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室空間處理入門
文章推薦指數: 80 %
音響室的目標. ... 音響室空間處理入門 ... 要分三區,靠近喇叭處的側牆可以規劃為反射區,中段側牆規劃為吸收區,靠近聆聽位置側牆規劃為擴散區。
關閉廣告
誠洲設計建築景觀新古典室內設計TEL:0966370262LINEID:pan082835
跳到主文
歡迎光臨誠洲設計建築景觀新古典室內設計
部落格全站分類:居家設計
相簿
部落格
留言
名片
Feb21Sun201011:22
音響室空間處理入門
音響室的目標.....
1.定位好
2.包圍感好
3.音相更穩定
4.樂器大小適當
5.音場深度的營造
6.適當殘響
7.清淅...........
為什麼我家音響不好聽?
十大惡形惡狀音響空間解決之道
劉漢盛/音響論壇總編輯為什麼我家的音響聲音不好聽?我想每位音響迷都曾經有過這種經歷與困擾。
甚至,這種困擾從買音響的那一天開始,到現在還深深著困擾著您。
為什麼我家的音響聲音會不好聽?其實這個問題就好像一個人生了病般,有些病很清楚是感冒、咳嗽、牙痛、盲腸炎、肺炎等等,病因很清楚,只要看過醫師,按照處方吃藥或住院治療,很快就會康復。
不過,也有些病很難查出原因,例如許多因為脊椎神經所引起的莫名病痛,要查出病因,除了要有高明的醫術之外,還要碰點運氣。
音響不好聽也是如此,有些病因很明顯,經過簡單的處方之後,可以讓聲音改善許多。
然而,有些音響不好聽的原因很複雜,其成因不僅一端,這就需要花更多精神去處理。
幸好,音響不像有些絕症,是目前絕對無法治療的。
音響不好聽一定可以治療,怕只怕沒找出病因;或者,明明知道病因,但是礙於現實環境與條件而無法獲不願動手改善。
音響不好聽的定義
再繼續說下去之前,我要先為「音響不好聽」下個簡單的定義。
所謂「音響不好聽」指的是聽起來讓人感受到不舒服、心浮氣躁、聽不到幾分鐘就想關機的聲音。
說得更「音響性」些,就是聽到尖銳、刺耳、乾澀、單薄、生硬;或死板、渾濁、不清、某幾個低頻頻率音量大得壓過其他聲音的不良表現。
換個角度來看,只要您沒聽到甜美、光澤、豐富、軟硬適中、活潑生動、高中低音平衡的聲音,就可以稱為廣義的「音響不好聽」。
音響好不好聽除了影響我們對音樂的感染力之外,到底還有什麼重要性呢?根據我多年聆樂的經驗,當我們在聽好聽的音響時,心情自然會愉快起來,對人對事變得更樂觀。
反之,當我們長期處於不好聽的音響之下時,心情容易低落,對人對事變得缺乏耐性,脾氣也容易暴躁。
所以,音響迷人千萬不要小看聲音好聽與否長期對自己生理、心理所產生的影響。
空間因素影響最大
瞭解聲音好不好聽的基本定義、以及聲音對生理、心理的影響之後,接下來我們要探討,到底是什麼因素讓音響的聲音變得好聽?或變得不好聽?在此,我想從不好聽的角度切入,這樣比較容易讓大家有「切身之痛」的瞭解。
一般而言,影響聲音表現的因素,依重要性排列大概是:
一、空間因素。
二、器材搭配與調整因素。
三、器材本身的好壞因素。
在這三項主因素中,空間因素是影響最大、但也最難以克服的因素,所以這次我們的目標就針對音響空間而來。
當然,其他二項因素也很重要,尤其第三項器材本身好壞的影響。
因為如果器材本身就是扶不起的阿斗,空間布置得再好、使用者搭配調整的功力再高,一切的努力可能也是枉然。
我之所以會把它放在最後一項的原因並不是因為它不重要,而是因為它比較容易解決:用錢就可以解決。
其他二項,如果沒有相關知識,就算有錢也買不到好聲。
十大「惡形惡狀」音響空間
首先,我要說明所謂的「惡形惡狀」並非只一個人的面貌與言行舉止有多令人討厭,而是指音響空間內可惡的情形狀態,這些可惡的情形狀態都會導致音樂不好聽。
通常,要判斷一個音響空間到底能否發出好聲,除了用耳朵聆聽之外,有經驗者也可以用眼睛來觀察。
以下,我歸納出十種看起來聲音可能會不好聽的空間以及空間布置,假若您遇上的空間有如下列十種者,如果不加以改善,我想就算是換了貴達數百萬的音響器材也是枉然。
在此,我也會為這十大惡形惡狀空間提出改善之道,只要您能按照我的經驗去改善,我不敢說百分百藥到病除,但絕對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效果。
第一大惡形空間:四大皆空
症狀:
所謂「四大皆空」就是空蕩蕩的房間,裡面除了音響器材與椅子之外,什麼都沒有的空間,剛搬家的人最容易遇上這種四大皆空的空間。
這種空間最大的問題就是殘響時間太長,尤其是高頻段的殘響時間更長,這使得音樂聽起來不僅太吵,而且含混不清。
也因為殘響時間太長,致使無法開大聲聽音樂,如此一來,中頻段與低頻段都會虛軟不夠飽滿。
像這種空間,就算您的音響花再多錢,都絕對無法獲得美妙好聽的聲音。
解決之道:
音響空間有一個顛撲不破的法則,那就是「東西放得越多比東西放得越少好聽;東西放得越凌亂比東西放得越整齊好聽。
」所以,要治療「四大皆空」的問題其實很簡單,那就是盡量多擺東西。
沙發可以買布質或皮質沙發,它們的表面與重量都可以吸收聲波;牆壁旁可以擺些各類櫃子,例如唱片櫃與書櫃、雜物櫃等,這些櫃子也有吸收與擴散聲波的功能。
此外,地板上也可以擺張厚地毯或茶几,要注意的是茶几最好不要玻璃的,因為玻璃光滑表面反射聲波的能力很強,一般而言木質茶几或不規則造型茶几都蠻理想的。
除了以上雜物之外,牆壁上也可以吊掛一些畫或突起造型裝飾,這些物品也都有助於聲波的吸收與擴散。
第二大惡形空間:水泥磚牆、磁磚地面
症狀:
這是典型台灣居住空間的問題,由於大部分住宅都是鋼骨水泥公寓,所以牆面與天花板當然都是水泥灌漿或磚砌。
地上的作法除非特別指定,否則幾乎清一色磁磚地面,這樣的空間可說是百分百的「硬調空間」。
與北美或部分歐洲相比,北美的空間剛好相反,幾乎完全是軟調空間。
就一般住宅(House)或四層公寓(非高層水泥公寓)而言,不僅結構都是以木頭、夾板構成,就連地板也是木板鋪成。
而四壁則多以石膏板釘成,天花板則以薄夾板為之。
這種軟調空間環境最大的好處就是聲音聽起來不刺耳,相當溫暖。
不過它也有害處,那就是低頻段因為缺乏堅硬牆壁或地板反射,而且那些板子也容易因為振動而吸收低頻,所以聽起來總是不如台灣硬調空間的「紮實」。
硬調空間的害處
硬調空間有什麼害處呢?高頻段容易因為光滑堅硬的牆壁反射,而產生大量超過耳朵負荷的高頻量感。
低頻段也會因為空間低頻駐波的關係而產生過度的低頻量感。
您想想看,高頻段量感多得刺耳,低頻段量感多得渾濁有壓迫感,而中頻段卻被夾在這二個變形巨人之間,整個高、中、低頻段被嚴重扭曲,音樂會好聽嗎?要知道,一旦高中低頻段的量感平衡被破壞,音樂聽起來就不會好聽,這就是硬調空間最大的問題。
我想很多音響迷都曾有過以下的經驗:怎麼換過好幾套音響系統,在這個空間中聽起來聲音特性都差不多,都一樣會尖銳刺耳難聽?其實這是因為每個空間都會由於不同的長寬高比例、不同的建材、裝潢材料以及不同的空間處理而產生不同的聲音特質,硬調空間的聲音特質就是高頻段尖銳吵雜刺耳,中頻段不夠豐潤,低頻段不是某處渾濁就是量多而缺乏彈性,更不要談低頻段的解析力了。
解決之道:
其實硬調空間並非一無是處,只要能夠適當的將「完全硬調」轉變為「軟硬適中」,就有機會聽到好聲。
不過,要做到「軟硬適中」需要一些相關知識,其中還牽涉到吸收聲波材料的掌握以及對聲波擴散的認知。
坊間就有許多現成的空間處理商品是針對「軟硬適中」空間而設計的,例如二次餘數擴散器、泡棉吸音板、各種形狀的吸音柱以及「低頻陷阱」等等。
如果能夠正確的使用這些市售現成品,您將有機會得到「軟硬適中」的空間。
不過,這類空間處理商品必須使用相當的量之後,才能達到適當的聲波吸收反射與擴散效果,同時也才能把硬調空間轉換成「軟調」空間,這樣一來您將要花一大筆錢。
是否有比較便宜的方式能夠讓空間達到「軟硬適中」的要求呢?當然有!不過我也要事先告訴您,假若您想要同時兼具「軟硬適中」與美觀的要求,花的錢當然就比較多。
如果您不太要求美觀,而著重在實用的「軟硬適中」,我認為不需要花大錢也能夠得到相當好的「軟硬適中」效果。
天花板的作法
在此先說著重實用的作法吧!首先我們從天花板與地板說起,這個區塊我們可以設計成吸收與反射各佔總面積二分之一(擴散可由家俱雜物去達成,暫且不管)。
在此必須把天花板當作全吸收面,地板當作全反射面(磁磚與木質地板對聲波反射的效果差不多,但架空木質地板會因為振動的關係而吸收一些低頻段),這樣一來就達成各佔二分之一總面積的目的。
最實用的天花板作法就是搭輕鋼架放置礦纖板,它的作用在於吸收過多的高頻量感與降低殘響時間的長度,讓聲音聽起來寧靜而不吵雜刺耳。
如果您不想讓輕鋼架降低天花板高度,也可以將礦纖板直接固定在水泥天花板上,在此我們就選擇將礦纖板直接固定在水泥天花板的作法,這樣比較不會引起輕鋼架的共振,不過施工會比較麻煩些。
或許您會有個疑問:市售礦纖板的種類那麼多,到底要選擇哪一種呢?其實您能夠買得到的礦纖板絕大部分都是抑制空間殘響用的,除非特別訂製,所以選擇哪一種都沒有多大關係。
請注意,我所謂的礦纖板是重量很輕、表面有吸音細孔或凹凸造型者。
建材行還可以看到打很多洞的洞洞板以及表面粗糙的甘蔗板,這二種並非主材料,而是搭配使用的副材料。
天花板具有調節殘響作用
其實天花板的處理並不是全部貼上礦纖板那麼簡單,更進一步的作法是等到空間內一切都裝置妥當之後,我們還要利用天花板來調整空間殘響,讓殘響時間達到最佳狀態。
殘響時間達到最佳狀態有什麼好處呢?音樂聽起來清晰、豐富、溫暖。
殘響時間過長有什麼壞處呢?音樂聽起來吵雜、混濁與虛軟。
殘響時間過短有什麼壞處呢?音樂聽起來乾澀、死板、單薄。
到底要如何來調整天花板呢?我想音響迷不可能擁有殘響時間測試儀器,所以我們唯一能夠使用的就是自己的耳朵。
您可以用自己的耳朵來判斷殘響時間是否適當、過長或過短。
通常,我們講話的聲音如果相當豐潤,不會吃力,拍掌時空間中沒有高頻的回想,而是具有肉聲的掌聲,這樣的殘響時間就差不多了。
如果一進房間講話就覺得吃力、或講話會帶有濃厚的鼻音,那都不對。
假若發現殘響時間在整個天花板都是礦纖板的狀態下還太長,可以在天花板上以吸音能力更強的礦纖板或洞洞板、甘蔗板等取代礦纖板。
不過,一般來說,如果室內已經擺設適當數量的家俱或物品時,整個天花板用礦纖板應該不會產生殘響時間過長的問題,除非室內的家俱以及其他物品實在太少了。
到底要取代多少面積呢?請一面更換一面用自己的耳朵去判斷,一直到您認為殘響時間適當為止。
要注意的是,更換洞洞板或吸音能力更的礦纖板時,要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則,也就是不要把洞洞板或吸音能力更強的礦纖板集中在某處更換,而是應該平均分散安置在天花板上。
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則
反之,假若整個天花板貼滿礦纖板之後,您感覺殘響時間變得太短,音樂聽起來乾乾死死的,不夠豐潤飽滿,那就需要減少礦纖板的數量。
此時您要做的就是卸下幾塊礦纖板,再以表面貼有木皮的平整夾板取代,這種夾板不會吸收聲波,能夠把大部分的聲波都反射回去。
當然,假若您能夠以表面光滑的二次餘數擴散器取代夾板,那就更理想了,不過市售進口木製或普利龍製的二次餘數擴散器都不會太便宜,除非買國產製品。
更換夾板或二次餘數擴散器時,還是必須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則。
對了,為什麼要「分散使用」呢?因為這樣可以提升吸收或反射、擴散的「效率」。
換句話說,如果我們把握分散使用的原則,可以用比較少的材料面積得到更大的吸收或反射、擴散效果。
為什麼天花板要當做吸音區(用礦纖板)呢?其實這是因應台灣氣候特性而設計的,在台灣,大部分人家裡不是磁磚就是地板,很少會鋪滿地毯的,因為台灣的氣候潮濕,灰塵又多,家裡整個鋪地毯的確對健康不佳。
所以,我們把地板留下來當反射聲波的表面(頂多鋪可移動式的小塊地毯)。
由於天花板設計來吸音,而地板上又有許多家俱或雜物,這些東西也具有某種程度的吸音效果,在這種設計下,天花板與地板的吸收、反射、擴散聲波的「軟硬適中」任務可算完成。
二側牆的作法
再來我們要讓二側牆「軟硬適中」,我們的原則是吸收、反射、擴散總面積各三分之一,二側牆的吸收、反射、擴散位置對稱或不對稱皆可。
通常空間二側牆多少都會遇上窗戶,假若有窗戶,我們可以把窗戶的窗簾當作吸收聲波的面積,此時採用的窗簾必須是厚而軟的布窗簾,而非薄或硬的窗簾。
為什麼要用厚而軟的布窗簾呢?因為唯有這種厚而軟的窗簾才會讓聲音好聽,薄而硬或各種塑膠、紙質窗簾雖然也具有吸音效果,但是它們吸音的頻率不對,反而會讓聲音變得不好聽。
除了厚而軟的窗簾之外,當然還有很多吸音材質,例如泡棉用布繃起來也可以,具有造型的吸音泡棉也可以,這些都需要經過實際嘗試,才能知道聲音是否能夠達到好聽的程度,我的經驗是厚而軟的布料最保險,不容易出錯。
吸音的方式說過,接著要談反射聲波的方式。
其實反射聲波的方式最簡單,您只要保持原來的牆面不處理就可以了。
當然,為了美觀,可以在這些牆面吊一些裝飾品或畫作,甚至音響架、書櫃、唱片櫃也行。
不過我要建議您,書櫃與唱片櫃最好不要裝上玻璃,因為玻璃的反射聲波能力太強了。
而音響「架」就是架子,不是「櫃子」,因為櫃子的振動對聲音有負面影響。
吸收、反射、擴散面積各三分之一
吸收、反射之後,接下來要處理最後的三分之一,也就是擴散面積。
最有效的擴散聲波方式就是大家熟悉的二次餘數擴散器,這類擴散器可以在市面上買到,您倒不必親自動手做。
不過,假若您想把整個空間請裝潢師傅做整體設計,那當然要自己動手了。
有關二次餘數擴散器的設計、計算方式,我在「音響AV聖經」裡有詳細說明,請您參閱該書。
看到這裡,或許您要問:二側牆的吸收、反射、擴散區域到底要怎麼安排會比較好呢?一般而言可以有二種思考方式,第一種是把吸收、反射、擴散做小區域打散安排,讓這三種小區塊平均交錯在二側牆上,這種作法比較複雜,在美觀上也要花更多心思去安排。
另一種比較簡單的方法就是二側牆對稱分三區塊,第一區塊是反射區,安排在最靠近喇叭處。
第二區塊是吸收區,安排在二側牆的中段處。
第三區塊是擴散區,安排在靠近聆聽位置處。
後牆的作法
二側牆說過,最後要處理的是喇叭後牆與聆聽位置後牆。
在此,我們的要求也是吸收、反射、擴散各三分之一,不過其安排的方式與二側牆不同。
我們要把擴散安排在喇叭後牆與聆聽位置後牆的四個牆角,讓最容易產生駐波的地方降低駐波的能量(駐波無法完全消除,只能降低能量)。
再來,喇叭後牆要保持反射,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堅硬的牆面,這樣才能把喇叭的能量毫無損失的傳送出來。
假若喇叭後牆用厚夾板釘成,會嚴重吸收中低頻以下的頻率,讓低頻不夠紮實有勁。
假若喇叭後牆以薄夾板釘成,則會吸收過多的中頻,讓中頻段樂器形體變得細瘦,鋼琴與人聲不夠飽滿。
或許您又要提出疑問:難道喇叭後牆就不能放置音響架、書櫃、唱片櫃或吊畫嗎?最好不要,因為喇叭後牆我們還有妙用,那是最後用來調整高頻段量感用的。
這話怎麼說呢?當您一切都安置妥當、天花板也經過上述的調整之後,假若仍然覺得高頻段量感太多,此時最有效的調節方式就是在喇叭後牆安排厚軟的吸音物質,只要把這塊厚軟物質像掛畫一樣掛在二喇叭之間,就會有相當好的調節高頻量感作用。
喇叭後牆要保持堅硬
或許您的腦中又要冒出一個問題:剛才不是口口聲聲告訴我們喇叭後牆要保持反射、堅硬嗎?怎麼現在又可以掛厚軟物質呢?其實您誤會了,當您掛上厚軟物質之後,喇叭後牆的本體還是堅硬的,這樣並不會對低頻或中頻有過多的吸收作用,我們所掛上的這塊厚軟物質只是要調節過多的高頻量感而已。
對不起,在此讓我說得更清楚些:喇叭後牆絕對不要有空腔形成的牆面,因為空腔會增強木板振動時的吸收聲波能力。
好,喇叭後牆說過,最後要說聆聽位置後牆。
在這片牆面的二個牆角上,我們已經安置二次餘數擴散器,而剩餘的中間牆面我們要做成吸收區。
最簡單的作法就是像許多旅館內的牆面作法,以漂亮的布內繃吸音泡棉,在牆面上做成美觀的一塊塊造型。
這種作法當然需要木工師傅,一般人大概做不來。
軟硬適中的要訣
到此為止,我們已經把硬調空間成功的轉為「軟硬適中」的空間。
來,讓我們再複習一次天花板、地板以及四個牆面的作法。
我們把天花板與地板當作第一組,這第一組要把吸收與反射面積分配成各佔二分之一,原則上以整個天花板為吸收區,整個地板為反射區。
天花板還可以更換一些反射或擴散表面來做殘響時間長短的調節,地板上那些家俱與雜物則當作擴散之用。
第二組就是二側牆,二側牆我們把吸收、反射、擴散面積分配成各佔三分之一。
您可以把吸收、反射、擴散區平均分散在二側牆,也可以整齊的分三區,如果要分三區,靠近喇叭處的側牆可以規劃為反射區,中段側牆規劃為吸收區,靠近聆聽位置側牆規劃為擴散區。
第三組就是喇叭後牆與聆聽位置後牆,我們也把它分為吸收、反射、擴散面積各佔三分之一,不過其配置方式與二側牆不同。
反射區設在喇叭後牆,擴散區則設在四個牆角,吸收區設在聆聽位置後牆。
三分之一不是精確的數字
在此我要提醒您,我所謂的三分之一面積或二分之一面積並不是絕對精確的數字,它只是個大約的數字而已。
為什麼?因為每個空間的各項條件與所使用的音響器材都不盡相同,您必須依照自己耳朵所聽到的音響效果去做更精細的微調,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因此,所謂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數字僅供大原則的參考而已。
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您能夠聽到甜美、豐潤、有光澤、有彈性、有活力、飽滿健康的音樂。
經常看我所寫有關空間處理文章的人,現在一定會有一個疑問:既然反射與擴散都各佔三分之一,為什麼不乾脆不要反射區,而讓擴散面積佔三分之二呢?二次餘數擴散器的表面不也是光滑的嗎?既然是光滑的,就等於是反射,如果我們用二次餘數擴散器來取代反射區,是否效果會更好呢?沒錯!如果單以聲波擴散的角度來看,用擴散來取代反射,其聲波擴散的效果將會更好。
不過我考慮的是,一旦室內使用太多的二次餘數擴散器,這些擴散器都是木板做成,它們是否會吸收掉太多的中頻段與中低頻段呢?一旦中頻段與中低頻段被吸收得太多,音樂聽起來就會不夠有勁,不夠飽滿,這是我所擔心的。
當然,假若實際聽起來並不會產生中頻段與中低頻段太少的問題,您就可以用擴散來取代原來的反射。
看到這裡,或許您又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以上「軟硬適中」的作法好像與我以前我在「劉氏好聲歌」所提出的「前硬中吸後擴散」原則不太一樣?其實大原則還是一樣的,所不同的僅在於聆聽位置後牆除了牆角的擴散之外,多加了吸收區而已。
事實上這塊吸收區可以依照實際情況調整,如果高頻量感不會太多,聆聽位置後牆採取全面擴散的方式會更好。
但是如果高頻段聽起來太多,聆聽位置後牆最好採取吸收聲波的方式去做。
第三大惡形空間:不對稱或畸零空間
病症:
左右牆面不對稱或前後牆面不對稱;凹凸畸零空間破壞整體格局;前段有側牆後段沒側牆;喇叭後牆只有一半,另一半是空的等等都屬於這種不對稱或畸零空間。
這種空間除了視覺上無法取得平衡美感之外,聲波的反射也無法取得對稱的平衡,其結果就是音場的寬深高低會打折扣,同時樂器與人聲的形體也無法達到很高的實體感覺。
您可以聽到各種該有的聲音,但是音像卻始終無法清晰的凝聚成型,聚焦也比較模糊。
甚至,中頻段無法享受到飽滿的真實感,而低頻段也無法凝聚成形。
解決之道:
要解決這種畸零或不對稱的空間,我們唯一的方法當然是想辦法讓空間恢復對稱與整體。
作法有三種,一種是以大型櫃子當作牆面,補足該對稱的牆面,高度幾乎達到天花板的書櫃或唱片櫃就是最好的櫃子。
另一種則是裝潢師傅來做玻璃牆,玻璃牆的表面反射能力與光滑的水泥牆差不多,二者不同的是玻璃牆沒有視覺阻隔,還是可以保持空間的開闊感。
最後一種方法當然就是乾脆請泥水工砌磚牆,把不對稱或畸零的空間改善為我們所需要的空間形狀。
當然,要在已經有人居住的家裡砌磚牆那將是一場「大災難」,太座可能會誓死反對。
可是,如果用木板隔間,則木板牆會吸收過多的中頻與低頻,對於音響效果會有不可預測的負面效果。
總之,假若您想改善這個問題,就必須在這三種方法中擇一而行。
第四大惡形空間:
吸收面積遠少於反射擴散面積
病症:
音樂不夠溫暖,趨向冷硬,不耐久聽,較吵雜,樂器的甜味與木頭味都不夠。
解決之道:
請參閱第二大惡形空間的解決之道,終歸一句,我們必須把這種偏向硬調的空間轉變為「軟硬適中」的空間。
請仔細觀察、分析空間內吸收聲波的面積到底與反射、擴散面積成何種比例,再慢慢的增加吸收聲波的面積。
一般而言,最不影響居家生活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天花板動手,讓天花板上的吸收聲波面積增加,這樣應該可以大幅改善問題。
假若從天花板著手之後還是無法完全改善問題,再繼續從二側牆著手,這樣一定可以把問題解決的。
第五大惡形空間:
吸收面積遠多於反射、擴散面積
病症:
音樂悶悶的、死死的、呆板的、聽起來沒有光澤、沒有活力、缺乏甜美的味道,樂器與人聲的形體瘦瘦的,不夠豐潤。
解決之道:
在此我們要使用「拆」字訣,把多餘的吸收聲波面積拆除,增加反射或擴散聲波的面積。
不過我要提醒您,當您決定要拆之前,請先按照「軟硬適中」空間的作法瀏覽一次自己的空間,看看到底從那邊動手最省事最有效,千萬不要隨性東拆西挖,這樣不僅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也會把空間裝潢弄得慘不忍睹。
在一個視覺污染的空間中聽音樂,您不會如坐針氈嗎?
第六大惡形空間:正方形比例
病症:
中低頻與低頻駐波一直盤踞在室內,只要聽到Bass彈奏或管弦樂低音弦樂部演奏、或大鼓敲擊時,就會感受到一股低頻壓力上身,讓人充滿壓迫感。
此外,由於160Hz以下的中低頻或80Hz以下的低頻峰值太強,以致於把許多中低頻、低頻的音樂細節掩蓋,您所聽到的中低頻與低頻一直處於渾成一團、癡肥的低頻,而非凝聚有彈性的低頻。
解決之道:
正方形空間因為長寬甚至長寬高的長度都一樣,許多相同的頻率會不斷重疊而增強了聲音的能量,這是最嚴重的駐波。
有些人往往把中低頻與低頻駐波當作正常低頻、而沾沾自喜於低頻量感的豐富,其實這是錯誤的。
要讓自己瞭解這種錯誤,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找一張測試CD,內中錄有200Hz以下的各段頻率。
當您在聽這些200Hz以下的各段頻率時,正確的聲音表現應該是每個頻段量感都要相近才對。
不過,在正方形空間中,您將會聽到某些低頻的量感會特別多,如果這些200Hz以下的頻率連續播放,您所聽到的低頻聲音線條就好像一條高低起伏的曲線,而實際上我們應該聽到一條高低起伏很小的類直線(完全直線幾乎不可能)。
要解決正方形空間中低頻與低頻嚴重駐波的問題容易嗎?很難!因為駐波的量實在太強了,無論用什麼方式去吸收,都無法精確的把多餘的量去除。
此外,還有一個更糟的問題就是,假若您設計一個物體來吸收100Hz的頻率時,這個物體也同時會吸收到100Hz的二側頻率,也就是80以下與100以上的窄頻帶。
這樣一來,原本像山峰的100Hz量感是被減少了沒錯,但是它卻像一座山峰往下沈,連帶山峰二邊也往下沈,這使得原本量感剛好的100Hz二側反而變成量感不夠了。
把正方形當作菱形看待
既然駐波的處理那麼難,那麼我們到底要怎麼來改善正方形空間的問題呢?第一、我們要把正方形空間轉成菱形空間來看待,把喇叭放在菱形尖端的二邊,聆聽位置則安排在對面的菱形尖端之前,這樣一來,二側牆就變成非平行牆面,喇叭後牆與聆聽位置後牆也變成非平行牆面。
第二、在四個牆角放置二次餘數擴散器或TubeTrap類的柱形低頻吸收器。
如果您以二次餘數擴散器「攔住」牆角,最好在二次餘數擴散器的背面(也就是牆角裡面)放置一些重量較重的物品,這對於低頻駐波的降低會有幫助。
第三、其餘牆面請按照「軟硬適中」的空間處理原則去做。
我再次強調,以上解決之道無法完全解決正方形空間的問題,它只不過是把症狀減輕而已。
即使如此,我想也比換屋還好吧!
第七大惡形空間:長寬高互為整數倍數
病症:
其病症與正方形空間差不多,許多「峰峰相連」的中低頻與低頻的駐波會嚴重影響到音樂的平衡性,把原來的演奏破壞得面目全非。
其實,台灣的音響迷由於音響空間大多屬於狹小尺寸,大多數人從聽音樂的第一天開始,就已經不自覺得與中低頻駐波成為好朋友,久而久之,誤認為這樣的低頻才是正確的。
反而,有朝一日聽到沒有駐波(或駐波極少)的乾淨低頻時,會不習慣,甚至認為這麼乾淨但「量感不多」的低頻表現是不正確的。
在此請不要誤會我說「低頻量感不多」才是正確的,真正表現良好的低頻就是指揮或錄音工程師所營造出來的低頻量感,過多或太少都不對。
至於指揮或錄音工程師所營造出來的低頻量感到底是多少呢?的確,錄音時不會有音響迷在場,沒有人知道當時的低頻量感有多少。
不過,我們有一個方法可以判斷,那就是「平衡」。
要知道,一位傑出的指揮一定能夠把整個交響樂團的高頻段、中頻段、低頻段雕琢到最平衡的程度,讓聽眾的耳朵聽起來最順耳。
而錄音工程師的第一要務也是平衡(錄音工程師又稱平衡工程師),除非特別需要,以他們的專業訓練,絕對不會弄出不平衡的音響效果。
到底高頻段、中頻段、低頻段要達到平衡的狀態時,高、中、低頻段的量感分別應該是多少?三頻段的量感都一樣多嗎?不!高、中、低頻段量感一樣多時,聽起來並不會讓我們感受到平衡的美感。
真正讓我們覺得具有平衡美感的高中低量感分配應該是金字塔型的結構,金字塔底部龐大的基礎是低頻段,再往上的金字塔中段就是中頻段,最上面比較尖的部分就是量感比較少的高頻段。
解決之道:
話說回頭,我們到底要怎麼解決長寬高互成整數倍數空間的問題呢?聲學教科書告訴我們,如果讓相對的牆面不平行,就能夠有效的降低駐波強度。
問題是,一般人很難忍受不平行的牆面,因為這樣看起來太奇怪了。
再者,要「製造」這種不平行牆面所付出的代價可能很高,您可能要砌磚牆,或請木工做木板牆,這二種作法都會縮小空間,木板牆處理得不好還會大量吸收中頻段與低頻段。
聲學教科書也告訴我們,設計一些低頻陷阱的裝置也可以相當有效的吸收某些特定的駐波,問題是一般人根本沒有這種能力。
至於花錢請人處理如何?請相信我,台灣大概找不出幾個人能夠打包票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如果無效免費倒是可以一試。
所以,為了避免花冤枉錢,我們還是必須自己動手。
喇叭擺位與聆聽位置調整
解決的方式就是盡量在牆角安置比較重的物品,藉此吸收低頻段,不過這種吸收方式是不精確的,而且碰運氣的。
比較可控制的方式就是自己先想辦法量測出哪幾個頻率是比較嚴重的駐波,然後再依想要去除的頻率去計算設計出擴散該頻率的二次餘數擴散器要怎麼做。
有關二次餘數擴散器的基本作法請參閱我所著的「音響AV聖經」,不過我也要提醒您,能夠擴散低頻段的二次餘數擴散器,其柵格的寬度與深度都相當大,體積也會很大,放在家裡不僅佔空間,而且會很醜陋。
既然如此,到底要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我的經驗是:除了在牆角放置比較重的物品之外,更重要的是藉著喇叭擺位與改變聆聽位置這二項法寶來避開駐波。
千萬不要小看這二項作法,這是我研究音響空間多年,所發現不必花錢又能夠有效改善空間駐波的方法,您所要付出的只是努力變化不同位置而已。
第八大惡形空間:五面皆軟
病症:
音樂虛軟無力,或乾澀死板,光澤與甜味不夠,某些中頻段與低頻段量感相當不足,。
解決之道:
所謂五面皆軟就是四面牆、地板(架空)皆軟,只有天花板是硬的,這種空間與北美的六面皆軟只差在天花板而已。
在這種空間中聽音樂,可能會大好,也可能會大壞。
所謂大好,是因為通常這種空間都是按照最佳比例隔間的,如果再加上良好的室內布置,有機會能夠把中低頻駐波降到最低,同時得到相當平衡的聲音。
所謂大壞,就是毫無章法用木板隔間,加上不良室內布置,導致室內頻率響應曲線嚴重扭曲。
要知道,台灣通常都是以木心板或夾板隔間,這些隔間如果隨便施工,很容易就讓牆面成為巨大的聲波吸收體,造成某些中頻段與低頻段過度吸收,讓音樂失衡。
假若您想依照長寬高最佳比例隔出一個空間當音響室,牆面的結構是最重要的,您必須要求木工在釘支撐角材時,以亂尺(每根角材不等距)的方式去釘。
角材釘好之後,在夾層中鋪滿厚的玻璃纖維棉,作為隔音與吸收夾層內聲波之用。
要覆蓋板子時,最好裡面先覆蓋一層三分或四分夾板,外面再覆蓋防火的石膏板。
既然是量身訂造,空間內所有的牆角(包括天花板牆角)請木工師傅做成斜面,這樣會有助於中、高頻聲波的擴散。
假若隔間時能夠有一面原來的磚牆相鄰,最好把這面磚牆當作喇叭後牆使用。
同時,既然四面牆都已經是軟牆,最好不要再鋪架空地板了,您可以把地板直接釘在水泥地板上。
當然,假若您的空間已經木已成舟,是標準的五面皆軟,我建議您在喇叭後牆前面再砌一面磚牆,不過要注意這面磚牆不要附在木板上面,而是要讓磚牆獨立站起來,您唯一要擔心的只是強烈地震時,這面牆會不會倒下來。
假若您完全不想改變五面皆軟的現狀,那可能只有二個方法可以改善聲音,那就是以正三角形喇叭擺位法或螺孔擺位法來改善聲音,因為這二種喇叭擺位都可以把空間邊界的影響降到最低。
第九大惡形空間:喇叭後牆軟
病症:
低頻不凝聚、不夠紮實、彈性也不夠,量感也不足,即使用了大功率擴大機也覺得功率不夠大。
解決之道:
喇叭後牆如果以木板、空腔釘成,那就是軟性後牆。
前面已經說過,軟性後牆很容易成為一面吸收低頻的共振體,它會把喇叭發出的聲波能量大量吸收,以致於讓擴大機軟腳。
假若這面軟牆能拆,那就把它拆掉,讓原來的磚牆露出。
假若不能拆,就在軟牆之前再砌一面磚牆。
如果不能拆也不能砌磚牆,還有最後一招,就是喇叭擺放時要離後牆遠些,同時以正三角形擺位或螺孔擺位來聽音樂
第十大惡形空間:
一片平坦,全無突起物
病狀:
音質不夠好,音色沒有光彩,聲波的擴散不均勻,中頻段無生趣,高頻段嫌吵雜。
解決之道:
所謂「一片平坦、全無突起物」指的是四面牆光滑,沒有能夠吸收或擴散聲波的突起物品,地板上也整齊得只有椅子,像這種「極簡」的空間對音響效果絕對是負面的。
有些音響迷有潔癖或整齊癖,無法忍受過多或過亂的物品擺在音響室裡,視覺效果是很美,但他卻不知道自己已經扼殺美聲。
我並不是鼓勵大家要把音響空間故意弄得亂七八糟,而是要您把音響空間弄成「亂中有序」,而且還能保持該有的美感。
或許有些人會舉音樂廳為例,說音樂廳內也設計得很整齊美觀,沒有掛吊很多物品或明顯的吸音物體。
其實,音樂廳中最大的吸音物與擴散物就是座位與觀眾,再來就是牆面的不平行設計,最後您可以抬頭看看天花板的設計有多複雜。
音樂廳是花大錢去蓋的,所以除了可以設計得很美觀之外,內中還完全符合聲波吸收、反射、擴散的要求。
假若您能夠掌握音樂廳的設計原則,打造一間整齊美觀漂亮的音響空間,那您將是最幸福的音響迷。
假若不能,那麼就儘量製造聲波在空間中吸收、反射、擴散的機會,不要讓聲波一直在二二平行的牆面上不斷來回反射,形成太多的各頻段駐波。
Re:參考連結~
請參考
1.http://audioart.audionet.com.tw/space/roomdesige.htm
2.http://taiwannoise.blogspot.com/200...-post_2363.html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pan
誠洲設計建築景觀新古典室內設計TEL:0966370262LINEID:pan082835
pan發表在痞客邦留言(0)人氣()
E-mail轉寄
全站分類:不設分類個人分類:未分類資料夾此分類上一篇:台南.建築.景觀.雕刻設計~小天使
此分類下一篇:都鐸式古典風設計
上一篇:室內設計1
下一篇:別墅外觀設計高雄台南屏東..2..開始打地基~
▲top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
我的好友
熱門文章
文章分類
服務簡介(3)包浩斯(2)建築物室內裝修管理辦法(4)油畫集(7)現代風(12)攝影集(7)3D(5)建築景觀(18)未分類資料夾(17)新古典(19)
最新文章
最新留言
動態訂閱
文章精選
文章精選
2014九月(3)
2012八月(4)
2012三月(1)
2012二月(1)
2011十一月(3)
2011九月(1)
2011八月(2)
2011五月(3)
2010六月(1)
2010三月(1)
2010二月(2)
2010一月(5)
2009十二月(28)
2009五月(1)
2008十月(1)
2008三月(10)
2008一月(8)
2007六月(19)
所有文章列表
文章搜尋
誰來我家
參觀人氣
本日人氣:
累積人氣:
QRCode
POWEREDBY
(登入)
回到頁首
回到主文
免費註冊
客服中心
痞客邦首頁
©2003-2022PIXNET
關閉視窗
延伸文章資訊
- 1如何營造一個屬於自己的視聽音響空間
家庭劇院視聽室隔音規劃及視聽室吸音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達到效果。首先是合理選用專業級的吸音材料。如無紡布牆紙、帶有浮雕花紋的牆紙等,但也要注意吸音材料 ...
- 2如何規劃二聲道空間,聲學音樂廳,個人視聽室,私人 ... - 名展音響
發布日期, 2019-02-24. 標題, 如何規劃二聲道 ; 標題, 如何規劃二聲道空間,聲學音樂廳,個人視聽室,私人招待所新竹裝潢設計 ; 內容. 二聲道音樂空間,百萬級音樂視聽室, ...
- 3持續進化:全新音響室規劃中
在預算內做到最佳化. 第一,音響室尺寸. 我們目前的空間算是很小的,說實在的,在使用ProAc D20R播放音樂的 ...
- 4視聽室裝潢維基百科-設計家Searchome
為了讓隔音效果更佳,不會吵到其他空間的人,可以換上隔音門、隔音窗,及迫緊式的門把及窗邊,讓影音欣賞無後顧之憂。 規劃12 吸音設計克服噪音. 吸音設計主要目的就是克服 ...
- 5音響室空間處理入門
音響室的目標. ... 音響室空間處理入門 ... 要分三區,靠近喇叭處的側牆可以規劃為反射區,中段側牆規劃為吸收區,靠近聆聽位置側牆規劃為擴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