是非 正大光明 彬彬有禮 作一個堂堂正正的建中人」等也可算是另一種不成文的校訓。
不過今日師長較少就校訓論述或以此要求、期勉學生。
[來源請求]
校徽[編輯]
三角形的深藍色校徽中,是一個「北」字圍成的框架,而三角形的中間,是一「台」字,象徵建中所在的城市;其中,又表示建中過去為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
[9]
招生情況[編輯]
進入該校的學生均經過嚴格的篩選,例如基本學力測驗須達PR值98以上,而民國99年前更須達99才能達入學門檻,國中教育會考則要約34.6分(該區滿分36分)左右才達到入學門檻(2020年)。
高一有27班(無第24班),高二28班,高三28班(2021年),學生人數約2900人。
[來源請求]
除國共戰爭後曾短暫配合政策收容來臺之女學生外[12],該校長期以來皆只招收男性學生,近年雖有討論改為男女合校,但始終沒有實行。
該校也一直採用臺灣中學傳統的卡其色軍訓制服與綠色書包,已經成為該校學生認同的標誌。
[來源請求]
特殊班級[編輯]
該校設有數理資優班、人文社會資優班(於2019年打散不成班)、科學班、程式設計班(已廢除)及體育班;其體育班曾培育出多位臺灣體育好手,包含網球界前亞洲球王盧彥勳;於2018年在網球四大滿貫賽青少年組獲得兩冠一亞及年終球王,2019世大運男子單打金牌,有『夜市球王』稱號的曾俊欣也是2019年畢業的校友。
人文與社會科學資優班(分散式)
數理資優班:25班、26班
體育班:最後一班(現28班)
科學班:27班
課程教學[編輯]
該校在職教師組成教師會,退休教師有建中會。
教師也有社團,如排舞社(師生一同參與)、教師合唱團等。
除此,各科教師組成教學研究會。
有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歷史、生物等。
教學研究會除出版學資(學生學習資料)以外,有時也舉辦各項活動。
如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的紅樓文學獎、紅樓文藝營,歷史科教學研究會的歷史週等。
教學活動[編輯]
歷史週:由歷史科教學委員會主辦。
紅樓文學獎:紅樓文學獎於1980年由國文科教學研究會開辦,為目前校內重要的文學獎。
得獎作品集結為《建中文選》出版。
[13]
紅樓文藝營:每年寒假舉辦,邀請許多知名作家演講。
生活科技自製影片:每年在高一必修科目之一生活科技科老師指導下,由一年級學生拍攝短片。
事實上,在深耕網站成立之前,生活科技課老師即已指導全校二年級學生拍攝短片,此歷史可追溯至西元2000年。
[14]
課外活動[編輯]
建中2005紀念徽章飲食篇
建國中學一向以「自由」為傲,但近來校方對於「自由」之詮釋往往偏重於學習(自由學風),而學生則較為偏重生活、行為。
由於對於自由認識的不同,學生與校方往往有所衝突。
[e]但相對於臺灣其他高中,該校對於學生之約束較少,從社團活動的豐富多元與班際活動的參與上可以略見一二。
[來源請求]近年曾有數次校方管理遲到或側門翻牆事件太過嚴格而鬧上媒體的狀況[15][16],似乎顯示校風在生活管理方面逐漸收緊,而自從2015年7月新校長徐建國上任後,校方對於班聯會與學生的管控愈趨嚴格。
[來源請求]
該校的課外活動中,由校方或教師主辦的有一年一度的校慶創意進場、園遊會、班際合唱比賽、班際橄欖球比賽(高二)、紅樓文藝營、紅樓文學獎。
而該校的學生自治團體班聯會也定期舉辦電影欣賞會、社團聯展、校慶舞會等等活動。
而除此之外,影響學生最多的莫過於社團活動。
[來源請求]
社團活動[編輯]
「不入社團,猶如未入建中」是該校一句流傳許久的話。
[17];建中社團的發展歷史悠久、取向多元,社團活動相當活躍。
校方有紀錄的社團(含準社團)在2021年共有68個。
[17]校方未對社團活動之參與做限制,因此社團活動有相當高的自由度,但自99學年度起,依照教育部公佈之九九課綱,每週五表訂一節社團課程並列入學分計算,且自99學年度起所有高一新生皆需加入一個正式社團[18];。
社團人數與發展並不平均,大社可達百人以上,而小社團人數可能只有十餘人。
一般來說,目前偏重娛樂性、大眾性的社團,以及學術型的科學研究社團發展較佳。
不過隨著升學主義的高漲[19],多數社團都擔憂或面臨人數減少的問題。
建中的社團可大致分為學校性、學術性、才藝性、服務性、音樂性、體育性等六類。
[17]社團活動的蓬勃發展,使學生盡情發展自己的興趣,或在課餘能夠學得技藝,獲得自我認同。
社團活動中學長與學弟的緊密互動、春遊、寒訓、暑訓、成發等社團活動,都是許多建中人心中難以抹滅的青春記憶。
不少人在畢業之後,成為社團活動背後的支持力量,為建中社團的蓬勃發展繼續努力。
[來源請求]
除了社團各自舉行的成果發表展以外,每學期的社團聯展(尤其是上學期的迎新社團聯展)與校慶時的社團靜態展覽是相當重要的展現舞臺:社團聯展由班聯會行政部門辦理,以具舞臺表演性質的社團為主,每年參與社團大約在12個左右,並且會邀請友校社團穿插[20];社團靜態展則由校方辦理,在校慶時於高三教室作靜態展示。
[來源請求]為了使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各類社團,該校在新生入學時會舉辦社團博覽會,以及發放由班聯會行政部門編輯的社團簡介《建社望友》。
[21]較著名的社團有合唱團,樂旗隊等。
體育運動[編輯]
橄欖球[編輯]
建中橄欖球隊為臺灣高中橄欖球勁旅,日治時期曾在昭和9年、昭和15年兩度奪得全日本中學橄欖球大賽(日語:全国高等学校ラグビーフットボール大会)冠軍。
戰後曾經在全國橄欖球賽高中組連續獲得十九次冠軍。
早期校友設計隊服時,以紐西蘭全黑隊(AllBlack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為師,設計全黑色隊服,因此被喻為黑衫軍。
建中橄欖球隊為建中最具歷史性及代表性校隊,為建中爭取無數榮譽,其堅忍不拔,沉著應戰,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隊訓也被喻為建中精神的代表。
建中校內刊物《建中青年》第80期曾經以橄欖球隊作為主題報導,其中形容「南海少年遊俠客,詩成嘯傲凌滄州,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深累美人。
」
排球[編輯]
建中排球隊為橄欖球以外,建中另一支成績顯赫的運動校隊,在參加高中排球聯賽乙級聯賽期間曾於93和95學年度奪冠,98學年度選擇升級挑戰甲級聯賽就奪下第八名的佳績,隊史最佳成績為103和109學年度的第7名[22]。
棒球[編輯]
1906年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中學部(後來改名為台北一中)成立了台灣第一支正式棒球隊,也是第一個打進甲子園的台灣球隊,1923年台北一中代表台灣首次參加夏季甲子園大賽,然而第一戰便輸球淘汰,1929年台北一中再度打進甲子園,3連勝打進4強,創下隊史最佳戰績,一直到1940年台灣最後一次參加甲子園大賽,也是由台北一中代表,總計參加5次夏季甲子園、2次春季甲子園[23]。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台北一中棒球隊「自然消滅」,直到1998年重新成立棒球社,先後參加高中棒球聯賽與金龍旗青棒賽,於97年學年度開始,在高中聯賽中從硬式組轉戰軟式組。
以非科班出身為主的北區高中棒球聯會,曾6度獲得冠軍。
[24]
自治活動[編輯]
建中學生的自治活動以班聯會為主,另外為畢業典禮相關活動成立之畢聯會、畢籌會也算是學生自治活動的一部分。
[來源請求]
班聯會,正式名稱為「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班聯會」。
為少數將行政(行政部門)、立法(班代大會)、司法(評議委員會)三權分立的學生自治組織。
約在1960年代建立,迄今約40餘年。
早期由班長組成。
1970年代逐漸發展,形成今日班聯會的基礎,各式活動也多在此時期建立,如報刊型校刊《建中人》之發行、今日之社團聯展(迎新、送舊與校慶音樂會)、電影欣賞會等。
1980年代由於行政團隊與其他班長的分化,而形成了今日行政-議會分立的局面,但在此同時也引發兩份章程問題,行政-議會分立的體制並沒有受到當時校方的認可,但班聯會仍以該體制行事。
1987年2月9日舉辦臺灣高中第一次的自辦舞會。
今日班聯會之體制於1992年正式確立,同時並確認全體學生皆為班聯會員。
但1990年以後班聯會並不如以往活躍,活動的數量較以往減少,學生對主席普選的參與也日漸冷淡,《建中人》也數次停刊。
今日多認為部份班代素質與行政部門的封閉是班聯會弊病的主要原因。
但不可否認的班聯會作為建中之學生自治組織,對於學生權利的維護有一定的功效。
知名政界人士如孫大千、陳學聖在建中時都曾參與班聯會活動。
目前班聯會之行政部門仍擁有一間專屬空間,位於夢紅樓地下室,主要業務有舉辦社團聯展(上下學期)、電影欣賞會(目前與北一女中班聯會合辦,稱「建北聯合電影欣賞會」)、校慶舞會、校慶紀念品、畢業紀念品、《建社望友》社團簡介編輯、建北特約商店協調等。
班代大會主要業務有審議預、決算、監督行政部門。
行政部門另下設獨立機關-選舉委員會,專責舉辦班聯會主席選舉及會員投票(即校園內公投)。
[25]近年受網路匿名空間「黑特建中」[26]。
影響,種種內幕與模糊地帶一一浮上檯面,班聯會進行一連串的變革,但成效仍待觀察。
學生刊物[編輯]
《建中青年》
由建中青年社主編的半年刊與公認校刊。
內容從逍遙遊(笑話集)到國家、國際議題,如臺語文學、「三月學運」和由「雪山獅子旗」介紹「西藏獨立運動」等。
1954年創刊,禁刊後於1958年12月6日復刊第一期,2010年代以人文與社會相關之專題為主要內容取向。
原為強制購買(包含在學生活動費裡),但在133期時開始自由認購。
不少知名校友出身自該社,包括作家(楊照、王文華、朱宥勳、羅毓嘉、盛浩偉)、學者、律師、政治人物(江宜樺、楊偉中、王炳忠、陳為廷……)等。
《東海東》
2013年10月創報,來由為建中校歌歌首三字「東海東」,為建中青年附屬之報紙刊物。
主要報導與建中有高度相關的時事議題,如:「合作社全面用卡,現金交易走入歷史」、「『自由樂捐』的廁所清潔費」、「數學段考──數學老師的陰謀?」等;然其中不乏受到當事人關注之議題,像是:「過馬路被記警告,教官懲處過當?」、「我們要公平的籃球賽」、「舞會結束後,建中一團亂,社團、班聯會有待改進」......較具爭議,可引發討論的時事。
第11刊(2016年1月)後因經費不足及人力狀態持續停刊中。
《建中人》
建中文選:歷屆紅樓文學獎得獎作品與課堂優良作文合編成建中文選。
一年一本,早期由中央日報社代理出版。
目前由國文科教學研究會發行。
資優班成果彙編:數理與人社資優班各自的論文集(分開發行),由各屆資優班製作。
該校有非正規地下刊物,如1990年代初,對當時校方制度表示不滿的《火種》(僅發行兩期)[27],及其停刊後響應的刊物《阿魯巴》(1993年發行,共四期)。
校園環境[編輯]
建國高中校區坐落於南海路上,鄰近國立歷史博物館、教育廣播電台、台北植物園、二二八國家紀念館等文教機構,交通上可乘臺北捷運抵中正紀念堂站及小南門站。
主條目: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
其校園規劃以操場為中心,各校舍皆圍繞操場興建。
進入校門,映入眼簾的即是建中的指標建築紅樓,其建於日治時期之1909年,當時建國中學之前身臺北一中以紅樓為靜態教學區,其餘為宿舍、風雨操場、武道館等活動區域。
二戰結束後,由於學生人數增加,逐漸改建為靜態教學之校舍。
1998年列入臺北市市定古蹟。
校友[編輯]
主條目: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建國中學為臺灣最早設立的公立中學[28]。
1981年成立的建國中學校友會,簡稱建中校友會,理事長為吳坤光[29]。
另外也設有建國中學校友會文教基金會(成立於1983年),董事長由校友會理事長吳坤光兼任[30]。
大學校友會
建中在臺灣多數主要大學均有校友會運作。
在部分大學成立建中校友會(例如國立清華大學、部分海外地區),並與友校聯合舉辦活動;在部分大學則與北一女共同組成建中北一女校友會(例如國立臺灣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國立成功大學、國立中央大學、部分海外地區),簡稱建北會。
知名教師[編輯]
原任新竹檢察官而於二二八事件時遇害的教師王育霖
曾任教於建中的知名教師包括:王育霖、施寄青、張香華、曾昭旭、陳燁、高國華、詹敏昌、陳怡樺。
文藝作品中的建中[編輯]
建中雖然是一個以數理見長的高中,也沒有藝術類的專門課程,但絲毫不影響建中人對電影的興趣。
校友中出現不少的導演和影評人。
這些導演也喜歡以自己的成長歷程為題材,使得建中也成為一些電影的素材。
早期改編自校友吳祥輝著作《拒絕聯考的小子》的同名電影,即以建中校園環境為題材,實地拍攝於淡江中學。
1980年代中期有一部電影《國四英雄傳》,探討臺灣的升學考試問題。
有一幕戲在建中和北一女校門口取景,並有一名徐姓高一資優班學生在電影中客串演出一名建中學生。
導演王正方的《第一次約會》以其求學時代的建中為背景,在建中取景並有許多建中學生入鏡。
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以他就讀中學時發生在建中夜校生的情殺事件為題材。
其中校園部分都在建中取景,並刻意避開不符合時代感的校景,試圖重現數十年前壓抑封閉時代的凝重感覺。
由著名文學家、亦是建中校友白先勇所撰寫的文學作品《孽子》,其故事男主角李青所處的校園場景一般認為即是建中校園。
由公共電視製作、曹瑞原導演的同名電視劇「孽子」,男主角李青(范植偉飾)與趙英(楊祐寧飾)在校園內的情慾衝突場景,就是在建中紅樓兩側的拱型穿堂下拍攝。
在2010年上映的知名電影《艋舺》中的虛構學校「中華高職」,即是於建中的格物樓樓頂及明道樓走廊和教室取景。
片中太子幫所翻越的圍牆,位於明道樓後方。
參見[編輯]
台灣主題
教育主題
台北主題
臺北一中
建國中學紅樓
建中樂旗隊
舊制中學校(日本)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校友列表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建築列表
注釋[編輯]
^原本「建國」二字,羅馬字依照韋氏拼音寫成「ChienKuo」,沿用已久,獲學生及校友認同,故仍經常使用非正式文宣上。
[來源請求]而臺北市政府為所屬機關學校英文譯名統一使用漢語拼音,故官方正式譯名為「Jianguo」。
見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所屬機關學校英文譯名對照表(PDF).[2013-06-19].(原始內容存檔(PDF)於2014-01-09).
^根據成立時間先後為臺北一中、三中、四中,因1945年復課時是由此三所學校之臺籍學生復課。
參考《建中世紀》沿革篇。
^此三種校歌的版本可在建中校史室的網站欣賞;日治時期校歌midi歌曲及歌詞
^1939年,教育部「禮義廉恥」定為全國共同校訓。
參見訓辭
^2018年9月,學生自行成立「無限期反對建中紫背心校安」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無限期反對建中紫背心校安-1030077153842877/
參考資料[編輯]
腳註[編輯]
^1.01.11.21.3臺北市政府教育局.109學年度臺北市各級學校概況.[2021-09-1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30)(中文(臺灣)).
^參考::ephemeris ::»戰後的原台北第二高女校舍(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建國中學紅樓—歷史沿革》,文建會所屬網頁[永久失效連結]
^《建中世紀》
^《建中世紀》沿革篇
^新北市立中和國民中學.新北市政府教育局.[2020-01-25].(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3).
^賀公在位最長,樹立建中自由校風,《建中校友》、《建中校友名錄》均有多篇文章特別提及賀校長且均有相當正面的評價。
^由銘文「賀公仲弼主校六載......方當離別」、「中華民國四十四年元月」可知
^9.09.19.2校徽與校歌.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2020-01-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26)(中文(繁體)).
^可參見建中合唱團在YouTube之教唱影片。
事實上,新生訓練時校方亦有提及。
^見學生手冊
^https://www2.ck.tp.edu.tw/administration/4/277
^參考紅文簡史(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參考建國中學創意深耕網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校安人員管「吃早餐」建中學生連署要求「紫衣」撤出校園.蘋果日報.
^嚴抓違規引反彈建中生反「紫背心人」.聯合新聞網.[2018-10-17].(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17).
^17.017.117.2建國中學班聯會行政部門.110學年度建社望友.[2021-09-26].(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01)(中文(臺灣)).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lub_data」的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club_data」的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2006年校方曾傳出有意將社團納入正式課程中的綜合活動,只限定四十個社團,並由指導老師上課。
消息公布後,班聯會曾發表一篇聲明,反對社團活動計算學分,認為這樣的做法已違反建中社團「自由」的風氣與傳統。
而校方則仍並未公布任何實施辦法及措施。
^聯合報.學習歷程檔案上路學術社團變搶手?.[2019-10-17].
^陳偉泓校長:「……邀請了……等14個社團演出,另邀了友校的……等四個社團共襄盛舉……」,引自102年由班聯會67屆下行政部門發行之社團聯展小冊<
建中建築研究。
建中青年,79期,65-69。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1997)。
建中世紀:百年校慶專輯。
臺北市,建國高級中學。
鄭維中(1992)。
校史稿。
建中青年,96期,34-81。
林昂稷主編(2004)。
建社望友─建中社團2004。
臺北市,建國高級中學。
林韋翰主編(2006)。
建社望友─2006建國中學社團簡介。
臺北市,建國高級中學。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網站[編輯]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網站
閱論編精省前臺灣知名省立學校北市六省中男校建國高中·師大附中·成功高中女校北一女中·中山女中·景美女中臺中四省中男校臺中一中·臺中二中(收少量女生)女校臺中女中·文華高中(收少量男生)臺南四省中男校臺南一中·臺南二中女校臺南女中·家齊女中八大高職八大省工大安高工·新竹高工·臺中高工·彰師附工·嘉義高工·臺南高工·高雄高工·花蓮高工八大省商士林高商·松山家商·新竹高商·臺中家商·彰化高商·嘉義高商·臺南高商·高雄高商名稱終止於精省前的稱謂。
關於該校目前的狀況,請點閱條目瀏覽
閱論編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列表中正區、萬華區公立建國高中·北一女中·成功高中·華江高中·大理高中私立強恕高中·開南高中·南華高中中山區、大同區公立中山女高·市立大同·大直高中·成淵高中·明倫高中私立靜修高中·私立大同·稻江護家·稻江高商·志仁高中信義區、松山區公立松山高中·松山工農·松山家商·永春高中·西松高中·中崙高中私立普林思頓高中·協和祐德高中大安區、文山區公立師大附中·大安高工·和平高中·景美女中·政大附中·萬芳高中·木柵高工·芳和實中高中部私立延平高中·東山高中·金甌女中·私立復興·再興高中·靜心高中·大誠高中·景文高中·滬江高中·開平餐飲·東方工商·喬治工商士林區、北投區公立士林高商·陽明高中·百齡高中·中正高中·市立復興私立薇閣高中·華興中學·幼華高中·衛理女中·泰北高中·華岡藝校·惇敘工商·奎山實中內湖區、南港區公立內湖高中·內湖高工·麗山高中·南湖高中·南港高中·南港高工·育成高中私立方濟高中·文德女中·達人女中特殊教育學校公立臺北啟聰·臺北特教·臺北啟明·文山特教國際(外僑)學校私立台北美國學校·台北歐洲學校·道明外僑學校·恩慈美國學校已停辦學校私立育英高中·恕德家商·志仁家商·中興高中·立人高中參見:臺北市高級中等學校列表·中華民國普通型高中列表·中華民國技術型高中列表·中華民國國立高級中等學校列表·台灣國際學校列表·台北六省中
閱論編臺灣日治時期舊制中學校臺北州臺北州立臺北第一中學校·臺北州立臺北第二中學校·臺北州立臺北第三中學校·臺北州立臺北第四中學校·臺北州立宜蘭中學校·臺北州立基隆中學校·私立臺北中學校·私立基督教淡水中學校新竹州新竹州立新竹中學校·私立苗栗中學院臺中州臺中州立臺中第一中學校·臺中州立臺中第二中學校·臺中州立彰化中學校臺南州臺南州立臺南第一中學校·臺南州立臺南第二中學校·臺南州立嘉義中學校·私立基督教長榮中學校高雄州高雄州立高雄第一中學校·高雄州立高雄第二中學校·高雄州立屏東中學校花蓮港廳花蓮港廳立花蓮港中學校臺東廳臺東廳立臺東中學校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oldid=68718345」
分類: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1898年創建的教育機構設有棒球隊的台灣高級中學隱藏分類:有參考文獻錯誤的頁面自2020年1月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自2018年3月帶有失效連結的條目條目有永久失效的外部連結自2015年9月可能帶有原創研究的條目拒絕當選首頁新條目推薦欄目的條目自2015年9月需要清理的內容瑣碎條目含有多個問題的條目維基數據存在坐標數據的頁面含有英語的條目有未列明來源語句的條目有地圖的頁面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
其他語言
English日本語한국어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延伸文章資訊
- 1行事曆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 生活科美術科生涯規劃科特殊教育科健康與護理科國防通識科. 相關單位. 班聯會教師會家長會畢籌會合作社建中樂旗隊建中橄欖球隊建中使節團校友會退休會新冠肺炎防疫.
- 2慶祝122周年校慶系列活動邀請函、時程表、攤位平面圖及雨備 ...
本校122周年校慶慶祝大會將於109年12月5日(六)舉行,. 特此將校慶邀請函、系列活動流程公告,提供給本校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參考, ... 建中學報出刊.
- 3110學年度第1學期行事曆(0831更新版) 最新消息 - 臺北市立 ...
110學年度第1學期行事曆(0831更新版). 教務處. 公告本校110學年度第1學期行事曆更新版如附. 相關附件. 110-1建中暑假暨第1學期行事曆(公告版)(0831 ...
- 4校慶首頁
[公告] 數學科演講慶校慶系列活動12/03(三)14:00-16:00( Word檔). [新增] 紅樓百歲---見証建中歷史巡禮手冊. 12/02. [公告] 校慶12/05~12/06活動...
- 5慶祝121周年校慶系列活動邀請函 - 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
特此將校慶邀請函、系列活動流程公告,提供給本校全體教職員工及學生參考,歡迎各界貴賓、本校校友與家長蒞臨同慶! 注意事項: 1.校慶當日請校內教職員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