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他們的缺點,是對待過動兒最好的方式!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過動兒也比其他孩子容易焦慮、沮喪和情緒不穩,往後在青少年或成人,半數會伴隨出現一種或合併兩三種的心理疾病。
其中,7成是焦慮、憂慮症;30~50%會發展出對立性反抗 ...
過動兒
[你家有過動兒嗎?]
謝閺碧
壹、前言
欣賞他們的優點,忽略他們的缺點,是對待過動兒最好的方式!
貳、何謂過動兒
過動兒被有系統的研究是近三十年來的事,醫學界一再更換修正其名稱,表示它的世界還有許多未知及待進一步探索的領域。
過動兒的學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兒童(Children
withAttend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
根據統計:美國4~18歲的孩子中,約3%~5%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男童發生率遠較女童為高;而台灣也接近這個比例。
換句話說,在台灣六百萬個孩子當中,約有二、三十萬個過動兒。
醫界目前認為過動兒是細微腦部功能障礙所引起,但是環境壓力和環境因素會影響過動兒的表現。
至於為什麼會有過動症:遺傳傾向、產程缺氧、胎內感染、黃疸過高、頭部損傷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參、過動兒的行為特徵
一、幼兒期特徵
(以下症狀在七歲以前發生,至少出現六項以上,並持續六個月以上)
(一)注意力不足
1.常常不注意細節,做功課或其他功課時常粗心大意
2.做事或玩耍無法持續專注
3.常常"有聽沒有到"(有聽到但沒有反應)
4.常常無法照著指示去做,且無法完成功課或一樣該做的小事(非不想做或聽不懂指令)
5.做事時沒有組織調理
6.常逃避或討厭需要專心去做的事(如學校功課)
7.常忘記每天該做的事
8.很容易因外界無關刺激而分心
9.常常搞丟東西(如作業本或玩具)
(二)過動
1.常常不安的玩弄手和腳,或是在座位上侷促不安
2.在教室經常離座,或是在應該坐著的場合坐不住
3.很難安靜、專注的玩遊戲,或是從事休閒活動(頑皮的小孩對有興趣的事可以專注很久,與過動兒不同。
)
4.在不適當的場合跑來跑去,或爬上爬下
5.話很多
6.不停的動,停不下來
(三)衝動
1.常在問題未問完搶答
2.在遊戲或全體活動時,很難耐著性子排隊或輪流活動
3.在別人談話或遊戲中常插嘴或打斷別人
二、成長後的行為特徵
(一)知能不平衡和知覺上的問題
有不少過動兒由於知能的不平衡及知覺困難,智商雖不低,但外表看來仍好像無法學習似的。
(二)手眼協調上的障礙
過動兒過半數手眼協調都不好,大肌肉運動上還算勝任,但碰到細微要求較正確的活動時,就會出現不知如何是好的窘狀。
(三)學習上的障礙
注意力渙散,致使學業趕不上,學業成績也因而無法達到應有的水準。
(四)反抗性特別強
過動兒常無法依照父母或老師的指示行為,所以讓人有強悍、頑固、好反抗、情緒激動、容易生氣、講不聽的毛病。
(五)協調性不佳
由於協調性不佳,常受到其他小朋友的討厭和排斥。
(六)反社會行為
多動兒經常不依循團體的規則和行為,他們在控制自己方面有嚴重困難。
(七)對自己的評價較低
過動兒對自己信心不足,又常被批評,所以有自我分劣等的感覺。
(八)其他特徵
對改變的反應遲鈍,個性上也缺乏彈性,常顯得固執不能變通。
肆、過動兒的診斷
過動兒的這三大特徵輕重有別,環境的影響,父母老師處理的方式都有很大的差異,所以每個過動兒在不同年齡,不同環境的行為表現亦有不同。
任何懷疑過動兒的兒童,還是應該請有經驗的醫師診斷才是。
一、併發症:過動兒除了上述的三大特徵外,常會合併其他的障礙。
二、行為規範障礙:過動兒在家中常成為父母互相指責爭吵的根源;在學校由於缺乏紀律,學習態度差,又常合併學習障礙,功課不佳,與同學相處困難,故常受老師冷落,同學排擠。
即使有心努力,也常難獲讚美。
所以常常會有自尊心低落,自暴自棄,進而放棄學習,從事一些偏差叛逆、違紀犯錯的行為,藉以吸引別人注意。
雖然過動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活動度會慢慢降低,但是到了青春期約有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有行為規範障礙。
若有行為規範障礙通常過動兒的預後較差,成年之後的成就亦較低。
而家庭環境是過動兒的行為規範障礙發生與否的主因。
三、學習障礙:大部分過動兒的智商和正常的兒童是相同的。
可以有資優也會有智障。
但是約有五分之二常見有閱讀障礙及算術學習障礙。
由於過動兒注意力差,不專心,加上學習障礙,所以某些功課常會明顯的落後。
四、情緒障礙:過動兒的生活中可以說充滿挫折,生氣自己的不專心,坐不住,功課不如人,與家人,師長、同學的關係不佳。
即使有心改善,但是仍會不自主的重犯。
所以通常他們的自尊心較低,嚴重的就會有情緒障礙,以憂鬱或焦慮不安為主。
伍、過動兒的治療
過動兒的治療過程,是一個費時費力的耐性考驗。
除了定期的門診診治之外,通常需要家庭來執行有效的管教及配合許多治療措施。
目前過動兒的治療多採藥物控制,行為管理,心理治療,人際訓練,飲食療法等各方面多管齊下,互相配合。
藥物治療目前以
Ritalin為最被廣泛使用。
可使近八成的過動兒活動度降低,注意力提高,衝動控制改善,功課明顯變好。
其副作用是會抑制食慾對生長有一點影響。
大部分的過動兒到了青少年期,都不需要藥物治療了。
但藥物治療只是幫助過動兒較易與一般兒童一樣學習而已,只吃藥沒有其他治療的配合是沒有效的。
行為治療是治療過動兒中最重要的一環,方法道理十分簡單,但是卻是需要家庭、老師、醫師互相配合,方法一致且持續,加上無數的耐心與時間,才能發揮效果。
至於飲食療法,在有些學者認為某些食物藥物,會使過動兒病情加重,杜絕這類飲食,過動兒的行為則明顯改善很多。
陸、過動兒的輔導原則
一、盡量少說「不」或「不要」,應明確的告訴他該做什麼、怎麼做。
二、對他說話時聲音盡量放低、放慢、少做手勢、平心靜氣的講。
三、請他做事時,要一件做完,再交代下一件事。
四、除了用語言外,也要配合動作或圖表幫助孩子瞭解其所要做的事。
五、養成規律化的日常生活。
六、選擇活動量不高、不調皮搗蛋的孩子為玩伴。
七、做功課時避免視聽方面的刺激。
八、用行動治療的方法,多予鼓勵。
柒、過動兒的教養原則
家長和老師必須了解到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因為孩子在生理上的缺陷,造成腦部在發育的過程中,自我控制出了問題。
所以家長當知道孩子是過動兒的時候,經常問的一件事就是:
“那麼我該怎麼辦?“我想這的確是一個令人相當煩惱的問題。
我想當確定孩子是個過動兒的時候,我建議家長先去思考自己的接受程度和心情。
孩子的行為和學習與父母親的教養態度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以下提供一些教養過動兒的基本原則,來協助家長面對孩子的問題。
一、運用即時的回饋
通常人類行為的形成是經由一個刺激引起一個反應。
如果伴隨一個增強物的效果,如此容易造成反應模式的建立。
過動兒比起一般孩子對於他們的行為或活動需要更即時的回饋。
父母給孩子的回饋要專一清楚,並且盡量就在行為發生之後。
這樣對過動兒在發展出好行為,以及維持養成良好的習慣有很大的幫助。
給孩子的回饋包括讚美,鼓勵或是身體上的擁抱。
或是可以給他獎賞。
父母要記得把觀察到的好行為,用口語的方式表達出來。
或是利用計點,代幣或標籤等方式,有系統的修飾孩子行為模式。
我們要知道行為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他必須經由不斷的修正而逐漸養成行為的習慣。
不管給予孩子的回饋的本質是什麼,如果我們越能提供孩子即時的回饋,對過動兒的問題行為越有效。
而即時的回饋就像是增強物一樣,可以幫助過動兒發展和維持正面的好行為。
二、在處罰之前先訓練孩子的動機
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避免在一開始就用處罰的方式,來壓制我們不期望孩子的行為。
記住在訓練孩子行為改變計劃時,鼓勵正面行為優先於處罰負面的行為。
要注意的是處罰盡量是輕微,而並不是把自己的情緒發洩在孩子身上。
並且只是針對某一個特別的負面行為。
然而什麼是正面行為或是負面必須重新定義清楚,要根據孩子能夠理解的程度來告訴他,讓他很清楚的知道行為範圍的極限。
鼓勵孩子養成正面的行為習慣和動機,比起負面的責難處罰更為有效。
三、運用頻繁的鼓勵
對於過動兒他們需要更多更頻繁的回饋和鼓勵。
家長可以在孩子容易看得到的地方貼上標籤或大字報,提醒他要注意的事情。
當孩子做到的話,別忘了給予他即時的讚美和獎賞。
如果他不能完成的話,必要時給予適度的處罰。
我們發現當孩子能夠得到父母親即時而且經常的鼓勵和獎賞之下對於過動兒的改變十分顯著。
另外如果在限定的時間內要完成的功課太多,無妨幫助孩子分配成幾個小部份,然後逐一完成。
這樣小孩也比較能夠接受。
四、要有一致性
首先照顧者對孩子的要求必須時間一致。
也就是說對孩子的規定,不能因為時間或情境的急迫而改變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
所以對孩子作行為改變訓練的時候,不要因為孩子沒有產生即時的改變或配合,就輕易的失去信心而放棄。
我們要了解行為改變的修飾,就好像是吃藥一樣,要有一定的時間來到藥物作用的效果。
同樣的當嘗試一個新行為改變的計劃時,至少也要實施一兩星期才能決定這樣是否有效。
其次情境要一致。
要訓練過動兒知道這些原則和後果,儘可能的在家施行的原則依舊適用在家裡以外。
其三,父母親在管教孩子的態度必須一致。
但絕不可以一方在處罰孩子,而另一方在旁反對甚至還扯後腿。
否則這樣會造成孩子的比較和價值判斷的混淆,造成無所適從。
另外對父母的信任感也會大打折扣。
五、運用更大鼓勵
通常過動兒對獎賞和事情的後果他們的敏感度比較低,所以我們必須用更強而有力的獎賞鼓勵,來刺激他的動機,遵守規矩和表現良好。
獎賞的方式並不見得只有口頭的獎賞鼓勵,還可以包括身體的擁抱,擁有特權,點心飲料或實質的獎賞等。
對一般的孩子而言,也許利用內在的鼓勵方式就可以刺激他的動機。
所以當我們了解到過動兒在生理方面的缺陷時,我們就應該運用更大的或實值的鼓勵方法,來協助孩子達到和維持正面的好行為。
六、採取一個包容的觀點
照顧者要有一個體認,那就是過動兒是一個身體有缺陷的人,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父母複製品。
生活中保持一個幽默感和包容的態度來看這個世界,會讓自己比較快樂一點。
讓自己和孩子的不當行為保持一個適當的心理距離。
讓自己恢復理性和保持冷靜,避免把自己的不舒服遷怒在孩子身上。
即時的肯定孩子的正面行為,有助於增強他自我功能的形成。
如此無形中建立孩子的自尊和肯定自己的價值,這對於過動兒的人際互動有很大的幫忙。
七、學習原諒
學習去原諒別人的誤解。
有些人常常因為過動兒的不當行為,而責怪他的父母為什麼沒好好教孩子。
所以要去原諒別人,否則只有自己生悶氣和自己過不去。
讓別人也能了解對過動兒有所認識。
所以老師和家人都一樣,都要有學習原諒的觀點,來帶孩子和面對自我。
去學習原諒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事。
當她知道孩子是一個過動兒的時候,她常常會深深的自責,心裡伴隨強烈的罪惡感。
所以原諒自己,要取代的是自己可以很真誠的去評估自己孩子的問題,找出可以讓自己或孩子可以改進的地方。
並且承諾自己努力要把它完成。
原諒別人和自己。
接納別人和自己不一樣的地方。
唯有接納和包容,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有更寬廣和彈性舒適的空間。
八、找出解決問題的好方法
照顧者可以嘗試以下的步驟。
首先在問題產生之前,先停下來想一想。
和孩子複習在家中談好的行為規則,是提醒孩子如果他能夠遵守約定的話,那他就能夠有什麼好的獎賞或點數,或者他能夠擁有某些特權。
然後再提醒孩子,如果他不能遵守約定的話,他會遭到怎樣的處罰。
必要時也可以利用暫時隔離法的方式,來處理孩子的問題行為。
別忘記一定要給孩子即時的回饋和鼓勵。
父母親可以試著檢討自己和孩子的互動過程中,有那些原則作的很好?有那些執行上有困難?試著和別人討論,慢慢的修正最合適孩子模式。
或許會發現生活中孩子相處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讓自己生命隨緣生活隨意。
捌、結語
總而言之,有無接受規則的治療,家庭是否和諧,過動的嚴重程度,及有無合併行為規範障礙,這四個因素是決定過動兒預後的主要因素。
而過動兒到了成年期,隨著活動度的降低,腦部發展、神經生理的逐漸成熟,加上學習經驗的回饋影響,四分之三的過動兒能和一般人過著正常的生活,只是更換工作、交通違規、離婚的機率較高,殘存的過動症痕跡仍然依稀可見。
不過過動兒在現今多變的社會,找出適合自己性向的工作也不是難事。
過動兒的教養是一條與毅力、耐心拔河的漫漫長路。
但過動兒並不是一無是處,只會製造麻煩。
過動兒一般十分熱心,沒有心機、很少存心害人、喜怒立刻形於色、不會做作。
台北教育學院/許天威所長指導
案例:
國強今年剛上小學一年級,五官四肢都屬正常,功課也不錯,不過有「活動過多」的行為特徵,每天除了睡覺時間外,其他時候沒見他休息過一會兒,上課時坐立不安,到處走動,完全無視於班規,在家則東摸西摸弄,爬上爬下,也不怕危險,為此,學校老師及國強父母均傷透了腦筋,真不知該如何來輔導國強。
分析:
一般而言,小男生的調皮搗蛋,活潑好動是極為自然的事,大人們通常也不以為意。
但若是一個孩子的活動,常常缺乏明顯的目標,只是隨便亂動或難以自制的盲動,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再不然就是情緒上容易激動,往往一點小挫折就大發脾氣,哭鬧不休,這時做父母的就應注意了。
因為一個「過動兒」往往就具備了好勝、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等數項常見的特性。
像個案中國強的情形,可能就是一個「過動兒」的例子,也可能帶著些「情緒困擾」,心神不安。
處置:
(1)
(1)
接納孩子:過動兒的產生有部分是由於難查原因的腦部受傷的生理因素,使得他腦子裡某些部分功能缺陷,此外環境因素,如父母管教態度不一致,家庭氣氛不和諧等,也可能造成。
因此,父母應了解這種孩子的好動乃是不由自主的,並非故意的搗蛋或不聽話,同時能耐心的容忍孩子的好動,並給予適當的約束,這樣才不致於造成親子間的誤解,終於附帶產生情緒的不穩定。
(2)
(2)
讓孩子有適當的活動時間:由於這類孩子情不自禁地活動過多,因此父母師長不妨安排些可加指導的活動,藉以順應他過多的活動特性,以減少他其他方面的搗蛋,同時亦可藉此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3)
(3)
協助孩子集中注意力:過動兒的注意力相當短暫,常常無法靜心學習,因此往往由於他的好動、注意力不集中而使學習發生困難,並遭受老師、父母的指責、處罰,造成他情緒上焦慮及憂鬱,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
所以,如何減少不必要的刺激,以免過動兒分心,及如何培養他的注意力,是父母極須注意的事。
切記──這類孩子的書房、書桌佈置愈簡單愈好,玩具也不可擺在書房內,使他能在清靜的環境下做功課,以免其他事物分了心,不過專心讀書的時間不必急著要求他維持太久。
(4)
(4)
請腦神經科醫師協助:為了幫助學齡期的過動兒專心學習,專功腦功能失常的醫師常會藉藥物來控制腦傷者的過多活動,但無論如何,父母的瞭解和關心,可以使藥物更加有效。
參考書目
李慧美(民84)。
《幼兒衛生保健(下)》。
台北:龍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文德(民83)。
《學習困難兒童指導手冊》。
台北:遠流出版社。
馮觀富、王大延、陳東陞、業貞屏、陸雅青、熊曣著(民85)。
《兒童偏差行為的輔導與治療》。
台北:心理出版社。
你家有過動兒嗎?
在台灣,每10個兒童中就有一個是過動兒,人數約是氣喘兒的一半。
但他們絕大多數沒被發現出來,在打罵與忽視中成長,孩子究竟是坐不住,還是過動?
康健雜誌46期 文/司晏芳 攝影/蕭世英
「你為什麼做事總是丟三落四、忘東忘西?」
「你為什麼不乖乖坐好,一定要跑來跑去?」
「講過好幾遍的話,為什麼你都記不住?為什麼你總是講不聽?」
如果,上述的對話會在家裡天天出現,你要開始當心孩子會不會是個過動兒。
去年,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洪儷瑜教授調查,台北市某國小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簡稱過動症)盛行率為11.7%,也就是說,每10個小朋友中,會有1個以上的過動兒。
這群過動兒看起來和其他孩子沒什麼兩樣,容易被忽略,當成是不聽話的孩子,如在一場混亂中長大。
分心不是我的錯
三年前,台北馬偕兒童身心科醫師臧汝芬也針對台北某國小進行研究發現,該校1000名學童中,有84位過動兒。
可是,學校輔導室只有10個過動兒登記在案,等於有74位過動兒沒被找出來,沒有人知道他們會成長得多麼辛苦,臧汝芬醫師說。
父母會覺得,這小孩身體就像裝了個馬達。
從早上一睜開眼,他就呈現忙碌狀態,爬上爬下,手腳動個不停,咬手指,走路愛摸牆壁,隨便碰一下也好,才覺得舒服。
這個孩子從小就令人不放心,沒人盯著,事情就做不完。
功課寫沒兩個字,就開始玩鉛筆、找人講話、起身離開喝水、上廁所,摸上個把鐘頭,功課還是沒寫完。
學校老師經常抱怨,為什麼小孩上課總是不專心,愛講話,不能乖乖坐好,容易和別的小朋友爭吵、打架,很不合群。
其實,這個孩子不是缺乏管教,也不是天生的劣根性,而是大腦神經通道出了問題,導致他特別容易有分心、衝動和過動的行為。
對過動兒來說,專心是件很困難的事。
他的注意力不是沒有,而是發展比較慢,像7歲的過動兒,可能注意力只有5歲。
過動兒上課非常辛苦,他無法對準焦距,聚焦到老師的上課內容,而是外界所有刺激進入大腦,每個訊息都是同等重要,不知道哪些訊息要多放些心神處理,哪些訊息是不用理會的。
不只是黑板上的ㄅ、ㄆ、ㄇ,他還會注意到黑板乾不乾淨,地上剛有隻蟑螂爬過,電風扇轉動的聲音,外面樹影搖晃。
每個刺激進來,他都回應,不時冒出和上課內容無關的話,「老師,校長來了」、「老師,他沒穿襪子」等等。
好不容易,這孩子焦距對準了老師說的話,偏偏只能聽上三、五分鐘,心思很快又飛掉,開始想別的事情,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等上了小學三、四年級,他上課就像頂著大石頭,屁股有蟲爬,手腳也很癢,課聽不進去,老師特別盯他,下了課,也沒有同學跟他玩,他開始不想上學。
和上述衝動型過動兒不同,還有另一類屬於不專心型的過動兒。
他們總是安安靜靜,躲在自己的世界,上課老愛看窗外,整天在作白日夢,跟同學處得不錯,只是功課不好,忘東忘西,父母只覺得這孩子很麻煩。
等到國、高中,這孩子讀得愈來愈辛苦,功課明顯退步,常覺得「有讀進不去」,讀了好多遍但不知道讀到哪裡去,變得自卑,對自己沒有信心。
一場混亂長大
隨著年紀增長,以往手腳動個不停的過動行為會先不見,課堂上只感到坐不住,注意力也會隨年齡成熟,能夠持續比較久。
但是,過動兒不只是專不專心和過動的問題,也不代表長大了就好,他們通常伴隨其他問題,在睡眠、學習、情緒方面發生障礙。
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黃玉書說,針對國內100位過動兒的研究發現,他們發生入睡困難、週期性腳抽動、打鼾等症狀的比例極高,很難深睡,睡眠品質很差。
到底是晚上睡不好,導致白天躁動不安、無法專心;還是過動兒腦部結構出錯,影響睡眠;治療了睡眠障礙,會不會就能改善過動,目前醫界尚未有定論,仍需進一步研究。
過動兒的智力不見得會比較低,但他們在智商和學習成就上容易出現很大的落差,發生學習障礙的機會是非過動兒的3~5倍。
約20~30%的過動兒,至少有一種學障,如數學、閱讀或寫字。
他們很努力,但寫不來、記不來,寫國字常會左右部首顛倒、同音異字或漏筆畫。
過動兒也比其他孩子容易焦慮、沮喪和情緒不穩,往後在青少年或成人,半數會伴隨出現一種或合併兩三種的心理疾病。
其中,7成是焦慮、憂慮症;30~50%會發展出對立性反抗行為,易怒、愛頂嘴、把錯誤歸咎於別人、逞口舌之快,嚴重的甚至出現反社會行為,如撒謊、偷竊、打架、嗑藥或其他犯罪行為。
及早發現,改寫人生
每個過動兒家長都會問,「我孩子看電視、打電玩都很專心,怎麼可能注意力有問題?」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任張學岭說,電視、電玩遊戲靠的是聲光刺激、立即反應,需要的注意力很短。
看電視,他會一直轉台,坐在電視前30分鐘,也說不出看了什麼完整內容。
打電玩,特別是格鬥遊戲,主角20、30秒一下就死了,他總是不斷重來。
她進一步指出,父母需要尊重孩子的注意力發展,讓孩子自己知道幾點該做什麼,規律生活是第一步。
當孩子正在玩積木,大人就喊他去洗澡;當孩子洗澡洗得很高興,又急忙叫他快來吃飯,這樣任意打亂孩子生活步調,反而破壞孩子的注意力發展。
至於到何種程度才算過動?過動兒衝動、不專心的行為,是從小就有,而且在兩種以上的場合都會發生。
有的孩子在家裡好動,但在出外作客、幼稚園等場合,反而安靜得很。
這時,要考慮的就不是過動症,而是家裡環境會不會太小,孩子沒地方發洩精力,或是父母限制太多,小朋友老是觸犯規矩,使他看起來像靜不下來。
不過,過動症的診斷,需由精神科醫師透過和父母、兒童的訪談,做相關注意力測驗、量表,仔細評估。
最重要的是,及早關心孩子注意力發展。
在孩子被貼上不聽話的標籤之前,及早發現,為過動兒安排適合的環境長大,這是大人應盡的責任。
延伸閱讀:《分心不是我的錯》,遠流出版。
《過動兒父母完全指導手冊》,遠流出版。
相關團體:財團法人赤子心教基金會,電話(02)28356230,28345648
你家有過動兒嗎?
教不會,是教法有問題
過動兒也有一片天
你對這篇文章有什麼意見?歡迎寫信給作者》
延伸文章資訊
- 1別錯待「過動兒」!18個症狀認識ADHD,把握治療時機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邱顯智醫師表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好發於兒童的疾病,約有5〜10%的兒童受到影響,在7歲前就 ...
- 2文章--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張學岺醫師提供) -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 ...
不是每一位過動兒都有以上所有症狀,有些孩子的表現以注意力不集中為主,有些則是以活動量多及衝動為主,有些則是同時合併以上三種特性。這些症狀在七歲之前,就已存在, ...
- 3寶貝是活潑還是過動?3大特徵判別 - 華人健康網
- 4過動症、ADHD 到底是什麼?用9 大QA 一次了解成因、症狀
除了診斷症狀,過動症孩子還會遇到哪些問題? · 怕熱 · 胸口煩熱 · 便秘 · 手腳心流汗 · 大汗淋漓 · 半夜磨牙 · 舌紅 · 容易受驚 ...
- 5ADHD孩子的特徵?如何診斷與治療?圖解ADHD疑問與迷思
坐不住、無法專心聽上課;忘東忘西、房間總是一團亂…有這些毛病就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嗎?面對過動兒帶來的挫折與衝突,全面了解ADHD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