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拼音的迷思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而通用拼音又比注音第二式還像漢語拼音。

因此,如果把觀察的時間拉長,就會發現,台灣的中文譯音政策,表面上是抗拒漢語拼音,實際上卻是朝認同漢語 ... Skiptocontent Home20027月17通用拼音的迷思 一週前,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決議採行通用拼音作為中文譯音的標準。

兩年前的十月,該會也做過相同的決議,引發一場持續數月的論戰。

當時的教育部長曾志朗以個人專業判斷,改以漢語拼音為主的拼音方案交給行政院。

後來行政院將此案退回教育部,曾部長也為此下台。

有了前車之鑑,此次黃榮村部長表態支持通用拼音,也就不意外了。

意外的是,決策者及政府高層對中文譯音問題的了解,並未因為過去兩年間的討論而有所增加。

兩種拼音方案仍然被視為對立且帶有意識型態色彩的。

兩種拼音方案「只有百分之十五的差異」這項不正確的數據,仍然不斷被引用。

通用拼音的支持者,也仍然相信通用拼音較方便外國人發音、較具文化主體性與國家認同性。

個人以為有必要澄清這些關於通用拼音的迷思。

第一,一九九八年通用拼音被提出,主要動機是對漢語拼音國際地位的認同而非敵視。

當年,行政院推動以注音第二式統一街路地名的譯音。

時任台北市長的陳水扁,體認國際化的重要,決定不用注音第二式,但因為意識型態的關係又不敢採用漢語拼音。

在這樣的背景下,才委託余伯泉博士設計「很像漢語拼音」的通用拼音。

回顧歷史,在一九八六年,注音第二式正是在同樣的心態下由教育部設計出來的。

而通用拼音又比注音第二式還像漢語拼音。

因此,如果把觀察的時間拉長,就會發現,台灣的中文譯音政策,表面上是抗拒漢語拼音,實際上卻是朝認同漢語拼音的方向走的。

再看社會接受度,四年前支持漢語拼音的意見是少數,但同樣的意見在今日則成為多數。

可見當社會逐漸掙脫意識型態的束縛時,政府卻仍然放不開。

第二,通用與漢語拼音的差異,不只百分之十五。

百分之十五只是在標音符號的層次上算出來的。

語言的基本單位是「詞」,因此兩者的差異性應該在詞的層次上比較才有意義。

以「台灣」、「新聞」、「報」為例,用漢語拼音來拼,是Taiwanxinwenbao,用通用拼音來拼,是Taiwansinwunbao,三個詞之中就有一個拼法不同。

再以「高醫」、「新」、「世紀」、「論譠」為例,漢語拼音是gaoyixinshijiluntan,通用拼音是gaoyisinshihjiluentan,四個詞之中有三個拼法不同。

事實上,我曾以詞庫做過統計,確實是每二到三個詞就會有一個拼法不同(詳細數據請見http://research.chtsai.org/)。

認知心理學家很早就發現,在閱讀時,經常接觸的詞可以直接由視覺管道直接以較快的速度辨識而不需要經過語音的中介。

如果一個華語詞彙在不同的文化和國家拼法都一樣,辨識它就很容易。

如果將近一半的華語詞彙在台灣的拼法和其他地方不同,只會造成混淆,不可能達到國際化的目標。

第三,通用拼音比較方便外國人發音,是非常自我中心的說法,並未真正從使用者的角度來分析。

以注音符號「ㄒ」對映的華語聲母為例,在英語及許多其他語言並無這個音,因此原本就沒有適當的字母可以用。

在漢語拼音裡用X來代表,乍看奇怪,但了解對映關係後,就像「ㄒ」一樣好用。

在通用拼音裡用S來代表「ㄒ」,好像只是換個符號,實際的情況卻更複雜,因為S在通用拼音中也被用來代表「ㄙ」。

例如sen念「森」,sin卻念「新」。

通用拼音的C也有類似的問題,can念「參」,cin卻念「親」。

換言之,S有時是「ㄙ」(20%)有時是「ㄒ」(80%);C有時是「ㄘ」(25%)有時是「ㄑ」(75%)(括號中的數字是兩種發音的相對使用頻率;詳細數據請見前段所提到的網頁)。

認知心理學家也發現,像這類兩個不相容反應的競爭(在任何語境中,兩個音只能有一個對)會導致反應時間的增長與錯誤率的升高。

除此之外,通用拼音還有一些拼法不一致的情況,例如「ㄣ」有時拼成en有時拼成un;「笨」拼成ben,「聞」拼成wun。

如果從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通用拼音的拼音規則其實比漢語拼音複雜許多,不僅沒有比較方便發音,反而增加了發音和拼寫的困難。

最後,一個有自信、有視野的民族,不需要藉由刻意表現得與眾不同來形成文化主體性與國家認同性。

通用拼音的發展與倡議,事實上與青少年藉由在身上刺青或穿孔尋求自我認同一樣,是一種不成熟的舉動。

一個有自信、有視野的台灣,即使採用漢語拼音,文化主體性與國家認同性也絕對不會有問題。

一個沒有自信、缺乏視野的台灣,即使採用通用拼音,也不可能建立穩固的文化主體與國家認同。

今天有問題的不是漢語拼音,而是主政者自信的不足與視野的狹隘。

通用拼音原本希望藉由與漢語拼音相容達到國際化,然而其設計本身的問題使其無法與漢語拼音相容。

就算不與漢語拼音比較,通用拼音本身也有嚴重瑕疵,不易正確發音與拼寫。

台灣有必要透過一個無法國際化且設計不良的拼音系統來形成文化主體與國家認同嗎?如果行政院無法破除迷思、理性分析、放寬視野,最後還是堅持選擇通用拼音,那麼這種「國王的新衣」式的決策模式,只會一再讓台灣淪為國際間的笑柄,永遠不可能讓台灣站起來。

(原發表於2002年7月17日台灣新聞報《高醫新世紀論壇》。

) 文章導覽 PreviousPreviouspost:歸鄉NextNextpost:少一點補習,多一點自我認同 PrimarySidebar Tweetsbyhao520 搜尋搜尋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