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舒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德語:Robert Alexander 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浪漫主義音樂成熟時期代表人物之一。

舒曼生性 ... 羅伯特·舒曼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至導覽 跳至搜尋   此條目的主題是德國音樂家舒曼。

關於法國政治家羅貝爾·舒曼,請見「羅貝爾·舒曼」。

關於原名鍾舒曼的香港女歌手,請見「鍾舒漫」。

羅伯特·舒曼1850年舒曼的銀版攝影原文名RobertAlexanderSchumann出生1810年6月8日 薩克森王國茨維考逝世1856年7月29日(1856歲-07-29)(46歲) 普魯士王國萊茵省波恩國籍 德意志邦聯知名作品四部交響曲(第一「春天」,第三「萊茵」),鋼琴協奏曲,大提琴協奏曲,戲劇配樂《曼弗雷德》,鋼琴《童年情景》《狂歡節》《克萊斯勒偶記》,聲樂套曲《桃金孃》《詩人之戀》《婦女的愛情與生活》所屬時期/樂派浪漫主義擅長類型藝術歌曲,鋼琴獨奏曲,管弦樂,室內樂,合唱 羅伯特·亞歷山大·舒曼(德語:RobertAlexanderSchumann,1810年6月8日-1856年7月29日),德國作曲家,音樂評論家,浪漫主義音樂成熟時期代表人物之一。

舒曼生性熱情、感情豐沛,富有民主主義思想。

夫人克拉拉是著名鋼琴家[1]。

作曲家布拉姆斯曾受其提攜。

目次 1生平 2作品 3衍生作品 4樂器 5專輯 6註釋 7參考文獻 8外部連結 生平[編輯] 1810年舒曼出生在德國薩克森的小鎮茨維考,他的父親開著一家書店兼營出版。

童年的舒曼最大興趣是文學而不是音樂,並且熱衷於寫作小說和散文。

偶爾也從事一些音樂活動,12歲的時候舒曼組織了一個小型的管弦樂團。

之後出於對文學的熱情,又組織了一個文學社,並開始寫作關於藝術和詩歌的論文。

青年時期的舒曼被青春期的苦惱折磨著,他的父親積極的引導他向音樂方面發展,然而舒曼的母親希望兒子能學習法律,以便將來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

1828年舒曼中學畢業,這時他的父親也去世了,他如母親的願望,去了萊比錫學習法律,第二年又到海德堡繼續學習。

1830年舒曼在海德堡附近的法蘭克福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演奏會,從此立志要成為一名鋼琴家。

這一年聖誕節舒曼回到萊比錫全心投入成為鋼琴家的練習中,這時他已經20歲了。

因為起步晚,舒曼強迫自己高強度長時間的練習,據說他還發明了一種機械來鍛鍊手指的肌肉。

這種錯誤的練習法使他右手的無名指完全麻痹,成為音樂家的唯一希望只有往作曲家的道路上走了。

然而舒曼並沒有放棄鋼琴,鋼琴的創作始終是其作品中重要的一部分。

1833年,他23歲時創作了自己的第一部傑作,同一主題和十二格變奏的《交響練習曲》,之後是1834年至1835年間創作的《狂歡節》,是一部由二十一個樂章組成的鋼琴傑作,也是舒曼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1834年舒曼創辦了一份音樂評論雜誌,並用弗羅列斯坦(Florestan)和尤斯比烏斯(Eusebius)作為自己的筆名,經由此兩人不同且性質互補的觀點,體現了舒曼本人的思辨統一。

1836年,舒曼26歲時,仍然沒有停止學習鋼琴,這時在維克教授處學習的舒曼結識了教授的女兒克拉拉,但彼此的愛慕遭到維克教授一家人的反對。

經過他不懈努力,1840年終於在萊比錫郊區的小鎮舍訥費爾德(Schönefeld)與克拉拉結婚。

兩人育有八名子女,但多數夭折。

1843年在萊比錫音樂學院任教,1844年赴德雷斯頓任合唱團領隊。

1850年舒曼搬到杜塞道夫,擔任樂團指揮。

1854年曾一度投萊茵河自殺,幸被船夫救起。

之後他被送入波恩一家精神病院,期間克拉拉一直照顧他。

1856年舒曼因晚期梅毒感染死於波恩。

舒曼和克拉拉的墓地均在波恩。

作品[編輯] 鋼琴獨奏作品(如《蝴蝶》、《狂歡節》、《交響練習曲》、《童年即景[a]》等) 室內樂:弦樂四重奏、鋼琴三重奏、鋼琴四重奏、鋼琴五重奏等 交響曲:第1號《春》(作品38)、第2號(作品61)、第3號《萊茵》(作品97)、第4號(作品120) 協奏曲:鋼琴、小提琴、大提琴等 藝術歌曲(如《桃金孃》、《女人的愛與生命》和為詩人海涅《詩人之戀》、里爾克、艾辛多夫的詩歌而譜的曲) 以及其他樂團和合唱作品(如《曼弗雷德序曲》)、歌劇等。

他另有為數眾多的樂評創作,主要刊載於由他創辦並一人分飾三個不同立場的評論人員的《新音樂報》。

衍生作品[編輯] 1944年,德國拍攝過一部舒曼傳記片。

1947年,美國好萊塢拍攝影片《SongofLove》,描寫舒曼與克拉拉的愛情故事,凱薩琳·赫本扮演克拉拉·舒曼。

舒曼《童年即景》組曲中的《夢幻曲》被用作影片的主題歌。

2009年,小說琴戀克拉拉《BeloveClara》描寫舒曼、克拉拉以及布拉姆斯的三角戀情。

樂器[編輯] 羅伯特·舒曼最為人熟知的樂器之一是康拉德·葛雷夫(ConradGraf)的平台鋼琴——這是葛雷夫在1839年羅伯特和克拉拉結婚時所送的賀禮。

[2]這架鋼琴曾放於舒曼在杜塞道夫的工作室中,後來克拉拉·舒曼將其送給了約翰內斯·布拉姆斯。

在輾轉了幾個地方後,這架鋼琴被音樂之友協會(GesellschaftderMusikfreunde)接收,現陳列於維也納的藝術史博物館中。

[3] 專輯[編輯] 約爾格·德穆斯。

JörgDemus.RobertSchumann,ClaraSchumann.Schumann'sClavier.康拉德·葛雷夫1839 亞歷山大·梅爾尼科夫。

AlexanderMelnikov.RobertSchumann.PianoConcerto.埃拉德鋼琴1837,約翰·巴普蒂斯特·斯特雷徹1847 佩內洛普·克勞馥。

PenelopeCrawford.RobertSchumann.KinderszenenOp.15-AbeggVariationsOp.1.康拉德·葛雷夫1835 註釋[編輯] ^他最為人所知的作品《夢幻曲》即是《童年即景》組曲中的一部分。

參考文獻[編輯] ^通过舒曼理解现代音乐和爱情.東方早報.2014-07-24.(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6)(中文(中國大陸)).  ^Litzmann.ClaraSchumann-JohannesBrahms.Letterof2February1868. ^WalterFrisch,KevinC.Karnes.BrahmsandhisWorld.PrincetonUniversityPress,2009.ISBN1400833620p.78 外部連結[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羅伯特·舒曼 維基語錄上的羅伯特·舒曼語錄 RobertSchumann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 公有領域聲樂檔案館上羅伯特·舒曼的作品 FreedigitalscoresbyRobertSchumannintheOpenScoreLiederCorpus RobertSchumann的作品-古騰堡計劃 閱論編浪漫主義運動 波希米亞主義 反啟蒙運動(英語:Counter-Enlightenment) 黑暗浪漫主義 杜塞道夫派(英語:Düsseldorfschoolofpainting) 總體藝術(英語:Gesamtkunstwerk) 哥德文學 哥德復興式建築 哈德遜河派 印第安主義(英語:Indianism(arts)) 拿撒勒運動(英語:Nazarenemovement) 莪相 浪漫主義英雄(英語:Romantichero) 科學浪漫主義(英語:Romanticisminscience) 浪漫民族主義 鴉片與浪漫主義(英語:OpiumandRomanticism) 超驗主義 超浪漫主義(英語:Ultra-Romanticism) 華倫洛德主義(英語:KonradWallenrod) 文學 阿博維揚 阿倫卡爾(英語:JosédeAlencar) 阿爾菲耶里 安徒生 阿希姆·馮·阿爾尼姆 貝蒂娜·馮·阿爾尼姆 阿澤維多(英語:ÁlvaresdeAzevedo) 巴拉塔什維利(英語:NikolozBaratashvili) 巴拉汀斯基(英語:YevgenyBaratynsky) 巴鮑德(艾金) 巴蒂烏什科夫(英語:KonstantinBatyushkov) 波德萊爾 貝克爾 貝爾(英語:MichaelBeer(poet)) 貝特朗(英語:AloysiusBertrand) 布萊克 博捷夫(英語:HristoBotev) 布倫塔諾 布賴恩特(英語:WilliamCullenBryant) 彭斯 拜倫 卡斯特洛·布蘭科(英語:CamiloCasteloBranco) 卡斯蒂略(英語:AntónioFelicianodeCastilho) 卡澤特(英語:JacquesCazotte) 夏多布里昂 恰夫恰瓦澤(英語:AlexanderChavchavadze) 克萊爾(英語:JohnClare) 柯勒律治 庫珀 德·昆西(英語:ThomasDeQuincey) 迪亞斯(英語:GonçalvesDias) 仲馬 艾興多夫 愛默生 愛明內斯庫 埃斯普龍塞達 福開 福斯科洛 加勒特 戈蒂耶 歌德 格林兄弟 古茨科(英語:KarlGutzkow) 豪夫 霍桑 海涅 海利亞德(英語:IonHeliadeRădulescu) 埃爾庫拉諾(英語:AlexandreHerculano) 霍夫曼 荷爾德林 雨果 什圖爾 伊利奇(英語:VojislavIlić) 歐文 亞克希奇(英語:ĐuraJakšić) 讓·保羅 卡拉季奇 卡拉姆津 濟慈 克萊斯特 克拉辛斯基 拉馬丁 拉臘 萊奧帕爾迪 萊蒙托夫 洛厄爾(英語:JamesRussellLowell) 馬哈 馬加良斯(英語:GonçalvesdeMagalhães,ViscountofAraguaia) 馬爾切夫斯基(英語:AntoniMalczewski) 孟佐尼 馬圖林 密茨凱維奇 繆塞 納爾班迪安(英語:MikaelNalbandian) 內瓦爾 諾迪埃 諾爾維特 諾瓦利斯 奧倫施拉格 奧爾別利阿尼(英語:GrigolOrbeliani) 坡 波里道利 波托茨基(英語:JanPotocki) 普列舍仁 普希金 拉菲(英語:Raffi(novelist)) 席勒 施瓦布 司各特 蘇厄德(英語:AnnaSeward) 瑪麗·雪萊 珀西·比希·雪萊 謝甫琴科 斯沃瓦茨基 德·斯戴爾 司湯達 蒂克 秋切夫 烏蘭德(英語:LudwigUhland) 弗洛斯馬提 維亞澤姆斯基(英語:PyotrVyazemsky) 華茲華斯 茹科夫斯基 索里利亞 馬其頓斯基 音樂 亞當 阿爾康 奧柏 貝多芬 貝利尼 貝內特(英語:WilliamSterndaleBennett) 白遼士 貝爾坦(英語:LouiseBertin) 貝瓦爾德 布拉姆斯 布魯克納 蕭邦 達爾戈梅日斯基 費利西安·大衛(英語:FélicienDavid) 費迪南·大衛(英語:FerdinandDavid(musician)) 多尼采蒂 菲爾德 弗蘭克 法蘭茲(英語:RobertFranz) 葛令卡 戈米斯(英語:JoséMelchorGomis) 阿萊維 卡爾克布雷納 李斯特 勒韋 馬施納 馬薩納烏(英語:SantiagoMasarnauFernández) 梅於爾(英語:ÉtienneMéhul) 范妮·孟德爾頌 費利克斯·孟德爾頌 梅羅(英語:AmédéeMéreaux) 梅耶貝爾 莫紐什科 莫謝萊斯 穆索爾斯基 尼德邁爾(英語:LouisNiedermeyer) 翁斯洛 帕格尼尼 普呂當(英語:ÉmilePrudent) 雷哈 林姆斯基-高沙可夫 羅西尼 魯賓斯坦 舒伯特 克拉拉·舒曼 羅伯特·舒曼 史麥塔納 索爾 施波爾 斯蓬蒂尼(英語:GaspareSpontini) 塔爾貝格 威爾第 沃日謝克 華格納 韋伯 神學與哲學 恰達耶夫(英語:PyotrChaadayev) 柯勒律治 費爾巴赫 費希特 歌德 黑格爾 霍米亞科夫(英語:AlekseyKhomyakov) 米勒 立敕爾 盧梭 席勒 奧古斯特·施萊格爾 弗里德里希·施勒格爾 叔本華 施萊爾馬赫 蒂克 瓦肯羅德(英語:WilhelmHeinrichWackenroder) 美術 艾瓦佐夫斯基 比爾施塔特 布萊克 波寧頓 布留洛夫 夏塞里奧 丘奇 康斯特勃 科爾 柯洛 達爾(英語:JohanChristianDahl) 大衛·昂熱(英語:Davidd'Angers) 德拉克羅瓦 弗里德里希 菲斯利 傑利柯 吉羅代 格沃瓦茨基(英語:JanNepomucenGłowacki) 戈雅 古德(英語:HansGude) 阿耶(英語:FrancescoHayez) 揚莫(英語:LouisJanmot) 瓊斯(英語:ThomasJones(artist)) 基普連斯基(英語:OrestKiprensky) 科赫(英語:JosephAntonKoch) 蘭皮(英語:FranciszekKsaweryLampi) 洛伊茨 盧泰爾堡(英語:PhilipJamesdeLoutherbourg) 邁松(英語:RudolfMaison) 馬丁(英語:JohnMartin(painter)) 米哈沃夫斯基(英語:PiotrMichałowski) 帕爾默(英語:SamuelPalmer) 波爾圖·阿雷格里(英語:ManueldeAraújoPorto-Alegre,BaronofSantoÂngelo) 普雷奧(英語:Antoine-AugustinPréault) 雷瓦爾(英語:PierreRévoil) 里夏爾(英語:FleuryFrançoisRichard) 呂德 倫格(英語:PhilippOttoRunge) 薩利赫(英語:RadenSaleh) 謝弗(英語:AryScheffer) 施塔特勒(英語:WojciechStattler) 斯特羅伊(英語:MihaelStroj) 蒂德曼(英語:AdolphTidemand) 特羅皮寧(英語:VasilyTropinin) 特納 法伊特(英語:PhilippVeit) 沃德(英語:JamesWard(artist)) 維爾茨(英語:AntoineWiertz)  « 啟蒙時代現實主義 »  閱論編主要古典音樂作曲家中世紀及文藝復興中世紀赫德嘉·馮·賓根文藝復興帕萊斯特里納巴洛克時期早期蒙特威爾第·舒茲中期A.史卡拉第·普賽爾·呂利·帕海貝爾·科雷利晚期J.S.巴赫·韓德爾·韋瓦第·D·史卡拉第·泰勒曼·拉莫古典主義時期早期海頓·薩馬丁尼·C.P.E.巴赫·格魯克中期海頓·莫札特·克雷門蒂晚期貝多芬·舒伯特·帕格尼尼·胡梅爾浪漫主義時期早期貝多芬·凱魯比尼·韋伯·帕格尼尼·羅西尼·貝利尼·多尼采蒂·舒伯特·孟德爾頌·前期F.孟德爾頌·蕭邦·舒曼·李斯特·梅耶貝爾中期威爾第·華格納·雅克·奧芬巴赫·布拉姆斯·小約翰·史特勞斯·布魯克納·弗蘭克·古諾·比才·聖桑·布魯赫·亨里克·維尼奧夫斯基民族樂派葛令卡·強力集團·柴可夫斯基·史麥塔納·德弗札克·西貝流士·阿爾貝尼茲·葛利格後浪漫主義佛瑞·馬勒·理察·史特勞斯·拉赫曼尼諾夫·艾爾加·格拉祖諾夫·普契尼·蘇薩20世紀印象樂派德布西·拉威爾·薩提新民族樂派楊納傑克·巴爾托克·沃恩-威廉斯·拉赫曼尼諾夫·普羅高菲夫·蕭士塔高維奇·哈察都量·伯恩斯坦·維拉-羅伯斯·蓋希文·科普蘭第二維也納樂派荀白克·魏本·貝爾格新古典主義史特拉汶斯基·亨德密特簡約主義格拉斯·萊奇·亞當斯·帕特·凯吉其他梅西安 規範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BIBSYS:90132143 BNA:000021568 BNC:000071919 BNE:XX1026928 BNF:cb13899567n(data) CiNii:DA00660906 CONOR:9439075 FAST:105 GND:118611666 ISNI:0000000120955419 LAC:0008E8930 LCCN:n50000565 LNB:000035966 MusicBrainz:3cd3882c-00f8-4362-a0c2-ad89ed248533 NDL:00455831 NKC:jn19990007863 NLA:36175907 NLP:A11865581 NNL:000118894 NSK:000052992 NTA:068992475 ICCU:IT\ICCU\CFIV\032091 SELIBR:207353 SNAC:w65t3p1h SUDOC:027128660 VIAF:7575259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罗伯特·舒曼&oldid=69268260」 分類:1810年出生1856年逝世舒曼德國記者德國作曲家德國指揮家德國音樂評論家使用筆名的作家19世紀古典音樂作曲家浪漫主義作曲家海德堡大學校友萊比錫大學校友薩克森州人薩克森王國人精神病患者葬于波恩茨維考人隱藏分類:含有hCards的條目本地相關圖片與維基數據不同含有德語的條目生卒模板的分類索引未使用catIdx作為參數名的頁面含有古騰堡計劃連結的條目包含BIBSYS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E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BN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INI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CONO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FAST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GN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ISNI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A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CC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LNB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MusicBrainz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D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K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LP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NL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SK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NTA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BN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ELIBR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NAC-ID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SUDOC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VIAF標識符的維基百科條目包含26元素的規範控制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 命名空間 條目討論 臺灣正體 已展開 已摺疊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閱讀編輯檢視歷史 更多 已展開 已摺疊 搜尋 導航 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 說明 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 工具 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靜態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 列印/匯出 下載為PDF可列印版 其他專案 維基共享資源維基語錄 其他語言 AfrikaansAlemannischAragonésالعربيةمصرىAsturianuAymararuAzərbaycancaتۆرکجهБашҡортсаŽemaitėškaБеларускаяБеларуская(тарашкевіца)БългарскиBrezhonegBosanskiCatalàChamoruکوردیČeštinaCymraeg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SuomiFrançaisNordfriiskGaeilgeGalegoעבריתFijiHindiHrvatskiMagyarՀայերենBahasaIndonesiaInterlingueIdoÍslenskaItaliano日本語ქართულიTaqbaylitKabɩyɛҚазақша한국어KernowekКыргызчаLatinaLëtzebuergeschLigureLietuviųLatviešuMalagasyМакедонскиМонголमराठीBahasaMelayuMaltiမြန်မာဘာသာPlattdüütsch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ਪੰਜਾਬੀPolskiPortuguêsRunaSimiRomânăArmãneashtiРусскийSicilianu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impleEnglishSlovenčinaSlovenščinaShqipСрпски/srpskiSvenskaKiswahiliதமிழ்ไทยTürkçeТатарча/tatarçaУкраїнськаOʻzbekcha/ўзбекчаVènetoTiếngViệtVolapükWinaray吴语Bân-lâm-gú粵語 編輯連結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