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教育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香港教育大學(英語: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作EdUHK),簡稱教大,是香港唯一以師範教育為本的大學,亦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法定公立 ...
香港教育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香港教育大學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香港教育大學校徽创办时间1853年:香港首個師資培訓課程[1]1939年:羅富國師範學院成為首間師範院校1994年4月25日:整併五間師範學院成為教育學院 英屬香港2016年5月27日:正名為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学校类型教資會直轄法定公立研究型教育大學[2]校监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現任:李家超)校董會主席黃友嘉博士校长張仁良教授副校长李子建教授學術及首席副校長陳智軒教授副校長(研究與發展)黃敏兒女士副校長(行政)及校董會秘書行政人員729(2015)[3]教师人數460(2015/16)[3]学生人數8,815(2015/16)[4]本科生人數5,167(2015/16)[4]研究生人數960(2015/16)[4]校址 香港新界大埔露屏路十號(大埔校園)新界將軍澳敬賢里一號(將軍澳教學中心)22°28′08″N114°11′39″E/22.468942°N114.194302°E/22.468942;114.194302坐标:22°28′08″N114°11′39″E/22.468942°N114.194302°E/22.468942;114.194302校區郊區总面积12.5公頃(大埔校園)代表色 橙與綠隶属UNESCO-UNEVOCNetwork;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網站www.eduhk.hk
位置
香港教育大學繁体字香港教育大學简化字香港教育大学标音官话(現代標準漢語)- 汉语拼音XiānggǎngJiàoyùDàxué粤语- 粵拼Hoeng1gong2Gaau3juk6Daai6hok6- 耶魯拼音HēunggóngGaauyuhkDaaihhohk
香港教育學院校徽(由成立時1994年使用至2016年5月26日)
香港教育大學蒙民偉圖書館及中央廣場
香港教育大學(英語: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縮寫作EdUHK),簡稱教大,是香港唯一以師範教育為本的大學,亦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法定公立大學之一。
教大前身為香港教育學院,其於1994年合併五間師訓學院而成[5][6]
2015年9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經評審認為教院採取的內部學術流程,其質素與其他教資會轄下大學並無二致,而在院校層面,如管理、研究、畢業生水平等方面亦與其他教資會管理的大學比肩,反映其已合乎教資會直轄大學水平[7]。
因此。
通過向行政會議建議讓香港教育學院正名大學。
2016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向教院授予大學名銜。
2016年5月,立法會三讀通過《2016年香港教育學院(修訂)條例草案》[8],於同月刊憲生效,「香港教育學院」正式改名為「香港教育大學」,成為香港第十間大學及第八間教資會督導的大學。
目录
1歷史
2正名大學歷程
2.1「第一部曲」
2.2「第二部曲」
2.3「第三部曲」
3組織機構
3.1校董會
3.2歷任校長
3.3院系設置
4設施
4.1大埔校園
4.2運動中心
4.3市區分校
5學生組織
6學術泛論
6.1排名聲譽
7著名校友
7.1「師範學院」時期
7.2「香港教育學院」時期
7.3「香港教育大學」時期
8爭議事件
8.1學術自由爭議
8.2兩名學生在民主牆張貼冒犯標語
8.3教大兩名教授被揭發抄襲論文
9交通
10影視作品取景
11參見
12參考文獻
13外部連結
歷史[编辑]
香港教育大學的歷史源自1853年聖保羅書院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課程,故此教大是為香港歷史起源最早的專上院校[1]。
1939年起,隨著政府及社會大眾對師資教育的關注及需求不斷增加,羅富國師範學院(羅師)、葛量洪師範學院(葛師)、柏立基師範學院(柏師)、香港工商師範學院(工商院)和語文教育學院(語教院)等相繼成立,開辦正規的師資培訓課程,為香港教育提供具備資歷的教師。
但基於行政架構所限,縱然各學院間有所合作,仍未能善用師範教育資源,而教職員亦難以在學術界上有所建樹。
1992年6月,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建議當時五間師訓學院合併,成為一所獨立自主的「香港教育學院」[9][10][11],以解決上述問題。
1993年,政府批出原先為嶺南大學預留選址之一的大埔露輝路山地,以供教院建立永久校舍(嶺南大學則選於屯門虎地原預留給香港科技大學的選址建立永久校舍)。
1993年2月14日,香港教育學院臨時校董會成立,並與教育統籌司於交易廣場二座38樓合署辦公,籌建教院事宜正式進入直路。
1994年3月,依照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五號報告書的建議,政府頒布《香港教育學院條例》,條例於同年4月25日生效,四所師訓機構和語文教育學院將合併成為香港教育學院(簡稱:教院;英語:TheHongKongInstituteofEducation,縮寫HKIEd),香港教育學院正式成立[12],進一步提升師資教育和有關的專業培訓課程的質素;總辦事處設於香港島銅鑼灣新寧大廈9-11樓,另設10間分校,主要提供教育文憑課程及在職教師培訓課程。
1994年9月1日,五所教育學院從教育署延續教育部移交教院,正式宣告合併,教育署由此不再兼營任何專上院校。
此時的教院雖然尚未具備自行頒授學位的資格,但開始與香港公開進修學院等其他專上院校合辦師範銜接學位課程。
1995年9月1日起,前身五所教育學院(分校)院長保留的權力一併收歸學院中央,結束暫行類似書院聯邦制的一年過渡期;而原先受聘於教育署的約三分之二、通過教院轉職面試的教職員,亦於同日改由教院聘用。
1996年,教院獲納入為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院校。
1997年10月,香港教育學院以三星期時間,遷進位於新界大埔的新校園至今。
1998年,教院開設首項學士學位課程。
2001年,白石角運動中心啟用。
2004年,教院取得自行評審其學位及以上程度師資訓練課程資格[13]。
2007年,教院向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提交正名大學之申請及相關發展藍圖[14]。
2009年6月,特區政府宣布於2009-2012三年期,向教院增撥120個學士學位學額和30個研究課程學額,和每年額外撥款港幣2,200萬元[15]。
2010年1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接納教院開辦研究生課程的計劃,並同意其擴展學術領域,就人文(以語文為主)、社會科學和創意藝術及文化三個學科範疇,增辦本科課程[16]。
教院於2010年9月開辦首兩項非教育類課程,分別為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和全球及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兩項課程均獲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外部評審小組的支持。
2011年9月起更開辦創意藝術與文化榮譽文學士課程和大中華地區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2012年9月則增設心理學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
2016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向教院授予大學名銜,「香港教育大學」及「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成為新的中英文名稱[8],《2016年香港教育學院(修訂)條例草案》2月19日刊憲,再提交立法會及經三讀通過後於5月27日刊憲生效。
[17][18],成為第8間教資會直轄大學及香港第10間大學[19]。
正名大學歷程[编辑]
由教資會資助及監管辦學質素的四所大學(浸大、理大、城大、嶺大)先後在1994年和1999年中取得自我評審資格,獲授予大學名銜,並相繼由「學院」升格為「大學」[20][21][22][23][24][25],此外都大由原港英政府直辖,经香港总督会同行政局先后在1996年和1997年中取得自行评审资格,获授大学名衔,由“学院”升格为“大学”[26]。
香港教育學院在2004年取得其師資教育課程的自我評審資格[27],並在2007年6月申請正名為大學,政府邀請教資會為此研究並給予意見。
[28]2009年2月教資會在其《香港教育學院(發展藍圖)檢討工作小組報告》中,指出香港不宜設立一所單學科的教育大學,意即教院正名大學之申請遭否決。
[29][30][31][32]。
教資會在該報告中建議教院發展其他學科,認為教院有能力開辦非教育學士(non-BEd)課程。
2009年6月下旬,時任教育局局長孫明揚宣佈政府增撥本科生和研究生學額予教院,並准許教院開辦非教育學士課程[33][34][29][35]。
教院在2010學年開始開辦非教育學士課程,如語文研究(榮譽)文學士課程和全球及環境研究(榮譽)社會科學學士課程等等[36]。
「教院」正名為「教大」過程分為「三部曲」:
「第一部曲」[编辑]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對教院的非教育學士課程進行「課程覆審」(Revalidation),已於2013年11月完成[37]。
「第二部曲」[编辑]
2014年4月,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派員到教院考察,為其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相關的課程進行「學科範圍評審」(ProgrammeAreaAccreditation)[38]。
評審報告在2014年7月發佈,對教院評價正面,隨後教院正式向教育局提交正名大學的申請[39][40]。
「第三部曲」[编辑]
2014年10月中,教資會按教育局要求成立檢討小組,研究教院升格大學之申請[41]。
小組於2015年2月上旬派員到教院進行「院校檢討」(InstitutionalReview),預料數月內撰寫檢討報告,9月送呈教資會,並由教資會向教育局提交相關報告。
教育局屆時將決定是否向行政會議推薦及通過報告。
若獲行政會議通過,《香港教育學院條例》修訂草案將提交立法會審議[42][43]。
若正名大學申請獲批,教院便如上述四所受教資會管理的大學一樣,獲授予大學名銜並正名為「大學」[44]。
校名更改事宜屆時會向師生、校友和業界諮詢,初步選擇為「香港師範大學」或「香港教育大學」。
現已完成投票,最快於2016年2月待行政會議通過及完成立法會修例後才使用,將正名「香港教育大學」及「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EdUHK)」[45][46]。
2015年9月,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為保證該會直轄大學的水平,教院需要和全部七間教資會管理大學的標準進行嚴格的質素評審,委員會其後認定教院採取的內部學術流程,其質素與其他教資會管理大學並無二致,而在院校層面,如管理、研究、畢業生水平等方面亦與其他教資會大學比肩,反映其已合乎委員會直轄大學水平[47],委員會同意向行政會議建議香港教育學院應正名大學。
2016年1月,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批准向教院授予大學名銜,教院的中、英文名稱將分別改為「香港教育大學」及「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
[8]有關改名的《2016年香港教育學院(修訂)條例草案》2月19日刊憲,3月2日提交立法會。
新校名修訂條例草案在2016年5月19日經立法會三讀通過並於5月27日刊憲生效。
[17][18]
註:由於教院屬教資會直轄院校,除了要通過學術評審局評審小組評核外,也要像另外七間管理大學通過教資會所成立的評審小組評核,達到由教資會管理的大學互相對照而成的標準,屬於品質最好的八間院校才可正名。
事實上,教育學院申請正名大學,教資會會以七間現有該會管理的大學合成的評核標準,判斷教院是否達到其直轄大學應有水平,當中準則便包括「充足的」研究能力。
在教資會的督導下,教院需向教資會證明其採取的內部學術流程,及在院校層面,如管理、研究、畢業生水平等方面和其他教資會管理的大學一致,才可獲教資會通過向行政會議建議,向其授予大學名銜[47],而不像不受教資會管理的院校,如香港樹仁大學、香港恒生大學,只需通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評審小組評估再提交立法会三读通过便可升格大學[26][48]。
組織機構[编辑]
校董會[编辑]
根據香港行政長官校監必然制,香港教育大學的校監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根據《香港教育大學條例》[49],校董會為學院的管治核心。
校董會成員
主席
馬時亨先生,GBS,JP
副主席
馬清鏗先生,BBS,JP
司庫
李家祥博士,GBS,OBE,JP
成員
范瑩孫醫生,JP
陳志輝教授,SBS,JP
馬李敏慧女士
葉豪盛教授,MH
吳大琪教授
石玉如女士
陳文綺慧女士,BBS
鄧振強先生,MH,JP
張德熙先生
葉禮德先生,JP
趙麗娟女士,MH
張仁良教授(校長),BBS,JP
李子建教授(副校長(學術)),JP
呂大樂教授(副校長(研究與發展))
黃邱慧清女士(教育局局長代表)
陳倩雯女士(教職員選任代表)
梁美娟女士(教職員選任代表)
施樂哲教授(教職員選任代表)
鍾慧儀教授(教務委員會委任代表)
麥翰林教授(教務委員會委任代表)
鄭美紅教授(教務委員會委任代表)
成員暨秘書
黃敏兒女士(副校長(行政))
歷任校長[编辑]
2016年前為香港教育學院。
任
肖像
校長
上任
卸任
備註
1
梁志強博士
1994年6月
1997年5月
2
許美德教授
1997年9月
2002年3月
3
莫禮時教授
2002年4月
2007年7月
不獲續約
-
李榮安教授
2007年7月
2007年12月
署任
4
張炳良教授
2008年1月
2012年6月
轉任運房局局長而請辭[50]
-
鄭燕祥教授
2012年7月
2013年8月
署任
5
張仁良教授
2013年9月1日
現任
[51]
院系設置[编辑]
香港教育大學設有3個學院(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人文學院),轄下共16個學系(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健康與體育學系、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科學與環境學系、社會科學系、課程與教學學系、幼兒教育學系、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國際教育與終身學習學系、心理學系、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中國語言學系、英語教育學系、語言學及現代語言系、文學及文化學系),提供不同範疇的本科課程,包括教育學士、文學士及社會科學學士,同時也為在職教師提供部分時間制進修課程;而研究生院則負責統籌各研究式或修課式的博士及碩士課程,如哲學博士及教育博士等。
修讀教育學士或教育文憑的學生需通過兩次教學實習,而所有教學實習則由「院校協作與學校體驗事務處」負責統籌。
此外,學院並設多個校級研究與發展中心,追求卓越的研究和合作項目,並積極參與社會。
設施[编辑]
大埔校園[编辑]
香港教育大學大埔校園入口
教學大樓南翼(背景為羅富國堂宿舍)
位於白石角香港教育大學運動中心
位於香港新界東大埔露屏路10號,佔地12.5公頃,由著名建築公司巴馬丹拿(P&TGroup)設計,瑞安建業(A至D座)、日本青木建設(E座文康中心及聚學樓)及均利建築(宿舍)承建,於1996年5月28日由前港督彭定康主持奠基,並於1998年2月26日由前行政長官董建華揭幕正式啟用。
校園由行政大樓、教學大樓、文康及運動綜合大樓、學生宿舍及戶外體育設施組成。
2020年1月起,校方進行出入管制措施,不許許公眾自由進出,未有明確回應何時重開校園。
[52]
曹貴子基金會大樓(A座)
為校園的行政中心,設有接待處、保安中心、多個行政部門、學生活動場地及保健中心等。
中央大樓(C座)
中央大樓內設有蒙民偉圖書館、彥膳坊(飯堂)、東亞銀行香港教育大學分行、學生會室、資訊科技中心、演講廳及學生活動室等設施;位於平台層,飯堂外的中央廣場,亦為學生活動的主要進行地點之一。
中央大樓和兩翼多座教學大樓互相連接,形成教育大學的主體建築。
教學大樓(B座)及(D座)
教學大樓本身是由多座建築互相連接而成(近校園出入口的南翼為B1至B4座,於中央大樓另一端的北翼為D1至D4座)。
教學大樓內設有演講廳、課室、實驗室、專業製作室、工作室、資源中心及電腦室等教學設施,同時亦設有各學系及研究中心之辦公室。
文康運動綜合大樓(E座)
供所有學生使用的教學暨活動設施,室外部分設有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及游泳池,室內則設有張海源運動場、游泳池、壁球室、健身室及體操房等設施。
此外亦設有會議中心等其他設施。
目前校方正準備擴建此大樓,並由李景勳雷煥庭建築師事務所設計。
學生及教職員宿舍
教大設有3座傳統宿舍,分別為羅富國堂(NorthcoteHall,附設職工宿舍)、葛量洪堂(GranthamHall)及柏立基堂(RobertBlackHall),共提供約1,500個宿位。
傳統宿舍各樓高11層,除公共空間層外,每層設有多個2人或3人單位,以及茶水間和浴廁等共用設施。
公共空間層設有活動室、洗衣房、電腦室、小賣部、音樂室等設施。
除3座傳統宿舍外,教大亦設有賽馬會學生宿舍(JockeyClubStudentQuarters,原先為高級教職員宿舍中低層單位,興建期間因教資會房屋津貼政策改變而將該等單位改作學生宿舍,剩下三分之一極高層單位仍作教職員宿舍),提供約500個宿位。
此宿舍為家庭式設計,舍內設有多個9人及12人單位,各單位內設獨立浴廁及廚房。
教大亦會為高級教職員及其他駐校員工提供宿舍。
賽馬會小學
主条目: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
位於大埔校園內的示範學校,8層校舍依山而建,附有中央庭園及梯階式花園,由香港著名建築教育學者劉秀成設計,並獲得香港建築師學會年獎「2002年全年建築大獎」。
幼兒發展中心
位於大埔校園賽馬會學生宿舍底層,附屬於幼兒教育學院,由「香港匯豐銀行慈善基金」捐助785萬港元興建,以自負盈虧及非牟利的形式獨立運作。
香港教育博物館
主条目:香港教育博物館
位於大埔校園教學大樓北翼D1座平台的博物館,由教大圖書館及教大社會科學系協辦,於2009年5月15日成立,主要介紹香港教育歷史及發展,展覽主題包括教育之地位及教育對社會的貢獻,以及香港師訓發展等等。
博物館於每日早上10時至下午5時向公眾開放,公眾假期休息[53]。
行政大樓
教學大樓南翼及北翼
羅富國堂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
運動中心[编辑]
香港教育大學運動中心位於大埔白石角優景里,毗連大埔39區香港中文大學拓展用地及天賦海灣,佔地約5.3公頃,由中國建築國際承建,設有可容納1,200名觀眾的有蓋看台、四百米全天候跑道、天然草足球場、可作足球場或曲棍球場之人造草場、5個網球場、緩跑徑、健身室、其他康體活動設施及停車場。
於2021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特首林鄭月娥宣佈為改善白石角和科學園一帶公共交通接駁,將會邀請港鐵以現時白石角的香港教育大學運動中心用地為基礎,研究興建東鐵線白石角站,而教大運動中心將會重置到大學本部附近的地點[54],達至附近工作或居住的港鐵乘客及大學之間的雙贏局面。
市區分校[编辑]
香港教育大學市區分校原位於西九龍大角咀浪澄灣,設有課室、電腦室、多媒體室、多用途室、藝術室、音樂室、會議室及演講室等。
亦設有市區分校校務處、圖書館、資訊科技服務處及香港教育學院持續專業教育學院(SCPE)。
2012年8月起遷至新界東將軍澳敬賢里1號,易名為「將軍澳教學中心」。
西九龍大角咀浪澄灣商場內的香港教育學院分部
大角咀香港教育學院分部之圖書館
將軍澳教學中心
學生組織[编辑]
香港教育大學學生會(已於2022年1月20日被校方拒絕承認)
學術泛論[编辑]
排名聲譽[编辑]
主条目:大學排名
大學排名香港教育大學全球排名《泰晤士》世界排名[55]沒有排名(2021)《QS》世界排名[56]沒有排名(2022)《USNEWS》世界排名[57]886名(2022)《ARWU》世界排名[58]801–900名(2021)
2021年SCImago期刊排名發布(全球大學及科研機構排名榜單),香港教育大學全球科研能力排名(ResearchRank)417位,香港院校第7位[59]。
2018年,教大的教育及師資培訓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位列全球第9名[60]、亞洲區第2名[61];語言學則位列全球首151-200名[62]。
教大發展時間較短的心理學和社會科學及管理也分別於2018年在國際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取得全球第251-300名[63]和第323名[64]。
在地區認受性方面,按2004-2016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調查結果,教大在「港人眼中的大專院校排名」中名列第7[65][66],亦於2016年「本港僱主最願意聘用的大學畢業生」調查中名列第7[67]。
著名校友[编辑]
以下為畢業於香港教育大學(正名前稱香港教育學院),及整併前五間師範學院的知名人物。
「師範學院」時期[编辑]
陳馮富珍,OBE,JP(羅師),全國政協委員、前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前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署長。
潘金英(羅師),兒童文學作家,香港兒童文藝協會秘書。
楊家聲,GBS,SBS,MBE,JP(羅師),前香港房屋協會主席,城市大學校董會成員,前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企業人力資源總監。
何嘉麗(羅師),著名劍擊運動員,亞運銅牌得主。
司徒華(葛師),前立法會議員(九龍東)、支聯會主席、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創會會長。
西 西(葛師),香港著名作家、編輯。
王齊樂,MH(羅師),著名書法家、資深教育工作者,現為香港蘭亭學會會長、樂天書法學會會長,並於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任兼職講師,亦曾出任教育署督學、官校校長和官立成人夜中學校長等公職。
1992年獲選為「香港優秀教育工作者」;2000年獲香港教師會頒授「金鐸獎」;2011年獲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授予「客座教授」榮銜。
何萬森(葛師‧羅師),資深教育家、創業家,現為明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成功出版社、智慧出版社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香港中文大學校友會聯會教育基金會、明我教育機構(非牟利組織)董事。
蘇恩佩(羅師),基督教徒,決志奉獻一生給上主,關懷弱勢社群,放棄進入香港大學,選擇入讀羅富國師範學院,畢業後在當時很偏遠的荃灣區擔任小學音樂老師,亦為香港著名青少年服務機構突破機構創辦人。
曾智華(羅師),前香港電台DJ及中文台節目發展總監,現於澳門電台從事顧問工作,亦曾在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擔任編導。
鍾志光(葛師),香港無綫電視體育評述員及電視演員。
徐嘉樂(葛師),原名徐嘉諾,前香港籃球及排球代表隊成員,前香港籃球代表隊隊長。
李鑾輝(葛師),知名的電台節目主持,畢業後曾任體育教師,1996年任香港電台教育電視部台長,亦有自組公關公司,現為新鴻基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公共事務部公共事務總監。
朱陳麗琴(葛師),基督教徒,現為耀基創藝幼稚園暨國際幼兒園校監、大埔及北區幼兒教育校長會榮譽副會長,亦曾出任鐘聲學校校董、校長及聖公會靈愛學校副校長等職務。
莫紉蘭(羅師),曾任軒尼詩道官立小學、廣東道官立小學、福華街官立小學及九龍船塢紀念小學等校校長,致力推動活動教學及兒童戲劇教育,亦曾出任官小校長會主席、灣仔區校長會委員等公職。
2003年獲香港戲劇協會頒發香港舞台劇「終身成就獎」。
陳若瑟(葛師),香港天主教徒,前南區區議會主席、前市政局議員,曾於1968年-1997年出任石排灣聖伯多祿小學校長,現仍擔任石排灣分區委員會主席、聖文嘉中英文幼稚園校監等公職。
黃陳小萍博士(葛師),現任加拿大聯邦耆老事務國務部長,加拿大首位華裔女性國會議員及内閣成員。
盧光輝(柏師),外號山狗校長。
曾任香港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基覺小學下午校、基良小學上午校及何福堂小學的校長。
黃銳林(柏師),包浩斯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483.HK)董事長、行政總裁及創辦人。
劉江華,JP(柏師),前民政事務局局長,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前立法會議員(新界東)、前民建聯副主席。
蘇凌峰(柏師),曾任廣悅堂魯班學校訓導主任暨中文科教師,後來出任佳藝電視、無綫新聞及加拿大多元文化電視台主播,2012年退休。
蕭 亮(柏師),原名盧永華,前香港電視藝員。
黃炳培(工商),藝名又一山人,香港著名藝術設計師、廣告導演、多媒體創作人。
陳永華,JP(羅師、柏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人文及法律學院總監暨創意及表演藝術中心總監,香港作曲家、音樂家。
曾任中文大學文學院副院長、音樂系講座教授、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主席,1992年獲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李慧嫻(羅師、葛師),著名藝術家、雕塑家,香港藝術館及香港文化博物館名譽顧問。
鄭國江(葛師)選修美術,香港著名歌曲作詞家。
梁紀昌(葛師),香港鮮魚行學校退休校長,致力推動教育平等,兩度成功向教育局爭取保留鮮魚行學校,於2012年入選《香港百人》。
朱景玄,SBS,BBS,MH,JP(柏師),現任新界校長會會長及新界婦孺福利會梁省德學校顧問校長、明光社董事,2000年、2003年及2007年獲特區政府委任為香港大埔區區議會區議員,亦曾出任大埔區小學校長會主席、新界地產商會執行委員等多項公職。
梁兆棠,MH(葛師),現為香港小學資助校長會名譽主席,由1987年起任香港教師中心諮管會,主席、副主席及常委,曾出任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黃楚標學校校長。
2004年獲特區政府委任為離島區議員,於2008年再獲委任,並於同年獲頒「行政長官社區服務獎狀」。
他亦為內地及本港兩所學校的校監。
黃星華,GBS,OBE,JP(羅師),香港天主教徒,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榮譽會長、善寧會榮譽會長,1997-2002年任房屋局局長,亦曾出任教育署署長、郵政署署長、副教育及人力統籌司等公職。
藍鴻震,GBS,ISO,JP(羅師),香港特區首位民政事務局局長、第十屆及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1991年獲委派為香港駐東京經濟貿易首席代表,亦曾出任港九政務署長、房屋署副署長、教育署副署長等公職。
現為國際專業管理學會會長,及多家上市公司董事。
陳耀南(羅師),廣東新會人,著名學者,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學院、臺灣中正大學、中興大學榮休及榮譽教授,專長中國文化及文學。
譚志成,MBE(羅師),香港水墨畫畫家,曾於香港九龍華仁書院擔任美術科教師,1971年任香港博物美術館副館長,後出任香港藝術館創館總館長。
任內他除了負責在香港推廣藝術以外,亦有參與茶具文物館、香港藝術館新址及香港視覺藝術中心的籌建工作,畢生致力推廣藝術工作及藝術教育。
徐 淦,CBE,JP(羅師),畢業後赴英国留學,曾任教於皇仁書院,現任香港潮州商会名誉会长,1991年任公务员叙用委员会主席,1989年被委任为文康广播司,亦曾擔任文康市政司、市政总署署长、港九市政署長多項公職。
陳達文,SBS(羅師),畢業後曾任教於皇仁和喇沙書院,現任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副會長,2002-2004年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亦曾擔任文化署署長、影視及娛樂事務管理處處長、副憲制事務司、勞工處處長、屋宇地政署署長等多項公職,2012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頒發「終身成就獎」。
林浣心,MH,JP(羅師),前英華小學校長,曾任協恩中學附屬小學校長,畢業後獲授英國諾定咸大學一級榮譽教育學士。
她亦曾多次在電視節目上作經驗分享,並著有多本著作,包括:《童心減壓有妙法》、《童心寶盒》、《原來孩子是這樣》等,都由突破機構出版;近作有《校長話》等。
莫鳳儀,MH,JP(羅師),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成員,香港教育大學附屬有限公司行政會議成員,啟基學校創校校長,1994年獲選十大傑出青年,前香港數碼電台首席顧問、校園台台長,等。
朱溥生(葛師),筆名阿濃,香港作家,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加華作協副會長,曾任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理事及監事,多年來有15本著作入選中學生好書龍虎榜之「十本好書」,五度被中學生票選為「最喜愛作家」。
作品又曾獲香港文學雙年獎,冰心兒童文學獎,陳伯吹園丁獎。
梁潤蓮(葛師),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小學分校校長,於1985年在葛師就讀、1994年任職他校教師,以及2021年時,曾三度接受電視台訪問。
胡英明,CSDSM:懲教署前署長
「香港教育學院」時期[编辑]
朱國強,現為打鼓嶺嶺英公立學校校長,立法會議員(教育界)、現任教聯會副主席、教育大學校友會主席、香港教師中心諮管會委員等職務。
他亦為香港藝術與生命教育協會創始人。
麥謝巧玲,MH,現任民建聯南區支部副主席、前香港南區區議會華貴選區議員。
她亦為聖文嘉中英文幼稚園(華貴邨)校長及香港教育大學幼師校友會主席。
張寶雯,現職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學校副校長,在校內積極推動藝術教育,曾獲香港傑出教師會的「第五屆傑出教師優勝獎」(2003)、「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藝術教育)」(2007)、香港藝術發展局的傑出藝術老師獎(2013)及當選十大傑出青年(2013);她亦曾擔任香港美術教育協會會長,並於2014年頒授榮譽院士。
黎柏勇,退役香港足球運動員,曾入選香港奧運隊及香港五人足球代表隊
楊思琦,2001年香港小姐冠軍。
李昊嘉,香港歌手。
鄧小巧,香港歌手。
廖仲謙,香港歌手。
馬米高,香港演員、YouTube網絡作家。
邱文華,前有線新聞、無綫新聞、now新聞台、澳廣視主播兼記者。
陳家麒,足球教練,現效力香港超級聯賽南華足球隊守門員教練。
楊澤怡(粵语:楊澤怡),香港女子跳唱組合FFx隊長。
龍小菌,香港歌手。
陳樂基,香港樂隊KillerSoap主音。
列家誠,香港初創企業家。
許峰銘,第22、23屆教大學生會副會長,社會運動人士。
朱子穎,前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現任德萃小學及漢師德萃學校總校長。
2019年獲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黃兆健,熱血公民成員,大埔運頭塘社區主任。
畢業。
林振昇,立法會議員(選舉委員會)
「香港教育大學」時期[编辑]
李慧詩,BBS,MH,香港首位女子單車比賽世界冠軍、2018年度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2019年獲香港教育大學頒授榮譽院士。
蔡愷穎:《聲夢傳奇》參賽者
鄧家豪,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創辦人、教育企業家。
爭議事件[编辑]
學術自由爭議[编辑]
主条目:香港教院風波
兩名學生在民主牆張貼冒犯標語[编辑]
2017年9月7日,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的兒子潘匡仁樓身亡的消息傳出後,民主牆同日一度出現冒犯標語。
[68]教大校長張仁良形容有關字句「超越人性的底線」,作為校長責無旁貸,對事件感到非常痛心和內疚,並稱會翻查閉路電視片段,嚴肅處理事件。
教大校董會主席馬時亨表明追究到底,至於是否暗示會開除涉事者學籍,他表示「沒有這樣說」,稱一切按機制去辦。
學生會長黎曉晴批評校方打壓言論自由,學生會已就該標語因帶有人身攻擊及侮辱性內容,幹事已立即將該標語除下。
[69]不過事件是否真是學生所為,教大校長張仁良稱還要調查。
有學者直言,外界不應對教大學生早下判斷,對他們公審[70]。
此外,學生會質疑校方將閉路電視截圖公開予傳媒,令兩名懷疑涉事者外貌在未審先判下曝光,批評此行為等同出賣學生。
教育大學對截圖外洩高度關注及深表遺憾,又指有關片段只作保安用途,校方將通知私隱專員公署跟進,呼籲各方停止轉發有關圖片。
[71]惟要留意現時沒有證據證明張貼者與教育大學有任何關連[70]。
香港教育局於9月7日發出聲明譴責在香港教育大學張貼的「恭喜」蔡若蓮喪子字句是歹毒及惡意冒犯行為[72]。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香港教育局局長楊潤雄都嚴厲譴責香港教育大學民主牆出現譏諷副局長蔡若蓮兒子身亡的標語是「極之涼薄和侮辱,超越社會底線」,指出「言論自由並非完全沒有限制,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也非鼓吹歪論的藉口」[73]。
9月8日,多個親中團體約40人到校園抗議,對事件表達不滿,應公開向蔡若連道歉。
[74]
9月9日凌晨約兩時,民主牆出現以簡體字打印冒犯已故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及其遺孀劉霞言論。
教大校方對此表示極度遺憾,並予以強烈譴責。
[75]惟也要留意現時同樣沒有證據證明是次張貼者與教育大學有任何關連,張貼者亦未有依規則在海報上登記學生資料。
[76]
同日,教大學生會會長黎曉晴引述校方指,有學校校長稱將「永不錄用」教大學生或近幾屆畢業生,傳言10名學生因此風波被取消實習機會,認為校方應協助有關學生。
[77]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譴責民主牆有張貼冒犯劉曉波及其家人字句,但他指未聽過不錄用教大學生的言論,相信校長是理性,並且有機制處理。
[78]
校方自行調查三個月後證實是教大校內學生所為[79]。
但據了解,該2名同學非教育主修學生,相信不會成為老師[80]。
教協副會長兼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表示,早前有人在教育大學張貼奚落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喪子的標語,是不可接受,應受到譴責,但他認為不涉及事件的教大學生,不應受到懲罰,希望各方不要激化事件。
他亦了解,事件沉澱一段時間後,有校長已經回心轉意,願意錄用教大畢業生[81]。
隨後,2名張貼冒犯標語的學生已被嚴正處理,但沒有公開懲處細節,相信有關紀錄會對兩名涉事學生將來升學或工作有一定影響[82],相反張貼有相同標語的香港城市大學則沒有作出後續處理。
教大兩名教授被揭發抄襲論文[编辑]
2018年1月,香港教育大學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教授江紹祥及助理教授宋燕捷,兩名教大學者被揭發利用相似度超過六成的論文重複在學術期刊發表,通過自我抄襲影響工作績效評估,期刊出版發現教大學者的違規行為後,即時將論文抽起不予發表[83]。
拒絕刊登教大論文的期刊出版社《數碼時代教學研究新模式》(EmergingPracticesinScholarshipofLearningandTeachinginaDigitalEra)指出,兩人曾於2016年8月在另一出版社《互聯網及高等教育》(InternetandHigherEducation)發表名為「高等教育的學習與教學·自備工具的可行性及限制:教師角度」的論文,到2017年又於出版社投稿發表名為「高等教育的學習·自備工具的可行性及限制:教師角度」的論文,但兩篇論文都是相同角度的文章,不但文章題目一樣,內容中也多處一樣[84],舊版是4,527字,新版字數減少至3,979字,就連所用的圖表也相同,期刊出版社審定後確定有抄襲行為,因此拒絕刊登,出版社同時強調絕不容許抄襲行為[83]。
有傳媒使用香港中文大學的抄襲檢測系統「維誠(VeriGuide)」檢查兩篇論文,確定兩者相似度高達百分之63,內文225句有143句相似,而兩篇論文均屬於香港教育大學的資助研究項目。
教大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教授江紹祥,曾經任職優質教育基金評審及監察專責委員會委員,在回應時承認「做漏咗」及收到學術期刊指其涉嫌違反操守,但否認涉及重複發布論文或自我抄襲,又稱與教大的論文產量要求無關[83]。
由於論文發表量對學者的績效及大學排名有影響,教大學者的抄襲行為被認為是違反學術誠信,香港教育大學則不評論其高層及學者的抄襲行為[84],與教大同為研究型大學的香港大學在同期亦發生陳德儀副教授抄襲論文的事件,事件被揭發後港大沒有追究,只是補上勘誤聲明了事,教大對比下屬於個別的巧合情況,因此處理方法並無不妥[85]。
交通[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露屏路
九龍新界巴士
74F
觀塘碼頭
→
香港教育大學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4K
大埔墟站
↺
三門仔
新界專線小巴
26
馬鞍山(海柏花園)
⇄
香港教育大學
26A
香港教育大學
↺
大埔墟(廣福道)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汀角路/鄰近大埔工業邨
九龍新界巴士
72A
大圍站
⇄
大埔工業邨
72C
大美督
→
大埔墟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3
粉嶺(華明)
→←
大埔工業邨大埔中心
平日晚上及假日以大埔中心為總站
73P
大美督
⇄
荃灣(如心廣場)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74E
大美督
⇄
觀塘碼頭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74F
觀塘碼頭
→
香港教育大學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74K
大埔墟站
↺
三門仔
75K
大美督
⇄
大埔墟站
新界專線小巴
20B
大埔墟站
⇄
洞梓
20C
大埔墟站
⇄
大美督
20E
大埔墟站
↺
汀角村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20K
大埔墟站
⇄
三門仔
20R
大埔墟站
⇄
烏蛟騰
每日來回程固定班次12班
20T
慈山寺
→
大埔墟站
只於星期一至五日間行走
26
馬鞍山(海柏花園)
⇄
香港教育大學
26A
香港教育大學
↺
大埔墟(廣福道)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影視作品取景[编辑]
2004年無綫電視電視劇《赤沙印記@四葉草.2》
2007年香港電影《地獄第19層》
2008年無綫電視電視劇《尖子攻略》
2011年無綫電視電視劇《法證先鋒III》
2013年香港電影《狂舞派》
2015年香港電影《雛妓》
參見[编辑]
香港教育
香港專上教育
參考文獻[编辑]
^1.01.1香港教育大學的歷史.香港教育大學.(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2-20).
^校級研究中心.[2021-12-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4).
^3.03.1資料及數字-教職員人數.香港教育大學.[2016-05-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4.04.14.2學生人數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教育大學.[2016-05-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3).
^大學之道2002.香港電台.[2015-05-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教院歷史.香港教育學院.[2015-05-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香港教育學院的發展及名稱更改及2016年香港教育學院(修訂)條例草案及香港教育學院申請獲授大學名銜教資會檢討工作小組報告(PDF).教統局、教資會、行政會議.[2016-05-27].(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3-08).
^8.08.18.2獲升格為教育大學吳克儉稱對教院多年貢獻予以肯定.香港電台.2016年1月26日[2016年1月26日].(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6月28日). (繁體中文)
^里程碑.香港教育學院.[2014-07-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教育統籌委員會報告書.教育統籌委員會.(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07).
^教院的歷史(PDF).(原始内容(PDF)存档于2014-07-15).
^20周年校慶-校董會主席.香港教育學院.[2014-07-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0-31).
^專上教育>概覧>政策大綱.(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1-10).
^香港教育學院申請正名大學.香港教育學院.2007-06-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香港政府支持教院獨立發展方案.香港教育學院.2009-06-24[2010-03-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教院歡迎教資會支持增辦研究生課程及擴展學術領域.香港教育學院.2010-01-20[2010-03-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17.017.1教院獲授大學名銜.政府新聞處.[2016-01-2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auto”的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18.018.1香港教育學院將於2016年5月27日正式改名為「香港教育大學」.香港電台.[2016-05-1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11).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auto1”的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九萬教院畢業生學歷可「正名」.東方日報.[2016-05-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30).
^城大、浸大、嶺大、理大、樹仁大學和公開大學成立/升格的過程(PDF).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2018-03-2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3-08).
^黎國燦博士.勿重蹈十年前的錯誤決策論香港教育學院的正名與發展模式(PDF).[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0-04-26).
^浸大歷史.香港浸會大學.(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8).
^理大簡介-重要里程.香港理工大學.[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8).
^在奮進中成長—香港城市大學二十五周年歷程的回顧.香港城市大學.[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歷史和發展.嶺南大學.[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6-24).
^26.026.1城大、浸大、嶺大、理大、樹仁大學和公開大學成立/升格的過程(PDF).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2018-03-2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3-08).
^獲「自我評審資格」:教院發展新里程.[2014-07-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發展藍圖:邁向教育大學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10-06.
^29.029.1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香港教育學院的院校發展(PDF).[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3-08).
^香港教育學院《發展藍圖》檢討工作小組報告(17.2.2009).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2009-02-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7-26).
^教院拒合併正名爭到底.[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教資會:港不宜設教育大學單一學科研究不足教院2012前難升格.明報.2009-02-18[2021-12-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建立伙伴關係 實現共同目標.香港教育資助委員會.(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教院正名大學開綠燈政府宣佈增撥學額額外撥款2200萬.蘋果日報.2009-06-25[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5).
^政府支持香港教育學院的院校發展.政府新聞處.2009-06-24[2014-06-11].(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策略發展計劃2013-16-發展里程.香港教育學院.[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教院二十周年生日快樂!.香港教育學院.2104-04-25[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3). 请检查|date=中的日期值(帮助)
^教院正名最新進展.香港教育學院.2014-06-04[2014-06-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01).
^教院正名大學申請.香港教育學院.2014-07-08[2014-07-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教院申「正名」明春料有結果.星島日報.2014-07-09[2014-07-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教資會成立檢討小組研究香港教育學院要求獲授大學名銜的申請.政府新聞處.2014-10-17[2014-10-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教院委任知名人士就正名相關事宜提供意見.香港教育學院.2015-02-27[2015-03-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校長隨筆-教資會就教院正名的檢討.香港教育學院.2015-02-11[2015-03-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教院四月評審人文社科課程.星島日報.2015-02-14[2014-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5-18).
^教育學院料最快2016年升格為大學.無綫新聞.[2015-03-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教院完成正名三部曲校名或網上投票.明報.2015-02-28[2021-12-2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47.047.1立法會參考資料摘要香港教育學院的發展及名稱更改及2016年香港教育學院(修訂)條例草案及香港教育學院申請獲授大學名銜教資會檢討工作小組報告(PDF).教統局、教資會、行政會議.[2016-05-27].(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21-03-08).
^特稿:「樹仁」三十年漫漫大學路(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香港中國新聞通訊社2004
^香港法例第444章《香港教育大學條例》(PDF).[2009-08-26].(原始内容存档(PDF)于2016-03-04).
^存档副本.[2008-01-04].(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1-10).
^存档副本.[2013-12-22].(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八大校園開學後續拒公眾重開無期教局:教資會無硬性規定開放校園.明報.2020-01-02[2020-11-10].(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香港教育博物館網站.香港教育學院.[2010-05-18].(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01)(中文(繁體)).
^【施政報告】重啟馬料水填海增科學園規模 東鐵線設白石角站 推交椅洲、龍鼓灘填海.立場新聞.2021-10-06[2021-10-0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WorldUniversityRankings.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21.QSQuacquarelliSymondsLimited.2021[2018-08-15].
^BestGlobalUniversitiesRankings.
^AcademicRankingofWorldUniversities.
^UniversityRankings-HongKong2021.www.scimagoir.com.[2022-03-18].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TheEducationUniversityofHongKong.TopUniversities.[2018-03-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2018-EducationandTraining.TopUniversities.[2018-02-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2015-Linguistics.TopUniversities.[2015-05-01].(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3).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2018-Psychology.[2018-03-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4).
^QSWorldUniversityRankingsbySubject2018-SocialSciencesandManagement.TopUniversities.[2018-03-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5).
^大學評分科大最高港大失榜首跌至第三.都市日報.[2016-07-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05).
^樹仁排第八 首超資助大學.蘋果日報.[2016-07-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6).
^僱主最愛畢業生 港大跌至第四 民意排名亦急挫 鍾庭耀:校委風波影響.蘋果日報.[2016-07-07].(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7-08).
^民主牆「恭喜」蔡若蓮林鄭譴責濫用言論自由張仁良:給空間教大自行處理.明報.2017-09-09[2017-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嚴敏慧、劉永明、梁佩珊.教大查譏蔡若蓮標語鎖定兩男 閉路電視畫面流出學生會憂製造白色恐怖.蘋果日報.2017-09-09[2017-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1).
^70.070.1邱靖汶.張仁良:閉路電視顯示兩人貼大字報未知是否教大學生香港電台-港聞.2017-09-08[2017-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邱靖汶.【蔡若蓮長子墮樓亡】CCTV畫面外洩 教大學生會質疑為校方公開.2017-09-08[2017-09-09].
^教育局嚴厲譴責「恭喜」字句指歹毒及惡意冒犯.香港電台.2017-09-07[2017-09-08].(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2).
^林鄭月娥、楊潤雄譴責教大民主牆貼涼薄字句.香港01.2017-09-08[2017-09-08].
^教大貼奚落蔡若蓮大字報湯家驊感痛心團體到校園抗議.橙新聞.2017-09-08[2017-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冒犯言論風波】民主牆貼奚落劉曉波夫婦簡體字標語 教大強烈譴責並已移除.明報.2017-09-09[2017-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冒犯言論風波】教大示威連連 學者:未查明 外界勿公審.香港01.2017-09-09[2017-09-09].
^【冒犯言論風波】10教大學生疑被取消實習 學生會:若蔡若蓮事件禍不及妻兒,為何牽連其他教大學生?.明報.2017-09-09[2017-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09).
^楊潤雄未聞教大生被永不錄用.Now新聞台.2017-09-09[2017-09-09].(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8).
^教大證實民主牆冒犯蔡若蓮字句張貼者為校內學生.香港電台.2017-12-15[2018-03-14].(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17).
^教大證2名學生在民主牆冒犯蔡若蓮字句 交紀律委員會跟進.經濟日報.2017-09-08[2018-03-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23).
^葉建源稱有校長回心轉意願錄用教大學生.商業電台.2017-09-08[2018-03-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張仁良:已嚴正處理冒犯蔡若蓮教大生.商業電台.2018-02-15[2018-03-1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83.083.183.2曾任優質教育基金評審 教大教授疑涉一稿兩投 出版社:撤回文章.香港01.2018-01-29[2018-05-28].(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2).
^84.084.1教授涉一稿兩投遭撤稿 教育大學:不評論.橙新聞.2018-01-29[2018-05-27].(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26).
^港大前副教授論文抄襲 僅發勘誤聲明了事.東方日報.2016-06-22[2021-12-16].(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
外部連結[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香港教育大學
香港教育大學(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大埔校園(PDF格式)(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校內舍堂
羅富國堂(NorthcoteHall)
葛量洪堂(GranthamHa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柏立基堂(RobertBlackHall)(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賽馬會學生宿舍(JockeyClubStudentQuarters)
查论编香港教育大學歷史
香港教育學院(1994-2016)→香港教育大學(2016-)
教院合併前的院校
羅富國教育學院
葛量洪教育學院
柏立基教育學院
香港工商師範學院
語文教育學院
學院
博文及社會科學學院
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
人文學院
研究生院
校園
大埔校園
將軍澳教學中心
學生組織
香港教育大學學生會
教大言論自由關注組
建築物
曹貴子基金會大樓
中央大樓
白石角運動中心
教學大樓
文康運動綜合大樓
學生及教職員宿舍
香港教育博物館
社會事件
教院中大合併風波
涼薄大字報事件
附屬機構
持續專業教育學院
賽馬會小學
幼兒發展中心
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
校友列表
查论编香港大專院校
J大學聯合招生辦法(JUPAS)參與院校
E專上課程電子預先報名平台(E-APP)參與院校
S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參與院校
N免入息審查資助計劃(NMTSS)參與院校
公帑資助界別法定機構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
香港大學J
香港中文大學J
香港科技大學J
香港理工大學J
香港城市大學J
香港浸會大學J
嶺南大學J
香港教育大學JE
政府資助
香港演藝學院
職業訓練局成員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E
海事訓練學院
國際廚藝學院
受資助公營機構(醫院管理局)
九龍醫院護士學校
伊利沙伯醫院普通科護士訓練學校
自資界別法定機構
香港都會大學JSN
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EN
私立大學
香港樹仁大學ESN
香港恒生大學ESN
職業訓練局成員
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ESN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香港知專設計學院E
才晉高等教育學院N
認可專上學院
珠海學院ESN
明愛專上學院ESN
東華學院ESN
香港能仁專上學院EN
港專學院EN
宏恩基督教學院EN
耀中幼教學院EN
香港伍倫貢學院ESN
根據《專上學院條例》(第320章)註冊
公帑資助院校轄下的自資持續及專業教育部門
香港大學
專業進修學院E
附屬學院E
專業進修學院保良局何鴻燊社區書院E
明德學院N
香港中文大學
專業進修學院E
香港理工大學
專業進修學院
香港專上學院E
香港城市大學
專業進修學院E
香港浸會大學
持續教育學院E
國際學院E
嶺南大學
持續進修學院E
香港演藝學院
演藝進修學院
職業訓練局
高峰進修學院
註冊學校
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E
香港專業進修學校E
香港科技專上書院EN
青年會專業書院E
香港浸信會聯會專業書院
香島專科學校
香港專上教育學院
華夏書院
香港三育書院
啟示書院
香港商業專科學校
保良局專業教育書院
根據《教育條例》(第279章)註冊
香港藝術中心附屬學院
香港藝術學院EN
非本地課程的辦學機構
芝加哥大學布思商學院香港分校
亞洲建築環境學院
桑德蘭大學香港分校
機構附屬院校
仁安醫院護士訓練學校
香港浸信會醫院專業教育學院
香港國際航空學院
港鐵學院
宗教研修院校
香港宗教研修院校列表
香港教育
香港專上教育
香港資歷架構
非大學聯合招生辦法
自資高等教育聯盟
經評審專上課程資料網
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
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
香港大專院校校長列表
香港大專院校學生文化
相关陆港澳院校联盟查论编京港大学联盟北京
北京大学
清华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师范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工业大學
首都医科大学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香港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查论编沪港大学联盟上海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學
上海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
香港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浸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查论编粵港澳高校聯盟广东广州
中山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广州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广东财经大学
汕头汕头大学深圳
深圳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佛山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东莞东莞理工学院江门五邑大学湛江
广东海洋大学
岭南师范学院
茂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香港
香港大学
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浸会大学
香港教育大学
香港都会大学
岭南大学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学院
澳门
澳门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
澳门理工大学
澳门城市大学
圣若瑟大学
澳门旅游学院
澳门镜湖护理学院
规范控制
WorldCatIdentities
CiNii:DA13267411
GND:10054762-X
HKCAN:9811135441503406
ISNI:0000000417996254
LCCN:no2017128397
SUDOC:238474550
VIAF:9503147270719035700004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香港教育大學&oldid=73010932”
分类:香港教育大學香港大專院校大埔(香港)1994年創建的教育機構香港師範院校隐藏分类:有参考文献错误的页面Webarchive模板wayback链接引文格式1错误:日期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InfoboxmapframewithoutOSMrelationIDonWikidata含有明確引用中文的條目含有英語的條目包含CINI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GND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HKCA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ISNI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LCCN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SUDOC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包含VIAF标识符的维基百科条目有地图的页面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没有登录讨论贡献创建账号登录
命名空间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查看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更多
搜索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工具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其他语言
EnglishFrançais日本語文言粵語
编辑链接
延伸文章資訊
- 1香港教育大學(教大)
香港教育大學是香港規模最大的教師教育高等學府,受公帑資助。本校專注教育領域的研究、發展及創新,並進一步加強本校在亞太地區及以外的先導地位,藉著高質素的研究及 ...
- 2香港教育大學_百度百科
香港教育大學(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教大(EdUHK),是香港以師範教育為本的大學,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的八所公立大學之一,為京港...
- 3香港教育大學-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香港教育大學(英語:The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縮寫作EdUHK),簡稱教大,是香港唯一以師範教育為本的大學,亦是八間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轄下的法定...
- 4香港教育學院 - MBA智库百科
香港工商師範學院(英語:Hong Kong Technical Teachers' College,於1974年創立). 5. 語文教育學院(英語:Institute of Languages ...
- 5香港教育學院 - 大學博覽
香港唯一師範類公立高等學府 香港教育學院(教院), 是香港八所公立高等學府之一, 也是香港最具先導地位的教師教育學府, 歷史可追溯至1853年開辦的首個正規在職教師培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