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諱-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

大功小功不諱。

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嫌名講同音字, ... 避諱 出自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跳去導覽 跳去搵嘢 避諱,避開君長名字而改字,見於華夏習俗,周圍如越南、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等地,都有跟隨。

遇見諱字,或改字,或缺筆,或拆字、或改讀,或留空,或寫諱代,甚至唔寫。

對君主叫公諱。

對家長就叫私諱。

崇孔丘時避丘字,叫聖人諱。

禮記有曲禮,講明諱嘅規則。

卒哭乃諱。

禮,不諱嫌名。

二名不偏諱。

逮事父母,則諱王父母;不逮事父母,則不諱王父母。

君所無私諱,大夫之所有公諱。

詩書不諱,臨文不諱。

廟中不諱。

夫人之諱,雖質君之前,臣不諱也;婦諱不出門。

大功小功不諱。

入竟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

嫌名講同音字,同音唔使諱。

偏諱就係兩字名,唔會拆開來諱。

後世有啲唔跟做,諱得太緊,唔啱規舉都做照諱。

避君諱,一般而言,初初似禮記咁,避諱唔會執得嚴。

史書上見起於秦國。

到大唐、避諱大盛,規舉繁多,大宋就更加緊張。

到大元蒙古人本來就多同名,難以避諱。

到大明就跟返禮記。

而大清自康熙就執得好嚴,變本加厲,會死人嗰隻。

清亡後就廢棄。

目錄 1各國用例 1.1秦 1.2楚 1.3漢 1.4新 1.5晉 1.6宋 1.7齊 1.8梁 1.9魏 1.10唐 1.11周 1.12晉 1.13閩 1.14宋 1.15金 1.16明 1.17清 2註 各國用例[編輯] 秦[編輯] 諱嬴子楚,楚改為荆。

諱嬴政,正改為端。

正月改為端月。

有說正要讀征,話係避諱,然而古音有讀征。

楚[編輯] 諱項籍。

籍改為席。

籍氏改姓席氏。

漢[編輯] 諱劉邦。

邦改為國。

相邦改為相國 諱劉恆。

恆改為常。

姮娥改為嫦娥 諱劉啟。

啟改為開。

啟蟄改為驚蟄。

啟封縣改為開封縣。

諱劉盈。

盈改為滿。

諱劉徹。

徹改為通。

徹侯改為通侯 諱劉弗陵。

弗改為不。

諱劉詢。

荀改為孫。

荀卿改為孫卿。

登基前叫劉病已,改名詢以免諱字太廣。

諱劉奭。

奭改為盛。

奭氏改姓盛氏。

諱劉秀。

秀改為茂。

孝廉秀才改為茂才 違劉莊。

莊改為嚴。

莊氏改姓嚴氏。

違劉慶。

慶改為賀。

慶氏改姓賀氏。

諱劉志。

志改為意。

諱時用某字代。

只寫上諱。

新[編輯] 諱王莽。

莽改為均。

孔莽改名孔均。

晉[編輯] 諱司馬懿。

懿改為壹。

吳懿改稱吳壹 諱司馬師。

師改為帥。

師氏改姓帥氏 諱司馬昭。

昭改為明、文、曜。

王昭君改稱王明君,蔡昭姬改稱蔡文姬。

韋昭改稱韋曜。

諱司馬鄴。

業改為康。

建業改為建康。

諱司馬岳。

岳改為嶽。

鄧岳改名鄧嶽,後為鄧岱。

宋[編輯] 諱劉裕。

裕以諱代,或留空, 諱劉義隆。

義隆以諱代。

諱劉駿。

駿以諱代。

諱劉彧。

彧以諱代。

齊[編輯] 諱蕭承之。

承之以諱代。

諱蕭道成。

道改為景。

蕭道先改名蕭景先。

諱蕭賾。

賾以諱代。

諱蕭長懋。

長懋以諱代。

梁[編輯] 諱蕭順之。

順改為從。

有時亦空咗。

魏[編輯] 諱拓跋珪。

天干癸改為水。

諱元宏。

宏改為容。

李先字宏仁改容仁。

諱元禧。

禧改為𧙗。

高禧賜名高𧙗。

諱元詡。

詡改為羽。

尉詡改名尉羽。

唐[編輯] 諱李虎諱。

虎改為馬、武。

漢時虎子改為馬子[1]。

虎賁改為武賁。

諱李淵。

淵改為泉、深。

陶淵明改稱陶泉明、陶深明。

諱李建成。

死於玄武門之變。

建改為立、高。

城改為安。

斗宿中建星改立星。

建城縣改名高安縣。

晉城縣改名晉安縣。

違李世民。

世改為代,或略去,或缺筆為卅。

民改為人。

泯缺筆為汦。

葉缺筆,內世改為充上半。

董襲,字元世改為元代。

捕蛇者說,民風寫人風。

王世充寫為王充。

生民寫為生人。

愚智齊泯寫為愚智齊汦。

李世勣改名李勣。

按全唐文,李世民有二名不偏諱令,見到當時諱得太勁,下令要跟禮,兩字唔連係唔使避。

依禮,二名義不偏諱。

尼父達聖,非無前指。

近世以來,曲為節制。

兩字兼避,廢闕已多;率意而行,有違經語。

今宜依據禮典,務從簡約,仰效先哲,垂法將來。

其官號、人名及公私文籍,有世及民兩字不連讀者,並不須避 憎李元吉。

玄武門之變後,星官頡頏,改頡頑、頊頑、頊頏,以及頓頑。

諱李治。

治改為理、持。

治書待御史改為持書待御史。

唐會要下諱門所載。

李治下詔,話嫌名不諱。

而且古典無必要缺筆改字。

由此可以缺筆諱法,自李治時就有。

顯慶五年正月一日詔。

孔宣設教。

正名為首。

戴聖貽範。

嫌名不諱。

比見抄寫古典。

至於朕名。

或缺其點畫。

或隨便改換。

恐六籍雅言。

會意多爽。

九流通義。

指事全違。

誠非立書之本。

自今以後。

繕寫舊典文字。

並宜使成。

不須隨義改易。

諱李弘。

弘改為洪。

弘氏改姓洪氏。

諱李隆基。

姬改為周。

隆基以諱代。

姬氏改姓周氏。

諱李純。

淳于氏改姓于氏。

諱李炎。

啖改為澹。

啖氏改姓澹氏。

周[編輯] 諱武曌。

曌即照。

李重照改名李重潤。

晉[編輯] 諱石敬瑭。

敬改為端。

敬氏改姓端氏,拆字改姓苟氏同文氏。

閩[編輯] 諱王審知。

沈去水為尤。

沈氏改姓尤氏。

宋[編輯] 諱趙敬。

敬去邊為文。

敬氏改姓文氏。

諱趙匡胤。

匡改為光。

趙匡義改名趙光義。

諱趙佶。

星官頡頏改寫頓頑。

諱趙構。

句轉讀。

句改為鉤、絇、苟、勾、如。

句氏改姓鉤氏、絇氏、苟氏、勾氏、如氏。

金[編輯] 聖人諱孔丘。

丘改為邱。

丘氏改姓邱氏。

明[編輯] 明按古禮,二名不偏諱,嫌名不諱。

所以名有兩字,唔會單個字諱。

憎大元,唔寫國號。

元改為始、原。

元年改為始年、原年。

元來改為原來[2][3]。

清[編輯] 諱愛新覺羅玄燁。

玄改為神、元。

玄武門改為神武門。

玄孫改為元孫。

玄戈改為元戈。

諱愛新覺羅胤禛。

胤改為允、續。

禛改為正、禎。

真改為正。

胤禛兄弟字輩,胤改為允。

趙匡胤改寫宋祖,或改為趙匡續。

王士禛改稱王士正或王士禎。

真定府改為正定府。

諱愛新覺羅弘曆。

曆改為歷、書。

弘改為宏。

時憲曆改為時憲書。

弘文館改為宏文館。

諱愛新覺羅顒琰。

登基前叫愛新覺羅永琰,改名顒琰以免諱字太廣。

諱愛新覺羅旻寧。

寧改為安。

北京外城廣寧門改名廣安門。

登基前叫愛新覺羅綿寧,改名旻寧以免諱字太廣。

註[編輯] ↑"唐朝那些有意思的禁忌,甚至影響了馬桶的稱呼-雪花新聞".雪花新聞(中文).2018-03-20.喺2018-08-16搵到. ↑清·郝懿行《晉宋書故·元由》:「元,始初也;由,萌蘗也。

論事所起,或言元起,或言元來,或言元故,或言元舊,皆是也。

今人為書,元俱作原字……蓋起於前明初造,事涉元朝,文字簿書率皆易『元』為原。

」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俱以原字代元字,蓋民間追恨元人,不欲書其國號也。

」 由「https://zh-yue.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避諱&oldid=1312016」收 屬於1類:名屬於1隱類:CS1中文語言來源(zh) 導覽選單 個人架生 未簽到同呢個互聯網地址嘅匿名人傾偈貢獻開戶口簽到 空間名 文章討論 粵語 外觀 閱改睇返紀錄 多啲 查嘢 導覽 頭版目錄正嘢時人時事是但一版關於維基百科聯絡處捐畀維基百科 交流 說明書城市論壇社區大堂最近修改 架撐 有乜連過嚟連結頁嘅更改上載檔案專門版固定連結此版明細引用呢篇文維基數據項 打印/匯出 下載PDF印得嘅版本 第啲話 BrezhonegCatalàDeutschEnglishEspañolفارسیעבריתInterlingua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Latina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rtuguêsРусскийSicilianuSvenskaTiếngViệt吴语中文 改拎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