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Dalcroze Eurhythmics @ 艾 ... - 隨意窩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本節奏教學法(Dalcroze Eurhythmics)是瑞士集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聲樂家及詩人於一身的艾彌爾.傑克-達克 羅士 博士(Dr. Emile Jaques-Dalcroze, 1865- ... 艾莉緹藝術學園-音樂童年新北板橋教室-日誌相簿影音好友名片 201112301948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DalcrozeEurhythmics?未分類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簡介   「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DalcrozeEurhythmics)為世界三大音樂教學法之一(另二種為奧福及高大宜),且為其中歷史最悠久者。

其特色為教授者以鋼琴即興(在鋼琴上即席創作)方式教學,而學生則以身體律動來體驗之。

Eurhythmics為希臘文,原文eu為good美好之意,全文直譯是為「美好的節奏」。

歐洲稱之為「Larythmique」,北美稱「Eurhythmics」,亞洲則稱為「DalcrozeEurhythmics」。

本節奏教學法(DalcrozeEurhythmics)是瑞士集音樂家、教育家、作曲家、指揮家、聲樂家及詩人於一身的艾彌爾.傑克-達克羅士博士(Dr.EmileJaques-Dalcroze, 1865-1950)早在1905年間所創。

達氏在母親傑克.茱麗葉(JulieJaques)的潛移默化下,精研培斯塔洛奇(J.H.Pestalozzi)所提出以「觀察、體驗、思考」為步驟的學習過程(培氏是第一個重視兒童成長經驗的教育家),而主張兒童的發展應是身心與道德並重,頭、手、心須同時被訓練。

所以,達氏本著「以身體經驗形成音樂意識」一實驗基礎,對人類天賦的自然樂器-歌喉(聲音)與身體給予音樂基礎訓練,訓練學生的歌喉或身體成為一個充滿表達力的樂器,並讓知性(理論)與身體實際結合體驗後,做為日後更進一步的創作(即興)能力的準備,以及提昇將來在音樂、舞蹈與戲劇的表演能力。

本教學法在瑞士日內瓦市的日內瓦音樂院實驗成功而正式公諸於世。

  本教學法雖以節奏為名(Eurhythmics為希臘語,意為『新的美好的節奏』),實際上卻包括『音感訓練』、『聽力-節奏-動作』和『鋼琴即興』等三種課程。

本教學法與其他音樂教學法不同之處,除了在於它用生動、立體的方法(非僅紙上作業)來作基本音樂要素的訓練,使得學生們具有完整的音樂理念及身體經驗,此透過身體經驗的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幫助了解自己,且經由建立信心而達到開創自我的境地外;更在平常的課程中,涵蓋了多元化的肌肉覺、視覺、感覺等,知覺與識覺的整體統合,訓練學生如何使用高度的專注力、判斷力、記憶力及瞬間反應、肢體統合能力。

由於不論任何樂器的演奏,都需透過肢體將心裡所想的呈現出來,因此肢體與意識想法的統合更是重要。

達克羅士博士認為動作體驗是發覺音樂素材、感應音樂的媒介;當動作成為聲音的外在表現時,抽象的概念自然也就具體化了;學生在掌握了自己的動作與節奏之後,都更能夠清晰而有力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而藉眾人合作所完成的『聞樂起舞』(由動作來呈現音樂內容及美感),更是一種社會觀的培養。

所以學習達克羅士的學生們不僅在音樂上具有清晰的思考能力和鮮活的想像力,可無限拓展其創造力,更能培養自信、主動、機智、堅強與合群的領袖氣質之人格。

1905年,達氏首度對外公開在當時堪稱大膽先進的教學法(所有學員一律光腳、著無袖韻律裝)之後,即自1906年起便在瑞士日內瓦開始培訓師資。

1910年,達氏獲得兩位對推行教育工作不遺餘力的德國商賈贊助,在德國的海勒洛成立達克羅士音樂院,造就了無數日後在廿世紀藝術界大放異采之菁英;在舞蹈界,如現代舞宗師瑪莎葛萊姆及保羅泰勒之前輩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瑪莉蘭伯特;在音樂界,如拉赫曼尼諾夫、潘德拉夫斯基、梅湘、布雷茲;在音樂教育界,如瑪麗蒙特梭利、卡爾奧福以及數位演劇界大師,如史蒂芬史匹柏;在文藝界,如保羅克拉德、喬治伯納蕭(蕭伯納)。

其影響力,甚至觸及醫學上的音樂治療法。

在幼兒(零歲)或國小兒童(七歲~十二歲)教學上可將三者融為一體,同時訓練音感和身體節奏並導入旋律和節奏動作的即興;高年級的小朋友如經過有系統的達氏教學法訓練亦可帶入鋼琴即興或其他樂器即興的課程。

國中、高中、高職的音樂課可將達氏教學理論融入樂理、樂曲教唱及音樂欣賞等課程,採用競賽的活動方式,提昇學習情緒及效果。

大專音樂系可將達氏教學理論運用在視唱聽寫、音感訓練、音樂基礎訓練、音樂概論、和聲學、對位法、鍵盤和聲、伴奏、合奏及音樂欣賞等專業課程上,使學生能將理論與實際做深入的領悟及體會,達到學習的目的。

對幼小孩童,達氏認為最好由遊戲來增進其注意力、集中力、手腳統合能力及團體互動和意識清晰的表達能力,並且能夠同時注意到生動、清楚地表達聲音、動作及感覺等的色彩些微差異及改變。

達克羅士的音樂節奏教學法利用遊戲方式的設計,幫助各種年齡層的學生發展迅捷敏銳且精準的:耳(聆聽)、頭腦(分析)及身體四肢(根據其音樂體驗來傳達其要素)及其銜接能力。

因此在達克羅士所有的練習中,音樂本身是主導者,而教師只是扮演教練的角色。

將達氏音樂節奏遊戲運用在大班教學的音樂課上,有下列的好處: 1.節奏遊戲可發展客觀的評估能力: 參與者在節奏遊戲中可觀察他們自己的行為舉止並決定是否需要做正確的抉擇。

經由玩的過程,他們能夠逐漸學會評估自己的技巧進而增進個人能力。

此時,指導者需適度地減低其下命令的程度,多鼓勵孩子們自己做。

2.節奏遊戲幫助孩子發展其小肌肉及大肌肉的活動,由於強迫分別使用身體兩側部位,也能達到訓練其平衡感及肢體統合能力。

3.節奏遊戲能引導增強對於不同指示反應的靈活度,同時培養團體意識,共同達成目標。

4.經由節奏遊戲,參與者會注意到每個人的技巧程度,並產生尊重別人的意識,塑造良好公民素涵。

5.節奏遊戲強調要成為能者大師,過程是成長強壯必經的路,因為第一次參與的人,立刻便知道要有熟練的技巧才能贏,而且常經由別人的經驗做腦力激盪,增強自己的能力。

6.節奏遊戲每次的玩法都不相同且無法強記,所以不容易產生厭倦。

7.以即興動作及樂器創作來導向學習的最終目標。

符合達克羅士的音樂遊戲有許多種,以下3項為其中必要的項目: (1)立即反應:要求參與者仔細聆聽在活動中快速改變的音樂訊號並立即反應之。

這項遊戲同時會提昇參與者之專注力及音樂記憶能力。

(2)聞樂起舞:要求參與者將音樂中的速度、力度、重音及其脈動等無數的色澤變化用動作來表現。

這項遊戲會發展其多變性及具創造性的回應能力。

(3)卡  農:參與者要熟記並重覆先前的一組動作,同時繼續注意聆聽記憶新的一組動作。

它要求表達及一心兩用(同時做現在與未來的事)的自主能力。

1905年,達氏首度對外公開在當時堪稱大膽先進(所有學員一律光腳且著無袖韻律裝)的教學法之後,於1906年便在瑞士日內瓦開始培訓師資。

1910年,達氏獲得兩位對推行教育工作不遺餘力的德國商賈贊助,在德國的海勒洛成立達克羅士音樂院,造就了無數日後在廿世紀藝術界大放異采之菁英:在舞蹈界,如現代舞宗師瑪莎葛萊姆及保羅泰勒之前輩瓦斯拉夫尼金斯基、瑪莉蘭伯特;音樂界如拉赫曼尼諾夫、潘德拉夫斯基、梅湘、布雷茲;音樂教育界如瑪麗蒙特梭利、卡爾奧福及數位演劇界大師,如史蒂芬、史匹柏;文藝界如保羅克拉德、喬治伯納蕭(蕭伯納);其影響力甚至觸及醫學上的音樂治療法上。

這些受了達氏節奏教學法啟迪薰陶的大師們,有的是從小就進此音樂院,有的是已成名又慕名而來求教,他們均受到該教學法深遠的影響,而將其中的精神運用在各專業上而留名歷史。

許多學生同時也協助達氏在英國、俄國及歐洲各國成立學校,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許多學校不幸在戰爭中遭受摧毀,而達氏本人也因政治因素被遺返瑞士,而於1915年在日內瓦成立目前國際達克羅士教學法的總部-傑克--達克羅士音樂院(InstituteJaques-DalcrozeGeneve)。

達氏節奏教學法其最終目的是在訓練學生使用上天賦與人類最自然的樂器--歌喉及身體來做即興,也就是旋律的即興及身體動作(舞蹈)的即興,有了以上兩者的經驗再導入鋼琴或其他樂器的即興,因此該教學法可說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即興能力而設計的一套基礎教學法。

接受此教學法訓練的學生,不論成人或兒童均需依次循序完成音感訓練、聽力-節奏-動作和即興等課程,它們是三位一體不可劃分的。

即先由音感訓練再導入節奏動作,最後集結前二者的學習經驗,導向音樂即興的最高表現--在鋼琴上即時作曲。

音感訓練 達氏使用結合絕對音感及相對音感之優點所創的「達克羅士音階」來演練音樂上的各種基本課題,如音階、音程、全音、半音、和絃、和聲外音、大小調、調式、調性、轉調和聲、對位及即興。

此音階從C'-C''使用羅馬數字,研究每一個音在音階上的位置及技巧,再配上實用和聲,讓學生產生強烈且正確的調性感,作為較深入技巧(如轉調)的準備。

在每一節課中,演練了該節的主題之後,再綜合各項學習要點進行即興。

聽力-節奏-動作 該課程共有34項課題,涵蓋範圍包括每一課題均需用到的立即反應、時間-空間-精力、速度、速度變化之等級、力度、力度變化之等級等具變數的技巧性課題,以及基本的脈動、重音、基本拍與拍分、音值、增值與減值、二分法及二分法拍子,各種節奏型、2←→3、3←→2、規則與不規則之拍分、Crusis、Anacrusis、Metacrusis、小節、複數拍子、樂句、複節奏(交錯拍子)、不規則拍子(變態拍子)、不規則小節(混合拍子)、不規則樂句、休止符、切分音、補充節奏、12/8拍,轉移拍號、自由速度、AB曲式、ABA曲式、輪旋曲、舞曲、卡農及賦格等曲式。

各項主題彼此之間相互關聯,每項主題均有深淺程度可供循序漸進學習,見附表「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法三項課程之內容、目標與關係」。

達氏使用其獨特的方法,運用耳朵和身體來感受體驗,發展學生的節奏能力和成長其音樂內質,以促成其伸展身體與節奏的即興能力,學生們在老師即興音樂一面聆聽一面以動作來體驗是最理想的學習情境。

使用唸或打節奏的方式學習節奏,容易忽略動作在發展節奏感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除非在連續和具變化的動作經驗中去發展時間感,否則要求計時上的準確,不僅是對兒童,其至對大部分的成人都是很困難的,機械式的打拍子無法涵蓋音樂進行的意義,更無法拿捏精力與感性及把握音樂性的內在節奏。

當動作成為聲音的外在表現時,抽象的概念自然也就具體化了,達氏有鑑於此,在讀譜和記譜上有其獨特生動的教法,例如用行走來代表,♫用跑步來代表,則用跑跳步代表,再由此用交替動作來構成節奏的變化。

不論兒童或成人,要能夠真正欣賞這些音樂要素(如力度),在音樂及其他形式的藝術上所扮演的角色,就必需發展整合而全面性的生理反應。

兒童若在早期的節奏教育中享受過節奏的自由,將來要進一步了解和掌握現代音樂作品中不規則的拍型組合就不會感到困難,也才有能力欣賞現代音樂中節奏的運用和美感。

即興 有知覺才有學習。

因此創造力也依賴所有感官的記憶而激發。

雖然早先的動作經驗已成過去,但是對節奏經驗的記憶仍能長久保存在肌肉組織中。

兒童從記憶貯藏中重新創造的能力,大部分依賴他們的想像動作、聽覺和視覺的經驗累積;因此重新組合既得的經驗便是動作的一部分。

即興也就是創作,乃集大成的課程。

學生在課堂中採用各種形式,即興做出他們耳中所接收到的任何訊息,利用動作、說唱、拍擊、打擊樂器、鋼琴等媒介來體認他們先前自音感及節奏動作課程所學到的音樂概念,並創造出他自己的作品,如是團體用動作來表現的作品,則可視為肢體的交響曲,如是個人抒發自己的意念者,則如現代舞中之獨舞、或是鋼琴即興。

目前採用達克羅士教學法的音樂學府或教學中心,分佈於美國、加拿大、英國、澳洲、日本及歐洲等國家。

除了瑞士的達克羅士音樂院本部外,只有紐約的達克羅士音樂院是由創始人--達克羅士教授所親授,專門為培育達克羅士教學法師資所設立的音樂院(見附頁一),具有權威性的地位。

其他各機構並未有長達四年的完整訓練課程(註一)僅只利用暑假中一星期或三星期安排進修課程。

紐約達克羅士音樂院於1915年由傑克-達克羅士博士親授成立,甫於1997年聖誕節前夕逝世的前任院長休斯特博士自1940年執掌該院長達55年,1995-1997年該院由羅伯特.艾布倫森、安.法波、露絲.艾帕森三位教授共同執掌,1998年始則由羅伯特.艾布倫森教授獨任院長。

目前北美三大設有達克羅士教學法計畫的學校-匹茲堡卡內基美農大學、紐約茱麗亞音樂院、波士頓隆基音樂院,以及日本東京國立大學的領導者均為休斯特博士的得意門生。

謝鴻鳴老師(MindyShieh)亦是親授於休斯特博士,並且是第一位從紐約達克羅士音樂院取得其國際成人及兒童教師資格之華裔人士(License1993年),且具有在國際各國教授成人或兒童達克羅士教學法之資格。

謝老師臨回國前,已屆90高齡的恩師諄諄訓誨,「不論何時,每日除了教學,自己一定要研修,要讓達克羅士的薪火繼續流傳下去,並在台灣生根茁壯」,雖然恩師已於1997年聖誕節前夕逝世,然謹此永銘在心,並朝此方向努力邁進。

註一:瑞士的達克羅士音樂院及紐約達克羅士音樂院均設有四年的訓練課程,此課程乃專授要成為該教學法之合格教師所需之彈奏(即興)技巧、音感訓練及聽力-節奏-動作之能力。

有些具深厚音樂基礎及教學經驗之音樂工作者亦有可能縮短訓練時間取得教學資格。

資料來源:http://blog.roodo.com/dalcroze台灣國際達克羅士音樂節奏研究學會網誌小蕃茄音樂教室/Xuite日誌/回應(0)/引用(0)誠徵各樂器個別班老師|日誌首頁|用音樂接近你的孩子上一篇誠徵各樂器個別班老師下一篇用音樂接近你的孩子回應 musictomato's新文章小蕃茄音樂教室正式改名為艾莉緹藝術學園囉研究:兒時學音樂大腦終身受益音樂治療處方籤(2/2)音樂治療處方籤(1/2)音樂不只是音樂,也是一門生物科學用音樂接近你的孩子達克羅士音樂節奏教學法DalcrozeEurhythmics誠徵各樂器個別班老師誠徵行政人員小蕃茄音樂教室 我的相簿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