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兒父母的教養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許多過動兒的父母提到:孩子的行為問題常令自己感到困擾、難以管教,因此也時常 ... 行為管理,第三部分則談關於父母的心理調適,以幫助父母在教養孩子時能全身而退。

          讓「跳躍」的音符彈奏出動人的樂曲~~談過動兒父母的教養方法 趙心暐、陳信昭 許多過動兒的父母提到:孩子的行為問題常令自己感到困擾、難以管教,因此也時常造成自己情緒起伏,引發親子及夫妻之間的衝突。

的確,養育一個過動兒,對任何父母來說都是一大挑戰,這群孩子由於生理因素,導致他們缺乏自我控制力、衝動、過動及分心,父母為了達管教目的,也多用負面批評、嚴格的管教態度、責備的方式對待孩子,不僅無功而返,親子關係惡化,過程中更有許多的無能感、沮喪、憂鬱。

所以,父母如何與過動兒過招?學習有效的教戰守則實在有其必要。

本文首先從教養過動兒該有的態度、言語和行為談起,第二部分則是介紹簡單的行為管理,第三部分則談關於父母的心理調適,以幫助父母在教養孩子時能全身而退。

  壹、父母的態度、言語與行為 一、雙贏的態度                     (一)   避免威嚇式的管教:由於生理關係過動兒有困難遵從規則或限制,管教方式若過於強制、威嚇,日後恐導致更多對立及反抗。

                    (二)   適度調整對孩子的期許性質與程度:根據孩子的發展,漸漸設定成長目標,而且交代子女的工作要配合其的能力,如:幫忙排桌椅、擦桌子等簡易家事。

別把自己的快樂和價值感建立在孩子的身上,而逼迫孩子參與其能力所不及的活動,如此可能造成孩子以積極或消極的方式反抗、放棄,甚至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種苦差事。

                    (三)   給予結構式、可預期的生活或學習環境:事先告訴孩子家中的規定,如:吃飯時不可以看電視,插頭、火不可以玩等。

要更動時間表之前也要預先告知,並做具體明確的說明。

                    (四)   預防勝過事後處罰:教孩子如何處理困難,而非等孩子做錯了,再處罰他,如:孩子愛打人,父母須用行為制約,或是教導孩子如何控制打人的衝動,而非等待事情發生了再責備他或處理。

                    (五)   強化孩子的自尊和勝任感:盡量避免不斷對孩子嘮叨、責罵,以免傷害孩子的自尊,允許孩子處理能力範圍之事,適當允許孩子給您意見,時常邀請他與你共同完成家中的某些事或計畫,不僅可以滿足其自主的需要,增加成就感,同時也可以藉此讓他們學習成為家庭中負責、有用的一份子。

                    (六)   不斷注意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優點要具備高度敏銳的觀察力,不要只在孩子「做錯事」時才「逮到」他們,施予懲罰,而是要「做對事」時「抓到」他們,給予獎勵,而對於孩子的缺點,可以日後再漸漸有計畫的校正。

二、有效的遣辭用字                     (一)      給予指令 1.       使用肯定句代替否定句:少用「不要…」,而改用「要做…」,如:「不要亂跑」,改用「在大賣場時,跟在爸爸身旁走好,以免走丟」。

2.       使用具體、簡易、明確的字眼:少用「要乖」、「要聽話」、「要規矩」,改用「在桌子前坐五分鐘」等等。

3.        一次只用一個指令,避免給太多指令或隔空喊話:冗長的話會減低指令的威嚴,簡明的指示才能使孩子服從,如:做家事時,不要一直喊著「小力,不要看電視了,趕快寫功課、洗澡,待會兒要吃飯了」,可以親自到孩子面前,用溫和且堅定的語氣告訴孩子,「已經五點了,趕緊寫功課」。

同時要確定孩子有視線上的接觸,必要時把孩子的臉轉向你或要求孩子複誦,尤其對注意力短暫的孩子來說,複誦指令可以增加執行的可能性。

4.        說話算話:無論你要求孩子做什麼,一定要給予適當的後果(包括獎賞或懲罰),而且確實執行,切勿忘記或隨時改變主意。

5.       給指令前先減少會引起分心的事物:不要在電視機或電腦開著時給予指示,因為當身旁有更好玩的事時,孩子通常無法注意到你所說的話,所以關掉之後再下指令。

                    (二)      正向的回饋與讚許 1.        把喜歡孩子出現的行為講清楚:如:「我喜歡你幫媽媽倒垃圾」、「當吃飯時你能安靜在椅子上坐好,我真的好開心」、「今天你自己穿好衣服,做得真好,我一定要告訴媽媽」。

而且讚美須誠實,勿過度諂媚。

2.        讚許要立即給予,不要遲疑:當孩子順從你的指令時,立即讚美,如:「我喜歡你做了爸爸要你做的事」。

另外,有些父母認為孩子誇不得,其實這是父母過度擔心了,而且親子間多用這些「噁心」的稱讚語,不僅增進良性互動,也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

                    (三)      控制自己的憤怒與悲傷 1.        用鼓勵或應許的口吻,少用威脅口氣:如:「你再不聽話,我會修理你!」改用「你先坐好,媽媽跟你說…」。

2.        多用「什麼」(what)或「怎樣做」(How todo),少用「為什麼」(why):少問「你為什麼又闖禍了?」,改用「發生了什麼事,告訴我好嗎?」 3.        不要人身攻擊:針對孩子的行為處罰,而非使用否定、批評或喪志的話,如不要說「你就是壞,真倒楣怎麼會有你這樣的孩子!」改用「當你做錯事不承認時,媽媽真的好難過」。

三、具體、良好的行動                     (一)    傾聽孩子的內外在聲音:當孩子訴說時,不要打斷或急著論斷,當孩子知道我們肯聽,便願意說得更多,不僅有助於親子間的溝通,且對他日後的智能、情緒和語言發展均十分重要。

因此,透過眼神、聲調、姿態、表情,表示你在用心傾聽,使他感到受重視,他自然會盡情傾訴。

而且要尊重孩子的個別性及看法,接納孩子的感覺,別嘲笑孩子的想法或用大道理式的同理心,如:「你太敏感了」、「男生不應該隨便掉眼淚」、「你同學或許沒有別的意思,你想太多了」。

改用「聽起來你好生氣,發生什麼事了,你要不要再多說一些」。

                    (二)   父母以身作則:孩子的學習大都來自於模仿觀察,所以如果希望孩子達到某些目標行為,父母須以身作則,如:愛頂嘴孩子的父母本身極可能較容易爭辯,或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時,父母立即予以駁回。

                    (三)    父母管教態度一致:一致性可以避免孩子無所適從或從中鑽漏洞,以逃避處罰,況且,孩子也會從父母因管教所產生的爭執、衝突中,學習父母處理壓力的方式,所以父母雙方應該趁孩子不在場時共同討論或一起接受親職訓練與教育,藉以獲致教養孩子的共識。

  貳、行為管理 管教過動兒的孩子時,光是正確的態度、語言及行為並不足以促使孩子聽話、守規矩,往往需要一些特殊方法才能激勵孩子出現更多正向行為,以下即介紹幾種方法: 一、孩子的正向行為                     (一)    準備一本筆記本,告訴孩子這是一本專門記錄他良好行為的本子,並可以共同和孩子為筆記本命名,如:「我好棒」、「我是好寶寶」。

                    (二)    隨時觀察並記錄:把孩子「良好的行為」都記錄下來,只要不是壞行為都可以稱之為「良好行為」,如:起床、脫睡衣、穿上制服、穿襪子、刷牙、洗臉等。

                    (三)    把正向行為分開寫成一行一行:即每一行用短句描述即可,這樣每天晚上就可以看到一頁全都是良好記錄。

如:起床 脫睡衣                     (四)    與孩子共同分享:每天找個固定時間,如上床睡覺前,與孩子共同分享今天的行為表現,可以大聲朗讀每一項良好行為,這不僅可以再次增強孩子正向行為,也能促進親子間的關係。

                    (五)    與孩子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分享:例如,在晚餐時或放學後告訴爸爸「你知道嗎?今天小力做了好棒的事情,他起床後還自己脫掉睡衣喔!」此外,也可以製造讓孩子偷聽到對他正向行為稱讚的時機。

正向行為的記錄,這不僅可以增強穩固我們希望孩子維持或改變的行為,亦可增進孩子的自信心及促進親子間的關係,再者,孩子的許多行為也可以透過父母重視正向行為的過程中被改變。

二、代幣制度                     (一)    製作一張記點表或買一套塑膠籌碼:將板子貼在孩子容易看到的地方(如:冰箱),在旁標示註明不同的顏色所代表的點數。

                    (二)    正向的開始:告訴孩子「我想要建立一套新的獎勵方式,當你表現良好時可以得到一些好處或他想要的東西。

」,並和孩子一起準備或製作存放籌碼的盒子。

                    (三)     和孩子一起製作清單 1、      特權清單:即日後可以用籌碼換得的好處之清單,內容包括一些不是每天做的事(如:看電影、買玩具)和每天喜歡做的事(如:看電視、打電腦)。

2、      工作清單:內容包括你希望孩子增加的目標行為(如:整理房間、倒垃圾、30分鐘吃完晚餐);或是固定的責任義務,即過去孩子該做卻不做或做不好的事情(如:自已穿好上學的衣服、準備上床睡覺、洗臉、洗澡、刷牙、做功課);或是社交行為(如:不打人、不亂跑、不說謊、不偷竊)。

                    (四)      決定工作或家事的籌碼:對孩子而言愈難完成或愈費力的工作給愈多籌碼,例行性的工作值少一點的籌碼,特殊好處要值多一點籌碼。

                    (五)      計算籌碼 1、      首先計算孩子如果都做到該做的事,大約可以得幾分。

通常建議把三分之二的點數拿來換普通的特權;三分之一拿來換特別的禮物。

可以把每項每天都可以有的權利訂上價值(值幾點),它們加總起來大約是孩子一天可以賺到的點數之三分之二。

2、      再給特殊的權利計價。

首先思考要多常讓孩子享受這些活動,然後把孩子每天可能賺到點的三分之一乘以這個天數。

如:孩子一天可以賺三十點,而你希望孩子二個星期看一次電影,就把14(天)乘以10(30點*1/3),等於140。

依此例計算每一項比較特別的權利。

3、      當孩子可以迅速、愉快且好好的完成規定的事情時,可以給予額外的籌碼。

但只有在一被要求就去做的時候才計點。

4、      不要因為孩子的不良行為而拿走他的籌碼,而且抓住每一個可以給予獎賞的機會。

代幣制度旨在「獎勵」孩子的好行為,不要用來「處罰」孩子,父母應在孩子的行為或事情完成後「立即」給予籌碼,且愉悅明確的告訴孩子他的哪些行為被獎賞,並在給籌碼的同時稱讚孩子,每天亦可找個固定時間,與孩子共同回顧今天的行為表現,一起計算當天所得的籌賞。

每經過一段時間,當目標行為表現越來越多且越來越穩固時可以彈性修正特權清單及籌碼 三、暫時隔離法                     (一)      事先準備一張椅子或一個足夠的空間。

                    (二)      用堅定而愉快的語氣對孩子下第一次命令,記得不要吼的方式或像是請求他幫忙的樣子,並在您給完命令後,大聲的從五倒數到一,之後,可以用默數的方式,如此,孩子才不會只有倒數時間到時才服從命令。

如:我知道你很想玩,但現在不是亂跑的時候,請你安靜,54321。

                    (三)      孩子若在五秒內沒有做出服從動作,堅定的看著他的眼睛,並提高音調大聲的說:「如果你不安靜,就要去坐那張椅子(或房間)」,並再一次的大聲地從五倒數到一。

                    (四)      孩子若在這五秒內仍不服從,抓住他的手腕或手臂,大聲且堅定地對孩子說:「你沒有做到我說的,所以你要去坐那張椅子(或房間)」。

然後把他帶到隔離椅。

記得,不管孩子如何哀求或反抗,仍要確實執行,千萬不能心軟,但不可以有身體的傷害。

                    (五)      讓孩子坐上暫時隔離椅,堅定的說:「你要坐在那裡,直到我叫你起來為止」然後父母親回去做原來的事,經過一段時間後,再走回孩子旁邊並問他:「你準備好要做我要求你做的事了嗎?(你等一下不會再做同樣的事了嗎?)」。

                    (六)      讓孩子執行暫時隔離法之前被要求做的事,而且用中性的語氣說:「我喜歡你這樣做」。

                    (七)      接下來注意孩子表現的任何正向行為,並予以稱讚,這不僅確保孩子得到稱讚,也讓孩子明白父母是針對他所做的事生氣,而非對他這個人生氣。

暫時隔離法並非企圖傷害孩子,而是教他如何自我控制、尊重父母權威,第一次執行時,孩子可能會非常生氣地大叫或大哭,此時父母千萬不要因心軟而順服孩子,唯有父母愈堅持,孩子愈能守規矩。

  参、心理調適 過動兒的父母比一般父母承受更多的壓力、沮喪和自責,有研究即顯示,過動兒父母的壓力,並不小於其他嚴重發展障礙兒童的父母,因此,父母除了學習孩子的行為管理外,亦要學會讓自己抒壓,避免讓壓力摧毀自己或整個家庭,以下是一些建議: 一、適度、適時休假:可以請一個朋友或親戚幫忙照顧孩子,適時或適度的給自己或和配偶放個假,做些喜歡做的事,如:逛街、看電影、看書或好好睡一覺,讓自己補充睡眠、重新充電,或補充夫妻關係的養分。

二、培養嗜好或定期參加活動:父母不需要為孩子犧牲所有的娛樂和休閒,因為這樣的父母脆弱、疲累且易怒,所以為了孩子也為自己,父母應該定期參與一些活動或追求個人興趣、嗜好,讓自己有成就及滿足感。

三、尋找朋友的慰藉:找一個接納你的人或另一半談談教養的辛苦,甚至可以參與支持性團體,藉此獲得一些教養訊息、忠告或情緒支持。

四、覺察帶來壓力的思考模式:在一個情境下,我們可以決定當時的感覺,端看我們如何看待那件事或那個人。

當想法是負面的,就會散發岀負面的情緒,所以要練習覺察這些負面的想法,並將之改為有建設性的想法,以減低或消除負面情緒。

例如,不要一直想著「我的孩子怎麼可以讓我在大庭廣眾下出糗,別人一定認為我很糟糕!」反而要想著「孩子讓父母出糗是常見的事,我不用太在乎,而且重點是要讓孩子學到適當的行為方式。

」,可以隨身帶個小筆記本,每次一有壓力或情緒不舒服時,將心裡的想法記錄下來,一旦覺察到負面的思考,即把想法轉化成正面、有建設性的想法。

五、練習放鬆:可以看一些書,練習一些放鬆技巧,讓自己降低壓力。

  肆、結語 面對一個過動兒這樣難教養的小孩,時常令父母覺得眼前都是問題,尤其當嘗試管教或改善無效時,可能疲憊、挫折又生氣。

只是記得要時常提醒自己保持冷靜,接納他的障礙特質,原諒孩子及自己所犯的錯誤。

一定程度的壓力是無可避免的,但千萬不要讓壓力摧毀自己或家庭,多一些幽默感及彈性,保持心理快樂且讓自己放輕鬆,因為你值得像照顧孩子一樣,好好照顧自己。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