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產業,減碳手段不一樣?6大產業「碳中和全景圖」一次看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活動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在此背景下,碳達峰,就是指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後不再增長,並逐漸下降的過程。

碳中 ... 商周會員登入 ×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接收通知 下次再說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焦點 焦點首頁 時事分析 封面故事 今日最新 大家都在看 國際 國際首頁 全球話題 趨勢中國 財經 財經首頁 產業動態 商業趨勢 焦點人物 投資理財 地產風雲 新冠肺炎追蹤 相關網站 商周財富網 管理 管理首頁 創新策略 數位轉型 行銷密技 領導馭人 職場 職場首頁 職場修練 創業心法 心靈成長 英文學習 教育趨勢 共好ESG ESG專區 生活首頁 中場幸福學 養生保健 時尚藝文 美食 旅遊 相關網站 良醫健康網 alive 專題 名家專欄 特別企劃 影音 數位閱讀 商周知識庫 商周共學圈 商周陪你讀 百大顧問團 關鍵100天CEO作戰室 聲音商學院 商周STUDIO 商周Store 振興優惠4/30止 紙本雜誌 電子雜誌 數位訂閱 暢銷圖書 商周CEO學院 CEO領導學程 魅力領導學 金惟純活學工作坊 職場學 青少年駐足思考表達 圓桌趨勢論壇 線上好好學 服務 會員中心 訂閱商周 客服中心 常見問題 活動總覽 加入我們 序號兌換 商周紅包 追蹤商周 下載App抽好禮 訂閱電子報 現正閱讀 不同產業,減碳手段不一樣?6大產業「碳中和全景圖」一次看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 減碳ESG 綠色能源 減碳ESG|綠色能源 不同產業,減碳手段不一樣?6大產業「碳中和全景圖」一次看 2021年,被稱為「碳中和元年」。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盒飯財經 網民肥皂箱 2021.09.13 2021/09/1311:45:28 摘要 1.2021年,又稱為「碳中和元年」。

碳中和概念,不只帶動資本市場,更涉及產業結構、企業營運、消費模式、生活方式。

2.未來40年,碳中和帶動的產業轉型,必然涉及電力、非電力、工業、交通、建築、服務等6大產業發展。

而不同產業的轉型機遇,也各自不同。

碳中和概念正迎來高增長期。

今年年初,中國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十四五規劃的重點任務,利好因素很快在資本市場傳導開來,在二級市場上,碳中和概念股早已成為耀眼的明星,某股票因碳中和概念,被連拉21個漲停板,光伏、氫能、新能源等均從中受益,而一級市場,據億歐智庫統計,僅半年的投資規模就達到歷史新高(405.29億人民幣),「標的」供不應求。

2021年,也被稱為「碳中和元年」。

事實上,大到跨國貿易,小到細胞呼吸,碳排放無處不在,這也意味著,「碳中和」不僅是國家目標,還涉及著千千萬萬的企業、資本市場投資者,也涉及每一個個體。

未來40年,無論是經濟增長模式和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的調整,還是消費模式、生活方式及生態建設,都將受此影響。

廣告 「碳中和」是什麼?為什麼要40年才能實現?碳中和暗藏了哪些投資機遇?機遇以外,實現碳中和對我們每一個人到底意味著什麼?為了明白這些問題,我們拆解了安永研究院的《一本書讀懂碳中和》一書,這本書全景展現了碳中和背景下,6個重點產業的行動路徑、投資機遇,以及企業減排、產業政策佈局、金融機構、個人等方面的行動指南。

讀完全文,你會了解:什麼是碳中和?為什麼提出碳中和?實現碳中和的4個關鍵要素、6個重點行業,以及3大支撐要素。

個人、企業、政府、金融機構可以做些什麼?工業上市公司股票會被大幅拋售?關於碳中和的幾大誤區碳中和是什麼?想像一下,2060年,「零碳」的一天,是怎樣的?8:00吃完早餐,駕駛電動汽車,根據智能駕駛規劃的路線出發前往公司;9:00來到零碳園區,在綠色建築中開始一天的工作;12:00使用自己近期參與碳減排活動所集讚的點數,兌換午餐打折券;16:00光伏發電機器人送來快遞,同時回收快遞使用的可循環包裝盒;18:00回到用綠色水泥、再生鋼材建造的家,使用電氣化爐灶製作晚餐;20:00來到白天儲存光能,晚上使用LED燈照明的公園散步;21:00打包出差行李,準備第二天乘坐氫氣供能的飛機……這一天將伴隨著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到來。

那碳中和到底是什麼?廣告 在了解碳中和之前,需要了解提出的背景——全球氣候快速變暖。

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以前上升了大約1.2℃。

看似幅度很小,但對全球的影響巨大:全球氣溫每升高1℃,海平面可能會上升超過2米,這會導致像峇里島、馬爾地夫等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面積逐漸縮小甚至消失;全球氣溫每升高2℃,全球99%珊瑚礁將會消失,凍土會永久解凍,水資源極度緊張,動物減少8%,極端天氣頻發;全球氣溫每升高5℃,可能引發生物大滅絕,城市淹沒。

2015年12月,近200個締約方共同通過了《巴黎協定》,主要目標,就是將21世紀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以內。

這樣能避免大量氣候變化帶來的損失和風險,顯然,距離這一紅線已經很近了。

導致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就是人類活動不斷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

在此背景下,碳達峰,就是指碳排放量達到峰值後不再增長,並逐漸下降的過程。

碳中和,是指在特定時間內,每一個對象(可以是全球、國家、企業,甚至某個產品等)未來「排放的碳」與「吸收的碳」相等。

4項關鍵要素,缺一不可《一本書讀懂碳中和》一書也指出,因為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的矛盾、能源轉型技術、社會觀念的轉變等方面的問題,碳中和轉型機遇與挑戰並存。

書中提出,實現碳中和,4項關鍵要素缺一不可。

1.技術可行大力發展可複製、可推廣的低碳技術,是達到碳中和目標的基本路徑。

而在未來幾十年,可以預見,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術(CCUS)、再生能源技術、電氣化技術、通訊技術等為中心的一系列低碳技術發展路線,將在能源轉型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成本可控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固然會推動技術轉型的全面升級,但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需要企業「買單」,低碳技術的應用也會增加產業鏈各環節中間產品、中端消費品的成本。

因此,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需考慮低碳與市場發展的平衡,在技術可行的前提下做到成本可控,這樣才能達到持續發展。

3.政策引導由於時間緊、任務重,這需要政府部門要發揮「指揮棒」的作用,完善行業排放標準、建立碳稅徵收機制、建立健全碳權交易市場以及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等,實施一系列碳減排政策,為企業發展碳減排新技術,提供政策上的支持與引導。

4.多邊共贏要達到碳中和目標,一方面需要國際間的合作與交流,另一方面還需要產業鏈上利益共同體的協同努力,從而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

6大行業轉型機遇碳減排已然成了硬指標,2021年,更是被稱為是碳中和元年。

那在未來40年的轉型過程中,各行業的轉變路徑和機遇是什麼?能源系統分為供給側和需求側,這當中會涉及電力、非電力、工業、交通、建築、服務行業6大行業的發展。

此外,各行業在節能減排的過程中,離不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建設、「負排放」技術的發展以及綠色金融體系的發展,因此在行業著手減排的同時,要大力發展這3大支撐要素。

在供給側,分為電力碳中和與非電力碳中和。

很多領域的能源需求無法僅依靠電能替代實現電氣化改造,例如長途交通、鋼鐵、化工等行業,由於其生產特性,需要氫等作為燃料,因此非電發展也是供給側很重要的一環。

1.電力碳中和要將煤電發電量降到幾乎為零,就需要發展再生能源。

需要發展以風電、光伏發電為主的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發揮水電的基礎保障作用,減少對火電的依賴,逐步淘汰落後產能煤電,透過發展抽水蓄能、水電等技術提升電網靈活性,以滿足用電需求。

此外,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以新能源為主題的電力系統。

未來新型的電力系統,將形成以風、光系能源發電為主,風、光、水、火儲能互補的態勢。

另外,需要大力發展儲能技術,其中氫能將逐步成為主流的長期儲能技術。

2.非電力碳中和若交通、化工等領域對燃燒能源的依賴程度較高,很難用電替代,清潔能源的發展和利用就至關重要。

這需要推動氫能的發展、加快生物質能的利用。

在需求側:1.工業行業脫碳:重點在鋼鐵、水泥、化工行業的問題上。

2.交通行業脫碳:將在公路、鐵路、海路、航運等多種運輸渠道開展低碳轉型。

3.建築行業脫碳:主要在建築材料生產與運輸、建築施工、建築運行3個階段,即整個建築過程的生命週期中進行管理。

4.服務行業脫碳:具體包括快遞物流業、餐飲服務業、零售業、通訊技術業和其他服務業。

另外,這些要素就包括:1.碳的「負排放」技術,主要包括碳匯(編按:儲存二氧化碳的天然或人工「倉庫」)、CCUS、直接空氣捕獲技術(DAC)。

2.碳權交易體系,指允許將碳排放權當作商品放到市場上買賣。

3.發展綠色金融體系,包括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股權、綠色基金、環境權益交易市場等。

安永碳中和課題組還研究出了一個「碳中和公式」,透過數學表達的方式,告訴大家如何實現碳中和「0排放」的目標,透過能源供給側與能源需求側減少碳排放,同時發展負碳吸收技術,吸收剩餘的碳,並根據公式描繪了各大行業脫碳之路。

我們可以做些什麼?碳中和意味著一場新時代浪潮的來臨,將從方方面面影響社會發展和我們的生活,與其被動接受,不如主動擁抱。

1.給個人的建議可以在低碳環保、科學研究或就業選擇等方面,為碳中和貢獻一己之力。

一方面,個人可透過綠色出行、環保辦公、降低能耗、減少肉類攝入、植樹造林等手段,助力碳中和的實現;另一方面,在科學研究與就業方面,比如主修專業選擇,可以考慮與碳中和發展相關的技術與專業,如新一代通訊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比如科學研究,從專業性角度出發,為碳中和建言獻策;比如就業選擇,新一輪低碳環保技術的發展將催生一大批早切換環保的新就業機會,儘早切換賽道或選擇,在低碳技術領域自主創業。

2.給企業的建議企業既是碳排放主體,又是實現碳中和願景、發展碳中和技術的主體。

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行動:摸清自己的「碳家底」,明確碳排放範圍;在明確碳排放範圍的基礎上,企業須明確排放總量,也就是開展碳核算;結合企業特徵,制定科學的碳排放目標;制定具體的行動路線圖;「核心減排」是重點,發展培育低碳技術;建立全供應鏈的碳中和管理體系;運用數位轉型賦能;注重碳風險管理與訊息披露等。

3.給金融機構的建議金融機構的參與,能夠為企業龐大的資金需求提供保證,同時,金融機構的創新產品將大幅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使得企業轉型升級的綜合成本最小化。

可以透過創新綠色金融產品、完善碳金融風險管理體系、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助力碳中和。

4.給政府部門的建議政府作為實現碳中和的「指揮棒」,具有規劃、政策制定、監督等功能。

應當在行動路徑規劃、環境保護立法、技術和長野規劃方面、碳排放交易放權方面、綠色金融市場方面做好制度建設;技術合作、國際貿易方面促進國際合作;參與國際技術標準的製定。

碳中和的「誤區」1.碳中和下的工業行業前景不太樂觀,上市企業的股票可能會被大幅拋售。

恰恰相反,碳中和與工業產業的發展並不衝突,而是給了產業結構和產能近一步調整指明的方向。

產生誤區的原因,是認為碳中和與工業行業的發展相悖,以及認為拋售某行業股票與對該行業的悲觀預期具有內在邏輯的一致性。

實際上,即使是拋售工業企業的股票,也並不會對行業的結構或生產發展產生根本性影響。

因為買賣股票是金融市場行為,而工業的生產經營是國家的經濟命脈,支撐著各產業鏈的運行,並與我們的生活消費環境密切相關。

以金融市場行為去影響實體經濟是本末倒置的,而且還會擾亂金融市場的秩序,造成反常波動。

對於致力於創新技術和轉型的上市工業企業,我們反而應該看好它們的業績發展以及在實現碳中和方面的潛力,畢竟優質健康的企業才是資本市場上的常青樹。

2.碳中和只是一個環保議題,國家出手治理環境便足夠,跟我沒有關係。

碳中和是一場深刻的社會性變革,將在未來40年內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日常生活、交通出行、學校教育、就業環境,到產業發展、產業轉型,再到國際關係,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將受到碳中和的影響,呈現不同程度的變化。

個人身處其中也必然會受到影響,與其被動地接受變,不如主動擁抱和參與碳中和。

對於個體而言,越早意識到碳中和的重要性,就能越早在這場變革中抓住投資、發展等的機遇,搶占先機。

3.有了碳的「負排放」技術就能實現碳中和,行業無須節能減排。

也許你會覺得碳匯、DAC技術、CCUS技術可以一舉多得,只要大力發展這些技術,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就無須節能減排。

如果你是這樣認為的,那麼就大錯特錯了。

這些技術的確能夠清除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但其實它們抵消碳排放的能力有限,實現碳中和還是要依靠各產業自身的努力,透過企業節能減排戰略化,生產營運過程低碳化,企業科學用能效率化,幫助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4.從事碳中和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都具有發展前景。

成本控制是推進碳中和的關鍵。

即使目前已經積累了一定技術的風電、光伏發電等行業,想要進一步發展也需要面對成本問題。

除成本控制之外,從事碳中和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還需要加大核心技術研發力度,對商業模式進行探索。

通往碳中和的道路充滿挑戰,並非所有從事碳中和相關技術研發的企業都能存活下來。

*本文獲「盒飯財經」授權轉載,原文:一文看懂碳中和40年轉型機遇責任編輯:李頤欣 延伸閱讀 連巴菲特也被股東批評!企業董事「不夠ESG」,將慘遭淘汰 買綠電憑證=碳中和?錯!先搞懂國際認定的3種碳排放 房仲龍頭為何變零碳先鋒?周俊吉第一手告白:好公司不是比誰賺更多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碳匯 減碳 碳權 碳中和 CCUS DAC 網民肥皂箱 商周讀者群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站上我們準備的肥皂箱,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 廣告 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 建立雇主品牌,不用學Google!3步驟就達到,ACT策略是什麼? 只是為了賺更多?蘋果做「iPhone訂閱」,遠不只為這個原因 長榮經營之爭越演越烈!知悉人士:兩大關鍵不能突破,將兩敗俱傷 眾人之志,可以來自一場精緻的提問 廣告 大家都在看 公司要打仗,員工卻一直走!3個「虛耗因子」,讓組織留不住人 跟台積電打交道⋯弄懂「這些字」,成功率更高!一篇內部用語大全 台積電,你的福氣在後頭!彭博為什麼不看好三星和英特爾 馬斯克:來特斯拉不用讀大學!Google、蘋果早已在做:應聘者無需大學學歷 廣告 熱門快訊 廣告 立即註冊 獲得免費閱讀點數 付費訂閱 訂閱商周數位閱讀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