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進步黨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在1986年12月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中,民進黨當選立委12席次、國大代表10席次,從此成為臺灣政治舞臺上的重要角色,也使臺灣的民主邁入新的里程碑,開始臺灣的政黨政治選舉 ... 民主進步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臺灣第一個本土政黨。

成立於1986年9月28日,簡稱民進黨。

組黨之前,有一段醞釀近20年的「黨外」民主運動期。

黨外一詞,原本是非國民黨籍的一個泛稱,1970年代起,成為無黨籍中的反對運動人士所共同使用的號誌。

在這個號誌下,經由數次的選舉而逐漸結成一股在野的政治團體。

1983年9月,黨外人士組成「黨外中央後援會」,互助黨外人士的選舉活動。

1984年5月,又組「黨外公職人員公共政策研討會」(公政會),作為常設組織。

1986年9月28日,黨外人士在臺北圓山飯店召開「黨外中央後援會」,決定組黨,由130餘位反對國民黨勢力的黨外人士,宣佈成立民主進步黨(DemocraticProgressiveParty),並提出黨綱草案、組織構想、推定7位組黨工作委員。

11月10日,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黨章、黨綱,決定黨旗圖案,並選舉主席及重要幹部,第一任主席由江鵬堅擔任。

基本綱領包括:政治上主張民主、自由,實行政黨政治,建立民主自由的法政秩序。

經濟上反對壟斷,尊重私有財產,公平分配社會成果,共享社會資源。

文化教育上,反對政治干預,重視本土意識。

在臺灣前途上主張住民自決,臺灣前途應由臺灣全體住民以自由、自主、普遍、公正而平等的方式共同決定。

1991年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通過以住民自決的方式,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臺灣共和國」,確立臺獨黨綱。

黨的組織分為中央、縣市、鄉鎮三級,每級均設立黨員代表大會、黨部執行委員會和評議委員會。

中央黨部設組織、婦女、青年等8部2會1學院1民調中心。

在1986年12月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中,民進黨當選立委12席次、國大代表10席次,從此成為臺灣政治舞臺上的重要角色,也使臺灣的民主邁入新的里程碑,開始臺灣的政黨政治選舉歷程。

在2000年總統大選中,提名陳水扁、呂秀蓮參選獲勝,首度成為執政黨。

2001年立委選舉獲87席,成為國會第一大黨;2004年陳、呂競選獲得連任。

歷任黨主席包括江鵬堅、姚嘉文、黃信介、施明德、許信良、林義雄、謝長廷、蘇貞昌、游錫堃、陳水扁;2008年5月舉辦黨主席改選,由蔡英文獲勝,成為第13任黨主席。

1986年創黨時之黨員1,093人,2006年黨員人數54萬4,515人。

撰稿者:李筱峰最後修訂日期:98年09月24日參考資料:1李筱峰。

1987。

《臺灣民主運動40年》。

臺北:自立晚報社。

2若林正丈、劉進慶、松永正義編。

1993。

《臺灣百科》。

臺北:克寧。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