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 - 一貫道世界總會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大學. 經一章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 ... 一貫道世界總會 |English| 一貫道簡介|讀經會考|經典|網路連結|下載專區|留言版|道歌 經典研究 Main 道之宗旨 禮運大同篇 道德經 論語 中庸 大學 其他 心經 彌勒救苦真經 清靜經 莊子 孟子 皇母訓子十誡 兒童讀經 三字經 弟子規 朱子治家格言 百孝經   大學 經一章 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自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傳十章 (一)釋明明德 康誥曰:「克明德。

」大甲曰:「顧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二)釋新民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三)釋止於至善 詩曰:「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詩云:「緡蠻黃鳥,止於丘隅。

」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鳥乎」 詩云:「穆穆文王,於緝熙敬止。

」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為人子,止於孝;為人父,止於慈;與國人交,止於信。

詩云:「瞻彼淇澳,菉竹猗猗。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學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僩兮者,恂慄也;赫兮喧兮者,威儀也;有斐君子,終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

詩云:「於戲,前王不忘。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此以沒世不忘也。

   (四)釋本末 子曰:「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無情者不得盡其辭,大畏民志;此謂知本。

(五)釋格物致知 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呂祖補述:所謂致其知在格其物者,心有所貪慾而性辟焉,心有所嗔忿而性塞焉,心有所癡奢而性蕩焉,心有所愛妄而性遷焉。

是以欲格其心物者,必戒貪慾,則扶性辟為正矣。

息嗔忿,則闢性塞為揚矣。

消癡奢,則收性蕩為定矣。

剷愛妄,則挽性遷為止矣。

是故君子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

故心物自蔽,身物自染。

格心物者,復性初也;驅身物者,覺心源也;性心身者,一貫也,三者之不可離,猶植根本之不可分矣。

性心居內曰自覺焉,身行著外曰覺人焉。

故內聖外王之功,豈可缺一哉。

心物滋蔓,莫不自蔽己性焉。

故聖人慎心物於隱微之間,心物未動也,雖未動而持之一慎,則心物終無矣!心物終無,則至性常皓,至性常皓,則即復性初也。

身物昭著,莫不自染己心焉。

故賢人驅身物於昭著者,以其心物未慎於隱微也,心物弗慎於未動之間,貪嗔癡愛遂熾焉,而現於言行矣!此謂之身物昭著者也。

故驅身物者,即曰覺心源也。

心者易動,深恐始勤終懈,是病焉。

則身物復昭著矣。

如能始終覺心則亦漸趨於覺性矣!及其成功一也。

此謂物不格不可以致其知。

所謂誠其意在致其知者。

故心物未發謂中和,良知性也。

心物既發謂動機,紛乘意也。

是以慎心物於隱微,遏意惡於動機,以復其良知,而臻於至理矣。

故格其心物以致其良知者,內聖功也。

聖足而後,則意不誠而誠矣,心不正而正矣。

雖序有四,實則二焉,以其心意儲諸一身,故亦列內聖之功矣!此謂知不致,不可以誠其意。

間嘗竊取程子之意以補之曰: 所謂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

蓋人心之靈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惟於理有未窮,故其知有不盡也。

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

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裡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

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

(六)釋誠意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行於外。

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曾子曰:「十目所視,十手所指,其嚴乎!」富潤屋,德潤身,心廣體胖。

故君子必誠其意。

(七)釋正心修身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而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八)釋修身齊家 所謂「齊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之其所賤惡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傲惰而辟焉。

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天下鮮矣。

故諺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惡,莫知其苗之碩。

」此謂身不修,不可以齊其家。

(九)釋齊家治國 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無之。

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於國。

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長也,慈者所以使眾也。

康誥曰:「如保赤子。

」心誠求之,雖不中,不遠矣。

未有學養子,而後嫁者也。

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一人貪戾,一國作亂;其機如此。

此謂一言僨事,一人定國。

堯舜帥天下以仁,而民從之。

桀紂帥天下以暴,而民從之。

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是故君子有諸己,而后求諸人;無諸己,而后非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諸人者,未之有也。

故治國在齊其家。

詩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國人。

詩云:「宜兄宜弟。

」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國人。

詩云:「其儀不忒,正是四國。

」其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

此謂治國在齊其家。

(十)釋治國平天下 所謂平天下在治其國者。

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

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所惡於前,毋以先後;所惡於後,毋以從前;所惡於右,毋以交於左;所惡於左,毋以交於右,此之謂絜矩之道。

詩云:「樂只君子,民之父母。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此之謂民之父母。

詩云:「節彼南山,維石巖巖;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有國者不可以不慎,辟,則為天下僇矣! 詩云:「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儀監于殷,峻命不易。

」道得眾則得國,失眾則失國。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財,有財此有用。

德者本也,財者末也。

外本內末,爭民施奪。

是故財聚則民散,財散則民聚。

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貨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誥曰:「惟命不于常。

」道善則得之,不善則失之矣。

楚書曰:「楚國無以為寶,惟善以為寶。

」舅犯曰:「亡人無以為寶,仁親以為寶。

」 秦誓曰:「若有一個臣,斷斷兮,無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彥聖,其心好之;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實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孫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惡之;人之彥聖,而違之俾不通;實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孫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諸四夷,不與同中國。

此謂「唯仁人為能愛人,能惡人。

」見賢而不能舉,舉而不能先,命也;見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遠,過也。

好人之所惡,惡人之所好,是謂拂人之性,菑必逮夫身。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生財有大道;生之者眾,食之者寡;為之者疾,用之者舒,則財恆足矣!仁者以財發身,不仁者以身發財。

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義者也;未有好義,其事不終者也;未有府庫財,非其財者也。

孟獻子曰:「蓄馬乘,不察於雞豚;伐冰之家,不蓄牛羊;百乘之家,不蓄聚斂之臣;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

」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長國家而務財用者,必自小人矣;彼為善之,小人之使為國家,菑害並至,雖有善者,亦無如之何矣!此謂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

位址|網路地圖|聯絡我們|©2003WorldI-KuanTaoHeadquarters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