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三等) - 考前命題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 partnetship)又可稱為協力治理,乃近年來政府尋求提昇治理能力、改善治理效應的主流思維。

這是一種基於相互認同的目標,而建立在不同行動者 ... 考前命題 Home 「公共管理(三等)」   16-1「公共管理(三等)」【3100】  16-2「公共管理(三等)」【3100】  16-3「公共管理(三等)」【3100】 三、何謂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partnetship)?其產生的背景因素為何? 擬答: 過去公部門與私部門較處於分裂分治的互動,整個社會未能有資源整合的理念、動力、文化和機制。

現代的公共管理相當注重組織內部的社會建造,使公共組織更具與外部環境調適和結合的親和力,故公私協力的概念便應運而生。

茲就其意涵與背景因素說明如下: (一)公私協力的意涵: 公私協力(public-privatepartnetship)又可稱為協力治理,乃近年來政府尋求提昇治理能力、改善治理效應的主流思維。

這是一種基於相互認同的目標,而建立在不同行動者間(政府、營利部門與第三部門)的動態「互動」關係。

這種互動關係的蘊育主要是緣自於具有互動互賴共同關係的一群人,基於共同利益、共同問題、共同需要而逐漸產生共同意識的凝結與集體行動。

(二)公私協力產生的背景因素: 1.公民參與的興起: (1)長期以來,傳統公共財貨與服務一直由政府部門所提供與輸送,而忽略公民參與的重要性。

事實上,公民參與是現代政府推動公共事務不可或缺的要素或重要資產。

(2)申言之,私部門或社區可藉由參與公共事務的過程中,除了積極培養公民資格外,並可習得公民參與應有的知識與技巧;另一方面,藉由公民參與,政府可使民眾之意見充分表達,減少對日後形成之公共政策的衝擊。

2.民營化風潮的衝擊: 在民營化風潮的衝擊下,政府部門逐漸放棄過去在公共服務輸出的獨占,將服務交由企業或非營利組織來提供,進而促使私部門與政府合作的機會。

3.公共管理型態的改變: 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在財政壓力下,先後進行公部門改革,將民間企業的管理方式導入公部門,甚至將民間力量導入公共服務的供給中,是以公私協力的型態就在此一背景中應運而生。

四、當前許多公共管理學者己經開始進行多元觀點之研究,企圖將傳統公共管理由效率單一主導的理論觀點予以擴張,請藉GuyPeters所提出四種政府未來之治理模式予以詮釋,並比較分析。

擬答: 自1980年代以來,即盛行於各國政府的管理風潮,已使各國政府的行政管理文化產生轉移的現象,學者彼得斯(GuyPeters)將各國政府再造實況,歸納為所謂的「政府未來治理之四大模式」,茲比較分析如次: (一)市場式政府(MarketGovernment): 1.傳統治理結構最大的問題在於官僚體制的獨佔性,致使機關規模和預算 出現極大化,文官體系缺乏足夠誘因以致效率低落,以及缺乏施政成本 壓力導致過度生產。

2.其主要特徵包括: (1)採取分權化的組織結構。

(2)運用企業部門的管理技術,並將功績薪給制改為績效薪給制。

(3)引進市場競爭的誘因結構,並創造內部市場化的決策機制。

(4)其提供的公共利益在於降低施政成本。

(二)參與式政府(ParticipantGovernment): 1.參與式政府要對抗的是傳統官僚典範的層級節制體系。

2.其主要特徵包括: (1)力求扁平式的組織型態。

(2)管理上採用全面品質管理和團隊建立的策略。

(3)運用諮議與協商的方式來進行決策。

(4)其提供的公共利益在於增進公職人員和民眾對政府施政的參與度。

(三)彈性化政府(FlexibleGovernment): 1.彈性化政府要對抗的是傳統官僚典範的常業人事制度。

2.其主要特徵包括: (1)運用「虛擬組織」,亦即政府的運作應著重於系統的層次更甚於組織結構的層次。

(2)採行臨時雇用制的人事制度,並採取工作團隊式的管理。

(3)採取實驗性強的應變式決策。

(4)其所締造的公共利益在於降低施政成本和增進組織成員的合作團結。

(四)解制式政府(DeregulatedGovernment): 1.解制式政府的基本假定在於,排除政府內部管理的過度管制,使其運作 更具效率功能。

2.此一模式對組織型態並無特別的偏好,其主要特徵包括: (1)在管理方面,強調賦予管理者更多的自主裁量權。

(2)在決策方面,企業型官僚應擔負更多的決策責任。

(3)其提供的公共利益在於增進政府部門的創新能力和行動力。

16-1「公共管理(三等)」【3100】 16-3「公共管理(三等)」【3100】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