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先免試,就能降低升學壓力?看看新北市的數據再說吧!(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海山高中報到率則近八成。

紀主任的推測,大致符合實情 ... 換句話說,無論有沒有優免方案,金山高中的就近入學率都相當高。

綜合上述,優免看似有效拉 ... 人本論壇 人本會訊 特別企劃 重返申訴案現場 家庭現場 教學現場 議題討論 BlogPost 優先免試,就能降低升學壓力?看看新北市的數據再說吧!(下) By StandMedia•08Dec,2015• 文︱王士誠 攝影︱編輯部 這就怪了。

若真如板中張主任所說,所有人都想擠進更明星的高中,那麼偏遠學校的報到率也該與都會學校一樣趨近於零才是;甚至,根本不該有人報名--反正不是明星學校,何必報名? 現象二:學校位置較遠的,報到率較高 會注意到這點,得謝謝中和的紀主任。

她告訴我們:「相對於中和等等都會型學校,遠一點的學校像金山,報到率應該很高。

」我們於是向金山高中,以及同樣交通較不便的石碇高中查詢,兩校報到率都是百分之百;雙溪高中則近八成。

位處郊區邊緣的學校裡,林口高中報到率是百分之百;而泰山高中是九成。

海山高中報到率則近八成。

紀主任的推測,大致符合實情。

這就怪了。

若真如板中張主任所說,所有人都想擠進更明星的高中,那麼偏遠學校的報到率也該與都會學校一樣趨近於零才是;甚至,根本不該有人報名--反正不是明星學校,何必報名?我們因而又問了金山等校的報名人數。

金山和石碇高中分別有一四三人、九十二人報名,雙溪高中報名人數甚至比開出的名額還少;與板中招生區重疊但位置稍遠的海山高中報名人數是三五八人,而泰山高中的報名人數尚未整理完成。

很明顯地,區位較偏的學校,報名人數大大低於都會中心的學校;即使考慮人口比例,報名人數還是偏低。

解析:城鄉差距使學生留下,優免「成效」只是反映現況 相信多數人可以理解,板中的報名人數極多,與其名校地位有關:學生們即便明知自己超額比序後錄取的機率不高,仍然會被明星光環吸引,想報名「試試看」;那麼,金山等校沒有明星效應,報名學生少,也是「人之常情」吧?反過來說,在這種情況下還願意報名者,當然相對篤定要在此求學;報到率高,可以理解。

再者,多數人應該同意:由於城鄉資源差距,偏遠地區學生的升學考試成績,普遍較難都會地區學生競爭;若想就讀高中,多半會進入較低分的學校--通常就是其居住地區的「鄰近高中」。

另外,金山高中在一○三年校務評鑑資料中的「學校特色概述」也提到,該校學生來源,社區學生約佔七成(註四)。

換句話說,無論有沒有優免方案,金山高中的就近入學率都相當高。

綜合上述,優免看似有效拉抬偏遠學校的就近入學比例;但事實上,不管從學生心態、城鄉差異現實來推論,或從學校自行統計的數據來看,都很難說優免對這些學校的招生有本質的改變。

只想巧設入學管道,不能解決升學壓力 明星/都會學校實施優免後,學生多半放棄錄取資格,轉身去擠更明星的學校,無助於減輕現行升學壓力;因為,優免忽視了被制度引發的「搶佔明星」心態。

非明星/偏遠學校實施優免,學生固然留在本地,但那與過去沒有太大差別;因為,優免忽視了城鄉資源不均造成的各種主客觀因素。

稍微細緻地看看幾所學校的數據,就能得知:優免沒帶來太多變化。

難道,優免方案做為一種教育理念的實驗,竟然毫無正面意義?其實有的。

優免方案的無效,正提醒了我們:若不全面放棄「三成明星、七成一般」的教育思維、若不全面拉近城鄉教育資源距離,即使設計再多巧妙的入學方式,都不可能解決升學壓力。

王士誠/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人本教育札記》主編 分享這篇文章:Share Tweet Share Mail 跨台日對談──現場、現場、現場!與校園性犯罪事件戰鬥的WHY與HOW(上) By李昀修 • 04Jul,2019 • 案例分享: 馮喬蘭──人 本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跨台日對談──現場、現場、現場!與校園性犯罪事件戰鬥的WHY與HOW(下) By李昀修 • 04Jul,2019 • 第三場──校園裡的掌控與征服II:把親吻當作處罰的教師 是不是就算很誇張的藉口,只要一直講一直講就好像變得有道理? 性平教育法簡直就是針對教師的刑法? 為什麼明明有性平教育法,還持續在發生性平事件?  假扮騎士的獄卒──校園性犯罪的權勢黑暗面(上) By李庭芝 • 03Jul,2019 • 案例分享: 張萍──人 本教育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

假扮騎士的獄卒──校園性犯罪的權勢黑暗面(下) By李庭芝 • 03Jul,2019 • 第二場──校園裡的掌控與征服I:把學校當作狩獵場的教師 老師說「擁抱是為了安慰學生」,為什麼我們不該接受? 為什麼即使學生懷抱感情,教師也該與學生劃清界線? 究竟什麼是「權勢性交」?它與「師生戀」的差別在哪裡? MorePosts 人本論壇 人本會訊 特別企劃 重返申訴案現場 家庭現場 教學現場 議題討論 訂閱《人本教育札記》 ©1987-2018HumanisticEducationalFoundationAllrightsreserved.財團法人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 版權所有.Designby StandMedia Shareby: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